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看神话? - 范文中心

我们今天怎样看神话?

07/31

  参照接受了荣格的观点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想:既然我们可以经由个体的梦境来解读一个人隐秘的内心,那么可否通过读取神话――这种特定群体的梦境――来寻找群体生存的信息乃至校正其走向呢?

  2010年夏秋之交,好莱坞巨制《盗梦空间》(Inception)在影院热播,比起其他依靠场面和特技吸引观众的电影,这部电影显得有些晦涩或者平淡,但其想象丰富、悬念迭出的剧情却骤然引发了人们对梦境的集体热情。其英文片名Inception直译是开启,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特定术语,指的是通过把某种想法植入特定人物的大脑,使得被植入的对象觉得这些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从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随着电影的热播,一时间各种媒体纷纷掀起了谈梦、探梦甚至解梦的热潮,带着疑团走出影院的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梦境,力图获得某种启示或者真知。这种超越文化界限的热情当然并非是无源之水,人类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种无意识现象的关注,其所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也蔚为大观。不光方术中有我们所熟知的解梦、占梦之类的传统技艺,文学作品中也有诸如南柯一梦、太虚幻境等等创造,无不体现出人们对梦与现实之关系的多维推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对梦的解释也一直是人们探索内心的重要途径,而以弗洛依德和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将这一传统推向了极致,并将其与现代科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当代人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重要素材。从弗洛伊德注重个体之梦的隐喻到荣格将梦视为通向集体无意识的窗口,心理分析学派成了打通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弗洛伊德研究潜意识的基础之上,荣格认为梦境不仅是个人情结或者性冲动的变形投射,其深层是对集体无意识的显现。这一发现对整个20世纪以来的人类文化影响巨大,不仅为人文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维度,也构成了后现代艺术所表现的重要题材,并引起了现代人的广泛认同和追捧。时至今日,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一个观念,即梦的形成实际上是诸多经验、记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我们的梦境并非大脑不受控制的生理活动,甚至是某种力量建构的结果。虽然如何通过催眠将特定的想法植入层层叠叠的梦境在今天还显得更接近幻想,但借由梦境来寻找被意识所掩盖的深层心理问题甚至加以纠正和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精神治疗的领域。讲故事作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进行沟通的手段不仅能够暴露出讲述者本身的心理真实,并且本身就具有暗示和疏导的作用,因而今天已经被用于治疗精神疾病。这种叙事治疗活动所发挥的重大心理疏导和暗示作用已经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明。

  在对个体心理研究的基础之上,荣格进一步指出:神话是集体的梦,梦是私密的神话,用神话的概念打通了个体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桥梁。按照荣格的神话观,作为集体无意识的神话具有和梦类似的特性:一方面它是不可捉摸、超越逻辑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同我们的经验息息相关,并且潜在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模式、文化结构。甚至神话和故事的讲述也成了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按照传统的二分观念,如果说神话是集体的梦,那么历史就是群体的记忆,按照以往的观点,对这两者的研究应该分道而行,互不相干。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正如个体的记忆其实并非是对于过去事实的客观呈现,而是掺杂了众多因素的塑造结果,作为集体记忆的历史也难免会和潜意识纠缠不清。参照接受了荣格的观点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想:既然我们可以经由个体的梦境来解读一个人隐秘的内心,那么可否通过读取神话――这种特定群体的梦境――来寻找群体生存的信息乃至校正其走向呢?在西方已经有学者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人手试图打破其间的界限,进而解释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正是意识到了这种相关性,为了避免历史和神话这些词语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判断,社会学家试图用“记忆”这个概念来概括人们对过去的种种看法。但是关于这种记忆的形成机理却存在分歧,比如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更强调整体社会心理重要性,以社会学来补充心理学。而涂尔干的学生哈布瓦赫则强调个体与群体二者的互动,提出了集体记忆这一概念,他认为充分共享的集体记忆是形成一个群体深层认同的要素,这一观念后来也得到了布罗代尔的认同,影响到年鉴学派对历史的看法。叙事具有塑造现实的力量,那么作为元叙事的神话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而正如叶舒宪教授指出“神话概念将充分发挥其贯通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的跨学科整合优势”可谓高屋建瓴,一语中的。那么,今天的神话概念与以往有何不同?提出神话历史这样的概念究竟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世界有何价值呢?

  现代神话学的发展借助了很多学科的交叉碰撞,然而中国神话研究却走过了一条相对曲折的道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神话研究者们开始对这一外来词进行深刻的学理反思。这首先是因为神话并非中国学问固有之范畴,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语境之中,来自西方的神话一词又负载着文化本位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这就注定中国的现代神话学研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具有了纠缠不清的关系。故而,要让这个学科真正具有其价值和特点,就必须从对语境出发清理这个概念的始末。吕微先生在谈及中国神话学的学科发展时曾经指出:我们究竟怎样研究(how)是与我们研究什么(what)、为什么研究(why)、代表谁在研究(Who)、在什么样的条件(语境)下研究(when/where)密切相关的,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讨论正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学科基本问题,或者说理解学者自身的特定角度。故而近年来,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开始在清理神话一词内在含义的基础上重新深入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奠基时代,神话历史丛书就是这种研究取向的集中成果。

  英文myth(神话)一词在台湾学界被翻译作“迷思”,这个译法与大陆借自日文的shiwa的取径不同,思路也有异。在汉语语境之中,“神话”从字面上就暗示着一种具有特定形式感的文体:可以被模糊地描述为“关于神的故事”,几乎可以等价地表示一种相对独立的、有中心情节的、故事性的文体,更接近于西方的史诗之类的经典神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种暗示作用,或许与“话”字在“话本”“第几话”等文体中所沉淀下来的具有情节性的“故事”概念在国人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台湾译法则兼顾了英文发音和原始意义,强调的是神话特有的思维方式。因而近年来,“迷思”一词更多地被借用于纯学术研究之外的语境中,除了与“神话”一词类似的所指之外,更偏重于一种被神秘化的意味,甚至于经常和“破除”二字相连,成了“误区”、“错谬”的同义词。之所以“迷思”一词会具有这种负面的意味,也与其字面意思有关,因为“迷”本来就是一种与“清醒”相对的精神状态。但笔者以为,仅就字面暗示而言,“迷思”这一译法在某种程度 上更接近原意,即一种与日常逻辑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魅惑人心的特点,但在其生长语境中并没有明显的负面色彩,就连“迷”本身,在萨满教等很多文化形态中,常常被视为更接近神圣的真实的状态。这一点从经典文学理论的“迷狂说”中就可见一斑。由此可见,一个笼统的中国神话研究,其实掩盖了很多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因而,神话历史丛书首先所提出的就是用贯穿中国文化之始终的神话历史来代替西方舶来的神话概念。

  超越关于神话的种种定义之争,本书研究的重点在于以神话叙事策略展开的集体记忆,因为按照今天的学术分类去框定特定的文化典籍无异于削足适履。在笔者看来神话历史一词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集体记忆整合性的特征。尤其是对于《淮南子》这样一种典籍而言,按照今天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认为其中有历史、有神话、有方术,甚至还有科学。但这些描述对于解释其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含义则有张冠李戴之嫌。在这本书中,笔者用神话历史的维度代替了以往单纯的神话概念,就是试图强调神话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长久以来被遮蔽了的社会建构作用。神话不是梦呓,也不是玄虚的幻想,它是一种叙事,也是集体记忆的基石,诚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神话是社会的特许状,作为合法性的赋予者,它具有元叙事的特点;但与此同时,神话又始终处在被讲述和书写的过程中,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它沿着时间的河床滚动、流淌,不仅滋润冲刷着沿途的大地,也携裹着一路的泥沙,沉淀下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哈布瓦赫认为,现代人是通过把自己的现在与自己建构的过去对置起来而意识到自身的。但同时,他们也必须在其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根据。在经历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权威被推翻、新的权威尚未建立,一个群体常常需要通过重写或改写集体之记忆来为自身制造合法性的根据。在这种时候,人们往往会格外关注神话,原因在于其作为元叙事的模糊性和神圣性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证。因而,今天用神话历史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汉代乃至更早的典籍,其目标就在于在一种较少局限的层面上寻找这种文化特有的生长纹理。

  故而本书从对神话概念的反思人手。通过对神话和历史的重新厘定,重新进入《淮南子》这部备受争议又被深深误解的巨著。本书首先从文本表层结构人手,剥茧抽丝,分析出其贯穿始终的神话底蕴,这种底蕴不仅体现在其文本结构上,也镌刻在无处不在的辞章典故中,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奠定了自成体系的宇宙观、时空观,对中国文化的奠基影响深远。汉代的神话叙事已经是一种有意识的、被高度政治化的行为,因而接下来的一章笔者着重分析了作为一种政治话语的神话是如何被建立、完善,并融入整个社会的话语体系之中,并且最终使得这种神话历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基础。任何话语都有其生成的语境,因而对于《淮南子》的分析不能脱离其所产生的时空背景以及思想源流,接下来的两章重点在于分析形成其内在思想的各种文化因子,以及厘清它与前后相关思想萌芽的关系。在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合流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族群的多种文化因子也在碰撞中经历着共融、重组和改造。经历了推崇礼乐的时代,又经过了战乱和浩劫,一个新建的帝国正在建都立统、开疆拓土的同时划定自己的文化版图和政治格局,神话历史的书写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任何对传统的创造都是一种继承之上的改造,《淮南子》集中体现了对早期道家思想、黄老之学、阴阳术数的整合努力。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之上,本书专辟一章对女神群体的想象和地位进行了专门的梳理,从中不难看出,那些身世迷离、行迹不定的女神,不过是人间社会结构的投射,她们的地位升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各种社会力量通过改写神话历史、操纵集体记忆的痕迹。本书的研究表明:至少到汉代初年,神话思维仍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神话成了权力和传统相互借重、相互角逐的领地。在这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中,神话渗入历史叙事、哲学论证和文学想象之中,在整合社会意识、建构社会想象、规范个体行为以及维护体制权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成为建构社会关系的权威话语。正如梦也可以以特定的方式参与现实,神话也是组成社会现实和集体记忆的重要力量。

  心理学家对个体记忆的研究表明:看似客观记录过去经验的记忆其实经过了主观意愿的剪裁和修改,而梦境作为潜意识的集中呈现,虽然经历了变形、拼接变得面目全非,却往往是真实的另一种面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类似于人类群体所共同拥有的历史和神话,二者之间不仅暗通曲款,甚至有时就是合二为一的。

  在《盗梦空间》这一影片的结尾,用于区分真实与梦境的陀螺最终是否停下成了观影者心中共同的疑团,但影片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这实在是个很聪明的结局,或许这恰恰表明人其实无从知道,眼下的经历究竟是梦境还是真实,抑或我们处在梦境的哪一层。就像影片中所表达的那样,作为一个群体的我们很难在真实和自身建构的梦境之间找到真正的立足之处,但还是要在层层叠叠的投射和映像之中寻找自己,这或许也是我们面对神话历史苦苦追寻的原因所在。


相关内容

  • 二年级识字8教学设计
    二年级识字8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 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当代科学进程,理解古人的神奇梦 ...
  •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 ...
  • 西方哲学论文
    浅析希腊文化的现实性与"英雄性"及其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 希腊神话 现实性 英雄崇拜 内容摘要: 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作为希腊文化 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神话则 ...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中国的神话体系自远古母系社会一脉相承,女神在古代神话一直起一个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女神的身上都具有生育的特质,下面我就详细来分析几位女神在古代神话中的形象. 第一位,女娲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流传较广的女娲故事 ...
  • 古希腊神话读后感初二二班王壹萱
    读<古希腊神话>有感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 ...
  • [夸父逐日]
    [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 ...
  •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3月24日 201 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 ...
  • 郭沫若诗两首
    青岛  邢德华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
  •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 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 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
  • 嫦娥奔月说课稿
    <嫦娥奔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嫦娥心地善良,舎己为民的品质.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嫦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