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为何用"车"载 - 范文中心

"学富"为何用"车"载

11/25

  

  当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时,人们经常使用“学富五年”这个成语,如清朝李汝珍在《镜花缘》第十六回中就这样写道:“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那么,“学富”怎么会用“车”来载呢?原来这里面有典故。“学富五年”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大意是说,惠施的道术很多,他读的书也十分丰富,但他讲的道理杂而不纯,而且言而不当。后来,人们便以“五车”或“惠车”、“五车书”或“书五车”、“五车竹筒”等来表示书多,如杜甫《柏学士茅屋》一诗中即有“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样的句子,王维在其《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一诗中亦有句云:“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此外,人们还以“学五车”、“学富五车”、“书富五车”来称誉一个人读书极多或学识渊博,如唐代诗人李咸用在其《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三中写道:“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当然,当时的五车书与现在的五车书是不可等量齐观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纸的发明是在汉代,庄子所处的时代的书多是用竹筒、木片制成的。但即便是这样,“学富五车”的惠施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