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案例 - 范文中心

[观潮]教学案例

12/18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理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正确书写“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描写、观察钱塘潮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钱塘江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深入了解钱塘潮,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钱塘潮的壮观,并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以及每位学生在课前都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潮的资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视频)整理进“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是学生和教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逐渐完善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就像一座图书馆,内容丰富、使用便利、不占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入潮

  检查生字词,复习并板书上节课所学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快速、简练地复习并过渡,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看视频――观潮

  1.感知作者观察潮来时的顺序

  师:潮来时的钱塘潮又“奇”在哪儿呢?请你们打开自己的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点击并默读“重点语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

  学生第一次借助电子课文,朗读并思考。

  师:老师找到了钱塘潮潮来时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由远及近的变化吧!

  学生在视频和声音的双重感染下,初步感知钱塘潮的壮观。

  2.感知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师:作者抓住了钱塘潮的哪几个特征来写?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学生第二次借助电子课文,阅读并思考。

  师:请大家将“潮来时”的视频从老师的网络图书馆收藏进你们的网络图书馆里,边看视频边读课文,感受钱塘潮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学生此时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将文件转藏,其二是第三次借助电子课文和视频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学语文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朗读――电子课文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我前后设计了三次朗读电子课文的环节,不仅保证了朗读的时间,而且通过配有视频的朗读,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此外,我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资料库里搜集并转藏资料为自己所用,这种资源共享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网络的操作使用技能。

  (三)学方法――悟潮

  1.明确钱塘潮的特点

  师:钱塘潮的声音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们在电子课文里对重点词句进行标注。

  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填写表格。

  2.深入理解文本,感受钱塘潮气势,指导朗读

  (1)教师引领,朗读“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一名学生读该句。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钱塘潮的气势了?

  生:横贯。

  师:“横贯”是什么意思?谁有最准确的解释?(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那么,谁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找到“横贯”的解释呢?

  生:我到百度网站去查。

  生:其实,我从刚才看到的视频里,就知道什么是“横贯”了。

  师:那好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找找吧!

  学生开始在网络上查找并理解“横贯”一词的意思。

  师:理解了“横贯”的涵义,谁能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一名学生读。

  生:我觉得还行,但气势还不够。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虽然说“横贯”是横着穿过江面的意思,但是我们不知道钱塘江的江面多宽,就不知道“横贯”到底有多长。

  师:说得好,去找找。

  学生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者开放的网络中寻找答案。

  生1:钱塘江最宽的江面有100公里。

  生2:钱塘潮至杭州湾口时宽仅1公里。不过也有1000米,很长了。

  师:同学们很棒,不仅找到了句子中的关键词“横贯”,还了解了“横贯”的潮头是1000米长,那么再请你们读读。

  设计意图:理解了“横贯”的意思,查阅了江面的宽度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朗读,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钱塘潮的壮观,真是个好办法。

  (2)学生互助,朗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抓住关键词“两丈”、“白浪翻滚”、“飞奔”。

  学生通过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开放的网络上查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理解“两丈”有多高、“白浪翻滚”的状态、“飞奔”的速度等,进一步感受钱塘潮的气势。

  3.师生情感朗读,再现钱塘潮气势

  4.小结

  师:同学们,作者把钱塘潮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由远及近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壮观的钱塘潮不愧是天下奇观啊!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需要有对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本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本,形成直观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利用科学、地理、社会等诸多信息辅助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并尝试在网络中去搜集、整理、提炼、应用知识是我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四)抓特点――写潮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钱塘潮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一栏,留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教师的“360doc网络图书馆”里写下感受,浏览后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这个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后,学习用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写,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为浏览、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便利。

  (五)探成因――查潮

  师:“霎时……两丈多高了!”钱塘江平静了,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还是汹涌澎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四人为一组,探究钱塘潮成因。学生汇报钱塘潮成因。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恢弘气势,利用网络图书馆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了资料,还留下了自己宝贵的情感体验,收获真多啊!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网络图书馆进行更多的学习。

  设计意图:拓展内容,延伸课堂。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会对钱塘潮产生深厚的兴趣,此时为学生提供查阅相关信息的时间和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机房里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这种“桌桌通,生生用”的全新教学环境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和能力培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机对话得以形成。

  2.教学策略发生了改变。由教师教向学生自主研究转变。交流方式是口头交流和网络交流并存,信息技术成了学生合作研讨的载体。

  3.教学准备和资源形式发生了变化。(1)变教师预设资源为学生自主收藏资源。本课教学资源都是学生根据学习资源的目录结构,通过网络提前收集和实时在线搜索、转藏获得的。整合课《观潮》的资料准备建立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在线资源平台――“360doc个人图书馆”上,学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均可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到自己的网络图书馆里,需要时只要打开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便可及时使用资料。(2)变做课件、做学件为用资源。基于“云计算”思想,大胆运用“360doc个人图书馆”在线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自己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建立教学资源目录体系和学习资源目录体系。前期收集的资源和实时转藏的资源,都可以存放其中,无需教师单独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去做一些封闭的课件和学件,教师和学生需要时,可以实时调用。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崇仁寄宿学校)


相关内容

  • 观潮说课稿0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说课稿 商城县河凤桥一中语文教师 吴泽磊 <观潮>说课稿 说课人:吴泽磊 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 ...
  •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四稿)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言文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 ...
  • 教学设计方案(1)
    观潮 邵原实小 段菊玲 一.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文本情感,再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了解文本内 ...
  • 1课观潮教案
    1课 观潮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qu ...
  • 千年民俗天下中秋
    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为吃月饼.观潮.燃灯,浙江一带中秋观潮风俗自汉唐以来沿袭千年;在江西婺源,起源于隋唐的婺源稻草龙在中秋节的夜晚起舞,婺源人称舞龙为"驮龙",称稻草龙为"驮禾秆龙",中秋驮龙民俗寄托了 ...
  •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 班级 姓名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
  • 28.观潮知识点
    <观潮>知识点 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周密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 ...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预习单
    第1课<观潮>预习单 [读一读]请将课文读5遍,并请家长在书本题目处签上"已读5遍"以及家长姓名和日期. [拼一拼]将课文后的生字描1遍,为它标注拼音,一边写,一边拼读3遍.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查 ...
  • 潮水的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 ...
  • 李白生平事迹表
    (搜集) 历史记年.公元 唐代纪年 重要历程 事迹纪略 697 神功元年 祖籍陇西郡 李白系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其先世因事迁西域.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归蜀中. 701 长安元年 出生在蜀中据唐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宋欧阳修.明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