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 范文中心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08/11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青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青海河湟民俗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在青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青海在长期封闭和自我发展中保持了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河湟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极高,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现已成为青海旅游市场上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在河湟民俗文化体验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体验,并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去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也必然走向体验的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希望参与到消费活动中,亲身经历产品消费的全过程,获得体验的经历,旅游体验是这种特定的体验活动是旅游者一系列特定体验活动的产物。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所形成的,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目的,为旅游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河湟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 1.1.1 调研目的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感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其需求重点已由追求实用转向追求体验,作为重要的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及其他活动场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借助旅游这样一种轻松、自然、深受人们喜爱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们走进青海河湟地区,了解丰富多彩的河湟民俗文化。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民俗文化需求,为青海河湟地区的旅游业作出贡献,增进全国各族群众对青海河湟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而旅游者正是需要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河湟民俗文化的了解、认知、参与过程,获得对旅游目的地河湟民俗文化的体验。 1.1.2 调研意义

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体验,深入分析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在现代市场消费中逐渐成为人们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民俗文化行为,游客可以以自己个性化方式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体验方式,能够给旅游者更深、更

个性化、更独特的体验而具备青睐。全面、客观的认识旅游的影响,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旅游对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给社会、自然带来的影响。 1.2 调研时间与对象

调研时间:2017年3月1日~3月10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省内各界社会人士 1.3 调研方法

(1)调查地点:校园及海棠公园

(2)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

一种调查手段。通过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小组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

2 调查步骤及实施情况

此次调研活动的步骤如下:

第一选题,首先确定了以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调研报告的课题。题目选定之后,先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这个概念比较笼统,但这一工作将为我们以下阶段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他会使下一个工作更加有序,更加有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列出提纲,然后向指导老师咨询。 第二明确对象,研究内容确定后,着手调查,对在校学生及省内各界社会人士进行调查。

第三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课题设计有关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集与课题有关问题。

第四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我们共有50份问卷,两人分别发放12份,两人分别发放13份,请他们答完问卷后并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

第五收集资料,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大量的阅读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资料。

第六研究设计,列出提纲,进行扩充分析

第七进行数据分析,对得来的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并用统计方法整理出概况,发现问题,提出改正问题。

第八分析资料,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小组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行精益求精,去虚存真对得来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力争获得正确的结论。我们小组制定、打印、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将得到的问卷

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3 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按百分比;%)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50分问卷,回收率100%。在此次发放的问卷中,女性比例占多,占总比例的82%,男性比例占18%,年龄平均在21~40岁之间,职业是学生的人数占84%,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的占总比例的68%,文化程度在高中或大专的占68%。

我们将此次调查的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作出了详细分析,分析数据如下:

表3-1 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调查统计分析表

3.1.1 男女人数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男性占18%,女性占总人数的82%。 3.1.2 受访者的年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中2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人数占34%,21~40岁年龄阶段的人占66%,41~60岁和6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人占0% 3.1.3 受访者的月收入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的人数占68%,2000~3000元的人数占16%,3000~5000元的人数占12%,5000元以上的人数占4%

3.1.4 受访者的学历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22%,高中或大专的人数占总比例的68%,本科的人数占8%,硕士及以上的人数占2%。

3.2 调查典型问题分析

3.2.1 受访者的客源地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青海省内的人数占68%,青海省外的人数占32%。 3.2.2 受访者到过青海河湟地区的数据分析

在对到过青海河湟地区的哪些地方的调查中发现到过西宁的人数占15%,到过互助县的人数占25%,到过大通县的人数占10%,到过乐都县的人数占20%,到过湟中县的人数占总比例35%,到过湟源县的人数占10%,平安县的人数占5%。所以要加强对民和县的宣传,提高旅游品牌。 3.2.3 受访者到过河湟地区的数据次数分析

在此次对来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前,您比较感兴趣的六大世居民族的调查中汉族的人数占15%,回族的人数占10%,土族的人数占20%,藏族的人数占总比例的25%,撒拉族的人数占10%,蒙古族的人数占20%。由此而知,对藏族感兴趣的人数最多

3.2.4 受访者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时,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的数据分析

在此次对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时,参与的文化活动调查中民间手工艺术的人数占32%,民间口头传承艺术的人数占20%,民间歌舞的人数占8%,民间竞技体育的人数占28%,饮酒文化的人数占10%,茶文化的人数占2%。由此而知,对民间手工艺术感兴趣的人数较多。

3.2.5 受访者在青海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非常感兴趣的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非常感兴趣的数据分析中,非常同意的人数占22%,同意的人数占48%,一般的人数占28%,不同意的人数占2%

4 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4.1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存在的问题 4.1.1 对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挖掘研究不够

受人才、资金等制约,对河湟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大,河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率不高,许多景区景点的旅游项目还处于待开发状态,有些重要内容面临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境地。有些虽然进行了挖掘,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同时,在挖掘人文资源、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较滞后,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配套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综合效益低。 4.1.2 民俗文化和旅游尚未形成有机结合

厚重、多样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经济难得的宝贵资源,但目前青海河湟地区对这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停留在粗线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将民俗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走出一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如旅游景区对自身民俗文化挖掘不够,景区内展示地方民俗文化不充分,大多数景区还未设置相应展示当地和景区民俗文化的场所。同时景区内不同程度存在讲解不完善、对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到位的现象。 4.1.3 河湟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刚刚起步

旅游市场体系建立尚未完善,没有形成有效运转的市场分工合作体系,没有形成有效关联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尚未成,规模产品不够成熟,缺乏体验的吸引力,使来青海河湟地区的游客不能很好地体验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比如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要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集中度要高、民俗文化旅游并联性要强等还不具备。到目前为止,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尚未确定。

4.1.4 旅游行业创新不够,缺乏对新载体的应用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开放程度较低。使来到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游客不能在晚间很好的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同时,各县、区的曲艺演出一般以村社为单位,规模小,属自娱自乐,向游客展示的机会少,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1.5 旅游宣传促销手段滞后

青海河湟地区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蕴涵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长期以来,青海河湟地区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总体水平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同时,青海河湟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以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主要特色,多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没有转化成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民俗文化含量不高,缺乏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对国内外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促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宣传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宣传促销人才紧缺,使旅游宣传促销难于出新、出彩。同时,在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宣传时,没有把周边区县产品很好地融入组合包装,形成有机整体,客源共享度低。为旅游者提供的消费产品层次低、种类窄、民俗文化内涵不多、民俗文化附加值明显不足,没有可以延续到旅游之后的民俗文化产品,至今无法提供更多层次、更有现代民俗文化产业特点的消费产品。比如应该加强青海河湟地区的民间手工艺术、民间歌舞、民族文化等,使来到青海河湟地区的旅游者能够了解更多的河湟民俗文化。 4.1.6 缺乏创意,不能满足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财力有限,投资不足,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较薄弱,旅游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配套。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环节相对薄弱,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游客人均消费低。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旅游者对河湟民俗文化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的问题更加突出,难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性支持,全方位大力推动建设进程。因此,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服务功能等。 4.2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4.2.1 创新河湟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开发方式,挖掘内涵,增强体验性 一是建议相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原则,把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纳入全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坚持突出河湟民俗文化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以独创性、原生态取胜,力争原汁原味。三是克服旅游规划中的随意性。过去青海省旅游规划几乎由外来

旅游规划单位承接,他们对青海实际情况不了解,缺乏调查研究,使规划脱离青海省具体情况,这是青海 旅游业一直发展十分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规划必须有本地专家参与。四是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青海处在我国西北区青藏高原,只有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从青藏高原上的西藏,西北地区新、宁、甘、陕等省区的旅游“形象遮蔽”下走出来,形成自已鲜明的旅游形象,才能吸引游人。

4.2.2 打造“唯我独有、非我莫属”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青海河湟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成为“唯我独有、非我莫属”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一是民和金三川文化旅游区。这里有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三川土族风情、全省水热条件最优的自然环境、2010年被评为国家特色旅游名镇的官亭镇等,可建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旅游胜地。二是以乐都柳湾墓地为中心的彩陶文化。在乐都柳湾墓地可以进一步发掘柳湾人的生活地、赖以生存的生产经济活动方式、制陶工艺术过程等。以彩陶为中心,进行旅游产业的延伸。三是打造黄教祖寺——塔尔寺新形象。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在黄教六大寺院中享有“祖寺”的特殊地位。建议一方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重新规划打造,铸造一尊宗喀巴像,修建宗喀巴广场等,大大提升塔尔寺宗教民俗文化旅游地位。四是进一步提升互助土族风情旅游。土族是青海省独有的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轮子秋是土族人民独创的运动项目,土族敬客人酒时,有进门三盅、上炕三盅、出门上马三盅的礼俗。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土族旅游必须进一步提升,应与都兰吐谷浑墓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从当前的一般性民风习俗,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土族风情旅游的文化品位。五是青海“花儿”。“花儿”是唯一广泛流传于我国青、甘、宁省;由多民族群众用汉语演唱的一种山歌。青海是“花儿”的海洋、“花儿”的家乡,“花儿”为青海民歌之魂。大力加强青海“花儿”研究、推广,培育“花儿”歌手。

4.2.3 河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服务功能,突出特色民俗文化内涵,打造环西宁200公里最具魅力的旅游圈。建议省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东部旅游开发建设。把旅游产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继续加快公路主干线与景区连接道路和景区游览道路的建设,切实改善青海省东部旅游的基础条件。同时应加大旅游景区尤其是重点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让重点景区能留住游客,实现“旅从速、游从缓”,推进旅游产业的综合协调发展。

商业融资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偏高是河湟地区文

化旅游项目建设遇到的普遍问题。建议根据国家有关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产业项目等金融优惠政策,制定符合青海特点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应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积极搭建政府信用平台,适度放宽政府举债空间,缓解建设资金压力,使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地,以保障青海河湟地区文化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优惠政策。

4.2.4 加强对旅游行业新载体的创新

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是世界最高大陆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其辽阔的地域,

高俊的地势,纵横的河流,众多的湖泊,浩瀚的盐田戈壁,世所罕见。青海各民族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原始文化、原始艺术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黄河上游的青海彩陶,它那亮丽的色彩、丰富的图案、精湛的制作工艺,都会让人为之叹服。青海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工艺精品以其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在中国早期文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所以要加强河湟地区文化旅游体验的新产品,增强旅游业的知名度,提高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4.2.5 进一步做好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对外宣传

一是建议加强青海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整体形象的设计、包装和策划,按照市场需求,设计新、奇、特的旅游形象,积极利用会展、节庆活动等机会宣传、展示河湟民俗文化旅游形象,树立全民参与意识,形成热情、诚信的社会氛围;二是精心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省内外旅游交流会和巡回促销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外宣传;三是邀请省内外记者、旅行社到青海河湟地区观光,特别是要借助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媒体来提升宣传层次,并以各种有利条件吸引旅行社加入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圈的旅游项目;四是由相关部门牵头,旅游景区景点;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青海河湟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品,如书籍、光盘、旅游导示牌等,并在车站、广场等人群密集处设立旅游宣传栏,在饭店、宾馆、旅游大巴等无偿提供《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宣传手册》。

4.2.6 突出创新,增强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的意蕴,增强吸引力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议省政府及省级主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合理调整、配置相关部门的职责,设立综合性景区管理机构,加大社会化投入、市场

化运作,通过转让、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促进旅游景区景点;走向市场。围绕建设兰西经济区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强与兰州、西安、银川及省内各市县的旅游合作,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建立区域联盟,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真正融入大旅游经济圈,全面促进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论

通过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体验经济时代下运用体验进行民俗文

化营销手段多种多样。旅游产品体验不是单纯的构筑某一类体验,而是要把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核心产品、服务、旅游商品等看作一个综合性的产品进行整体营销。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欲望,以创意为根本,制造丰富体验,更好的满足旅游者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5 调查小组分工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旅游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现正做一份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调查问卷,希望深入了解有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地点、方式等。希望您能积极参加,对于您的回答完全保密,所有调查资料仅仅用于探讨研究,请您谅解。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您的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 20岁以下 B 21~40岁 C 41~60岁 D 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

A.学生 B.个体 C.企业职工 D.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

E自由职业者 F退休人员

4.您的月收入( )

A 2000元以下 B 2000~3000元 C 3000~5000元 D 5000元以上

5.您的学历( )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大专 C本科 D硕士及以上

6.您来自哪里( )

A.青海省内 B.青海省外

7.您到过青海河湟地区几次?( )

A 1次 B 2次 C3次 D 3次以上 E长期居住

8.您在青海河湟地区停留了多长时间( )

A1~3天 B3~5天 C5~7天 D7天以上 E长期居住

9您选择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 B 体验神秘的民族风情

C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D 出于价格和时间的考虑

E 单位安排,因公出差 F大家都来过,我也想看看

G 其它

10 您到过青海河湟地区的哪些地方( )可多选

A 西宁市(如:马步芳公馆) B 互助(如: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C 大通县(如:黑泉水库) D 乐都县(如:柳湾彩陶)

E 湟中县(如:塔尔寺) F 湟源县(如:丹噶尔古城)

G平安县(如:夏宗寺 ) H民和县( 如:七里寺 )

11 您来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前,您比较感兴趣的六大世居民族

有( )可多选

A 汉族 B 回族 C 土族 D 藏族 E 撒拉族 F蒙古族

12 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时,您实际接触到的六大世居民族有

( )可多选

A 汉族 B 回族 C 土族 D 藏族 E 撒拉族 F蒙古族

13 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结束后,您最难忘的六大世居民族是

( )

A 汉族 B 回族 C 土族 D 藏族 E 撒拉族 F蒙古族

14 来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前您比较感兴趣的文化类型有( )

可多选

A居民建筑文化 B服饰文化 C饮食文化 D生产方式(如:农

业) E家族村落 F人生仪式(如:婚姻、丧葬仪式) G节

庆活动 H神话传说故事 I歌谣 J民间艺术(如:民间音

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 K民族巫术 L民族宗教信仰

M民族禁忌 N道德礼仪 O民间游艺(如:民间杂艺、民间体育禁忌)

15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时,您实际接触到的文化类型有

( )可多选

A居民建筑文化 B服饰文化 C饮食文化 D生产方式(如:农业) E

家族村落 F人生仪式(如:婚姻、丧葬仪式)G节庆活动 H神话传说

故事 I歌谣 J民间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

间工艺) K民族巫术 L民族宗教信仰 M民族禁忌 N道德礼仪 O民间游艺(如:民间杂艺、民间体育禁忌)

16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结束后,您最难忘的文化类型( )

可多选

A居民建筑文化 B服饰文化 C饮食文化 D生产方(如:

农业) E家族村落 F人生仪式(如:婚姻、丧葬仪式) G节庆活动 H神话传说故事 I歌谣 J民间艺术(如: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 K民族巫术 L民族

宗教信仰 M民族禁忌 N道德礼仪 O民间游艺(如:民间杂 艺、民间体育禁忌)

17到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前,您对青海的何种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

A民间手工艺术 B民间口头传承艺术 C民间歌舞 D民间竞技体育 E饮酒文化 F茶文化

18您接触到的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您可以展现的内容有哪些( )

A民间手工艺术 B民间口头传承艺术 C民间歌舞 D民间竞技体育 E饮酒文化 F茶文化

19您接触到的青海河湟地区哪些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大部分都与您的审美观相一致( )

A民间手工艺术 B民间口头传承艺术 C民间歌舞 D民间竞技体育 E饮酒文化 F茶文化

20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时,您参与了哪些民俗文化活动( )

A民间手工艺术 B民间口头传承艺术 C民间歌舞 D民间竞技体育 E饮酒文化 F茶文化

二、以下是有关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问题,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适合您的答案

21您一直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非常感兴趣(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2您认为青海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很高(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3您一直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非常关注(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4对您而言,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5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方面,您的青海之旅与您的期望非常

相符(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6在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方面,您对青海的总体感受非常满意 (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7虽然青海河湟地区旅游已经结束,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的价值却还在延续(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8在可能的情况下,您非常乐意再次重游青海河湟地区并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29您非常乐意将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推荐给其他人(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30关于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您有什么建议?

衷心感谢您对此次调查活动的支持和参与,祝您旅途愉快

参考文献

[1]马桂花,青海民族民间文化概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

[2]马桂花,寻根记忆马桂花学术论文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

[3]郭来喜,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

[4]杨贵明, 青海名胜[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5]王昱 ,青海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内容

  •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析
    摘要: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本文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及其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湟文化对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河湟地区文化影响下的河湟地区乃至青海省的经济发 ...
  • 告诉你真正的吐谷浑人的后裔
    告诉你真正的吐谷浑人的后裔 土族的来历历来有很多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现在居住在青海和 西藏的安多人(藏族的一支)是古代吐谷浑人的后裔. 证据1 663年吐蕃攻破了吐谷浑,那么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谷浑的子民去了哪里? 我们知道,西藏地区在解放前一直 ...
  • 边塞诗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 ...
  • 青海省退耕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定)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 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总体规划 二.建设目标 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增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到201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59% ...
  • 欲淹世界最大柽柳林的水电站未批先建 被罚20万
    原标题:欲淹世界最大柽柳林的水电站未批先建,环评机构证实其曾被罚 青海省政府11月8日发文叫停世界最大古柽(chēng)柳林为建羊曲水电站移植后,羊曲水电站被举报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便开工建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1 ...
  • 青海大学论文格式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 毕业论文管理文件汇编 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 二0一二年九月一日 目 录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毕业论文工作安排..................1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青海主体功能区建设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青海主体功能区建设 [摘 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青海省的行政辖区内除少量的地区属于重点开发区外,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种定位的确立和运行势必会使本来就困难的青海地方财政更加困难.因此明 ...
  • 工程经济学作业
    工程经济学大作业 姓 学 班 名 号 级 工程经济学大作业任务书 一.课程大作业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示教.指导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对建设项目的可行 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步骤和编写方法有一定的熟悉, 掌握项目可行性研 究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掌 ...
  • 网络编辑面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
    <网络信息编辑>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们称为 "第四媒体"的是( ). A. 网络媒体 B. 广播 C. 电视 D. 报刊 2.以下新闻网站具有采访资格的是( ). A. 千龙网 B. 搜狐网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