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 范文中心

大风起兮云飞扬

04/29

  经过紧张的筹备,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书画作品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了。四川是张大千的故乡,甘肃是他曾经留恋徘徊的艺术之乡。70余年之后,张大千的作品在他曾经为艺术奋斗过的地方展出,不觉让人慨叹岁月易逝,人间沧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代枭雄、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的诗句,气势如虹,撼天动地。张大千的画室名曰“大风堂”,正契合了其画风的力拔山兮之气势,融贯东西之风尚。他突破南北宗论300年来的桎梏,是近代最为全能的画家。   像张大千一样精通人物、山水、花鸟各科的全能画家,在中国画史上绝不缺乏,但能达到他的高度,直达水墨丹青的历史之源头攫取源流,做到学而能舍,不为古人所囿,则可谓绝无仅有。   在有限的艺术生涯里,能遍览中国历代名画真迹,无人能出张大千之右,他把包括敦煌壁画在内的历朝历代美术精髓熟稔于心,集其大成而自出机杼,开创出内涵极深的自成一格的新风,真正厘清了中国画自古至今的历史,深刻地影响了画坛。在古往今来的绘画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研究者认为,作为一个闻名遐迩的世界级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和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都堪称功勋卓著,贡献至伟。张大千的绘画历程,是一临摹,二写生,三创作,即先师古人,再师造化,最后以师己心为目的,以求独创为最高宗旨。任何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必须要学习前人、继承前人、借鉴前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出自己前进的道路,以超越前人,不断发展,以便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样,也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使得历史能不断发展,社会能够不断前进。故而张大千常说:“继承传统,不能亦步亦趋。只限于临摹为足,则无画矣!”   张大千在一生中,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美、反映美、表现美、创造美,尽力创造出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氛围、美的环境。美,可以说是张大千创作的目标与标准,也是他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纵观此次展览中的画作,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不透露和显示出色彩的美、布局的美、服饰的美、格调的美,让观赏者不自觉便在画前驻足,流连忘返。   张大千的画作,早已达到形神兼备、传神超物、遗貌取神的境界。张大千认为,简略地讲,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但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意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遗貌取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大千手不释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张大千说:“一个画家,不光要学习画画,还要熟读画理、画论、画史等书籍,才能打下扎实的根基。”“衣当重彩,食当美味,画也复如此。最要紧的不在技巧,而在于‘气味’如何。趋利谄媚者,太俗气;草率急就者,太浮气;因袭相陈者,太匠气;若将生活中的某些丑行形诸笔墨,肆意渲染,那更是一股令人作呕的秽气!作画,务求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去秽气!”“作画者欲要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去秽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他认为,见闻广博,还要从实地观察得来,并不仅仅只单靠书本,两者是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收获。不但山水如此,其他人物、花卉、鸟兽也都是一样。通过游历来增长见识,充实绘画资料,并从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来培养广阔的心胸。故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不可偏废。张大千的一生,也正是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获得了极大的启示、经验与教益。   四川是张大千的故乡,四川博物院是张大千画作的重要收藏地。尤其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巨大幅张的《观无量寿经变》《劳度叉斗圣变》举世罕见。这次来甘肃展出的包括川博张大千作品中的若干精品,是川甘相邻,艺术结缘的良好开局。   玉印珠辉――大千用印   张大千一生用印三千方以上。早年多为自刻,后结识陈巨来、方介堪等篆刻家后,其用印则多出自这些名家之手,为其治印的名家,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40位以上。   张大千用印极为讲究,对印章的外形、印文的风格和印泥都有其独到的见地。他的印章大多每隔五年便全部更换,一是为面目更新,二是为防人制假画。   印之形   张大千用印极为讲究,他认为:“印章是方形的最好,最正宗。圆印还可用,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不过先生晚年时也用过天然形的印章。)   ――张大千《谈书画作品的印章与印泥》   印之韵   “工笔画宜用周秦古玺,元朱满白印。写意的可用两汉官私印信的体制。除名号印外,间或可用诗意的闲章,拿来做压角的用场。但这类闲章,印文要采古人的成语,与画面适合的为宜。”   ――张大千《谈书画作品的印章与印泥》   印之色   “印泥讲究的自是朱砂最好,朱膘次之。”“印泥也是越陈越好,因为颜色看起来越觉沉凝古艳。”   ――张大千《谈书画作品的印章与印泥》   清逸俊雅――张大千早年写意画作   张大千先生早年习画从文人水墨入手,师崇八大山人、石涛、石�G、渐江;又撷韵徐渭、陈淳、唐寅、吴伟等,常背临古画,融通古今,自成一家。笔墨风格清新俊逸,颇承元、明、清以来的文人水墨画传统。   临摹之功   张大千学画时,非常重视临摹古画,他强调“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张大千《对大风堂弟子刘力上的谈话》)   在摹习方法上,他认为:“临摹,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对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张大千《对友人的谈话》)   悟道山水间   张大千一生曾三上黄山、四上峨嵋、久居青城。从山水之中领悟画理。1927年5月,张大千与其兄张善�I第一次上黄山游玩,当时黄山尚未开发,他们便请了十多个工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在山中寓居数月,写生、赋诗。因痴爱于黄山之美,1930年先生与张善�I、黄宾虹、郎静山等人组织了“黄社”、为开发建设黄山作大规模的宣传。   黄山之行令张大千体味到:“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   画风之变   敦煌之行令张大千画风大变,由早年的清丽雅逸,变为富丽堂皇,仕女人物变得雍容华贵,妩媚动人,画中常出现莫高窟顶藻井图案。   他认为“画画单要求具有诗意还不够,更要具有词意,即要求画中具有缠绵蕴藉,幽幽不绝的意境”。(张大千《对秘书冯幼衡的谈话》)


相关内容

  • 十首最豪放的古诗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我在#猎豹资讯#中发现了一篇有意思的新闻,与你分享!猎豹资讯,海量资讯,热门新闻,娱乐八卦,段子搞笑,应有尽有,与潮流零距离! 加载中 猎豹浏览器 独家新闻,个性呈现 立即开启 02-02 23:13搜狐 十首最豪放的古诗词,引刀成一快,不 ...
  • 中国故事·经典神话·射日后羿
    [后羿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上古神话故事中的后羿其实有两人:一位是射日之"后羿",也叫"大羿":另一位是夏代之"后羿",也叫"夷羿".同样名字,"出处 ...
  • 孙苜蓿的诗
    大风吹 大风吹破一个人的肖像 大风吹走她脸上别人的悲哀 她多么无耻,在深夜的广场上 向旅客兜售一张揉皱的车票 她刚杀死一只麻雀,她拎着 我的三分之一的谎言,想换取 过路人一两几钱的怜悯 可笑的是,我们不约而同地 将青春张贴在那块广告牌上 她 ...
  • 描写人物的成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焕发 踔厉风发 抖擞精神 斗志昂扬 发扬蹈厉 奋袂而起 精神抖擞 精神焕发 精采秀发 炯炯有神 慷慨陈词 慷慨悲歌 龙马精神 容光焕发 生气勃勃 生龙活虎 仰首伸眉 意气风发 朝气蓬勃 振奋人心 威武 金刚怒目 龙行虎步 ...
  • 好书相伴_600字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亲切. 有一天,我早晨起床,吃完早餐,我就"躲"在书房里读书[老人与海],就开始"啃"起来.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连 ...
  •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基础或垫层的灰土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土: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要先过筛,其 ...
  • 运动会各班解说
    八一 别样的风采,高昂的斗志,迎面走来的是八年级一班代表队.他们正以整齐的步伐,以军人的风采展示八一班的必胜信心,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因为他们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高,更快,更远"是他们的目标,& ...
  • 3.6保护土壤
    3.6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资源的现状 2.知道威胁土壤资源的原因 3.理解保护土壤资源的意义 [知识要点] 一.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1.全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祼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 ...
  • 变压器基础施工方案
    110kV五大连池变电站新建工程 主变压器基础 施工作业指导书 黑河维科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1 - 批 准: 年 月 日 审 核:编 写: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2 - 主变压器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概况 本 ...
  • 20**年军训连队介绍词
    四连 现在入场的是历史文化学院四连的队伍,十三天的艰苦训练培养了他们刻苦求真.持之以恒的良好作风,塑造了他们无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军人形象.他们意气风发,顽强拼搏,团结友爱,他们彰显着青春的永不言败. 五连 军旗飘飘,战鼓擂动,河南大学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