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明]袁宏道) - 范文中心

虎丘记([明]袁宏道)

11/14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袁宏道集笺校》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下)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 ...
  • 苏州虎丘婚纱的真实价值
    说说苏州虎丘婚纱的真实价值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娘选择通过网络了解婚纱的的流行趋势.婚纱的品质和价格等信息,苏州虎丘婚纱市场作为亚洲最大的婚纱生产基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搜索的热门.最流行的也许就是所谓的虎丘婚纱购买攻略了.我 ...
  • 乌镇.苏州.上海.杭州旅游攻略
    乌镇攻略 乌镇,因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而家喻户晓.在这最后的枕水人家中围坐乌篷船一品阿婆茶,大快朵颐地享用白水鱼.三珍斋酱鸡,再添以三白酒,好不惬意! 攻略概要:门票→两日游行程推荐→美食→住宿→交通→注意事项. 门票:东栅门 ...
  • 园林规划苏州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综合实习报告 --苏州部分 实习行程安排: 2012年5月19日-22日 第一天:参观考察沧浪亭.网师园. 第二天:参观考察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 第三天:参观考察留园.虎丘风景区. 第四天:参观考察环形山庄.艺圃. ...
  •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
    作者:潘建国 <复旦学报>: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1)01-0118-007 关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问题,由于资料匮乏,国内研究者基本 ...
  • 为苏州园林艺术点个赞
    (2015-10-15 05:57:33) 转载▼ 标签: 园林 苏州园林 留园 环秀山庄 拙政园 分类: 旅游观光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正是探亲和旅游的好时光.我们于9月26日出发,先后到了苏州.无锡和南京.短短八天的"自由行& ...
  • 带你逛苏州婚纱一条街
    带你逛苏婚州一纱街条 各地苏到州车站, 然火坐游后 (2推荐或)游1 到 虎丘站 下自车驾话的自驾路线车走:宁沪高,从速州苏下口,到 1不0公里 就开能虎丘,婚纱到就在街丘路上,与 虎丘只有一虎桥隔之. 下公交车了,面就对是纱婚.街说是 一 ...
  •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 王丹菲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110045)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介绍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及现代中国式传统插花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的形 ...
  • 关于20XX年度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苏州考区报名的通知
    关于2011年度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苏州考区报名的通知 苏财会字[2011]4号 各市(县).区财政局: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全省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的通知>(苏财会[2011]18号)的文件精神,现就我市报名工作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