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 - 范文中心

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

01/23

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

谈心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談智慧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談煩惱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談幸福

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缘。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談聲色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 1

心。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談因緣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談家庭

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間和諧、圓滿。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倫之樂?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談本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談因果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談毅力

勇氣不可乏,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只怕不肯。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2

談情愛

有力量去愛心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愛要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談願力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發心容,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並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談人生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人生就像走鋼索般,如果不認真往前看卻一直往後看,一定會跌下去。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路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談布施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成就。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而增煩惱。

談實踐

發生要發在腳底上,不是發在口,只說不行。沒做壞事是人的本分,心好卻不付諸行動,等於沒做一樣。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話;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難以竟其功。社會的進步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3


相关内容

  •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互补思想 福建建阳 张叶华 摘要:苏轼<前赤壁赋>一文情.景.理相交融,在对赤壁那优美的山水风月的描绘中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他以赤壁为依托,反思人生.审视历史.参悟天地,以宏博开放的 ...
  • 德鲁克经典语录
    1-5 17.选对老师,智慧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朋友,受益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面对朋友,不可欺骗:面对家庭,不可背叛:面对老婆,不可逾越.人,上半生要不犹豫,下半生要不后悔.活在当下,把握每次机会,因机会稍纵即逝. 1-5 ...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这是东坡居士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写下了此诗.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 ...
  • 双语发现:20本你应该读的英文书籍
    双语发现:20本你应该读的英文书籍.txt∞-一人行,必会发情 二人行,必会激情 三人行,必有奸情 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1. Slowing Down to the S ...
  •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讲到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前后,便包括诸子百家所有的学术思想,由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间,作为代表而足以影响上下社会各阶层的,应该算是儒.道.墨三家,到隋.唐以后,便以儒.佛.道为代表.这个观念,我要再三反复说明的理由,就是希望讲中国文化,不要 ...
  • 经典的颠覆和叙述方式的更新: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新论
    作者:傅荣贤 图书情报工作 2007年11期 修回日期:2007-01-16 [分类号]G257 自1928年容肇祖先生<中国目录学大纲>问世以来,以"中国目录学"或类似的名称为主题词的文献约有30余种,它们 ...
  • 庐山烟雨苏轼
    <庐山烟雨>作者: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 (1)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 ...
  • 笑迎风雨无忧人生
    1101年,苏轼蒙大赦北归.当风烛残年的他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 ...
  • 浅谈佛教与基督教宇宙本体论的差别
    作者:李杜韩 我说此问题是颤抖的,自己学植甚浅,作为基督徒对基督历史与神学都知得很浅,对佛学就更加了.这是不可性的自知也.但为什么又要为之?这几天看到一些朋友喜欢把佛教与基督教作诸多比较,其零碎不真处,似乎比我还要成问题,所以想尽一点自己目 ...
  •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于丹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