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 范文中心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12/24

   【摘要】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DSCT诊断,获得140 kV、80 kV及两者融合的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将140 kV和 80 kV两组图像输入双能量后处理软件(DE),获得 DE灌注图像(DEPI);将融合图像输入三维软件获得血管 MPR 图像(V2MPR),综合DEPI与V2MPR直接显示栓子,由2位资深医师对V2MPR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 25例患者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V2MPR图像显示有区别,肺动脉、栓子、图像整体观显示不同,13例具有明显的低灌注区;DEPI中肺动脉干、叶动脉及部分段肺动脉内栓子均引起低灌注区,其余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未见明显灌注改变。结论 DS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能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CT技术的发展,CT技术在肺动脉梗塞的临床诊断已愈显示出优势。螺旋CT肺动脉造影已成为无创、安全、快速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检查方法。目前,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已应用于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4]。

   本研究是利双源CT双能量技术对我院在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诊断,评价双源CT双能量对肺动脉梗塞的诊断价值。现回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接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12例,23~71岁,平均(54.6±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其中伴有低氧血症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史 7例、血浆 D2二聚体定量检查(测量值>500 ng/ml)阳性8 例。所有患者均行DSCT扫描,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DSCT双能量扫描 扫描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 机。15例患者均用双源 CT双能模式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 75~90 ml,浓度 300 mg/ml,注射速率为 3~4 ml/s,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肺底。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技术,触发点设定在肺动脉干,阈值为 100 HU,从胸廓入口至肺底采用双能肺血容积灌注扫描。扫描参数如下:两个球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 kV、140 kV;管电流分别为213 mAs 和51 mAs;旋转时间为 0.33s;探测器准直器为32×0.6 mm;扫描螺距为0.5,层厚为0.75 mm;重建间隔为 0.5 mm,FOV:260 mm。

  1.3 图像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原始数据被重建为3 组层厚为0.75 mm、层间距 1.0 mm的数据,即140 kV、80 kV和140 kV 与80 kV 融合图像各1组,将140 kV与80 kV融合薄层图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三维界面获得V2MPR图像;利用随机双能量软件(Lung PBV)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得到肺双能量灌注图像(DEPI)。比较 DEPI与 V2MPR图像直接显示栓子的差异,以V2MPR图栓子显示为标准,肉眼分别观察V2MPR与DEPI 扫描图中肺动脉内有无栓子存在,根据栓子的显示情况,对各级肺动脉内栓子的判定分为3级:I级-很清晰,II级-较清晰,III级-不清晰。对可疑部位进行增强扫描。记录扫描结果。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读片,如果2人出现不同观点,另请1名放射科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协商读片,使结果达到统一。评价指标包括各级肺动脉血管显示能力、栓子显示能力、图像整体观。

  2 结果

   25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V2MPR图像显示有区别,肺动脉、栓子、图像整体观都显示不同,均显示具有一定的差异。经Lung PBV软件分析发现,25例中有13例具有明显的低灌注区,但是灌注图及相应层面的血管V2MPR均未发现支配该区域的肺动脉内有栓子形成。DEPI与V2MPR图像直接显示肺动脉干及叶动脉内栓子无差异,直接显示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差异显著。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病理和临床状态。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1]。肺栓塞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病死率较高,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据统计,肺动脉栓不经治疗死亡率高达20%~30%,死亡率占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2]。所以,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显得非常重要,早期准确诊断该病对临床治疗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对肺栓塞的警惕性不高,存在易漏诊及误诊,诊断正确率低等问题,漏诊率高达80%以上;有研究证明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可使肺动脉栓塞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2%~8%[3]。

   DEPI中肺动脉干、叶动脉及部分段肺动脉内栓子均引起明显低灌注区,其余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未见明显灌注改变,DEPI评价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子有疑问时,结合V2MPR对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进一步观察,以确定是否有栓子存在。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应酬的增加,特别是吸烟人数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加。肺动脉栓塞是心血管系统的常发病,在心血管中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肺动脉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其患发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后期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基础和保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双源CT双能量(DSCT)的两个球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140 kV,且两个球管能同时同层进行扫描。140 kV、80 kV和融合图像3组图像能同时获得,使得评价基于双能信息的血管增强和器官灌注成为可能。故可利用DSCT对肺栓塞患者同时进行肺灌注和肺动脉成像研究。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栓子,可同时对栓塞后肺组织的血流进行评价,值得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林.病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

  [2]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

  [3] 陆再英,等.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

  [4] 高娟,朱飞鹏,郑玲.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874-876.

  


相关内容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随着医学影像和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目前脑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弹簧圈填塞进瘤囊,阻滞瘤囊内血流,使之血栓形成.机化.瘤颈再内膜化,达到治愈动脉瘤目的,与此同时磁共振(MRI)成了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那么对于 ...
  • 罗伊模式护理个案
    中华护理学会 2015年危重症培训班 护理个案报告 应用罗伊适应理论模式 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内 容 1. 前言 P3 2.病例介绍 P3-5 3.发病机制及治疗 P5-15 4.解释罗伊适应模式 P15-17 5. 本个案选择罗伊适 ...
  • 核医学中级职称模拟题
    模拟试卷(二) 核医学专业 基础知识 一.以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所谓"分子影像"的概念是指 A.反映组织病理变化 ...
  • 纳米材料小论文
    纳米材料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小论文主要叙述了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微探针. 医疗病理分析以及靶向药物治疗法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列举了纳米材料特别是抗菌材料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纳米材 ...
  •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CT 特点 苏东升 钟 平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宿州 234000) 摘要 回顾性分析43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与影像学特 点, 发现其占全部脑梗死的1015%(43/417) ,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冠 ...
  •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原理简介
    计算机X线成像( CR ): 传统的X线成像是经X线摄照,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在显定影处理后,影像才能于照片上显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则不同,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原病理学)01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关于健康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体格健全 B. 不生病 C. 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D. ...
  • 急诊与灾难总结
    急诊与灾难总结: 一.名解: 1.Shock: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血容量减少和循环功能不全的急危重症.主要发病机制是组织的氧供和氧需之间失衡.全身组织发生低灌流,并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2.MODS:多器 ...
  • 20**年心血管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E A . 胸痛缓解 B . 心电图示ST 段下降 C .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 . CK.MB 峰值前移 E . 窦性心动过速 2 . ...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作者:张继伟 付爱军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12期 [摘 要]颅内动脉瘤破裂是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