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院 - 范文中心

古代的书院

02/24

古代的书院

作者:白雁

来源:《视野》2011年第19期

为何钟爱深山老林?

书院在唐朝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石山书院,就建在攸县(今属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阳观与惠光寺。

不光书院选址很讲究,创建人对书院内的小环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种树,移竹运石,打扮书院。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在《田将军书院》一诗中,这样描写田将军书院内的美景:“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唐人为书院选址的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宋代一些著名的书院,也都坐落山间。例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下,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五老峰下,嵩阳书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脚,石鼓书院建在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书院、武夷精舍、南岳书院,包括江宁的茅山书院,都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山区。

书院选址,为何要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呢?这与书院兴起的初衷有很大关系。古代的书院,往往是在官学废坏时出现。兴办书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学者看来,官学一旦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就严重丧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并日益腐败和衰落。在他们看来,一个空灵安静的地方,更有益于做学问。比如,曾经执掌白鹿洞书院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奉劝他的学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敢与皇帝叫板的“校长”

与今天的大学相比,古代的书院在制度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书院的管理体系,有分工明确、便于操作的特点。它的核心是山长负责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它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山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书院聘请老师。聘请老师时,或者重视学行,或者重视文凭——也就是科举出身,这样就能确保书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山长以下,有副山长、堂长、讲书等职,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助山长维持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山长,其实就是书院的负责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校长,位高权重,是书院的核心人物。梁章钜在他的《退庵笔记》中就这样定义山长:“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山长亦称院长,亦称山主。”“山长”的称号,充满了野性和对官府的反叛,这与早期书院倡导的自由精神,是一致的。它的由来,也要追溯到唐代。不过,真正固定下来,则是到了宋代。

古代那些著名的书院,无一例外都拥有名震四方的山长。例如,北宋年间,岳麓书院有个叫周式的山长,他的学术和品行都很好。宋真宗知道后,就派人接他进入皇宫,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并想留他在京城侍驾。然而,周式却坚持要回到岳麓书院,真宗无奈之下放他南归。此后的岳麓书院,更是名声大振。

注重德学并进

一旦进入书院学习,学生就要遵守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明道书院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要穿“校服”,这个校服当然不是像现在一样统一订做,只是规定要穿颜色深的衣服。这样做的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让学生有士人的责任感和优越感。另外,书院还设专门针对学生的“请假簿”、“讲簿”、“德业簿”、“食簿”、“宿斋簿”。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明道书院还规定,学生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供”。这个住供,就是停止供给。古代的书院大都远离闹市,给学生的钱粮和伙食断供,这个惩罚可真是不小。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业。学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学业考试以南宋时期的延平书院为例,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一出来就有物质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也与经济利益挂钩。德行考试的考核标准一般因山长的习惯而定,例如,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提倡自觉自励,不作硬性规定;而普通的书院,则从更实用出发,对儒家伦常作了具体化的规定,例如,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就可能受到被除名的惩罚。

逐渐失去的光芒

从书院诞生之初,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读书人,就希望把书院经营成一方净土。然而,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们最终不得不让步了。实际上,从书院最为兴盛的南宋时期起,许多原先民办的书院,就逐渐被官方“收编”。这种收编,首先是从书院的经费着手。

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书院经费的来源,多依赖于学田。书院兴起之初,私人筹措办院经费,主要也是靠私人的田产或别人捐赠的田产来供给。然而,仅仅靠捐赠,是不能满足书院需要的。因此,当官府开始给书院划拨田产时,书院没有理由不接受。民办书院急剧缩减,越来越多的书院归到官府手中。

在清代,书院的常年经费已经由官府一次性拨给。享受政府拨款的书院,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例如,为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生员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考生如果科举得中,更有丰厚奖赏,数目可达五十两银子。不仅考中的生徒有奖,书院的老师也跟着有奖。


相关内容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 ...
  • 岳麓书院讲解词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 ...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韩愈的<师说> ...
  •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期--"阴阳离合论"]
    上一期"七损八益调摄阴阳(下)--<黄帝内经·素问>第6期" (点击蓝字,看第6期直播回顾)御医传人王心远教授讲了<黄帝内经>经过的千年流传,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并根 ...
  • 中华文明史 习题和答案
    第一讲 古代建筑 1.先秦时期的城市建筑的代表有哪些? (1)燕下都 (2)吴都阖闾 (3)赵都邯郸 (4)鲁城 (5)齐都临淄 2.秦汉时期住宅有哪些特点? 汉代人重视社会等级.贵族的宅第,外有正门,共有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屋顶中央高, ...
  • 公冶长的故事2
    <公冶长的故事>教案2 2012-9-10 第一部分 公冶长书院 1 公冶书院简介 教学目标设计 1 识记课文中的生词和注解. 2 读课文,浏览公冶书院的古老与沧桑,同时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3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古代圣贤的 ...
  •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 ...
  •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 ...
  • 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多年来我们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责抱怨是因为我们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东西太多: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人文修养--我们试图把社会要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具有的诸多美好的品质都赋予语文课堂教学, ...
  • 20XX年湖北省襄樊市高中春季高一调研统一测试
    机密*启用前 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高中春季高一调研统一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君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