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 范文中心

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02/03

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霍夫斯特认为,所谓文化,是某组织成员或某一划分方式下的人群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关于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以及心理结构的精神复合体。企业文化在这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指企业内部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信念、价值观及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等因素,还应包括企业的个体形象、品牌形象、对外界造成的吸引力及认同感等具体的方面。

21世纪将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总要依赖创新环境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型文化。

现代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形成的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知识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1) 战略新范式的定位

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企业至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是基于战略新范式的定位。传统的战略竞争的范式主要注重的是市场地位的竞争,即在产业中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关于产品的功能、成本、价格等方面为夺取市场地位的竞争;而战略的新范式除了关注市场地位的外显竞争之外,更加关注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即对未来产业变化的预见的竞争以及为使产业预见变为现实而塑造核心能力的竞争。创新型文化以这种战略范式为基础,着眼于企业和产业的未来来开展和引导创新活动,以推动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活动来逐步塑造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创新型文化的构建更需要富有挑战性但又具有前瞻性的组织愿景的引导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以及充满激情的管理队伍的带领。

2) 人本文化

创新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新知识的创造非常强调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开展建设性的冲突,因此,创新型文化的塑造注重员工在知识、专业和思维方式上的多样性;而且员工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默会的知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最好的知识分享和相互合作传递默会知识的效果。因此,创新型文化不仅强调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上要便于员工交流、沟通和协作;而且更加强调一种人本文化,重视每一个员工的创新价值,注重决策的民主性,尊重员工的意见,对员工充分授权;注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鼓励员工进行合作和沟通。

3) 鼓励冒险、允许失败、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灵魂 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把高新技术发明应用在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上,从而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无疑会带来高额利润,良好的投资回报。一旦研制失败或产品没有市场价值,巨额的投资就会付诸东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影响。如果缺少激励机制,开发人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承担失败的风险。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无不以“追求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形成了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根据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及对创新型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分析,笔者总结了构建创新型文化的十二个要素。

∙ 被企业员工理解和广泛接受的富有挑战性的

企业目标和愿景:必要要素

∙ 富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和尝试的企业家:

必要要素

∙ 有效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管理队伍:必要

要素

∙ 鼓励冒险、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容忍善意的失

败:必要要素

∙ 员工允许参与决策,自由发表意见,欢迎异

议:较强的必要性

∙ 倡导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相互沟通:较强

的必要性

∙ 各级管理者在支持创新、容忍失败上的表率

和言行一致:较强的必要性

∙ 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及时的认可和奖励:

必要要素

∙ 便于信息沟通和创新协作的组织结构和部门

设置:辅助要素

∙ 注重员工知识结构、专业、思维方式等的多

样性:辅助要素

∙ 树立来自一线员工的创新模范和典型:辅助

要素

∙ 注重培养员工创新自主性和实践的主动精

神,授权充分:较强的必要性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管理方法、制度、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历史传统等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中要确立创新、求变、追求卓越的内涵,要形成并推广以创新为重心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成功。

(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制度的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观念决定着企业的市场方略、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的制定,也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的制定。

企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创新,如品牌、商标、服务,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人力资本运营等,形成一种有效的创新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里,与这个企业与生俱来的企业文化对于催生创新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进行观念的革新是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文化因素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而创新观念常常能使企业出奇制胜。企业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为企业赢得竞争实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只以一种模式是适应不了飞速变化的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生存发展,才能获得市场、巩固市场,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此,顾客满意度是很重要的,而顾客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必需靠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一般地说,新产品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顾客在使用产品中产生不满足感,需求功能更齐全、更先进的产品,企业顺应消费需求推出新一代产品;二是新产品先于消费需求而产生,企业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引导消费,让公众认可、接受新产品。在竞争时代,第二种更为重要,企业不能跟在顾客后面,而必需去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指导消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市场走势。

其次是将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外化为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建立各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包括创新与政策支持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

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良好的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本保证。如果企业只有创新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和落实,那么企业的创新只能停留于观念上。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 等等。

美国的硅谷虽有许多企业,但宏观地看,它又是一个整体,硅谷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整体氛围,“硅谷最为崇尚的是尝试的自由、创业的快乐和对技术创新的兴趣”美国《商业周刊》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硅谷文化归结为硅谷成功的四大要素之一。IBM 的成功就在于“IBM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环境,这种环境由于强烈的信心和原则而与众不同。“它几乎绝对影响着雇员并间接影响着顾客”。

国家的政策、企业政策支持同样是很重要的,德国在1995年推出《创新促进计划》,目的就是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发明和创新的环境,意大利也是通过立法鼓励企业创新。使创新活动得到法律的保护。

(2) 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二是全体员工的参与。

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是营造环境的重要一环。公共关系学中,“公共关系的动力来自最上层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公共关系实务,同样也适用于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建立。因为,创新既有人员本身素质、能力问题,也有机遇、环境问题。后二者甚至起主要作用。有了后二者,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创新欲望,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一个创新的企业确实需要在管理作风上表现出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在人员政策上鼓励有新的创造发明,在制度上面向顾客并吸收他们的创新意见,在技能上将革新观念转化为行动。”这些都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并在企业政策层面的具体、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

创新动力的第二方面是员工。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各项制度,“但如果员工不信任企业,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自己的好主意,公司就无法获得新观念” ⑤,同时,员工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整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海尔提倡创新,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让每个员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员工中兴起技术革新之风,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育人”文化,能够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不但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还要使人尽其才。

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强调人的因素。现代企业的成功,机器设备已退居次要地位,人员素质日显重要。加入WTO ,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

才竞争。企业必须重视“会跑的资产”,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人才总是外流或者流进的人才不如流出的人才,那就不正常了。现在提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还应加上以政策留人、以环境留人。

人才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二是全体员工素质。全员素质关系到企业创新环境的建立,长虹文化中特别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并把它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根本手段,投巨资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在全员素质中,特别要重视群体合作精神,也即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卡尔。佩格尔斯认为日本公司获得高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使每一个雇员对公司的事都负有责任,都负有管理的责任,“这样,每一个雇员就承担起了全部个人责任。这种个人承担全部责任的作法,使得每个雇员对团体有一种归属感,并成为很好的激励手段。结果,“个人的成就和公司的成功就结合在一起了”,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是“三心”,即“高层领导的事业心、中层领导的进取心、普通员工的责任心”,形成上下的通力合作,是联想制胜的根本保证。首钢集团的创新活动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相结合,形成一种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为首钢集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是一个经济组织高峰状态的良性运行系统,是一个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激发生机活力,打破陈规陋习,争取超常效益的运行系统。 根据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启示,根据系统组织规律,作为企业创新机制的运行系统,从结构上,至少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

创新的本体,是人才;创新的空间定向,靠决策;创新的生存条件,靠保障;创新的时间延续,靠激励;创新的高度,靠信息优化;创新的深度,靠系列渗透。 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六大要素之间,还有一种瓶颈制约的关系,即当某一要素的创新,成为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影响和制约其它要素创新时,其瓶颈作用就突出了,成为需要重点创新的要素。

既然目标是构建企业创新的机制,真正推动技术创新。那么,我们是怎样构建“企业创新”的特有机制?

企业从创立到发展,首要的是人才。因此,首先要抓住“人才”的创新。要抓紧通过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立企业各级人才的竞争聘用。

一是要根据总体的科学设计,坚定、积极、逐步地对企业领导实行比例淘汰制和公开招标制。二是每年对企业领导至少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创新性定量化考核,按5%—10%的比例进行末类淘汰。三是新增、空缺的企业领导岗位,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竞聘,不分官员、平民,不分部门界限,所有合

法合规公民,都可以一试身手。四是严格任期限制。由此,推举、重用创新人才,防止假公济私、黑箱操作和任人唯亲。

总之,要害在于确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上岗有竞争,到岗有压力,下岗有“机遇”。由此,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又不断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在活水奔涌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是“决策性”的要素。这里的要害是抓紧用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定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必须有效防止专横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同时,确立适合创新的管理制度、力促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依照法律法规,抓紧选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创新的人才,加大创新力量参与决策的力度,充实、优化决策班子,切实抓紧决策系统的高效改革。

第三个是“保障性”要素。这个要素复杂性在于:资金保障、工作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互动因子,主要应由企业单位来解决。但是,有效保护创新性成果、合法性专利,则必须靠法律法规、由主管部门来真正落实。否则,必将形成破坏性的社会化的恶性循环。多年来,市场上大量的“伪劣假冒”,就是最充分的反证。 第四个是“激励性”的要素。其中的关键:一是遵循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实行相对的高额年薪制;同时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实行创新人员按成果收益、利润分成;二是将创新人员科研开发、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退职时,按当时市值兑现。由此,合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通过股权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使员工真正和企业共兴衰,与技术的创新共存亡。三是创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不同数量,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兼顾津贴待遇。四是抓紧构建特别适应创新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民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个是“信息性”要素。主要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组合不同专长不同职能的人才,多向沟通思路,交流信息;乃至通过不同见解的冲撞,不断用批评、自我批评,从过去和现在的项目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启发,力求更富综合性、更高层次的创新。

第六个是“技术性”要素。主要是不断开拓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并由此确定:产品、工艺、营销、原材料、组织管理等系列创新。根据规律,设定系统策划、开发研制、测试反馈、营销组合等。要各有专攻,按核心技术、超前技术、实施技术,进行梯级配置;同时,保持开放引进,恰当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方式:技术温室策略、收购“小尖子”策略、播种与合作开发策略等等。

企业构建创新机制,必须依托于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所营造的文化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大体包括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规则、财政激励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介发展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由此,依托于社会性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体制创新,将为机制创新提供良好组

织结构、提供激励动因、提供市场体系和法律的行政的及社会的制度框架;使机制和技术,保持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态势。这样看来,各层领导要运用经济杠杆刺激企业开发、应用创新成果的自觉性;要运用软、硬政策引导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要运用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协调投资融资;要确定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等等;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策略

1) 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 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金, 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努力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创造一条适合自己既能发展又赚钱的自主创新之路。二是掌握运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 把握好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 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创新整体规划之中。三是根据市场需求, 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原始创新。四是紧盯科技前沿, 尽可能抢占制高点。

2) 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优势是贴近市场, 了解市场需求, 可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 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但由于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影响着企业创新速度和产品开发。为此, 企业要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将双方优势互补, 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另外, 政府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作为突破口。建设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尽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目标。

3) 强化品牌创新。

企业仅有一般的技术和产品远远不够,或满足于用别人的技术和牌子赚取微薄利润更不能够持续发展,要开发具有知识产权、能够代表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知名品牌, 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紧密相连,努力在价值链高端寻求高利润,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形成若干著名品牌集聚、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或产业集群。逐步走上品牌运营和提高自主创新的发展轨道, 把自主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经营, 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品牌经营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 不但在国内得到青睐、有较高知名度。而且争取走向世界, 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4) 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

为了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技术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成本, 企业要对从国内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虽然再创新初期可能投入较大, 但却能避免引进技术时支付巨额费用, 或投产后将大部分利润让出, 从长远看。

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一个企业若完全依赖别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科技强企之路。在现阶段对企业来说, 引进技术再创新是一个捷径, 也是逐步发展到集成创新再发展到原始创新的有效途径。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创新领域,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也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企业要加大国际技术合作力度, 提高产业技术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要走出去, 实现企业自身和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三是吸引跨国公司加大产业链高端的投资与合作,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四是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 与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联合, 发挥企业优势, 形成跨地区、跨产学研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体系的联盟组织。

6) 建设一支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

一是企业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出创新人才升、降、去、留的政策措施, 建立薪酬、培养人才的办法。二是创造尊重知识、爱护人才、鼓励创造的氛围。让创新人才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安心为企业创新, 乐为企业奉献。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要将创新人才的成就与收入挂钩。实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并与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结合起来激励创新, 尤其是对取得重大突破有突出贡献的创新骨干和项目负责人要给予重奖。四是在人才流动 秩序上要规范, 防止恶性循环,特别是要防止核心人才流失, 把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带走, 使研究项目失败和知识产权外流, 给技术创新带来损失。五是要有计划的对企业领导、科技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凝聚一批创新人才,形成一支稳定持续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六是注重培养企业职工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文化, 组织企业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创造发明活动, 努力使其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职工, 充分发挥他们创新主力军的作用。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是企业赚钱的工具和生命线,首先是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 保护自身具有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及产品的开发生产。二是立法机关应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制度, 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或压制技术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司法和行政机关应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给受害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四是通过立法和宣传, 使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树立尊重爱护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观念。这样通过多方共同努力, 将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到创造、保护、利用的全过程。

8) 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制定和实施了一些自主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仍不健全和完善,应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 要在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形成一套健全、完善、便于操作的企业自主创新法, 制定实施细则及配套制度。同时对政府采购法、税法、企业法 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 将扶持、鼓励、保护自主创新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 以便把企业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有序、持久地加以推进。

9) 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一是财政要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 支持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及产品的生产。设立专项基金,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抵抗创新风险的能力。二是改革金融界对企业的融资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创新的融资措施,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扩大企业贷款额度和覆盖范围, 有效缓解创新资金压力。三是以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 加速研发设备折旧, 统一企业所得税, 使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解决税负不公问题, 给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利用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编入政府采购目录, 规定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并在招标、投标 评审中给予适当加分等, 把鼓励和保护企业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关内容

  •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http://www.cess.net.cn/Item/16744.aspx 当前,我国恰逢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 ...
  • 20**年新型纺织纤维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57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
  • 中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被提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科技创新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存在重重阻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 ...
  • 大庆精神与创新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大庆精神与创新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刘纬纬 张廷芹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1期 [摘要]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它形成于大庆石油会战长期的艰苦实践过程中,在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 ...
  • 研发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摘 要:研发活动的开放水平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异质性知识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学习决定企业能否有效利用知识以获得创新产出.构建包含组织学习中介效应的企业研发活动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考量基于湖南.广东和浙江等地312家 ...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变革
    开放式创新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并成为近几年创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管理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内外大量企业实践表明,为适应新的创新模式,要求企业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商务 ...
  • 从山东东岳集团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摘 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本文聚焦于东岳集团,力图以东岳集团这个典型企业为例,探索出现实需求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运作的路径.机制.并且在对东岳集团典型企业科技创新调查研究和产学研合作调查 ...
  •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BJ.Paul 研究资料存档:supermgr@163.com 来源:internet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丁栋虹 人类的进步与进化,不来 源于思想家的构思,而是行 为的结果. --哈耶克 2 丁栋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2/3/2009 一个 ...
  • 浅议扬州市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
    第18卷第1期2014年3月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angzhouPolytechnicCollegeVol.18No.1May.2014 浅议扬州市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 杨丽珍,孙 摘 颖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 ...
  • 创业园运行方案(修改)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业一条街)运行方案 (按2014年7月9日校长办公会会议纪要修改) 为尽快启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业一条街),尽快落实企业或项目入驻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根据校长办公会精神(校长办公会议纪要[2004]4期),制订本运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