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选举制度 - 范文中心

如何完善选举制度

08/28

本期话题:2004年8月20日至22日,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和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召开了“宪政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著名学者和人大制度专家参加了会议。经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授权,本周刊将研讨会上一些精彩讨论分三个话题摘要刊发,以飨读者。话题二——

蔡定剑(北大-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

人大制度改革中,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矗从政治制度改革的角度来看,所有国家的政治变革都是从选举开始的。所以,我们党也一定要重视利用选举这个途径来执政。在苏联、东欧转型过程中,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共-产-党领导国家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领导,即通过选举将优秀的人才、精英输送到国家机关。我们应该怎么来重视选举?我要呼吁学者们,集中精力好好研究选举,特别是国外的不同选举制度。

陈斯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选举,为什么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也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没有选举就谈不上有民-主,也谈不上有政治文明。目前,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的缺陷,除竞争缺位、公开性不足和缺少监督机制外,更主要是利益断链,也就是选举和群众的利益关系联系不紧密。现在我们国家有多种选举形式,但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是农村的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为什么村委会选举会如此激烈?甚至有不少人冒着违法的风险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行贿、买票来参选,关键问题是这个选举跟他的利益关系非常紧密。

要改进我国的选举制度,做到认真对待选举,宏观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认真对待选举权。现在选举以后,代表和选区、选民几乎没有联系,能否通过一个办法使代表和选区、选举单位联系起来。给代表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和选民有一个沟通、联系,选民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反映,当然这个问题有一定限度,也就是他们职权范围内的问题。代表可以根据选民的要求向政府反映,要求政府给出一个说法。如果能够使代表具备这样的职能,老百姓就会知道所选代表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其次,密切选举与选民利益的联系,一定要把选举跟选民利益挂起钩来。第三,切实推行竞争性选举。第四,扩大选举的公开性,完善监督机制。

蒋劲松(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我认为,要改革我国的选举制度,首先应对三个问题有新的认识:即人大代表选举的任务是什么?人大代表选举的性质是什么?人大代表选举的作用是什么?我主要对前两点谈谈看法。

有两点可以肯定:我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由人大代表选举结果直接决定的;其次,我国行政权的归属与人大代表选举没多大关系。纵观世界各国议员选举,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任务是单一的,仅仅是选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的性质是一种授权、委托的关系。西方国家认为选举的性质是一种法律合同关系。借鉴他们的说法,我认为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是一种宪法合同的制定过程。按理说,最理想的就是候选人应该告诉选民他有一套怎样的政见,如果你选我为人大代表,我将为你完成一些什么工作,任期内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发达国家的议员、总统选举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套路。很多有影响的发达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学者,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和看待选举的性质,选举是政党及其候选人与选民的宪法合同的制定过程。鉴于此,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可以由候选人提出政见,提出一套任职承诺和要约,选民根据各位候选人作出的任职承诺和要约,从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作为人大代表。这样候选人与选民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们在选举中要完成的任务也非常的清楚了。如果我们认真考虑这一点,对今后如何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往哪个方向改革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作用。

邹平学(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有学者说,选举是一种契约关系,是一种委托关系,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却达不到这样一个目标?就是因为任何契约、任何合同,都有一个合同目的。但是在我们的选举安排中,我们的合同并没有真正的目的。合同双方的目的没有形成利益的交锋,一方面选民不清楚所选之人能否代表他们的利益,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安排,选民选谁,对选民没有很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从被选举者来说,他的利益动机也很复杂,也有极少数人动机不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政建设的基本平台,是我国宪政建设真正的主体资本,动力之源。当前不是要去做出更多的创新,而是如何落实宪法、法律所赋予人大的权利。把法律规定的职权运作好了,人大工作的实际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改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原则,第一个路径选择就是着眼于人大代表。其实人大制度的很多问题,如会期短、议政不充分,职权不落实都与政治主体难以在这中间有所作为有很大关系。第二个路径选择是在坚持宏观构建和系统把握的前提下,着重从程序入手,着眼于具体细节,立足于微观环节,采取先易后难的改革思路将人大制度推向前进。

浦兴祖(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西方有句话“有选举不一定有民-主;没有选举一定没有民-主”。当今的民-主是代议的民-主,所以一定要有选举,即选民选代表,代表选代表,代表选官员。选代表的行为是什么呢?我个人的理解,不仅是选几个人,而是选今后利益表达的代理人。所以这种选举是代理人的选择。光选出代理人还不够,关键还有权利委托的行为,选出谁是代理人,然后将权利委托给代理人,代表则理直气壮地直接行使权利。

在民-主政治下,我一直想突出“权源”两个字,有两个含义:一是权力的根源,一是权力的来源。显然,民-主政治的权力根源是人民,人民的权力如何到了少数代表手中的,因为有合法的权力来源。所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选举是代理人的选择,是权利人的委托,是权源合法性的基矗人大也好,政府也好,政府是间接获得人民委托,人大是直接从人民当中获得了权力的委托,任何其他组织没有获得普选的权力委托,就没有资格。

王力群(甘肃省人大研究室副主任、人大研究主编):

我认为,代表选举的完善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扩大直接选举范围;一个就是改进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介绍办法。在提名中,扩大选民的提名权限,对团体的提名加以一定限制,平等对待选民和团体提出的候选人,使代表真正从群众中产生,反映群众意愿,这对发扬民-主会有很多好处。


相关内容

  • 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制度化管理的生命在于严格执行,制度化管理的精彩在于产生效应,制度化管理的升华在于形成习惯.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中心思想:坚决杜绝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七紧七松"现象:正职紧.副职松 ...
  • 今后五年民政部门重点做什么?都在这里了!
    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赶紧来看看,<纲要>为今后五年的民政工作规划了哪些蓝图!"十三五",民政部门重点做好这些事!第六章 强化科 ...
  • 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基 ...
  •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
  • 在完善国资监管中深化央企改革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努力使各类国有资产实现最优配置.最充分使用,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使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现代企 ...
  •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市属各办.局: 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发布实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贯彻实施中,仍有部分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学 ...
  • 完善我国政治参与的途径
    结合政治学有关理论,论述完善我国政治参与的途径 [摘要]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我们不仅强调要保证公民的 ...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2015年最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 2017年底完成 2015-04-05 11:26: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匿名 访问次数:4739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 ...
  • 人民陪审员论文: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人民陪审员论文: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中文摘要]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对促进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大意义.尽管不少国家在陪审制度的存废问题上仍有争议,但在普遍推崇法律职业化的今天,陪审制度以其蕴含的民主 ...
  • 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经济法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2年第1期(总第57期) 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韩 伟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环境资源立法虽然已基本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