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范文中心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08/13

——纪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

赵磊

毛主席晚年经常触景生情。观电影,会泪流满面;读诗词,会痛哭不已。据中央文献版《真实的毛泽东》记载,毛主席晚年白内障摘除医生唐由之先生有一段回忆:

“那是手术后的第五天,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人,戴上眼镜后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地平静了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法家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见《真实的毛泽东》第730页)

读陈亮的词,毛泽东想到了什么?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陈亮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观察形势,登上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按后人的解读,该词分上下两部分:上阕,作者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南宋朝廷颓靡不振,重蹈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苟安于一隅。下阕,作者抨击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只知清谈空论,却无力收复充满腥膻之气的敌占区。

主席晚年读《登多景楼》为何痛哭不已?过去我不是很理解;即使读了后人的解读,也难有深切把握。直到最近,看到有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某某某》的纷争,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才是主席的痛楚所在;而这痛楚,当时又有几人能会,何人能解呢?

眼见“河洛腥膻无际”,即使“凭却江山”,主席也自知,不仅身后“管不到”,而且身前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也。面对回天乏力的处境,主席对身后的局势洞若观火,于是有了“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悲凉啊!

陈亮的《登多景楼》,笔力苍劲,议论深邃,有雄视天地的英雄气概。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义无反顾。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曾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何以相若相似?因为他们都处于“只成门户私计”的同一时代。“诗言志”,把这首词放到文革晚期的背景去解读,我们才能理解主席心中的悲凉。

毛主席晚年看电影《难忘的战斗》(达式常主演),当演到解放军进城,人民群众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的场面,老人禁不住放声大哭,其情其景真是催人泪下。看看今天的种种现实,除了悲愤,我只有无语。在南京“解放电影院”更名“首都大戏院”之际,对毛泽东晚年读《枯树赋》的心情,我油然生出强烈共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鲁迅有诗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青年时期读此诗句,体会甚浅;人过中年之后,越发有所共鸣。

在毛泽东逝世38周年前夕,再读《登多景楼》,胸中波涛起伏,喉咙哽咽,怅然而涕下。

来源:http://www.maoflag.org/portal.php?mod=view&aid=8907


相关内容

  • 何以笙箫默: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2015-01-29 现代大学周刊 内容提要 一本畅销的小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一场与大学.校园.青春.职场.都市相关的爱情演绎.我们从大学起航,开启人生的新征程,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大学时代的情缘.何以笙箫默,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思考 ...
  • 饭店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何以可能
    饭店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何以可能 (2006-11-12 22:06:58) 饭店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何以可能 一个饭店的组织结构如何设置,不仅决定了该饭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也是关乎该饭店能否有效运营的关键.近年来,压缩权利层级, 以方便顾客消 ...
  •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 ...
  • 12万元过路费何以"天价"
    新闻影像 一辆货车一次缴纳12万余元过路费.此新闻一出,闻者无不惊讶,"天价"也! 2013年12月9日,一辆大型货车从陕西省铜川出发,经包茂高速到达陕西省高速公路陕蒙界收费站,行驶约500多公里,过路费竞高达12.26 ...
  • 做文明的中学生倡议书
    做文明的中学生倡议书 各位同学: 我是一(1)班的宣传委员,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班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学校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在学校里,同学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可是在我们的校园中, ...
  • 40腹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40腹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翻译]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 [原文]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原文 ...
  • "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何以成了网络流行语
    近年,自伤.自杀.投毒.杀人甚至雇凶杀至亲等负面校园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激起很多有识之士对惨剧一再发生的深层原因的反思与追问.从"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到"感谢孩子不杀之恩",看似谈笑实则意味深 ...
  • 习一艺何以通天下之志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各种乐器的行列中.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过程中 ,同时应注重培养持久的集中注意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快速的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使学琴真正体现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暑假作业古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