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孟子选――五十步笑百步 - 范文中心

第七课孟子选――五十步笑百步

05/12

第七課 孟子選――五十步笑百步

孟 子

四、經書沿革

五、十三經簡述

六、先秦作家比較

八、四書

1. 時間:( 南宋孝宗淳熙 )年間。

2. 人物:( 朱熹 )。

3. 四書:(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4. 稱呼:( 四子書 ),簡稱( 四書 )。

5. 思想:論語主載( 孔子 )思想;孟子記載( 孟子 )思想;大學相傳為( 曾子 所著;中庸相傳為( 子思 )所著―子思為孔子孫兒,名伋。 )

十、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同音字

十一、課外閱讀

(一)孟子論心性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語譯:仁、義、禮、智,不是由外面來陶鑄我的,而是我本來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發揮

罷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 語譯:

每個人都有不忍害人、也不忍見他人受害之心,譬如現在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將要掉入井中,都馬上會有驚駭恐懼和憐憫傷痛的心情產生。這種心情的產生完全出於天性,並不是想藉此結交那小孩的父母,也不是想搏得鄰里朋友們的稱讚,更不是因為厭惡會有不仁的惡名才如此的。

由此看來,沒有憐憫傷痛的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憎惡的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辭謝退讓的心,簡直不是人;沒有分辨是非的心,簡直不是人。

憐憫傷痛的心,是仁道的發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理的發端;辭謝退讓的心,是禮法

的發端;分辨是非的心,是智慧的發端。人心裡有這四個善端,就好比他身上有四肢一樣,都是生來便有的。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語譯:仁,是人的中心;義是人的大路;捨棄大路不走,放失中心不知追求,這實在令人感

到悲哀。學問的方法其實沒有什麼重要法則,只要追求自己放失亡佚的心而已!

(二)孟子論政治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盡心下)

語譯:孟子說:「百姓最重要,土神穀神次要,君主較輕。因此,得到眾百姓之心的做天子,

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諸侯,得到諸侯之心的做大夫。諸侯危害社稷國家,就另外改立。犧牲(祭祀用的牲品)已經長成,祭物已經潔淨,能按時祭祀,但仍發生旱災澇災,就另立土神穀神。」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

語譯:齊宣王問:「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真的有這些事件嗎?」

孟子答:「史料中有這種記載。」

宣王問:「臣子犯上殺死君主,行嗎?」

孟子答:「破壞仁的人叫做『賊』,破壞義的人叫做『殘』,毀仁害義的殘賊,叫做『獨夫』。只聽說把獨夫紂處死了,卻沒有聽說是君主被臣下殺害了。」

(三)相關之詩文、對聯(第一首是詩,餘皆為對聯)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語譯:你長逝的魂魄不能再被招回,讀你的遺著就想見你的風格、為人。就算天下人都罵我

固執,不近情理,又有什麼關係呢?有了你這位異代知己,我在孤單寂寞中,也得到

極大的安慰。

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學者

仰不愧,俯不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解說:

1. 上聯:引用論語〃學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語譯:孔子說:「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

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

2. 下聯:引用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語譯: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值得快樂的事,用仁德統一天下不包括在內。父母都健在,兄

弟沒病沒災,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而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這三件快樂的事,用仁德統一天下不包括在內。」

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解說:

1. 上聯:引用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語譯:孟子晉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到我國家來,準備對我國家有什麼

實質的貢獻呢?」孟子說:「國君您何必說『利』呢?這世間有更重要的『仁義』存在呀!」

2. 下聯:引用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

語譯:孟子說:「聖人是百代人的老師,伯夷和柳下惠就是這樣的人。所以聽到伯夷風範的

時候,可以使得貪頑的人懂得廉節,懦弱的人能知立志;所以聽到柳下惠的風格和操守的人當中,即使是刻薄成性的人也變得厚道了,胸襟狹窄的人也變得寬宏大度了。他們在百代之前奮發有為,百代之後,聽到他們事蹟的人沒有不為之感奮振作的。不是聖人能夠像這樣嗎?—更何況對於那些同時代親受他們薰陶的人呢?」

居仁由義,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

養氣知言,充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

解說:

1. 上聯:引用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語譯:孟子說:「居於仁而遵循義,君子的事務就齊備了。」

2. 下聯前半:引用孟子〃公孫丑上。

「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語譯:(公孫丑問:)「請問,老師擅長哪方面?」(孟子說:)「我能識別各種言論,我善於

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3. 下聯後半:引用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語譯:孟子說:「同情心是仁的開端,羞恥心是義的開端,謙讓心是禮的開端,是非心是智

的開端。人有這四種開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樣。」

舍伯夷之清,伊尹之任,柳惠之和,願學孔子

能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此為丈夫

解說:

1. 上聯:引用孟子〃萬章下。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語譯:孟子說:「伯夷,是聖人中最清高的;伊尹,是聖人中最負責任的;柳下惠,是聖人

中最隨和的;孔子,是聖人中最合時宜的。」

2. 下聯:引用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語譯:孟子說:「金錢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

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這才是所謂的大丈夫。」

十二、孟子名句輯要

1.

2.

3.

4.

5.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盡心上.一八)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上.二三)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離婁上.八)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告子下.一五)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梁惠王上.一)

6.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孔子之言)(滕文公上.二)

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離婁下.一二)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告子上.二○) 仁者無敵。(梁惠王上.五)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公孫丑上.三)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公孫丑上.三)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曾子之言)(梁惠王下.一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一四)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告子下.一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七)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離婁上.四)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孫丑下.一三)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離婁下.二八) 君子遠庖廚。(梁惠王上.七)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之言)(梁惠王上.四) 彼一時,此一時也。(公孫丑下.一三)

22. 持其志,無暴其氣。(公孫丑上.二)

23.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

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一五)

24.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離婁上.一)

2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孫丑下.一)

26.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梁惠王下.三)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告子下.一六) 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之言)(離婁上.八)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告子上.一○)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滕文公上.四)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二)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一四)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顏淵之言)(滕文公上.一)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離婁上.七)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離婁下.二八) 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離婁上.一一)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心下.三)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盡心下.三四)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告子下.一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九) 養心莫善於寡欲。(盡心下.三五)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一一) 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盡心上.一八)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離婁下.一八)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九)

46.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離婁上.一五)


相关内容

  • 孟子·万章下
    <孟子*萬章 伯夷,伊尹,柳 [原文]孟子 聲: 下> 下惠,孔子----天之未喪斯文也 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 孟子說:"伯夷這個人,眼睛不看醜惡的色彩,耳朵不聽醜惡的聲音. [原文] 非其君不事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沪教版八年级上古诗词(完整版)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古诗词(完整版) 致建平中学西校初一13 14班全体同学 以下内容由初一13班 施启翔编辑.整理 绝对正确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三衢(q ...
  • 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
  • 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
    2011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1)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收藏本页 [大 中 小] [ 2011年9月22日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 ...
  • 读[孟子]有感
    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 ...
  • 中国古代的108句警世名言
    中國古代的108句警世名言 1.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3.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4.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 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名句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 第一册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第二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桑之未落,其 ...
  • 关于论语的演讲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里说的是"不知"的各种后果,"知","智"的本字,"不知",没有智慧.这里的" ...
  • 文学知识问答~
    文学知识问答 选择: 1.<笑傲江湖>中的乔峰,身世埋在雁门关下.雁门关在: A新疆 B宁夏 C山西 D陕西 3 2.我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这个"徐娘"原是指一位?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