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 范文中心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10/16

高三地理学案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与地貌

【学习目标】:

1. 明确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理构造的特征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学说。 【主干知识】: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三、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A. 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沟、海岭)分成六大板块;

B.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的运动;

C.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1):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红海、大西洋、地中海、大西洋中脊、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

(2)解释某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解释某地多地热资源的原因

(4)解释某地多有色金属矿的成因 【高考链接】

(2015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A B C D

(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

第5、6题图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 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

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 A.水平挤压一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一外力侵蚀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一岩层上升一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一水平运动一外力侵蚀

读下图,回答2~3题。

10.关于图中B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 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

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

11.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 C.渭河平原 D.安第斯山

南迦巴瓦峰既是喜马拉雅山脉东边的终点,也是这一带的最高峰,海拔达7782 米。雅鲁藏布江在此的一个Ω形转身,造就了这里罕见的高山峡谷地貌,雪山、冰峰、峡谷、急流是南迦巴瓦奉献给人类的礼物。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a、b、c、d分别代表

A.a断层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单斜山 B.a断层 b向斜山 c单斜山 d背斜谷 C.a断层 b单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山 D.a断层 b背斜谷 c单斜山 d向斜山 13.从地质构造上看,南迦巴瓦峰是

A.断块山 B.背斜山 C.向斜山 D.火山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15.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先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然后是从南流向北 C.基本呈南北流向 D.从西北流向东南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16、17题。 16. 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 背斜成谷 D. 向斜成山 17. 该地质构造 ( )

A. 便于储水 B. 便于储油 C. 上部岩层较老 D. 两侧岩层较新

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9.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IV

图2为某半岛地形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板块挤压作用的影响 B.板块张裂作用的影响

C.变质作用的影响 D.重力作用的影响 4.下列关于该半岛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雪与温泉相映

B.大部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植被稀少 D.大部分地区分布着冰川 5.与伦敦(51°N)相比较,R地 A.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大 B.昼长相似

C.日落较晚 D.以上三项无法推断

图3 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完成6 ~7 题。

6 .图中岩层从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A .T1 T2 T3 B .T2 T3 T1 C .T3 T1 T2 D .T3 T2 T1 7 .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下陷 B .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 C .流水的侵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相关内容

  • 考点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例1] 右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砂岩 页岩 ...
  •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5/12/13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第二部分 内应力作用与构造地貌的生成 第一节 地壳的运动 一.地壳运动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的概念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活动.地壳的内力又称为内应力.内应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核能. 2.地壳运动的 ...
  • 中国旅游地理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旅游景观:是指存在与旅游区内的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有规律地组合起来的有形或无形的地域综合体. 3.中国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改造地形 ...
  • 地壳运动地理分异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理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M 处的地形可能是( ) A .背斜山 C .向斜山 B .背斜谷 D .向斜谷 2.若在N 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 ...
  •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 地球轨道面:在地球轨道上并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地轴并不垂直于这个轨道面,而是与之成66o33´交角.(P28) 黄道: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 ...
  •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一.背景材料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中国测是8.7级,美国测是8.9级.由于地震发生在海域所以引发了海啸,目前已经造成人员伤亡达到8万多人,这 ...
  •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
    1.石门寨地区地貌类型: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行政上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本区地处我国燕山山脉的东麓,渤海之滨,北.东.西三面为低山,地势陡峻,区内山峰(西部大平台)的最高海拔636.2米,一般海拔低于500米.属于中浅切 ...
  • 如何控制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
    如何控制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 [摘要]:阐述了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从施工准备.施工工序.技术措施.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分析了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道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是工程 ...
  • 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分类: 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