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 - 范文中心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

09/07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

一. 超塑性的简介及发展历史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组织)条件啊(如晶粒尺寸及形状、相变等) 和外部(环境) 条件下(如温度、应变速率等) ,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如大的延伸率) 的现象。超塑性的特点有大延伸率,无缩颈(小缩颈),小应力, 易成形。

超塑性合金是指那些具有超塑性的金属材料。超塑性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具有超塑性的合金能像饴糖一样伸长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既不出现缩颈,也不会断裂。金属的超塑性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森金斯在1982年发现的,他给这种现象做如下定义:凡金属在适当的温度下(大约相当于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变得像软糖一样柔软,而应变速度10毫米秒时产生本身长度三倍以上的延伸率,均属于超塑性。

最初发展的超塑性合金是一种简单的合金,如锡铅、铋锡等。一根铋锡棒可以拉伸到原长的19.5倍,然而这些材料的强度太低,不能制造机器零件,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60年代以后,研究者发现许多有实用价值的锌、铝、铜合金中也具有超塑性,于是前苏联、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对超塑性理论和加工发生了兴趣。特别在航空航天上,面对极难变形的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普通的锻造和轧制等工艺很难成形,而利用超塑性加工却获得了

成功。到了70年代,各种材料的超塑性成型已发展成流行的新工艺。 现在超塑性合金已有一个长长的清单,最常用的铝、镍、铜、铁、合金均有10~15个牌号,它们的延伸率在200~2000%之间。如铝锌共晶合金为1000%,铝铜共晶合金为1150%,纯铝高达6000%,碳和不锈钢在150~800%之间,钛合金在450~1000%之间。 实现超塑性的主要条件是一定的变形温度和低的应变速率,这时合金本身还要具有极为细小的等轴晶粒(直径五微米以下),这种超塑性称为超细晶粒超塑性。还有一些钢,在一定的温度下组织中的相发生转变,在相变点附近加工也能完成超塑性,称为相变超塑性。 超塑加工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只要很小的压力就能获得形状非常复杂的制作。试想一下,金属变成了饴糖状,从而具有了可吹塑和可挤压的柔软性能,因此过去只能用于玻璃和塑料的真空成型、吹塑成型等工艺被沿用过来,用以对付难变形的合金。而这时所需的压力很小,只相当于正常压力加工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从而节省了能源和设备。使用超塑性加工制造零件的另一优点是可以一次成型,省掉了机械加工、铆焊等工序,达到节约原材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模压超塑性合金薄板时,只需要具备一种阴模或阳模即可,节省一半模具费用。超塑性加工的缺点是加工时间较长,由普通热模锻的几秒增至几分钟。

超塑性的铝合金已经商品化,如英国的Supral 100

(Al —6Cu —0.4Zr )和加拿大的Alcan 08050(Al —5Ca —5Zn )。铝板可在300~600℃时利用超塑性成型为复杂形状,所用模具费用降

低至普通压力加工模具费用的十分之一,因此它具有和薄钢板、铝压铸件及塑料模压件相竞争的能力。

据推测,最近超塑性成形工艺将在航天、汽车、车厢制造等部门中广泛采用,所用的超塑性合金包括铝、镁、钛、碳钢、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

二. 超塑性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超塑性在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 先进材料超塑性的研究,这主要是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等材料超塑性的开发,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若干优异的性能,在高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材料一般加工性能较差,开发这些材料的超塑性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高速超塑性的研究:提高超塑变形的速率,目的在于提高超塑成形的生产率;

3. 研究非理想超塑材料(例如共货态工业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规律,探讨降低对超塑变形材料的苛刻要求,而提高成形件的质量,目的在于扩大超塑性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 超塑性的分类:

早期由于超塑性现象仅限于Bi-Sn 和Ai-Cu 共晶合金、Zn-Al 共析合金等少数低熔点的有色金属,也曾有人认为超塑性现象只是一种特殊现象。随着更多的金属及合金实现了超塑性,以及与金相组织及

结构联系起来研究以后,发现超塑性金属有着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这些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而并不局限于少数金属中。因此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 恒温超塑性或第一类超塑性。根据材料的组织形态特点也称之为微细晶粒超塑性。

1. 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这类超塑性,其特点是材料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在一定的温度区间(Ts≥0.5Tm,Ts 和Tm 分别为超塑变形和材料熔点温度的绝对温度)和一定的变形速度条件下(应变速率在10-4~10-1/S之间)呈现超塑性。这里指的微细晶粒尺寸,大都在微米级,其范围在0.5~5μ之间。一般来说,晶粒越细越有利于塑性的发展,但对有些材料来说(例如Ti 合金)晶粒尺寸达几十微米时仍有很好的超塑性能。还应当指出,由于超塑性变形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进行的,因此即使初始组织具有微细晶粒尺寸,如果热稳定性差,在变形过程中晶粒迅速长大的话,仍不能获得良好的超塑性。

2. 相变超塑性或第二类超塑性,亦称转变超塑性或变态超塑性。 这类超塑性,并不要求材料有超细晶粒,而是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经过多次的循环相变或同素异形转变获得大延伸。例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加以一定的负荷,同时于A1,3温度上下施以反复的一定范围的加热和冷却,每一次循环发生(α

可以得到二次条约式的均匀延伸。

等用AISI1018、1045、1095、52100等钢种试验表明,

延伸率可达到500%以上,这样变形的特点是,初期时每一次循环的γ)的两次转变,

变形量(△ε∕N)比较小,而在一定次数之后,例如几十次之后,每一次循环可以得到逐步加大的变形,到断裂时,可以累积为大延伸。 有相变的金属材料,不但在扩散相变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塑性,并且淬火过程中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即无扩散的脆性转变过程(γ→a)中,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塑性。同样,在淬火后有大量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状态下,回火过程,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单向转变过程,也可以获得异常高的塑性。另外,如果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 )以上的一定温度区间加工变形,可以促使奥氏体向马氏体逐渐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异常高的延伸,塑性大小与转变量的多少,变形温度及变形速度有关。这种过程称为" 转变诱发塑性" 。即所谓"TRIP" 现象。Fe-Ni 合金,Fe-Mn-C 等合金都具有这种特性。

3. 其它超塑性(或第三类超塑性):在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可以得到超塑性。Al-5%Si及Al-4%Cu合金在溶解度曲线上下施以循环加热可以得到超塑性,根据Johnson 试验,在具有异向性热膨胀的材料如U ,Zr 等,加热时可有超塑性,称为异向超塑性。有人把a-U 在有负荷及照射下的变形也称为超塑性。球墨铸铁及灰铸铁经特殊处理也可以得到超塑性。

1.1超塑性的概念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塑性而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的现象。但至今还没有从物理本质上的确切定义。有的以拉伸试验的延伸率来定义,认为 >200%即为超塑性;有的以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 来定义,认为m>0.3,即为超塑性;还有的认为抗颈缩能力大,即为超塑性。

1.2超塑性的分类

根据目前世界上各国学者研究的成果,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可将超塑性分为三类:

1. 微晶组织超塑性(即恒温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这类,它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当材料是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间距为0.5一5μm ,温度大于该材料熔点温度的一半,应变速度为10-4一10-1/s之间时,材料拉伸断裂将呈现超塑性变形的能力。

2. 相变超塑性(变温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

将材料在相变温度附近进行热循环,利用相变过程,每一次热循环贡献一小 的应变,从而在多次热循环过程中获得大的延伸率。

3. 内应力超塑性

和相变超塑性一样进行热循环,利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内

应力, 内应将有助于基体的塑性流动,从而使材料获得超塑性。

1.3超塑性的特点

金属塑性成形时宏观变形有几个特点:大延伸、无缩颈、小应力、易成形。

(1)大变形:超塑性材料在单向时延伸率极高,有的可以到8000%表明超塑性材料在变形稳定性方面要比普通材料好很多。这样使材料的成形性能 大大改善,可以使许多形状复杂,一般难以成形的材料变形成为可能。

(2)无紧缩:超塑性材料的变形类似于粘性物质的流动,没有(或很小)应 变硬化效应,但对应变速率敏感,当变形速度增大,材料会强化。因此, 超塑性材料变形时初期有紧缩形成,但由于紧缩部位变形速度增大而发 生局部强化,而其余未强化部分继续变形,这样使紧缩传播出去,结果 获得巨大的宏观均匀变形。超塑性的无紧缩是指宏观上的变形结果,并 非真的没有紧缩。

(3)小应力: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变形抗力可以很小,因为它具有粘 性或半粘性流动的特点。通常用流动应力来表示变形抗力的大小。在最 佳变形条件下,流动应力要比常规的变形的小到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 一。

(4)易成形: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应变硬化

现象,所 以超塑性材料易于加工、流动性和填充性好,可以进行多种方式成形, 而且产品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相关内容

  • 超塑性和超塑性成型刍议
    2006年4月云南冶金Apr. 2006 第35卷第2期(总第197期) Y UNNAN MET A LLURGY V ol. 35. N o. 2(Sum 197) 超塑性和超塑性成型刍议 邹艳梅 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环境与市政 ...
  •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案)
    序言及第一章 1. 为什么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要经历移植.改造和创新三个时期?(P2)第一段 2. 移植期.改造期和创新期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各有什么特点? 答:移植时期用移植技术制造的塑料制品性能较差,只能成型加工形状与结构简单的制品.而 ...
  • 汽车复合材料的主要加工工艺和技术
    汽车复合材料的主要加工工艺和技术 作者:蒋鼎丰 文章起源:意大利朗基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点击数:571 更新时光:2008-9-11 作为一种可设计的材料,汽车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技术多达几十种,并且不断有新的创新技术被开发出来.本文重 ...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二次成型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2007年第41卷l 11 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二次成型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聂小武 鲁世强 王克鲁 南昌航空大学 摘 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 应用越来越广泛, 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为了制造实用的零组件, 需要对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二 ...
  • 聚合物成型加工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第一章 绪论 1. 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材料的四要素是:材料的制备(加工) .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可以认为: 1) 材料的性质与现象是新材料创造 ...
  • RIM注射成型原理
    注射成型,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olding, 注塑)是使热塑性或热固性模塑料先在加热料筒中均匀塑化,而后由柱塞或移动螺杆推挤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成型的一种方法. 注射成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近年来,注射成 ...
  • 25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浅谈高性能砼在道里制梁场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韩少锋 摘要:近年我国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铁路施工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两年国内几条主要客运专线的施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在铁路施工水平方面进入了 ...
  • 绝缘材料分类
    目前常用绝缘材料分为三类: ⑴无机绝缘材料:云母.瓷器.石棉.大理石.玻璃.硫磺等.用于电机.电器的绕组绝缘,开关底板和绝缘子等. ⑵有机绝缘材料:橡胶.树脂.虫胶.棉纱纸.麻.蚕丝.人造丝管等.用于制造绝缘漆.绕组导线的外层绝缘等. ⑶混 ...
  • 13ABAQUSExplicit准静态分析
    13 ABAQUS/Explicit准静态分析 显式求解方法是一种真正的动态求解过程,它的最初发展是为了模拟高速冲击问题,在这类问题的求解中惯性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当求解动力平衡的状态时,非平衡力以应力波的形式在相邻的单元之间传播.由于最小稳 ...
  •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2.7 塑性成形材料学基础 金属的塑性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一. 金属的塑性 塑性的基本概念 塑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7.1 塑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