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 - 范文中心

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

09/18

2007年9月第7卷第3期

湖南学报

Sep12007

Vol17No13

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

罗 煜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从以《宋史・宦者传》为主的宋代史料中可以发现:重大事件,并且广泛涉及有关西夏的各个领域,现出一定的群体特征:”。

关键词:北宋;;;::1671-4369(2007)03-0098-04

  在《宋史・宦者传》中,有传之北宋宦者共44人,①其中事关西夏者即有24人,活跃于军事、外交诸层面,几乎经历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之所有重大事件。惜乎天水一朝之宦者,较于汉、唐、明三朝,学界论之者甚少;而治宋夏关系史之学者亦鲜有留意于此者。在宋夏关系史中,宦官群体究竟发挥了何种程度之作用,他们是否表现出了一定形式的群体特征呢?本文将做一初步之探讨,范围仅限于北宋一朝。

  一、北宋宦官影响宋夏关系之始终

宋夏关系,乃是北宋一朝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尤其在澶渊之盟后,宋辽关系缓和,西夏不仅成为北宋最为实际的外患,亦逐渐成为北宋开拓进取的首要目标,宋夏关系,更见重要。而北宋之宦官,几乎参与了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即耶元982年李继捧内附以后,宋夏关系中多数重大事件。

太平兴国七年,李氏叔侄不和,“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继捧之从父也,表言继捧不当承袭,请遣使与偕至夏州谕继捧入朝。辛丑,以克文权知夏州,作坊副使尹宪同知州事。”

“太平兴国八年春三月,继迁入贡,内侍秦翰赍敕招之,不听。”

秦翰是宋太宗时有名的宦官,史载:李继迁之未宾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帐中,无疑间,尝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

惜,愿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

宦官不仅担任使节,更有领兵作战者。

九年,命(窦神宝)与尹宪屯夏州,时岌伽罗腻等十四族久叛,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虏获甚

⑤众。

自此之后,凡宋夏和战,处处皆可见宦官之身影。端拱元年,宋廷以赵保忠(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讨李继迁,“同经略其事”者是内侍张继能。淳化二年,继捧叛,“命李继隆率师问罪,(秦)翰监护其军。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王师至,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因并驱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仪副使。”淳化五年,李继迁献马谢罪,则是因宦官张崇贵。李继迁复叛,至道二年,围攻灵州,守城之将有宦官窦神宝。同年,宋五路出兵攻继迁,宦官李神祐率众至乌白池而还。至道三年继迁请和,宋使为宦者张崇贵。其后咸平四年,继迁陷清远军,围攻灵州。其时在庆州逗留不救者,亦有内侍张继能。

其后李继迁因伤身亡,子德明嗣位,宋夏关系缓和。但秦翰、张崇贵等宦官之角色反更见举足轻重,史称:“崇贵移书谕朝廷恩信,德明请俟释服禀命。诏书慰抚,以向敏中为缘边安抚使。自是边防事宜,经制小大,皆崇贵专主之。”

至宋天圣九年,德明死,元昊继位。宦官张惟吉“为赵元昊官告使,还,言元昊骄僭,势必叛,请预饬边备。”三川口之役,“刘平、石元孙被执,(卢)守勤抚膺涕泣不敢出”;而

⑥临阵脱逃,直接导致三川口之败的黄德和,亦是宦官。其

《西夏书事》卷三更明确记载:“克文表至,太宗遣中使持诏命克文权知夏州,以西京作坊使尹宪同知州事,召继捧来京。继捧有难色,克文与诏使并促之,不得已率家属入朝,见于崇德殿。”

宋太宗所遣中使姓名无考,但自此时起,宦官已参与宋夏关系则已无疑问。李继捧入朝后,李克文等亦携家属相继入朝。惟继棒族弟李继迁奔地斤泽,太平兴国七年十二月,继迁因“戎人拒命”,率兵攻夏州,拉开了北宋与西夏长达144年的战争之序幕。而宦官亦频繁出现于历史记载当中,在宋夏关系中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西夏书事》卷三记载:

后宋廷深自反省,有以兵败归咎于宦官监军者,吕夷简用策迫宦官自请罢诸监军宦官,⑦于是内侍活动稍得抑制。此

收稿日期:2007—06—21

作者简介:罗 煜(1980—),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98

时西夏已成心腹大患,宋廷遣韩琦、范仲淹等名臣巡边,经略西事,似张崇贵一般“边防事宜皆专主之”的宦官终仁

⑧宗、英宗二朝,皆未再出现。

人虚实之使命。“勾当皇城司”是宋朝之探事机构,韩守英为“勾当皇城司”而出使西夏,已不能不引人联想。而张惟吉出使归国,便上言元昊必叛,“请预饬边备”,更足以说明其事。

(二)担任军事职务

24人中,有17人明确记载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担任过

但自神宗继位后,局势又为之一变。神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然熙丰之世,神宗最为倚重之将领,莫过于宦官李宪。于是宦官又再次对宋夏关系有了举足轻重之影响。王韶开熙河,宦官李宪、王中正辈皆预其事;元丰五路伐夏,李宪、王中、梁从吉、李祥辈或节制方面,或有力战之勋;永乐之败,宦官李舜举战死殉国;宋夏争夺兰州,主其事者仍是李宪。宰执王 迎劳李舜举,至言:“朝廷以边事属押班

(李舜举)及李留后(李宪),无西顾之忧矣。”此虽谀辞,亦

军事职务。而他们的职务范围,更涉及到军事的方方面面。

其中有节制方面者,太宗朝之李神祐五路进兵讨李继迁时为灵、环排阵都监,实为一路军之统帅;历太宗、真宗二朝之秦翰,先后为“灵、环、庆州、清远军四路都监”、“邠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泾、原、仪、渭钤辖”,大中祥符年间,,,专制,“,皆先付裁制,皆付延州议焉。”神,“计议秦凤、熙河边事,诸将皆听节度。”五路伐夏,又独领熙、秦一路,终神宗之世,节制方面十余年;王

中正“总兵河东,兼领四路”;至徽宗时之童贯更不待言,

足以觑一时之大概。

至神宗死,幼主即位,元佑诸君子柄政,追论元丰之败绩,李宪、王中正等皆得罪贬窜,西鄙事复决于士大夫。其后哲宗虽亲政,章C、曾布辈柄政, 等名将,刘惟简、,,,归咎于貂 者,。

,复谋划西北,以童贯为监军,宦官才再一次主导宋夏关系。其后童贯竟因此而柄北宋军政,此时已非止宋夏之事,天下之事,亦多决其手。而北宋遂因此而亡。

宦官于宋夏关系,可谓终其始终者。  二、北宋宦官影响宋夏关系之广度与深度

北宋之宦官在宋夏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维度上,他们自始自终活跃于宋夏关系的舞台,参与了多数的重大事件;亦体现于他们在宋夏关系中发挥作用之深度与广度二维之上。

北宋宦官活跃于宋夏关系之各个方面。

(一)出使党项

史称“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

有亲冒矢石、领兵作战者。秦翰“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窦神宝、张继能,几为一时名将;石全彬、张惟吉、卢守勤、李舜举、梁从吉、李祥、张若水辈,皆有战功名世,李舜举更是在永乐之役中战死。

又有监军者。北宋宦官领兵,多以监军之名。如《宋史・童贯传》言:“合兵十万,命王厚专阃寄,而贯用李宪故事监其军。”可见非止童贯领兵是为监军,连李宪领军,亦是以监军之名。又《宋史・石全彬传》言:“元昊叛,全彬监鄜州兵救延州”,可见全彬领兵,亦为监军。而同时钤辖、都监、巡检等官,又有监军之性质。是此24人中,明言监军者不过5人(未包括李宪),但实有监军之责者,却远不止于此。此外亦有未入传之宦官监军者,除前文提到的黄德和外,《宋史・张崇贵传》还记载:“供奉官曹信时监边军”。

还有护送粮草者。如窦神福曾“与田绍武部送灵州刍粮”,后又“与杨允恭议造小车三千,运粮至环州”;李神祐“护粮运抵朔方”;张继能“与白承睿护刍粟入灵武”。

有参与营建军事工程者。秦翰因“西鄙无藩篱之蔽”,遂“规度要害,凿巨堑,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不烦于民。”“郑文宝议城威州、清远军,(张)继能护其役。”“沈括城永乐,遣(李)舜举计议。”

有督造、改良军器者。鼎鼎大名的“神臂弓”,便是宦官张若水在熙宁初所督造,为北宋中后期军中之利器。

(三)奉命巡察边事

《宋史・宦者传》中事关西夏者24人,出使过西夏的宦官便有6人。他们大部分是做为西夏统治者的“官告使”或者“加恩使”出使。6人中共有5人担任过这样的使节。

“大中祥符初,改(阎承翰)西京左藏库使,充夏州赵德明加恩官告使。”

“(韩守英)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勾当皇城司,为赵德明官告使。”

“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蓝)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前面提到张惟吉出使西夏,是为元昊官告使。而张崇贵出使,史载:“及是,保吉复修贡,诏以定难节度授之,命崇贵持诏命、衣带、器币以赐。”“(景德三年)又持旌节诰命授德明。”实际上也是李继迁、赵德明的官告使。

除此之外,亦有因劝降而出使者。前面提及太平兴国八年秦翰出使,即是为劝降李继迁。

也有为缓和双边关系者,“既而继迁贡橐驼、名马待罪,遣(张)崇贵往赐器币、茶药、衣物。”

宦官担任外交使节,往来宋夏,如秦翰、蓝继宗等甚至深得西夏统治者的信任,秦翰出入李继迁帐中,一度有机会加以行刺。而其前往西夏,除了使命本身外,也兼负刺探敌

宦官同时也是皇帝的耳目,他们也经常被派往边境,担任临时性的差遣,了解情况,以助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仅《宋史・宦者传》中,明确记载奉旨巡察边事的宦官就达10人次。而其原因与目的,也是五花八门。

有检阅边境战备者。如秦翰“淳化中,使河东,阅视堡栅兵骑。”张惟吉“按视鄜延、环庆两路器甲,并访攻守利害。”皆属此类。

有了解敌我情势,以助决策者。如至道三年,秦翰“出使灵武”,其时灵武尚在宋军控制中,秦翰的真实目的乃是“图上山川形势”,以助真宗决策。(《长编》,880页)又“雍

99

熙中,温仲舒谕酋豪使献其地,徒众渭北。言者以为生事,请罢仲舒。太宗遣(蓝)继宗往按视,还奏二砦据要害,产良木,不可弃。”神宗将复熙河,命王中正先往“规度”,皆属此类。

有犒军者。元丰五路伐夏后,奉命“抚犒士卒”者,便是宦官刘惟简。

有为安抚“羌戎”者。如大中祥符间,“夏州属户有扰境上者,即日遣(秦)翰往脽上按视,遍巡边部。”“淳化四年,命(张崇贵)乘传之延州招羌戎之内附者,发库钱犒给,以金币赐酋领。”

(四)执行边境经济政策

北宋宦官曾经广泛参与宋朝的经济活动,对此学者早

ϖλ

有论及。而以经济手段打击或安抚西夏,则素为北宋政府

份未具有军事色彩。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追溯历史,可以找到一部分解释。历史的演进,具有极大的惯性。虽然宋朝的建国者努力想要革除晚唐以来的弊政,并且做出了相当的改革,但即便宋人亦早已意识到“我

朝因循前弊尚多”之事实,(《长编》,4925页)晚唐五代以来的许多制度,依然被沿袭下来。自唐代以宦官监军,到典兵,沿至五代,人皆习以为常。宋太祖时虽信任边将,较少以宦官监军,但以宦官监军、典兵之弊,却并未完全革除。开宝二年征太原,李神祐便已率卫兵“斩贼甚众”,其后他又参预平南汉之役,督军镇压周琼叛乱;至于曹彬平南唐之役,李神祐、,皆在军中,每以阵图钳制,“内臣旧制(《宋朝诸臣奏议,,675页)则边功更为宦者。是以此24人身份皆具军事色彩,实有因袭前弊及制度上之原因。非止此24人,凡《宋史・宦者传》提及之宦官,泰半以上,皆有军功。

除此历史之因循外,宋夏关系之特殊性,亦是原因。自李继迁攻夏州起,至北宋灭亡144年间,宋夏之间不能谓无和平之时。然此所谓之“和平”,却不过是“战略妥协”或“绥靖”之别名,此144年间,双方关系之实质,要么是西夏为建国、称帝、掠夺而战,要么是宋朝为靖边、恢复而战。相比澶渊之盟后宋辽关系之长期缓和,西夏于北宋,是最为实际的外患,亦是进取之首要目标。即使赵德明为生存而进行战略性妥协之时,双方边境小规模的冲突依然不绝,双方从未有过较长时期互信的基础。是以《宋史・宦者传》中,涉及宋夏关系之宦官身份军事色彩尤为浓厚,实亦不足为怪。

(二)“准士大夫倾向”

这里所谓的“准士大夫倾向”,是指这24名入传宦官之价值观与客观事迹,有部分表现出一种“士大夫化”的倾向。换言之,如若我们暂时忽略其“宦官”之特殊身份,则其所作所为,与一般之宋朝士大夫,已很难看出分别。

1.守礼法

(宋朝诸臣所谓“谨礼法以维君子,明威罚以御小人”,《

重要的外交策略。宦宦参与执行宋朝在宋夏边境之经济政策,大体有两类。,表,《宋史》市之,(李),,而人不扰。”主要以市马为目的边境贸易,是宋朝军马的重要来源。

(五)参与决策

北宋宦官除了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发挥作用外,甚至还参与决策,直接主动地影响宋廷的对夏政策。其大者如雍熙中,宋廷欲招募西北“边部愿攻契丹者”,为窦神宝谏止;张崇贵请求设置缘边安抚使(未采纳);张惟吉出使西夏后,请“预饬边备”,后又反对夏竦、韩琦深入之策,主张“持重伺变”;元丰五年李宪建议再举取灵武,得李舜举面奏极力反对,神宗“始信之”,遂罢其役;(《涑水记闻》,

282页)童贯倡议进筑横山等等。其小者诸如阎承翰使还,(未采纳);元丰五路“请于浦洛河置馆,以待夏台进奉使”

伐夏后劳师,刘惟简请求“均予之”以防不测。宦官们可谓深刻地影响着宋朝的西夏政策。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外,在某些特殊的时期与地区,宦官甚至还曾经权知州事,主持司法。如窦神宝在慕容德丰未就任延州知州前,曾经“权州事”。宋真宗时,“内属户杀汉口者止罚孳畜”,张继能以常法处置,使“西人畏而不敢犯”,由此亦可知宦官亦曾握边区司法之权。  三、宋夏关系中的北宋宦官之群体特征

《宋史・宦者传》较为集中地保存了北宋宦官的资料,考察其中涉及宋夏关系的24名宦官的事迹后,我们可以发现入传的宦官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群体特征。

(一)军事色彩浓厚

奏议・百官门・致仕》,卷七十四,805页)重视礼法,将自己纳入礼法体系中,并且自觉的维护礼法体系,是宦官“士大夫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的方面:

谦退。至道中,以宦宦刘承规“同签书提点枢密、宣徽诸房公事,仍加六宅使”,刘承规随即上表恳辞。大中祥符年间,刘承规“以疾求致仕”不成,又“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除刘承规外,秦翰曾经表让皇城使、入内都知;张崇贵曾“上言久去乡里,愿得告归葬父母”;张继能以衰老求解职;蓝继宗累章上表求致仕,又固请罢都知,史称“每领职未久,辄请罢。家有园池,退朝即亟归,同列或留之,继宗曰:‘我欲归种花卉、弄游鱼为乐尔。’”;而《宋史・张惟吉传》也记载:“凡内侍领内东门,次迁勾当御药院,而惟吉纔进官,众以为薄,惟吉欣然就职。”如此行为,实已颇类士大夫,不仅在北宋以外的宦官群体中极为罕见,较之北宋某些士大夫恋栈贪权,甚至要谏官弹劾方肯致仕,这些宦官反倒更像士大夫。

凡此24名入传宦官,以及散见于其余史料的宦官,其身份之军事色彩非常浓厚,此为最直观之特征。如前所叙,

24名入传宦官,其中有17名明确记载担当过军事职务,而

其余7名宦官的职务,或者与军事相关,或者在其他时间也担任过军事职务。如阎承翰,虽史载其涉及宋夏关系之职务只是赵德明加恩官告使,但据《宋史・阎承翰传》记载,宋真宗曾对宰相说:“承翰虽无武勇,然 事勤恪。”遂使之担任“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钤辖”。至于其余如蓝继宗、刘惟简、李继和等六人,或涉及西夏之职务本即与军事有关,或曾经担任过军事职务,或二者皆有,竟无一人之身

100

是以不必细论其谦退之举是出于真心还是做作,要之这些宦官已然接受“谦退”是一种美德并身体力行之则已无疑问。

除此之外,宦官并出现以礼法要求君主的现象。《宋史・李舜举传》记载:

英宗立,奏事京师。会帝不豫,内谒者止之宫门,舜举曰:“天子新即位,使者从边方来,不得一见而去,何以慰远人!”谒者以闻,亟召对,帝意良悦。

无独有偶,《宋史・刘惟简传》亦有类似的记载:英宗初立,惟简自河北来朝,请对寝门,内谒者难之,独引见皇太后。惟简立福宁殿下,雨沾衣不退,帝起坐帏中,望见呼问曰:“诸路如汝者几人,何以独来?”对曰:“陛下新即位,臣来自边塞,未瞻天表,不敢辄还,不知其他。”帝叹曰:“小臣知所守如此。”识其姓名屏间。

英宗所谓“所守”者,。

,要求。

《宋史・》张贵妃薨,将治丧皇仪殿,诸宦官皆以为可,独惟吉曰:“此事干典礼,须翌日问宰相。”既而宰相不能执议,惟吉深以为非。

当宰相都无法维护礼法之时,身为一个宦官的张惟吉,竟“深以为非”。

又前文曾引到《宋史・李舜举传》之记载:

退诣中书,王 迎劳之曰:“朝廷以边事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矣。”舜举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正宜供禁庭洒扫之职,岂可当将帅之任!”闻者代 惭焉。

“闻者”代王 “惭愧”的,正是李舜举一介宦官,较之王 这位士大夫,却更自觉地维护着礼法。

2.责任感

士大夫”,(《宋朝诸臣奏议・百官门・致仕》,卷七十四,

805页)是亦很难说李祥还是皇室的“私属”。

除了李祥这样极端的个案,其余的宦官,虽然“出则总边

(宋朝诸臣奏议・方之寄,归则守内庭之职”《百官门・内侍上》,卷六十一,668页),但当其差遣在外之时,同样要受有

司节制,类似外朝之官。以李宪之贵,副赵卨为招讨副使,赵卨一言“节制号令宜归一”,而李宪便不得不罢职离去。

要之,我们不能据以上分析便武断这些参与宋夏关系之宦官已经与士大夫无二,不能据此便说他们已经不再是皇室的“私属”。恰恰相反,这些宦官身为皇室“私属”之证据同样很多;少数宦官之自觉,“自觉”,,,,。,”在这24名入传宦,北宋的宦官,开始逐渐表现得更像是士大夫,而非身为皇室私属的宦官。本文限于篇幅,未能深入探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但有一点必须在此特别指出,虽然传统史家将“童贯之祸”视之为北宋的“奄祸”,但若进一步考察童贯之事迹,则可发现,其除了具有“宦官”这一客观身份,并且借此取得进身之机会以外,其余所作所为实与一个普通的权臣并无二致。而北宋一朝宦官,与汉、唐、明三代之最大不同,正在于北宋有“阉人”而无“阉党”。北宋可能存在过“权阉”,却从未存在过一个“宦官利益集团”,这才是“宋朝无奄祸”之真实描叙。出现这种情形之原因颇为复杂,亦非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但是这24名宦官表现出来的“准士大夫倾向”,或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提供注解。  四、余论

北宋宦官在涉及宋夏关系的广泛领域中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这一部分历史的运转。但对于这种影响,既不必过于夸大,亦不必刻意贬低,参与宋夏关系之宦官,有若鱼龙,如窦神宝、秦翰辈建功立业者有之;似李宪、张继能辈褒贬不一者有之;像童贯、王中正辈误国害民者亦有之。草率的二元价值评判,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的。要之,本文的重点,只是揭示客观存在过的历史现象。应当如何评价这种历史现象?造成此现象之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此皆为本文所不及者,亦有待于学界更深一步的研究。注释:

(①张邦炜先生在《北宋宦官问题辨析》《四川师范大学学

宦官的“准士大夫倾向”还表现在部分宦官具备了士大夫对国家的责任感之上。如刘承规被称为“沈毅徇公”,“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秦翰“以方略自任”,曾经欲不计生死行刺李继迁,后为平赵保忠之叛,竟不惜矫诏,其“轻财好施”、“能得众心”,死后不仅“禁旅有泣下者”,连给他写碑文的杨亿都“以其不蓄财,表辞所贽物”,至仁宗朝孙沔上表,还不得不承认“秦翰等数人,

(履行端谨,节义深厚,心皆好善,意不害人”《宋朝诸臣奏议・百官门・内侍上》,卷六十一,668页)。至于李舜举战死永乐,断衣襟书遗奏:“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其以国事为念,士大夫亦不过如此。

3.“外朝化”

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中谓43人,是少计了目录无载而实有短传之张若水。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中华书局,2004年9月第2版,第一册五一九页。

③《长编》,李焘,中华书局,2004年9月第2版,第一册五二八页。《西夏书事》卷三:“继迁闻戎人不靖,自地斤泽率众攻夏州。”

④《宋史・宦者传》,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三十九册13614页。后文凡引《宋史・宦者传》卷225至卷

227(13599至13665页)史料,非特例,不再一一注明。

(下转第154页)

宦官的“外朝化”,亦是其“准士大夫倾向”的重要表征。在中国传统政治体系中,向来有“中朝”与“外朝”之别,宦官本来应当是“中朝”的天然成员,亦即为皇室之“私属”。但考察此历西事之24名入传宦官之事迹,却可以发现,这些宦官究竟属于“外朝”还是“中朝”,已然变得模糊。较为典型者如宦官李祥,根据《宋史・李祥传》,其“在熙河二十余年”,一生所经历之重要职务,几乎全是外任武职,其升迁皆是因为战功,除去他“宦官”之特殊身份之外,他与一个普通的武官几乎毫无区别。而宋人谓“繇文武二选为

ωλ

101

新的筹资渠道,如开征新的税种、开拓新的投资渠道等等,扩大资金来源,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率。其次,在资金管理方面,做到“两个建立”:第一,可以建立社会保障金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托管委员会,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第二,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金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尤其是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预、决算管理上。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几级社会保障基金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公开、透明、安全和高效,使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司法以及贯彻执行,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此,,但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如果要让社会保障制度能真正地做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更多地人来进行研究。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也显得迫不及待。注释:

①数据资料来源于零点研究咨询公司《2006年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参考文献:

[1][3]曾少军1议[J]1,(1

[2,1:[,[J1,2006,(26)1

mentofSocialSecuritySystemand

Promotionof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

ZUOWei

(PublicAdministrationInstituteofSouthwestCommunicatio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

Abstract:Thesocialsecuritysystemisthepremiseandthefoundationofthe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Atpresentourcountry’ssocialsecuritysystemisstillimperfectwhichisaffectingthe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Thisthesisproposesfourstrategiestopromotethe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throughanalyzingChina’ssocialsecuritysystem’spresentsituation.

KeyWords:socialsecuritysystem;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罗昂]

(上接第101页)事,及支公使库钱千贯,仍每岁入奏边事”。此举虽受到士大夫激烈反对,但仍迟至治平四年六月方罢此事。⑨按,张邦炜先生《北宋宦官问题辨析》谓“曾奉命出使党项、契丹者5人”,当有误。

⑩《宋朝诸臣奏议・百官门・内侍下》,赵汝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700页。

ϖλ 如裴海燕撰有《北宋宦官参预经济活动述略》,河北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

ωλ 参见《国史大纲》修订本,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6月修订第3版,159至168页。

⑤《宋史・宦者传》,中华书局,13600页。按,太平兴国并无九年,据《西夏书事》卷四,“夏州岌伽罗腻等族附继迁。(雍熙二年)六月,内客省使郭守文击之,诸族皆破灭。”但据《宋史・列传第三十五・尹宪传》,则此事发生在尹宪袭地斤泽获李继迁母之前,亦即当在雍熙之前。⑥⑦《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年9月第1版,333页。⑧然不得谓英宗时无宦官预西事,据《长编》卷二百三,英宗治平元年十二月丙午条,英宗即曾遣中官王昭明、李若愚、梁实、韩则顺四人分为陕西四路钤辖,“专管蕃部公

ABriefAnalysisoftheFunctionofEunuchin

theRelationBetweenNorthernSongandWesternXiaDynasty

LUOYu

(HistoryandCultureCollegeof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Abstract:WecanfindfromthehistoricalmaterialsmainlyinTheHisotryofSongDynasty:Eunuchthatlargenumberofeunu2chesinNorthernSongdynastytookpartinmostoftheimportanteventsintherelationbetweenNorthernSongandWesternXiady2nasty.Theyplayedanimportantroleinmostofthepoliticalaspectsandinfluencedtherelationbetweentthetwocountries.Theyshowedsomecharacteristicssuchasmilitaryidentificationandsomeeunuchesshowedatrendof“would2begentryclasses”.

KeyWords:NorthernSongDynasty;WesternXiaDynasty;Eunuches;atrendof“would2begentryclasses”

[责任编辑:李宣平]

154


相关内容

  • 初一下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回顾 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 1.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 ...
  •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赵黎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 摘 要: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 ...
  • 历史(初一下册1-10需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作用.措施.意义等)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巩固隋朝统一的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统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
  •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 ...
  • 从"文正"看范仲淹与包拯
    "文正"是谥号,典出自<荀子·王制篇>:"积文学,正身行"之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一种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或后朝皇帝 ...
  •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为第七学习主题< ...
  •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 ...
  • 尔雅宋辽金史课后作业
    族源与国家肇基(一)已完成 1 阿保机兴起之初,主要的敌人是     A.后梁 B.渤海国 C.契丹 D.汉 我的答案:B 2 李嗣源继位后,派哪位使者会见了阿保机     A.李克用 B.李存勋 C.姚坤 D.耶律奴瓜 我 ...
  • 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答案填在表格中(共45分) 1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 ...
  • [六国论]说课稿
    <六国论>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六国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一板块"后人之鉴"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苏洵在文章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