第二章政治基础理论 - 范文中心

第二章政治基础理论

03/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二者的统一。

世界观:又称宇宙观,它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1、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即那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先于意识,意思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源,属于二元论。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应客观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观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哲学即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为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

3、从社会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四)当代中国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

(一)物质和意识: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静止知识有条件、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运动是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技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管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4、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条件,促成新的量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担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

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的统一。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发的核心和实质。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现实性和可能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关系的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关系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4、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某一方面的表现。

5、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的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时间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它具有能动性特点。实践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它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分三种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

2、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认识对客体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那个;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发展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是为了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是为了改造世界。

(五)真理:

1、真理和谬误: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互相转化。

2、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基本依据。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生产方式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结构以及政治、法律、道德观点、归根到底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

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控制和改造自然、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所表示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中的劳动工具是生茶你了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三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生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阶级、国家:

1、阶级: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典型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政体归结为两大类: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

(四)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杰出人物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群众要求的先进思想的提出者;杰出人物是群众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人物能够加速或者延缓历史人物的实现。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与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源泉。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毛自动思想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核心是实事求是。

(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三)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为三个层次:邓小平理论的哦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的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发展生产力

(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三个有利于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8)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10)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1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2)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

(13)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

(14)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一国两制

(1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16)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三)我过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4、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录像、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目标和任务:省略;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见车民主法治,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四节 党的十八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相关内容

  •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 ...
  • 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平装: 29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开 ISBN: 7301099924 条形码 ...
  •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http://hhbvic.blog.163.com/blog/static/[***********]358495/?fromdm&fromSearch&isFromSearchEngine=yes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高二政治第二课堂教学反思
    理论有普遍性,实践有特殊性:理论指明方向,论证正确性合理性:实践变革现实,实现理论梦想.理论指出前途是光明的,实践踩出的道路是曲折的.学生的政治课课外活动是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实践道德情操,回归自己,张扬个性,培养特色自我, ...
  •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作者: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02年01期 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正是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时候."国家权力在20世纪具有空前的破坏力",弗雷德里克·C·特内(Frederick C.Turner)在以"变化着的国家角 ...
  •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教程重点 前言: 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
  •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取决于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动量,二是取决于人类当时的生产能力. 2."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和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 ...
  • [转载]本人西方哲学名著藏书目录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一卷  柏拉图的符咒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二卷  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余波 │  一个孤独散步者遐想:插图本 │  不正常的人 │ 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  东方编译所译丛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 ...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