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乙丙橡胶生胶选择对其粘接性的影响 - 范文中心

三元乙丙橡胶生胶选择对其粘接性的影响

06/11

关于荣格

首页 >> 中国杂志 >> 杂志内容

|行业专区|杂志: 中国/东南亚杂志 中东杂志 国际杂志|电子杂志|展会|研讨会

三元乙丙橡胶生胶选择对其粘接性的影响

作者:黄兴,王展,谢小琴,刘中勤(洛德橡胶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由于三元乙丙橡胶(EPDM )突出的耐臭氧、耐候、耐热、耐水、耐蒸气、耐化学品性能和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加之使用温度范围宽(-57℃~150℃),因而在橡胶制品工业中获得广泛的应用。采用EPDM 与金属骨架粘接的部件包括:车窗密封条、减震器、密封圈和衬垫、反应釜内衬、船舶用护舷材料等。

但EPDM 属于饱和橡胶,其自粘性和互粘性很差,因此客户在使用Chemlok 胶粘剂粘接EPDM 时候经常碰到橡胶与胶粘剂不粘的破坏方式(RC 破坏),有些RC 破坏在排除了胶粘剂的应用操作和客户橡胶的硫化工艺外,仍然不能解决,这可能跟客户的橡胶配方有关。国内外的文献中有提到EPDM 配方对橡胶本身性能的影响以及配方中某此组分对EPDM 与金属粘接性能的影响[4-6],但没有发现对EPDM 本身生胶与其对金属粘接性能的影响。本文从研究EPDM 第三单体含量、乙烯含量以及门尼粘度出发,研究其与金属粘接性能的影响,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给所有使用EPDM 做粘接件的用户提供一些指导。

实验部分

★ 主要实验原料:EPDM 生胶、氧化锌、硬酯酸、碳黑、环烷油、硫化剂、胶粘剂等;

★ 主要实验设备:XK-160橡胶开炼机、Alpha MDR2000硫变仪、国产平板硫化机、喷砂机、Instron 拉力机等; ★ 实验方法

▽ 橡胶基本配方:生胶100份、氧化锌5份、硬酯酸1份、N330碳黑80份、环烷油40份、硫磺1.5 份、促进剂TMTD1.5份、促进剂M0.5份; ▽橡胶混炼(如表1 中) ▽粘接

1、基材处理:40目粗砂喷砂处理,再用丁酮(MEK )脱酯处理,70℃烘箱烘干;

2、胶粘剂应用:胶粘剂(底涂Chemlok 205,面涂Chemlok 238和Chemlok 6108)搅拌均匀,按相应比例稀释,喷涂底涂,室温干燥10分钟,70℃烘箱烘烤至少20分钟,冷却至室温,喷涂面涂,室温干燥10 分钟,70℃烘箱烘烤至少20分钟;

3、硫化粘接:硫化前橡胶回炼,测试硫化曲线,模压硫化,出模后冷却至室温;

4、性能测试:测试前粘接件至少冷却16小时,根据ASTM D429B

测试45度剥离强度;

测试结果与分析

★试验所用EPDM 生胶(如表2 中)

由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第三单体含量增加,硫化速度越快,这是因为EPDM 作为一个饱和橡胶,在使用硫磺作为硫化体系时,交联反应主要是基于第三单体中的不饱和双键。根据以往硫化经验,我们选择的实际硫化时间为T90+5-6分钟。由上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同样的配方,不同厂家生产的生胶的硫化性能也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厂家所采用的催化剂或生产工艺有关。

★ EPDM第三单体含量不同对其与金属粘接性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对比第三单体含量对粘接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两个厂家的EPDM 生胶,一个是朗盛公司(Lanxess )的BUNA,另一个则是埃克森公司(Exxon )公司的Vistalon 。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作出粘接强度

图2、第三单体含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埃克森的EPEM

与第三单体含量的柱

图1、第三单体含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朗盛的EPEM

状图,如下图1和图2。

当采用Lanxess 公司的EPDM 时,由表4和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何种第三单体含量的混炼胶,CH205/238和CH205/6108两种胶粘剂组合对此配方的EPDM 均有良好的粘接,附胶率均为100%;随着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无论是附胶厚度还是剥离强度均成增加趋势,这是因为与其它胶粘剂不同,热反应型Chemlok 胶粘剂在粘接橡胶与金属时,除了物理粘接和机械锁紧外,胶粘剂中的化学组分会与橡胶中的不饱和键产生化学交联[7-9],第三单体含量增加,EPDM 橡胶中的不饱和双键增加增大了与Chemlok 胶粘剂中交联组分产生交联的可能,越有利于与Chemlok 胶粘剂的粘接。

当采用Exxon 公司的EPDM 时,由表4和图2可以看出,随第三单体的增加剥离强度呈现波状曲线,第三单体含量为11%的剥离强度远远低于含量为5%的,这可能跟各个厂家的生胶生产工艺和合成的配比有关。

由表4和图1、图2还可以看出,采用Lanxess 公司的EPDM 得出的数据稳定性明显强于采用Exxon 公司的,这也吻合了BUNA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综上,我们在选择适合粘接的EPDM 生胶时,除了要考虑第三单体含量在4.5%以上的,还要考虑不同生胶生产厂家的生胶对粘接的影响。

★ 相同第三单体含量,不同乙烯含量对EPDM 橡胶与金属粘接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第三单体含量为

4.5%,不同乙烯含量的不同生胶,考

察了其与金属粘接

的影响,结果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作出粘接强度与第三单体含量的柱状图,如下图3。

由表5和图3可以看出尽管第三单体含量相同(均为4.5%),但随着接乙烯含量的增加,

图3

、乙烯含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剥离强度增加,这

是因为所有的粘接

得到的均为100%橡胶破坏,因此得到的剥离强度取决于橡胶本身的强度(请注意,由于胶粘剂与橡胶反应,因此粘接得到的剥离强度与橡胶本身的拉伸强度不一致),而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提高。

★ 相同第三单体含量和乙烯含量,不同门尼粘度对EPDM 与金属粘接的影响我们又比较了相同第三单体含量和乙烯含量,不同门尼粘度结粘接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和下图中。

从上表,我们可以作出粘接强度与第三单体含量的柱状图,如下图4。

由表6和图4可以看出在本试验中,相同的第三单

体含量(均为8%),相同的乙烯含量(51%),门尼粘度为80的比门尼粘度为60的有较高剥离强度,意味着与Chemlok 胶粘剂的粘接门尼粘度高的比门尼粘度低的要好,但门尼粘度高的生胶加工性能比门尼粘度低的较差,因此在选择生胶时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生胶。 (完)

图4

、不同门尼粘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4:36, Nov. 18, 201014:36, Nov. 18, 110


相关内容

  • 我国废旧橡胶利用
    第29卷第10期 2001年10月 化工新型材料 NEWCHEMICALMATERIA]S Vd.29No.10 oct.2001 我国废旧橡胶利用 韩秀山1 丛慰然1 张卫华2 (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132021: 2.吉 ...
  • 橡胶的性能与测试
    橡胶的性能与测试 一.生胶性能 未经加工的原料橡胶俗称生胶,其实生胶也并非100%纯净的, 如天然胶中含有的非橡胶烃(约5%)包括树脂酸蛋白质等物质,在SR中同样添加了防老剂及未耗尽的合成助剂,如:分子量控制剂,终止剂及分散剂等.不过大体上 ...
  • 橡胶正牌胶和副牌胶
    橡胶正牌胶就是正品.合格品.副牌橡胶是产品生产发生波动,指标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严格说是不允许出场的.这类橡胶很多是大型橡胶生产企业产出的次品,冠以副牌的名字,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副牌橡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略有瑕疵,其性能与正牌相差不大,可能会 ...
  • 橡胶的硫化及成型加工
    橡胶的硫化及成型加工 一. 天然胶 合成胶 橡胶: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通用合成橡胶.特种合成橡胶) 单纯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称为生橡胶或生胶),做成的制品性能很差,用途也有限,必须在橡胶中加入各种助剂,在经过加工成型和硫化过程,才能得到性 ...
  • 氮气硫化工艺在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中应用
    V1垂≈-0.02cm,V1水平≈-0.003cm|fc|=V1= = 2 21垂+V1水平 "摸"清了胶料在压延过程中收缩的比例系数,以此为依据制作梗子滚刀,然后又经多次反复试验"摸"出滚刀转数与传 ...
  • 常见混炼胶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混炼胶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橡胶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在10万 以上), 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的高弹性. 因而也称为弹性体. 橡胶主要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崛起,硅橡胶也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 ...
  • "十三五"重点项目-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项目申请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三元丁橡胶防 水卷材项目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凡是被纳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项目投资申报时必须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核准制而规定的一 ...
  • 磷酸生产装置
    磷酸生产装置 一.介质的腐蚀特性 与硫酸.盐酸相比,磷酸对金属的腐蚀相对较弱.其腐蚀性能与磷酸的浓度.温度.杂质.含固量.生产方法有关. 1. 温度与浓度 在磷酸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磷酸的温度升高可以大大的加快不锈钢的腐蚀,达到沸点时的腐蚀速 ...
  • 外线管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自己填写 . 二.施工要求 (一).排水工程: 外线工程施工包括雨水及污水系统,均采用承插式HDPE双壁波纹管施工.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道连接采用承插式弹性密封橡胶圈,管道与检查井接口采用膨胀橡胶圈配套用件必须由管材生产 ...
  • 聚合物成型加工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第一章 绪论 1. 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材料的四要素是:材料的制备(加工) .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可以认为: 1) 材料的性质与现象是新材料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