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与土壤(一) - 范文中心

岩石与土壤(一)

06/03

岩石与土壤(一)

育秀实验学生 王琼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发现自然界中的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2、 通过阅读、分析、整理小资料,知道岩石按成因可以分成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

质岩,并了解三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讨论,了解岩石和土壤之间的联系。

4、 通过观看录像,了解自然界中岩石变成泥沙的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教学难点:

各类岩石之间和岩石和土壤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岩石成因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发现自然界中的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2、 通过阅读、分析、整理小资料,知道岩石按成因可以分成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

质岩。

3、 通过媒体演示,了解三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活动器材:岩石标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形成过程课件。

活动二:土壤的形成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实验,了解岩石和土壤之间的联系。 2、通过观看录像,了解自然界中岩石变成泥沙的过程。

活动器材:岩石块、铁锤、烧杯、水、玻璃棒;自然界中岩石风化的录象。

教案说明:

1、教学内容说明:

最初,地壳是由巨大的坚硬而结实的岩石块组成的。这些岩石在自然界中由于受到风、水、热、冷、生物、空气、太阳等的影响,表层缓慢地碎成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石块、石砾和石粒,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在地球表面生活死亡,它们的残体和石块、石砾和石粒混合,形成了土壤,地壳最外面的一层就是土壤。本节课的只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到岩石风化的过程,而岩石的风化过程就是沙和黏土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了从岩石到土壤的转化。 2、学生经验水平分析:

学生以前对岩石进行过观察、也知道岩石是各不相同的,对沙和黏土的一些简单性质也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没有引导学生去观察研究岩石、沙、黏土的主要特征。沙和黏土是岩石变化来的,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所了解,但是究竟如何变化来的可能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发现岩石、沙和黏土之间的关系。 3、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水平,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岩石成因

自然界中岩石是各不相同的,当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时肯定会产生“岩石为什么各不相同?”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很想了解。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其实岩石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就是岩石的成因不同,这样探究岩石的成因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各类岩石之间的转化是本课的难点。

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标本,发现这些岩石是各不相同的,再联想到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岩石,那么它们肯定也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给自然界中的岩石分类。学生在分类时,肯定会碰到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分类标准,然后再让学生看小资料中是如何分类,引出按岩石成因分类,这样就进入了岩石成因的探究。也为什么岩石各不相同的这样一个问题。

活动二:土壤的形成

教材中的第二部分是通过两个实验来说明沙和黏土的形成,而沙和黏土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的风化而来的,它们构成了土壤的主要成分。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实验,放在这里比较牵强,特别是第二个实验用砖块代替岩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很难理解按时变为沙和黏土。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这两个实验改为敲碎岩石的活动,通过敲岩石,发现岩石碎掉后变成了沙和黏土。在次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自然界中的岩石是怎么变为沙和黏土。


相关内容

  •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胡泽超
    <土壤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 ...
  •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 地球轨道面:在地球轨道上并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地轴并不垂直于这个轨道面,而是与之成66o33´交角.(P28) 黄道: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 ...
  •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 ...
  • 常见物质介电常数汇总
    Sir-20说明书普通材料的介电值和术语集 材料 空气 水 淡 水 咸 极地雪 极地冰 温带冰 纯冰 淡水湖冰 海冰 永冻土 沿岸砂 干燥 砂 干燥 砂 湿的 粉沙 湿的 粘土 湿 粘土土壤 干 沼泽 农业耕地 畜牧土地 土壤 平均花岗岩 ...
  •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五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 岩层产状: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 ◆ 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平行连续.平行不连续.不平行不连续 ◆ 地壳运动: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运动,叫地壳运动. ◆ 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 ...
  • 地学基础思考题答案
    地学基础思考题 第一章 1. 大爆炸宇宙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哈勃发现星系的光出现某种系统性红移,这说明了光波频率降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并且光源越远,远去速度越快.这一现象被总结为哈勃定律:v=HD,即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 ...
  •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四 年 级 科 学 教 学 计 划 2010.3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 ...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 ...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 测力计 ) 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 牛顿 )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 ,用字母 (N) 表示. 3\地球表面有( 高原).(平原 ).(盆地 ).(丘陵)等各多种多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