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研究写作基础 - 范文中心

硕士论文研究写作基础

06/27

碩士論文研究寫作基礎

一、相關文獻檢索分析

1.資料檢索

在碩士論文題目範圍內,你必須有能力利用資料檢索系統(尤其是教育部「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Compendex 和SCI 這三套論文資料索引系統),查出所有相關的論文,而無任何遺漏(否則你可能在論文口試時才發現同一個題目已經有人發表過了)。你到底要用什麼樣的關鍵字和查所程序去保證你已經找出所有相關的文獻?這是第一個大的挑戰。每一組關鍵字(包含聯集與交集)代表一個論文所構成的集合,假如你用的關鍵字不恰當,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沒有涵蓋所有的相關文獻;假如你用的關鍵字太一般化(譬如「concrete」),通常你找到的集合會太大,除了所有相關文獻之外還加上好幾十倍的毫不相關的文獻。

2.資料篩選

即使你使用了恰當的搜尋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獻集合都還是明顯地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獻比數大概在一兩百篇或數百篇之間,而其中會和你的的研究子題直接且密切相關的論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讀論文的題目、摘要、簡介和結論,而還沒有完全看懂內文,就準確地判斷出這篇論文中是否有值得你進一步參考的內容,以便快速地

把需要仔細讀完的論文從數百篇降低到廿、卅篇?這考驗著你從事資料篩選的能力。

3.期刊論文閱讀

期刊論文與大學部課本截然不同。大學部的課本是尋次漸進地從最基本的知識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統的知識,中間沒有任何的跳躍,只要你逐頁讀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讀懂,不需要在去別的地方找參考資料。但是期刊論文是沒頭沒尾的十幾頁文獻,只交代最核心的創意,並援引許多其它論文的研究成果(但只註明文獻出處,而完全沒有交代其內容)。因此,要讀懂一篇論文,一定要同時讀懂數篇或十數篇被援引的其它論文。而這十幾篇被援引的論文又各自援引十數篇其它論文。

相對於大學部的教科書而言,期刊論文是一個極端沒有系統的知識,必須要靠讀者自己從幾十篇論文中擷取出相關的片段,自己組織成一個有系統的知識,然後才有辦法開始閱讀與吸收。要培養出這種自己組織知識的能力,需要在學校靠著大量而持續的時間去摸索、體會,而不可能只利用業餘的零星時間去培養。故一個大學畢業後就不再唸研究所的學生,不管他在大學部有多優秀,都很難在工業界利用業餘的時間去培養出這種能力。 即碩士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差別,就是:學士只學習過吸收系統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讀別人整理、組織好的知識,典型的就是課本);但碩士則學習過自己從無組織的知識中檢索、篩選、組織知識的能力。

4. 期刊論文分析批判

為了確定你的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確實比所有相關的學術期刊論文都更適合處理你所擬定的應用場域,首先你必須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關期刊論文的優點與缺點,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優點與缺點,然後再拿他們來做比較,總結出你的論文的優點和缺點(限制)。但是,好的期刊論文往往是國外著名學府的名師和一流的博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鎖定的應用場域上「打敗」他們,突出自己的優點,這基本上是一個極端困難的挑戰。即使只是要找出他們的缺點,都已經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工作了。 一個大學畢業生,四年下來都是假定「課本是對的」這樣地學下來的,從來沒有學習如何分析課本知識的優缺點,也就是「只有理解的能力,而沒有批判的能力」。碩士生則必須要有「對一切既有進行精確批判」的能力。但是,這個批判並非個人好惡或情緒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這個批判的能力,讓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因此也有機會自己精益求精。

所以,一個大學畢業生在業界做事的時候,需要有人指導他(從事批判性檢驗),幫他找出缺點和建議改進的可能性。但是,一個嚴格訓練過的合格碩士,他做事的時候應該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後替他做檢證,他自己就應該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主動向上級或平行單位要求支援。其實,至少要能夠完成這個能力,才勉強可以說你是有「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

5. 探討創新能力

許多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也能創新,但是碩士的創新是和全世界同一個學術團體內所有的名師和博士生挑戰。即兩者是站在不同的比較基礎上在進行的:前者往往是一個企業內部的「閉門造車」,後者是一個全球的開放性競爭。其次,工程師的創新往往是無法加以明確證明其適用條件,但是學術的創新卻必須要能夠在創新的同時釐清這個創新的有效條件。

大學畢業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識,但碩士畢業生卻應該要有能力創造知識。此外,台灣歷年來工業產品的價位偏低,這一部分是因為國際大廠的打壓以及國際消費者的信任不易建立。但是,另一方面,這是因為台灣的產品在品質上無法控制,因此只好被當作最粗糙的商品來販賣。台灣的產品之所以無法有穩定的品質,背後的技術原因就是:各種創新都是只憑一時偶然的巧思,卻沒有辦法進一步有系統地釐清這些巧思背後可以成立的條件。創新其實是可以有一套「有跡可尋」的程序的。

二、期刊論文閱讀分析之重要性

訓練研究生閱讀與分析期刊論文的能力,主要是為了學生畢業後中長期的競爭力

著想。台灣從來都只生產國外已經有的產品,而不事創新。假如國外企業界比國外學術的技術落後三年,而台灣的技術比國外技術落後五年,則台灣業界所需要的所有技術都可以在國外學術期刊上找到主要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核心構想(除了

一些技術的細節和 know how 之外)。即閱讀期刊的能力是台灣想要保持領先大陸技術的必備條件。

若能夠充分掌握閱讀與分析期刊論文的技巧,就可水到渠成地輕鬆進行「創新」的工作。只要深入掌握到閱讀與分析期刊論文的技巧,就可以掌握到大學生不曾研習過的三種能力:

(1)自己從無組織的知識中檢索、篩選、組織知識的能力、

(2)對一切既有進行精確批判的獨立自主判斷能力、

(3)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創新的能力在台灣一直很少被需要(因為台灣只會從國外買整套設備、製程和設計與製造的技術)。但是,大陸已經成為全球廉價品製造中心,而台商為了降低成本也主動帶技術到大陸設廠(包括現在的晶元代工),因此整個不具關鍵性技術的製造業都會持續往大陸移動;甚至 IC 的設計(尤其數位的部分)也無可避免地會迅速朝向「台灣開系統規格,進行系統整合,大陸在前述架構下開發特定數位模組」的設計代工發展。因此,未來台灣將必然會被逼著朝愈來愈創意密集的創意中心走(包括商務創意、經營創意、產品創意、與技術創新)。因此,不能因為今天台灣的業界不需要創新的能力,就誤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需要擁有創新的能力。

技術的創新並不是全靠聰明。若熟諳一套技術創新的方法,只要學會分析期刊論文的優缺點,就可拿這套方法分析競爭對手產品的優缺點;而且,只要再稍微加工,就可以從這套優缺點的清單裡找到突破瓶頸所需的關鍵性創意。這套創新程序,可以把「創新」變成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完成的事,從而減輕創意的不定性與風險性。

即只要會分析論文,幾乎就可以輕易地組合出你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創意。聰明是

不可能教的,但這套技巧卻是可以教的;而且只要用心,絕大部分碩士生都可以學會。故本研究團之訓練的重心為:每1-2週一次的 group meeting,已培養學生深入掌握閱讀與分析期刊論文的技巧,進而培養他們在關鍵問題上突破與創新的能力。

三、期刊論文閱讀分析技巧

好的期刊論文有較多的創意,讀起來雖較累,但收穫較多而深入,因此比較值得花心思去分析。讀論文之前,參考SCI Impact Factor 及學長的意見是必要的。 一篇期刊論文,主要分成四個部分。

(1)Abstract

說明這篇論文的主要貢獻、方法特色與主要內容。碩二必須要學會只看Abstract 和Introduction 便可以判斷出這篇論文的重點和你的研究有沒有直接關連,從而決定要不要把它給讀完。

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論文只根據摘要和簡介便能篩選出其中最密切相關的五篇論文,你就比別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後不管是做事或做學術研究,都比別人有能力從更廣泛的文獻中挑出最值得參考的資料。

(2)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的功能是介紹問題的背景和起源,交代前人在這個題目上已經有過的主要貢獻,說清楚前人留下來的未解問題,以及在這個背景下這篇論文的想解決的問題和它的重要性。對初學的學生而言,從這裡可以瞭解以前研究的概況。

通常我會建議初學的學生,對你的題目不熟時,先把跟你題目可能相關的論文收集個30〜40 篇,每篇都只讀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而不要讀 Main Body(本文),只在必要時稍微參考一下後面的 Illustrative examples 和 Conclusions,直到你能回答下面這三個問題:

(2A)在這領域內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

(2B)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別?

(2C)每個派別的主要特色(含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問題是,你怎麼去找到這最初的30〜40 篇論文?有一種期刊論文叫做「review paper」,專門在一個題目下面整理出所有相關的論文,並且做簡單的回顧。你可以在搜尋Compendex 時在 keywords 中加一個「review」

而篩選出這類論文。然後從相關的數篇review paper 開始,從中根據 title 與 Abstract 找出你認為跟你研究題目較相關的30〜40 篇論文。

通常只要你反覆讀過該領域內30〜40 篇論文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你就應該可以從Introduction 的評論中回答(2A)和(2B)這兩個問題。尤其要記得,當你閱讀的目的是要回答(2A)和(2B)這兩個問題時,你一定要先挑那些 Introduction 寫得比較有觀念的論文念(很多論文的Introduction 寫得像流水帳,沒有觀念,這種論文剛開始時不要去讀它)。 假如你讀過假如30〜40 篇論文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之後,還是回答不了(2C),先做下述的工作。

你先根據(2A)的答案,把這領域內最常被引述的論文找齊,再把他們根據(2B)的答案分成派別,每個派別按日期先後次序排好。然後,你每次只重新讀一派的Abstract和 Introduction(必要時簡略參考內文,但目的只是讀懂Introduction 內與這派有關的陳述,而不需要真的看懂所有內文),照日期先後讀,讀的時候只企圖回答一個問題:這一派的創意與主要訴求是什麼?這樣,你逐派逐派地把每一派的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給讀完,總結出這一派主要的訴求、方法特色和優點(每一篇論文都會說出自己的優點,仔細讀就不會漏掉)。

其次,你再把這些論文拿出來,但是只讀Introduction,認真回答下述問題:「每篇論文對其它派別有什麼批評?」然後你把讀到的重點逐一記錄到各派別的「缺點」欄內。

通過以上程序,你就應該可以掌握到(2A)、(2B)、和(2C)三個問題的答案。這時你對該領域內主要方法、文獻之間的關係算是相當熟捻了,但是你只仔細讀完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而已,內文則只是籠統讀過。這時候,你已經掌握到這領域主要的論文,你可以用這些論文測試看看你用來搜尋這領域論文的 keywords 到底恰不恰當,並且用修正過的 keywords 再搜尋一次論文,把這領域的主要文獻補齊,也把原來30〜40 篇論文中後來發現關係較遠的論文給篩選掉,只保留大概20 篇左右確定跟你關係較近的文獻。

如果有把握,可以甚至刪除一兩個你不想用的派別(要有充分的理由),只保留兩、三個派別(也要有充分的理由)繼續做完以下工作。 然後你應該利用(2C)的答案,再進一步回答一個問題

(2D):「這個領域內大家認為重要的關鍵問題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

家重視的優點?有哪些特性是大家在意的缺點?這些優點與缺

點通常在哪些應用場合時會比較被重視?在哪些應用場合時比

較不會被重視?」

然後你就可以整理出這個領域(研究題目)主要的應用場合,以及這些應用場合上該注意的事項。

最後,在你真正開始念論文的 main body 之前,你應該要先根據(2A)和(2C)的答案,把各派別內的論文整理在同一個檔案夾裡,並照時間先後次序排好。然後依照這些派別與你的研究方向的關係遠近,一個派別一個派別地逐一把各派一次唸完一派的main bodies。

(3)Main body(含simulation and/or experimental examples)

在你第一次有系統地念某派別的論文 main bodies 時,你只需要念懂: (3A)這篇論文的主要假設是什麼(在什麼條件下它是有效的),並且評

估一下這些假設在現實條件下有多容易(或多難)成立。愈難成立的假設,愈不好用,參考價值也愈低。

(3B)在這些假設下,這篇論文主要有什麼好處。

(3C)這些好處主要表現在哪些公式的哪些項目的簡化上。

至於整篇論文詳細的推導過程,你不需要懂。除了三、五個關鍵的公式(最後在應用上要使用的公式,你可以從這裡評估出這個方法使用上的方便程度或計算效率,以及在非理想情境下這些公式使用起來的可靠度或穩定性)之外,其它公式都不懂也沒關係,公式之間的恆等式推導過程可以完全略

過去。假如你要看公式,重點是看公式推導過程中引入的假設條件,而不是恆等式的轉換。

但是,在你開始根據前述問題念論文之前,你應該先把這派別所有的論文都拿出來,逐篇粗略地瀏覽過去(不要勉強自己每篇或每行都弄到懂,而是輕鬆地讀,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從中挑出容易念懂的 papers,以及經常被引述的論文。然後把這些論文照時間先後次序依序念下去。記得:你念的時候只要回答(3A)、(3B)、(3C)三個問題就好,不要念太細。 這樣唸完以後,你應該把這一派的主要發展過程,主要假設、主要理論依據、以及主要的成果做一個完整的整理。其次,你還要在根據(2D)的答案以及這一派的主要假設,進一步回答下一個問題:

(3D)這一派主要的缺點有哪些。

最後,根據(3A)、(3B)、(3C)、(3D)的答案綜合整理出:這一派最適合什麼時候使用,最不適合什麼場合使用。

記住:回答完這些問題時,你還是不應該知道恆等式是怎麼導出來的! 當你是生手的時候,你要評估一個方法的優缺點時,往往必須要參考它的Examples。但是,要記得:老練的論文寫作高手會故意只 present 成功的案例而遮掩失敗的案例。所以,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 很棒不一定表示這方法真的很好。你必須要回到這個方法的基本假設上去,以及

他在應用時所使用的主要公式(resultant equations)去,憑自己的思考能力, 並且參考(2C)和(2D)的答案,自己問問看:當某某假設在某些實用場合上無法成立時,這個方法會不會出什麼狀況?猜一猜,預測一下這個方法應該會在哪些條件下(應用場合)表現優異,又會在哪些條件下(應用場合)出狀況?根據這個猜測再檢驗一次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看它的長處與短處是不是確實在這些Examples 中充分被檢驗,且充分表現出來。

那麼,你什麼時候才需要弄懂一篇論文所有的恆等式推導過程,或者把整篇論文細細讀完?NEVER!你只需要把確定會用到的部分給完全搞懂就好,不確定會不會用到的部分,只需要瞭解它主要的點子就夠了。

碩士生和大學生最主要的差別:大學生讀什麼都必須要從頭到尾都懂,碩士生只需要懂他用得著的部分就好了!大學生因為面對的知識是有固定的範圍,所以他那樣念。碩士生面對的知識是沒有範圍的,因此他只需要懂他所需要的細膩度就夠了。碩士生必須學會選擇性的閱讀,而且必須鍛鍊出他選擇時的準確度以及選擇的速度,不要浪費時間在學用不著的細節知識!多吸收「點子」比較重要,而不是細部的知識。

(4)References

參考文獻也是期刊論文的重點,和本文有關或引用的文章都會明列,對了解該

篇文章內容非常重要,碩士生應依據參考文獻找出文章的研究脈絡。

四、論文閱讀補充說明

碩士生開始學讀期刊論文時,就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戒除不掉大學部的習慣:

(1)老是想逐行讀懂,有一行讀不懂就受不了。

(2)不敢發揮自己的想像,讀論文像在讀教科書,論文沒寫的就不會,癱瘓在

那裡;被我逼著去自己猜測或想像時,老怕弄錯作者的意思,神經繃緊,腦筋根本動不了。

大學畢業後,不管是念碩、博士或工作,可以參考的資料都沒有秩序地交錯成一團,而且永遠都讀不完。用大學生的心態讀書,結果一定時間永遠不夠用。故每次讀論文都一定要帶著問題去讀,每次讀的時候都只是圖回答你要回答的問題。因此,一定是選擇性地閱讀,一定要逐漸由粗而細地一層一層去瞭解。上面所規劃的讀論文的次序,就是由粗而細,每讀完一輪,你對這問題的知識就增加一層。根據這一層知識就可以問出下一層更細緻的問題,再根據這些更細緻的問題去重讀,就可以理解到更多的內容。因此,一定是一整批一起讀懂到某個層次,而不是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讀懂。

這樣讀還有一個好處:第一輪讀完後,可以根據第一輪所獲得的知識判斷出哪些論文與你的議題不相關,不相關的就不需要再讀下去了。這樣才可以從廣泛的論文裡逐層準確地篩選出你真正非懂不可的部分。不要讀不會用到的東西,白

費的力氣必須被極小化!其實,絕大部分論文都只需要瞭解它的主要觀念(這往往比較容易),而不需要瞭解它的詳細推導過程(這反而比較費時)。

其次,一整批一起讀還有一個好處:同一派的觀念,有的作者說得較易懂,有的說得不清楚。整批讀略過一次之後,就可以規劃出一個你以為比較容易懂的閱讀次序,而不要硬碰硬地在那裡撞牆壁。你可以從甲論文幫你弄懂以論文的一個段落,沒人說讀懂甲論文只能靠甲論文的資訊。所以,整批閱讀很像在玩跳棋,你要去規劃出你自己閱讀時的「最省力路徑」。

大學部學生讀東西一定要循規蹈矩。但修過材料與力學相關課程,許多論文中沒被交代的段落,你已經可以有一些屬於你的想像(雖然有可能猜錯,尤其剛開始時經常猜錯,但沒關係,下面詳述)。這些想像往往補足論文跳躍處最快速的解決方案。其實,一個大學畢業生所學已經很多了,對許多是都可以有一個不太離譜的想像能力。但是大部分學生卻根本不敢去想像。我讀論文遠比學生快,分析遠比學生深入,主要的是我敢想像與猜測,而且多年訓練下來想像與猜測的準確度很高。所以,許多論文我根本不是「讀懂」的,而是「猜對」了!

假如猜錯了怎麼辦?不用怕!猜完一後要根據你的猜測在論文裡找證據,用以判斷你的猜測對不對。猜對了,就用你的猜測(其實是你的推理架構)去吸收作者的資訊與創意(這會比從頭硬生生地去遷就作者的思路輕鬆而容易);猜錯了,論文理會有一些資訊告訴你說你錯了,而且因為猜錯所以你讀到對的答案時反而印象更深刻。

五、論文報告的要求與技巧

報告一篇閱讀後之期刊論文,應做到以下要求(依報告次序排列):

(1)投影片第一頁必須列出論文的題目、作者、論文出處與年份。

(2)以下投影片可依論文之架構來報告。

(3)說明這篇論文所研究的問題重點,及這個問題與業界的哪些應用相關。

(4)清楚交代這篇論文的主要假設,主要公式,與主要應用方式(以及應用上可

能的解題流程)。

(5)說明這篇論文的範例(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預測這個方

法在不同場合時可能會有的準確度或好用的程度

(6)你個人的分析、評價與批評,包括:

(6A)這篇論文最主要的創意是什麼?

(6B)這些創意在應用上有什麼好處?

(6C)這些創意和應用上的好處是在哪些條件下才能成立?

(6D)這篇論文最主要的缺點或侷限是什麼?

(6E)這些缺點或侷限在應用上有什麼壞處?

(6F)你建議學長或學弟什麼時候參考這篇論文的哪些部分(點子)? 一般來講,剛開始報告論文(碩一上學期)時只要做到能把前四項要素說清楚就好了,但是碩一結束後(暑假開始)必須要設法做到六項要素都能觸及。碩二下學期開始的時候,必須要做到六項都能說清楚。

注意:讀論文和報告論文時,最重要的是它的創意和觀念架構,而不是數學上恆等式推導過程的細節(頂多只要抓出關鍵的 equation 去弄懂以及說明清楚即可)。你報告觀念與分析創意,別人容易聽懂又覺得有趣;你講恆等式,大家不耐煩又浪費時間。

六、學習與研究的進度控制

根據前述結果,撰寫一份「論文研究計畫書」。在論文計畫書裡,

第一章要完整交代問題背景、學術界目前與該問問相關的所有研究成果、以及這些既有方法在該問題中留下哪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後總結出你擬定要在碩士論文中加以解決的問題範圍和基本假設。

第二章交代你所要採用的方法,基本理論背景與架構,初步理論分析。

第三章交代你已經完成的試驗或模擬結果,分析這些結果(是否符合你在

第一章所揭示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滿足該應用場合的需求,還留下什麼問題有待解決)。

第四章說明往後一年不到的時間你要依循什麼樣的次序,做什麼工作,以便把整個問題完整地加以解決,並附工作時程進度表。

1. 十月(碩二,上學期)

○對相關文獻已充分掌握(即使有漏掉的,未來很快可以補足)並充分瞭解。 ○研究構想學理上可行,且有機會對學術界造成一定的貢獻,而非「無釐頭(non-sensical)」或「無病呻吟(trivial)」。

○有足夠的研究能力去完成這個計畫書的全部構想。

2. 一月(碩二,下學期)

完成基本機理分析(或模擬)與基本試驗,確定成效良好。

3. 四月(碩二,下學期)

完成所有機理分析與相關試驗工作。撰寫碩士論文初稿。

3. 六月(碩二,下學期)

論文口試。

4. 七月(碩二,下學期)

依據碩士論文,撰寫一篇期刊論文初稿;並辦理離校手續。


相关内容

  • 科技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技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技论文它是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里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阐述,从而揭示现象(或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科技论文.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 ...
  • 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硕士
    1.7上午政治不多说 1.7下午的翻硕英语 第一题20个单选30分 难度还行 主要是单词要背好了 第二部分是阅读5篇40分 前三篇是15个选择 很简单~~第四篇根据阅读给了两句话要让判断正误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
  •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选题 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 ...
  • 咋样写好论文
    要写好毕业论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论文.论文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观点的表达,和一般的思想表达相比,它要求你要将有关的思维推理过程表现出来,并有足够的论证和论述支持你所做出的结论.这个思想推理的过程要为人们所知,必须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 ...
  • 怎么写好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异彩纷呈,教师素质也今非昔比.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需把自己的探索.体会.经验写成教育论文,因此撰写教育论文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迫切愿望. 然而在 ...
  • [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写作基本要求2
    <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一.参考选题范围 根据金融市场学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用不少于3000字的篇幅,自命题写出一篇论文. 二.全文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字 三.需联系实际 四.课程论文写作辅导 课程论文作为部分课 ...
  • 本科生怎么写科技论文
    怎样写好科技论文 董育宁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0.4 内容概要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写作 关于英文摘要 怎样写论文初稿 怎样读文章 论文示例 常见问题 毕业论文的总体原则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 ...
  •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初探
    [编者按] 针对有些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因平时忙于具体工作,而忽视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或想提笔总结归纳而不知道怎么提炼.如何规范撰写的问题.<人民长江>编辑部特刊选原<华中理工大学学报>主编钱文霖教授的文章 ...
  • 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 ...
  •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手册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手册 目录 一.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简介 二.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三.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选课办法 四.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办法 五.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免修修订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