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识 - 范文中心

小学语文常识

02/02

小学 语文常识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好)、贬义(坏)、中性。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七、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九、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

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五、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九、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一、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十四、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三十一、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

三十四、 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

(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开头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

*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性

*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 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

* 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 递进:不但……而且……;

*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 转折:虽然……但是……;*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 假设:如果……就……;即使(哪怕)……也……

*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1、比喻 :把一样事物比喻另一种事物。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排成一串。作用: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即自问自答。作用: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6、反问 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憨厚 大方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虚心 果断 天真 幼稚 活泼 聪明 圆滑 狡猾 虚伪 自私 任性 骄傲 贪婪 愚蠢 奸诈 心胸狭窄 技艺高超、乐于助人、爱国、真诚、金钱至上、 我行我素 好大喜功 爱慕虚荣 自私自利 口蜜腹剑 假仁假义 狐假虎威 贪得无厌 奸险狡诈 懦弱无能 阴险 莽撞 头脑简

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赞美、赞扬、敬佩、思乡、厌恶、激动、失望、沮丧、悲观、激动、紧张、兴奋、乐观、骄傲、期待、谦虚、憧憬、欣喜、痛苦

1、反问句改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再改肯定句、否定句,最后将吗和?变成句号。

2、缩句:主语加动词加宾语(谁干什么)的地得前面的要去掉,表示时间地点的要去掉。

3、改转述句:先将(:“)改为(,)再把我改为他。

4、改双重否定句:在动词的前面加(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敢不、没有不,不是没有)等词语。

5、题目要从短文中找,不能太长。

6、人物特点要从短文中总结。至少概括三个。

7、做阅读题先标段,再读短文两遍,最后再做题,先找到问题所在文章中的位置,在在附近找答案。

8、写作文时,题目不加标点符号,至少写4个自然段,文章内容要紧扣写作要求,书写认真,字数在500字以上。

9、预习课文的要求:标段,划带拼音的字、圈方框里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完成课后题,读会、写会生字生词、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读课文两遍,写3个以上的批注。

10、中心句一般在文章中的开头或者而是结尾,主要内容需要自己概括。

11、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相关内容

  • 20**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内容及答题技巧
    小升初语文考查的内容与小学课内所学习知识完全不同,主要分为四大块:基础知识10%.文学常识35%.阅读理解35%.作文表达20%. 基础知识与小学语文课内所学知识基本一致,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文学常识以诗词和名著为主,也涉及一些成语 ...
  • 第一次业务总结
    中心小学2008-2009第一学期第一次业务总结 一. 过程总结. 根据学校安排教导处于9月27日对教师的所有备课和各科作业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检查.该次检查教导处根据业务考评考核细则,从备课.作业.学习笔记.听 ...
  • 语文小升初考试题型简析
    语文小升初考试题型简析 一.积累 (一)字 1. 把音节补充完整(舟山市2011) 2. 看拼音,写汉字 3. 看拼音,写同音字 4. 写出读音是"yǜ"的字,使词语完整,语句通顺(绍兴嵊州市2011) 5. 查字典:部 ...
  • 法制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渗透 台江县第一中学邰国清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在上升,所以,教育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在 ...
  • 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下面我就所带八年级语文考试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该科试题题型全面考查范围广,涵盖面大,难易适中.该试题分三大板块:语文积累与实践运用,占34%,阅读理解占44分,作文40分,书法展示2分 ...
  • 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花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着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在全民血洗.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 ...
  • 上海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或不再教古诗
    近日,周杰伦歌曲入选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再次引发人们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关注.昨日,记者从上海有关部门获悉,上海小学并不使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而上海也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语文教育改革;今年9月上海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可能 周杰伦歌 ...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我是小学生]活动设计
    <我是小学生>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二.活动背景 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园,对学校以及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与兴趣,教师应在入学初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方面加强入学的安全.卫生. ...
  •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优秀教案(精品)
    <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 ...
  • 语文预习要求
    初一语文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