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台湾问题 - 范文中心

中日关系 台湾问题

10/25

内容摘要:

中日关系一直影响整个东亚地区形式,近期中日关系成为本地区的另一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中日高层延期了“东盟+3”进行的领导人会谈,其中日关系问题更为突出。随着东亚地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影响整个东区主导发展,建立规范的中日关系的需求愈加迫切。

本文站在如何分析理解的中日关系的角度,并结合中日关系的现状和问题研究策略,从“中日关系的现状流动态势及原因、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针对中日关系的区域形式规划”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在东亚地区竞争中提高我国针对中日关系的现状研究及问题分析,为对中日关系战略规划提供了一个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日关系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绪论:

建立高效、规范化的中日关系合作体系,首先要明析中日关系的概念定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界定不同的研究策略,将中日关系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进一步的发展。

中日引进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评价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现今的形式提出策略,对现今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宏观的分析规划,掌握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子和主要元素源,从而有针对性的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和问题。

在东亚地区联盟形式中如何科学的分析的中日关系,是通过对中日关系的现今状况和引进策略的深入研究,并依据问题策略的研究,对层次化中日关系引进策略做了深入的思考,来进行分析的中日关系。

正文: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策略研究

              署名: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流动态势及原因

(一)中日关系的形势现状

1、中日政治领导层及政治军事形势现状

中日政治领导层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现今,以日本首相小泉为首的日本部分政要处心积虑要排除历史问题,他们要根据他们的历史观来强行撼动中日关系。日本借二战结束60周年和日俄战争100周年之机,日本政府4月份批准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国会8月份发表删除侵略表述的《占后60周年决议》,10月17日,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更多的是为了争取“遗族”的选票,其行为与日本政治的保守化无关。

政治军事上的重大形势变化,中日两国在政治上的重大形势变化,第一即针对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教科书等问题,在北京、目海、广州爆发了大规模涉日游行。第二个形势变化为12月关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在东亚峰会上,中国拒绝在各种

场合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政治上的重大形势变化,促使在军事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形势变化,日美安保会谈首次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并于今年4月在日本本国外交蓝皮书和8月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威胁”表示“严重关注”;10月,日美两国就军事一体化问题达成中期协议;12月22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称,中国加强军力“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日本其在军事上的意图也更加的明显,其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以图挑起地区争端,扩充自身在的军事实力。

2、中日经济关系形势,中日在经济上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出现的“政冷经热”的现象,在现今的经贸合作方面,政冷经冷的现象也十分的突出。据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2005年1月至8月同比只增长了3.2%。在中国的外贸总额中,对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日本已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估计今年这种下滑趋势将难有好转。并在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争端虽几经谈判,但始终难有进展,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了帝国石油公司试开采东海油气田的开采的申请,并加快东海油气的开采进程。

3、中日文化及民间交流形势,中日关于文化及民间的交流在现今的形势发展上是值得肯定的。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扩大,两国就针对中国的团体旅游签证发放范围扩大到中国全境一事达成一致,日本访华人数、中国旅日人数、中国留日人数都在增长;遣唐使墓志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中国刮起福原爱旋风,中国的孔子、中国的民族音乐、汉语等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也逐渐火起来,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存在很大的困惑,中日之间缺少和谐、感人的话题,像上世纪80年代的《札幌之夜》类的文章见不到了。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原因分析

1、有关中国在地区的崛起分析

能否把中国的崛起视为中日摩擦的根源之一?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崛起,也许会加强日本的‘危机感’,但战后日本的历史翻案风及其力图推行的扩军路线和‘盟主’梦,与中国国力的盛衰、中日两国力量强弱之消长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把问题的焦点过于单纯地解析为日本不让‘中国崛起’的心态和‘两强’的竞争,甚而提倡与日本人‘换位思考’,其实是模糊了是非的界限。

有些日本专家之所以热心鼓噪‘朝贡论’,并将中日关系解释为‘两强’的利害冲突,无非是要说:历史上你强大的时候也欺负过我,‘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没有谁对谁错。如果掉入这一逻辑陷阱,原本与中国人、韩国人有共同惨痛经历的东南亚人也许会认为,今天的

中日间的史观摩擦,并不是是非之争,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恶斗与角力的外交游戏,我们小国应避之为吉。‘强弱论’之陷阱,就在这里。”

2、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历史原因分析

日本的主要问题是不是因为日本的“民族性” ,“民族主义”情绪问题,往往在谈论日本的主要问题时,有些人往往将之归结为日本的“民族性”,其实质并不是其“民族性”的问题。当然,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教育或大众传媒等影响,日本人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倾向,但“如果把这些特征与倾向定位成国民性或民族性,那就好像本性难移了,许多问题就不用谈了”[2]。

日本的主要问题是,战后的教科书和大众传媒对战前的许多问题没有彻底反省,日本人有很多战前的价值观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在日本大众传媒提供几乎是统一口径的资讯与观点的诱导下,日本人很容易或者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共识”。举例来说:“过去我们一谈到历史问题,日本一些比较开明的、反对战争的人士都会认为这些历史问题不单是亚洲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他们日本人的问题。实际上战后有许多日本人认真地进行反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种主张反省的力量相当强大。但是最近这10年,却有了极大的改变。历史问题已被扭曲为好像是日本人和亚洲人之间的矛盾了。”其原因的造成,进一步说明日本传媒的宣传攻势功不可没。

3、历史问题是原则问题原因分析

其对历史问题上,主要造成其原则问题上发生较大的意见,是有关于日本媒体在谈到历史问题时,经常使用“历史牌”这个词。所谓“牌”,无非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日本媒体这一用词的 选择,其深层意思甚至更糟,它含有敲竹杠的工具之意。严肃的历史问题就这样被日本传媒转化为“历史牌”。日本传媒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其实质将直接影响中日的关系发展,吴学文先生在书中介绍说:“有些日本人认为外国人谈历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敲诈日本,抓日本的小辫子,认为只要谈历史问题就会伤害日中之间的感情。[3]”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

1、日本领导高层的“小泉现象”及保守化问题

有关针对日本领导高层中及“小泉现象“的问题,其表现为从我们对日本政治家的谈话上来说,我们与其重视其谈话,不如重视其行动,特别是对小泉这个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其谈话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很多人心里都存有疑虑。

“小泉现象”是日本领导高层中一个政治现象,其在“小泉现象”的背后具有更加深层的含义,即小泉可以

这么公开地撒谎,公开地言行不一,其实质就是与日本政治上的保守化有关。        

自1993年以后,即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政治的总保守化有很大的联系,这就是说执政党是保守的政党,反对党也是保守的政党。换句话说,1993年、1994年以后,日本政坛基本上是自民党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政治家即使“失言”,日本国内(力量)对此也已无法予以牵制。

其本质上问题,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一方面是冷战的结束,另一方面是日本国内来了个政治大洗牌。而政治大洗牌的结果是自民党的一部分人高举着“改革”旗帜跑出来。这种大洗牌的结果不是真的“非自民党联合政府”的诞生。而实质上说的是,这个“联合政府”并不是真的由反对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而是执政党的自民党分化出一批人(主宰政局)吃掉了社会党(的地盘)。这次大洗牌之后,社会党是惟一的败家。在这之后,我们所知道的日本国内的牵制力量已经近乎没有了。在缺乏牵制力量的情况下,日本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是既相似又相互靠拢,这为小泉这几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提供了土壤和气候。也是日本领导高层逐渐形成了“小泉现象”重要原因,也是保守化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日本本国内“一小撮”问题的扩大化

中国一向都把日本的歪风称为“一小撮”[4]。“一小撮”的说法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还是相当准确的。据分析观察,从那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也许“一小撮”还是那“一小撮”,但是那“一小撮”的影响已经非同小可。特别是在(90年代)社会党与自民党相抗衡的“1955年体制”结束之后,日本的政治土壤、气候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日本本国内部的政治环境因素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3日本派阀民主国家

在亚洲,它实行民主制度的历史与印度一样长,它的国家也很开放,那么,其政坛上派阀的斗争、派阀的变化是国内政治的主导因素,各种的财阀和政党派进行互相的斗争,并对日本社会的主流进行政治引导,造成日本国内民众对政治引导的盲从性。


相关内容

  • 媒体和教育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摘 要:中国同日本的关系源远流长,更是跌宕起伏.在汉代至鸦片战争前两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往来.和平相处.但在鸦片战争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这个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是那段中国与日本共有 ...
  • 浅谈中日关系_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 提要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 历史 的认识 问题 , 台湾 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
  • [组织社会学十讲]读书笔记
    <组织社会学十讲> 周雪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第一讲导论: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 一.引子:介绍全书的写作目的.方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和局限. 目的:介绍西方(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使用的逻辑.概念.分析 ...
  • 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提纲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目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劳动者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们通过市场交换而建立的劳动关系,主要体现的是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一般讲,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更偏重于对利润最大化 ...
  • 公司的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法律常识 公司诉讼主体的确定: 一.股东权确权纠纷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1.如果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股东权争议的一般情况下,以股东及公司为诉讼主体,即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股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如果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间就股东资格发 ...
  • 论私法与公法的区分标准
    摘要: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 ...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等.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 ...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思考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应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目前两岸间虽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我们并不能等待所有问题解决之后再开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建设.海峡两岸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消除障碍 ...
  • 20**年山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及发展趋势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及发展趋势 基础医学院 10170807 八班 周进 时下中日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钓鱼岛了.我国政府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重申钓鱼岛的主权在中国. 起初,政府是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与日方达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