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案 - 范文中心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案

02/19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交替、时差、水平物体的偏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的第三节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地球的运动特点,第二部分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与第二部分内容都是地球运动的意义,昼夜交替也是产生时差的原因,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鉴于这是高中地理刚开课不久,同学们对地理理解层次不同,加上这是高中自然地理中比较难学的内容,因此,讲解内容要少而精,真正的讲透彻,切记速度过快。同时,还要配以适当的实验来加强同学们对本章节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2.能解释时差的形成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4.能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5. 能准确的判读水平偏转物体所处的半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球上昼夜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差异

2.运用地理素材,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养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 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五、课前准备

●教具预备 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地球仪等

●知识准备 地球自转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 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看视频演示。

〖昼夜交替的教学〗

1. 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 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

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③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板书: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4. 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发现多种情况

〖地方时的教学〗

1. 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射的太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

2. 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

3. 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

4. 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

5. 板书: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时区:经度间隔15°的区域

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

1. 看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云图

2. 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3. 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江口水道分为南、北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的淤积,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投影板书)目的是解决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差问题。课下,请大家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二、时差 三、水平物体的偏移

1.形成原因 1. 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 北半球——向右偏

2.晨昏线及其判读 时相差1小时;同一纬线上东早西晚 南半球——向左偏

3.周期:一太阳日 2. 时区和区时 赤道——无偏转

(1)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

(2)国际日界线

(3)各国特别的计时方法

八、教学反思:

我觉得课上以探索为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但仅仅只是老师在做实验演示,学生只能看,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做实验巩固重点内容,使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新教案模板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辅导学科 地理 学生姓名 年 级 高三 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 2013.3.13 湘教版 第(1.2)课 时 共(2 )课时 课 题 地球运动 学生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地球自转公 ...
  •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组 一.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 ...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
  •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枝江市白洋中学 刘学明 一.什么是地理板书 地理板书是教师课前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是对教学内容所作的文图解 ...
  •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教学内容]: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与向斜的方法:(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掌握背斜与向斜在 ...
  • 全面认识地球
    全面认识地球 -教研案例 一.案例背景: 总回顾已经完成的半学期教研活动,我校特别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教研活动.针对这次教研活动我特意上了<全面认识地球>的一节综合复习课.由此产生了我的教研案例.地球 ...
  •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
  • 初一人教版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时为 ...
  •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