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联故事160: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范文中心

趣联故事160: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03/07

',1)">

□杨万翔/文

本文题目早已成为熟语,其冷僻出处与广泛流传,均具传奇色彩,个中的关键性人物,乃是鲁迅。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鲁迅孤独,“朋友”本自不多,“知己”几近惟一:瞿秋白是也。前述“熟语”,出自鲁迅录赠瞿秋白的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自1932夏,瞿秋白在上海跟鲁迅相识,迄1934年初,他远赴江西苏区,两人交往仅仅一年半,何以能成“知己”?“同怀”而已矣!

文学修养精深的瞿秋白通晓俄语,鲁迅则热盼把苏俄文学译介给中国读者,鲁迅多次辗转提供外文原著,瞿秋白受托出色译成。尚未谋面之前,两人早已神交。

及至结友,灵犀相通,瞿秋白有十余篇重要文章系以鲁迅笔名发表。短短一年,瞿秋白三度被特务追捕,避难至鲁迅家中;望门投止,古风存焉!

瞿秋白是准确评价鲁迅杂文的第一人。1933年4月,他呕心沥血,编成《鲁迅杂感选集》,又焚膏继晷4昼夜,为这部选集撰写了长达1.7万字的《序言》。这篇《序言》见解精辟,让鲁迅入心入肺,阅稿时,连指间夹着的烟蒂烧到了指头也浑然不觉。

赠联时间,在1933年夏。鲁迅此举,当是为了表达对于“知己”的认同。

此联正文,不难理解,需作诠译者,惟其款文。

上款为“疑仌道兄属”。瞿秋白使用过笔名近百个,常用的是“凝冰”;“仌”是“冰”的变体,再省去“凝”的偏旁“冫”,“疑仌”就是瞿秋白。“道兄”原为道教称谓,世俗化意同“学兄”。

下款为“洛文录何瓦琴句”。鲁迅的敌手经常把他辱骂为“堕落文人”,鲁迅笑纳,取“落”字谐音,以“洛文”为反讽性笔名。接下来一个“录”字,坦陈这副对联的原创者是何瓦琴。

寂寂无闻的何瓦琴遂藉鲁迅而名世!何老夫子是道光年间杭州人,他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撷取16个字,组合成此联的文本;再搬请一位书法了得的朋友徐时栋,按文本挥写成楹联。徐时栋认为兹事风雅,将其始末载入自己的《烟屿楼笔记》。该书印数极少,剩本于1932年2月被鲁迅“淘”得,他从这副鲜为人知的联中看到亮点,于是把它转录给瞿秋白。

瞿秋白就义于1935年。鲁迅特为亡友题撰挽联如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在瞿秋白烈士被诬为叛徒的荒唐岁月,这副挽联竟被一部“红色经典”张冠李戴!

鲁迅

瞿秋白

(观宇/编制)


相关内容

  • 一个与慈禧.李鸿章齐名的洋人,读懂中国近代史不能忽略他
    这就是你了. 身穿正装,衣扣只系了一粒.眼神炯炯,鼻翼高挺.右手搭在座椅的椅背,站在地毯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英国绅士的优雅风度. 你很年轻,来自于阿马郡的波特当,为了逃离浪迹的生活,站在一八六一年晚清的土地上.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q ...
  •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景物描写在小说 ...
  • 作文常用名人名言系列
    作文常用名人名言系列 名人名言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现在偷懒瞌睡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 ...
  • 热议:刘震云和他的[一句顶一万句]
    编者按 在以顾彬为代表的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质疑声中,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出现恰逢其时.它是一部提气之作,提了当代小说家的气,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气,也可能会提一提许多中国人的气.本来文学不必斗气,文学应当靠作品说话.然 ...
  •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个朋友,有个知己,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 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忘记烦恼. 健康第一,活得糊涂一点,活得潇洒一点,活得快乐一点. 健康做为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 ...
  • 经典祝福留言短信语句
    经典祝福留言短信语句 1 温馨的留言洋溢着幸福的期待,美好的回味是凝聚着不褪的色 彩,快乐的心情只因你的存 在,深情的牵挂传递着不变的情怀. 在你 的温馨空间留下我的足迹,把真诚留在你的 ... 2 寄一份真情的问候,字字句句都是幸福快乐; ...
  • 勇气曹南才阅读答案
    篇一:勇气曹南才阅读答案 篇二:勇气曹南才阅读答案 ????????传说梁启超刚上中学时,上第一堂课的老先生早传闻学问深厚,但表情严肃.严格 到近乎苛刻.学生们不免敬畏几分,一大早就正襟危坐,引颈翘望.老先生一进课堂,二话 没说,就没头没脑 ...
  • 马瑞芳:蒲松龄是莫言的老师
    马瑞芳:蒲松龄是莫言的老师 012年11月22日 08:43:05 马瑞芳在演讲中.(邓智斌 摄) ◎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张焱婷 "生活在海棠叶儿形黄土地上的少年,有谁不晓得向崂山道士学艺却在头上磕了一个大包的王生?有谁没听过厉 ...
  • 谢灵运之走向山水及其山水诗_从_心迹_入手考察
    第25卷第5期2005年10月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Vol.25No.5 Oct.2005 谢灵运之走向山水及其山水诗 ---从"心迹"入手考察 ...
  •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有勇有谋的刺客的事迹,他们身上展示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与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刺客列传 形象对比 精神价值 <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