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纺织品的进展 - 范文中心

环保纺织品的进展

02/15

环保纺织品的进展

2009-11-10 来源: 印染在线 点击次数:120

杨栋梁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一、环保纺织品的由来

1.保护环境的立法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和瑞典等地区相继发生由于工业排放引起以汞污染环境为代表的事件后,引起了世人对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关注。联合国1972年 8月于瑞典斯 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此发展工业化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污染等问题,受到了各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在1991年底签订了98个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约中,58个是与防治环境污染或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生态问题。表明各国在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到必须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在政策和立法上给予保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逐步从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在一些工业发展的地区先后发布了一些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环保与贸易联系的法规。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颁布了ISO 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被誉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使用直至丢弃,全过程的每个可能产生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环节进行控制。又如 1995年起,凡进入欧共体的商品必须符合欧共体法规 (EMAS)要求等。

2.环保标志的推出

在西欧传媒的影响下,广大消费者似乎觉得自己穿着的服饰也可能给人体健康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于是,由政府或社团组织依据一定的环保规定或标准,向自愿申请的企业颁布符合要求的产品授予特定标签,称谓环保标志或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环保标志的出笼向广大消费者保证,与同类产品比,至少该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符合环境要求,或对环保无害或损害极少;同时,引导消费者在购买时能更多的考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商家也可作为新的卖点,推动和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自原西德首先推出

典(1989年)、法国和欧盟(1991年)等先后实施了环保标志。

在纺织品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环保标志,当推环保纺织品标准100(Oeko-Tex Standard 100以下简称Oeko-Tex),它标明经有害物质检验确认合格的纺织品,它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于1985年首先提出,1991年底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也采用了该标准,再由欧洲13个国家的协会组成的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sting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Ecology)于1992年颁布。符合

Oeko-Tex标准的产品,生产厂商必须保证其产品全部符合所有检验项目的要求,任何时候可以在生产或销售场所随机取样检查。以致欧洲一些著名另售店都推出具有Oeko-Tex标志的商品作为卖点。例如,在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都有连锁店的C&A百货公司,于1998年10月起,只出售有Oeko-Tex标志的服饰,这种趋势在许多营销渠道迅速传开。

3.绿色消费的形成

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由于绿色又能给予人们以生机、和平与健康的感觉,国际市场上的绿色消费浪潮也日益高涨,追求绿色消费已成为愈来愈多人们的时尚。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就预测;二十世纪末绿色产品可达6500亿美元,其中以绿色食品为主,其次是绿色服装、家电、建材和日用品等。据称英国进口消费品中,绿色产品占80%;德国进口消费品中,绿色产品约占50%。国外一些经济家预言,绿色产品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市场上起主导作用。

据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实施绿色产品认证的产品的势头日益强劲。2002年底,全世界已有4万多种产品进行了绿色认证,其中第一位是德国,我国已从原来第8位上升到了第4位。一些欧洲国家曾坦率地承认,实施绿色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可将一些商品拒之门外,同时,可增加本国工厂的开工率与社会就业率。 当然,环保或绿色纺织品的标准是什么?其标准和检验方法由谁制订?经谁认证才算有效?这些都要由公认的权威机构公开地负责操作,确保取信于民;同时,有序竞争的市场机 制和能依法办事而高效率的社会环境,无疑对促进Oeko-Tex标志产品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纺织品生态学

在宣传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时,人们发现纺织品可能存在给人体健康损害的隐患,由此出现了

纺织品生态学是一间全面研究纺织品从原料、各加工、使用以及其丢弃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学问,其主要内容;

1.生产生态学 (Production Ecology)

是指整个生产过程的环境是否对工作人员会造成不良影响,以及生产应尽量在减少资源消耗的条件下进行。前者如原物料的毒性、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噪音等,后者如水、电、煤等能源的单耗。

2. 消费生态学 (User Ecology)

是指纺织品上所含有害物对使用者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3. 处理生态学 (Disposdal Ecology)

是指生产时排放的污水、废料、废气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该产品丢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可否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性以及焚化处理等。

但目前人类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世界各国虽按自己的国情制订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法规或条例,尽量减轻环境的负荷。目前,就大多数的环保纺织品标准而言,仅着重对消费者人体健康影响,即消费生态学部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即公认采用Oeko-Tex标准100作为合格与否的判断。可是,它仅是一个商业性标准而已。关于生产生态学的评估,虽可参照ISO 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2002年5月15日欧共体理事会通过的

(Eco-LabeI)。可是,前者是产品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

至于Oeko-Tex标准100与Eco-Label两者都是纺织品标志认证的技术条件,申请授于标志是申请者的自愿行为。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Oeko-Tex标准100的标志表述为

三、近期的Oeko-Tex标准100变化

自1992年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Oeko-Tex标准100以来,在1995年、1997年、1999年和2002年陆续发布了修订版。并于2003年2月19日又发布了2003年新版Oeko-Tex标准100。严格地说,2000年版Oeko-Tex标准100,其内容已相当完备了,该标准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婴儿、直接与皮肤接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和装饰用四类,对各类产品的安全性能指标分别予规定指标;2002版只是在2000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该领域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而2003年版在表述上更为完善,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最新要求。

近期的Oeko-Tex标准100对纺织品上有害物质检验的14个项目没有增减,但具体技术条件有些变化,部分表述更为明确有利于操作。今以2002年版Oeko-Tex标准100为例,见表1,将它对2000年版的修改和2003年最新版与它的差别分别介绍于后,供参考。 表1 Oeko-Tex标准100规定的检测项目及限定值

(2002.2.9)

1 酸碱值

2 甲醛,

ppm

3 可萃取重金属,

ppm

4 杀虫剂,

ppm7

5 含氯酚及

OPP,ppm

6 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

%

7 有机锡化合物,

ppm

8 染料

11 阻燃整理

12 色牢度(沾色

)9

13 可挥发物的挥发

(mg/m3) 11

14 气味的测定

注:[1]. 在后道加工中必须进行湿处理的产品,其pH值允许在4.0-10.5之间;产品分类为Ⅳ的皮革产品、涂层或层压(复合)产品,其pH值允许在3.5-9.0之间;

[2]. n.d,相当于按日本法规112测试方法低于2Oppm的吸光度值;

[3]. 仅适用于天然材料(包括木质材料)及金属辅料;

[4]. 对无机材料制成的辅料无要求;

[5]. 合格限定值;对Cr+6为0.5ppm。对芳香胺为2Oppm,对致敏染料为0.006%;

[6] 包含欧盟指令94/27/EC的要求;

[7]. 仅适用于天然纤维;

[8]. Oeko-tex允许的整理除外;

[9]. 对洗涤褪色型产品无要求;

[10].对颜料、还原或硫化染料,其最低的耐干摩色牢度允许为3级;

[11].适用于纺织地毯、床垫以及发泡和有大面积涂层的用于非穿着的物品;

[12].无霉味、石油的高沸点馏分气味、芳香烃或香水的气味。

对2000年版的修改有:

1.甲醛;对婴儿 (I类)由2Oppm改为不可检测 (n·d。notdetected),也就是不能含有甲醛,但按日本法规 112测试方法是低于2Oppm的吸光度值。

2.可萃取重金属;锑 (Sb)由原来的5-lOppm,全部改为3Oppm(I-Ⅳ类)。

3.杀虫剂;适用于自然纤维的杀虫剂由22种增加到54种,具体品种见文献 (2)。

4.含氯酚;增加邻苯基苯酚 (OPP),作为涤纶纤维常压沸染分散染料染色载体,I-Ⅳ类产品分别为0.5,1.0,1.0,1.Oppm。

5. 阻燃整理;明确规定不能使用 PBB(多溴联苯)、TRIS(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和TEPA(三-[-氮环丙基 -]-磷化氧)三种阻燃剂。

6.色牢度(沾色),取消湿摩擦牢度考核 (原为 2-3级),对颜料、还原及硫化染料最低耐干摩擦牢度允许为3级。

7.可挥发物 (mg/M3):2000年版本对Ⅱ及Ⅲ类产品不考核,而 2002年版本全部要考核,且I-Ⅳ类的标准是相同的。

2003年版Oeko-tex标准100的新变化:

l.对水洗产品,除对耐干摩擦牢度无要求外,仍需考核耐水、耐酸性和耐碱性汗渍牢度,耐唾液牢度,以前版本无此项要求。

2.邻苯基苯酚划为其它化学品残留物类,其限定值放宽为5Oppm(I类产品)和

1OOppm(Ⅱ-Ⅳ类产品)。邻苯基苯酚通常是涤纶纤维常压沸染时的载体而残留在纤维上

的,因此,其它纤维制品上,检出opp的可能性不大。

3.可萃取锑 (Sb)含量,对Ⅳ类产品(装饰用材料)不再考核其含量,而I-Ⅲ类产品仍维持3Oppm限定值。

4.

5.根据欧盟法规,氨基偶氮苯被列入致癌芳香胺禁用名单,从而使禁用芳香胺达24种。可是,现行规定检测方法的还原条件下,无法测到它,故2003年版本规定,在目前尚无合适的检测方法时,暂不要进行检验,直到有合适方法出台时,才会要求进行检验。

6.根据欧盟法规,2003年版本致癌染料名单从7种扩大到9种。新增C.I.碱性紫

14(C.l.42510)和分散橙 11(C.1.60700)。但新版本的表述为,这9种致癌染料中,除部分偶氮染料和分散染料可用已有方法检测外,仍有部分染料尚无合适的检验方法。

7.首次对分散橙37和分散橙76给出同一C.l.索引号(C.1.11132),确认为同一结构的化合物。事实上CA的相关手册上,这两种名称的登记号已取消,新的统一号码为CA NO. 13301-61-6。然而国内相关染料手册,文献或书刊,对这两种名称的表述似乎还不是同一种化合物。

8.关于活性化学物质的定仪作了进一步的表述,是很重要的变化。2003年版本规定所谓活性化学物质,是指进入纤维材料内部,或后处理时被施加到纺织品上的化学制剂,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和阻燃化学品。其中生物活性物质是指通过化学或生物方式产生作用或影响而杀灭、抑制、无害化、预防控制任何微生物的化学制剂。而阻燃化学品则是指那些用以降低可燃性或燃烧性的活性化学物质。

由于以前版本对活性化学物表述模糊,可操作性较差,新版本的表述虽仍有些模糊,但可操作性己增强了。

新版本规定;对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纤维材料或用生物活性物质整理的产品,经Oeko-Tex按人类生态观点充分评估后,认为这些纤维的使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或将产品按生产商所推荐的方法整理后,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则可按Oeko-Tex标准100接受I-Ⅲ类产品的认证申请 (对Ⅳ类产品没有限制)。

对阻燃纤维材料或经阻燃化学品整理的产品,经 Oeko-Tex按人类生态观点评估后,认为这些纤维材料的使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或将产品按生产商所推荐的方法整理后,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则可按Oeko-Tex标准100接受I-Ⅲ类产品的认证申请(对Ⅳ类产品没有限制)。但对PBB、TRIS和TEPA三种含溴阻燃剂均不能用于所有产品。

四、环保纺织品的消费现状

随着国际上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环保纺织品也与其他绿色产品一样已渐渐成为纺织品服装方面的时尚品种。据有关单位提供的统计(含预测)资料如表2

所示。

由此可知,环保纺织品消费的主要成长地区是北欧、南美和亚洲,而美国和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需求已趋于缓和,北美地区对环保纺织品的需求虽大,而市场尚不够成熟,以致发展不会太快,估计北美地区的年成长率4.9%。西欧地区未来市场看好年成长率为5.5%。而亚洲、东欧和南美等地区的年成长率分别为7.4%、10.6%和8.8%。亚洲是未来大家看好的市场。全球环保纺织品的平均年成长率为6.2%。

表2 全球环保纺织品消费 单位:千吨(百万美元

)

注:*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DRA,纺织中心ITIS计划整理,见台湾省《纺织速报109期》

五、结语

1.环保纺织品正式引起世人的重视,若以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1992年颁布的Oek-Tex标准100为起点,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而标准的文本已修订了五次(第六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殷切心情。在此期间纺织品生态学也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它向人们进一步展示了保护环境各方面要求的新任务。欧洲是纺织品生态学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要密切关注欧盟在这方面的活动信息,尽快跟上努力缩短差距,否则会影响我国大量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任务,更不必说要做纺织强国的愿望了。

2.环保纺织品的生产链中,染整加工是其中关键性的链节,染整行业是纺织生产中排污量大污染严重的行业,据称在全国制造业排污大户的排行榜上染整行业为第五位。又据TESTEX资料称;2002年纺织品出口检验项目中不合格率排序,纺织品的pH指标超标

3.保护环境,生产环保纺织品的宣传工作已做了多年,应该说也获得了不小的成效,目前

已有相应的法规,虽并不完善,但要搞好这项工作,仍需做好企业领导阶层的思想工作和加强执法立度。例如;中国纺织报 (2003年8月23日第七版)称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抽查了24个月以下婴幼儿服装产品60种,合格18种,产品合格率仅为30%。其中抽查不合格的42种产品,有37种产品是甲醛含量超标。说明强制性国家标准GBl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由于我们许多企业领导对信息的重要性尚不够重视,对各进口国的与贸易有关的技术限制规定(如法规、标准、评定程序等)知之甚少,或缺乏最新版本,容易贻误成交机会; 或因我们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现状,产品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规定的技术水平;以及因我们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健全,同一产品为适应不同市场,须多次重复检验,不仅影响出口成本,也会造成精力的浪费等;以致发达国家可用貌似公平的技术措施作为设置限制进口的门槛。

5.目前,我国尚没有国际公认的环保纺织品检测认证机构,这对世界第一纺织品生产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等;2003年Oeko-Tex和2002版Eco-Label标签标准;《印染》200329(8)39/42

2.陈荣圻;2002年Oeko-Tex标准100最新版本;《印染》 200228(5)26/31

3.王建平等;欧共体最新生态标准;《印染》200228(10)31/38

4.童金柱;Oeko-Tex标准10O与Eco-Label纺织品的生态规范;《浙江印染信息技术》2003 N0.17 5月37/43

5.林源;

6.谢昆谚;全球环保性纺织品发展现状;中国第三届印染绿色纺织品及生态染整加工研讨会论文集(2002.6广州)2002年p48/55


相关内容

  • 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研究与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探讨了各类稳定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添加对酶制剂的影响,以及单酶复配与多酶复配技术等. 关键词:纺织用酶制剂:复配:定剂:防腐剂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 ...
  • 试论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和进展
    试论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和进展 摘要:公安部7月8日公布4起环境污染重大案件,其中3 起云南省昆明市"牛奶河"污染案.河北省廊坊市部分电镀厂非法排放电镀废液污染环境案.湖南省株洲市佳旺化工公司非法倾倒化工废液污染环境案 ...
  •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2007年第6期 纺织科技进展 ・7・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 阿 阳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 上海200336) 摘 要:介绍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致癌性.检测标准.部分主要标准的要求, 详述了用气2质联用仪(GC 2M ...
  • 钛系聚酯催化剂研究技术进展
    第28卷第6期合成纤维工业V01.28No.6 1111生!!旦蔓坚!盟垒!!盟!丝兰!!璺!!里垦曼!盟旦墅!!垦! 旦!!::塑i 钛系聚酯催化剂研究技术进展 任丽萍1'2周文乐1谢在库1 (1.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 ...
  •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及结果
    第2期 2008年6月评 价 与 管 理Evaluation&ManagementVol.6No.2Jun.2008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及结果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1,2 (1.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 ...
  • 7月6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新浪财经讯 7月6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公告.以下是公告摘要: (600848,900928)自仪股份(7.92, 0.00, 0.00%):公告 目前,有关各方继续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各项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审计机构 ...
  • 东华大学简介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1]&qu ...
  • 聚氨酯发泡特性
    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首先发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氨酯,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 ...
  • 科研训练报告模板
    研 训 练 报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时 地 指导教师: 二 O 一一 年 元 月科 告 注:本页由教师填写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 一.引言 聚氨酯胶粘剂因具有卓越的低温性能.较高的粘接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耐 水.耐油等性能, 而被广泛 ...
  •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难点浅析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难点浅析 许华诚 (福建高科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印染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本文结合我国印染行业及其废水处理技术实际情况,综合讨论了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