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话的讲究 - 范文中心

孔子说话的讲究

08/13

孔子说话的讲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伦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深刻而久远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孔子的丰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里,《论语》就是孔子的一本谈话录。春秋时期,孔子开设学校,立教讲学,传授古代文化,他的教学当时包括了个方面的科目,即德行、政事、文学、言语。在当时,文字虽已普遍应用,但书写扔不方便。由于竹简太笨重,帛书太昂贵,书面语言的使用的使用范围很窄。在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里,主要靠口语交流。通过言传、耳听、心记来传播文化,交流信息。当时孔子常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出游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深知口语表达的社会作用。因此,非常重视说话的艺术。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孔子认为说话是进德、修业、治国的大事。他强调说话要言之有礼,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物。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究技巧。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情欲信,辞欲巧”,才能说服打动对方。孔子认为口语表达直接面对听众,说话的针对性越强,表达的效果越好,因此,说话的内容、时机、情态都要因具体对象、具体环境而异,有所选择,进而区别对待。

一.言之有礼

孔子在政治方面,为了达到他所主张的德政目的,他周游列国,苦口婆心的规劝国君。他说:“施行德政,就好比北极星一样,待在自己的位置上,群星都环绕在他周围。”生动的比喻说明,施行德政,必然会获得大家的拥戴。他又说:如果只用政令去管理、只用刑法去约束百姓,他们只能暂时不去犯罪,却没有“犯罪可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去教化、用礼节去约束百姓,他们就会有:“犯罪可耻”之心,于是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了。”孔子用对比的方法把是否施行德政的两种结果摆出来,把道理讲得一清二楚,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现在,我国把“一发治国”写入宪法的同时,又强调“以德治国”,构建文明、进步、和谐的“礼仪之邦”,这难道不是对孔子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光大吗?

二.言之有文

“言之无文,其行不远”孔子的谈话流传千古,中国和外国的有识之识,都将它奉为经典,除了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外,它的文采灿烂、文雅悦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欣慰的事吗?)两个反问句,道出了人生两大快乐事-------求学和会友,句式活波生动,说得自然,听得悦耳。

有一次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像国君的样子,臣属像臣属的样子,父亲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像儿子的样子。)四个分句组成一个工整的排比句,琅琅上口,简洁明快,意义却很深远。

孔子在奉劝诸侯以身作则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的行为符合法纪,不下命令法纪也能推行;自身的行为不符合法纪,即使下了命令法纪也难以推行。一句话15个字就说明了一个深坑的道理。

正因为言之有问,孔子留给后世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和成语。如:巧言令色、言而有信、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尽商尽美,文质彬彬,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浴罢不能、各得其所、后生可畏,成人之美,名正言顺,欲速则不达、怨天尤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患得患失,以及“三思而后行”,“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四海之内皆兄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杀鸡焉用牛刀,学而优则仕,等,它们至今仍为人们广泛引用。这些极富文采的佳句和成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库,在古今先贤中首屈一指。

三.言之有情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走在上里,听到一个妇女在哭泣,了解到妇女一家为逃避暴政躲进深山,丈夫被老虎吃了,儿子又被老虎吃了,但她还舍不得离去,因为这里没有暴政。孔子感慨万千,感叹道:苛政猛于虎。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又有一次,他家马棚失火了。孔子听到消息时,急切地问:有人受伤吗?却不问马的情况。在他的意识里人是第一位的,远比财产重要。

孔子言之有情,还集中反映在他对学生的教诲中。当看到有个叫宰予的弟子白天睡觉、荒废学业时,孔子叹息说:朽木不可用于雕刻,粪土不可用来糊墙呀”?表现了他“恨铁不成钢”的殷勤之情。孔子还经常用自身的经历教育学生道:“我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所以学会了做很多粗重的活儿。”孔子用这些话激励和鼓舞家庭贫寒的学生,对学生进步寄予厚望。一次鲁哀公问那个弟子最爱学习,孔子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可惜的是他短命早死,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人了!”学生颜回死了,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地痛苦着说:这是上天要我的命呀!这是上天要我的命呀!对学生情深意笃,令人感动。

四.言之有物

孔子“不尚空谈,言之有物”,主张说话必须有根有据、实话实说。他说:“路上听到一些毫无根据的传闻”,就拿来到处散布,这是对仁德的背弃。他尤其憎恨那些油嘴滑舌、到处乱说而导致国破、家败的人,他说:花言巧语说话、佯装笑脸形事、故作谦恭等人,这样的人,左乐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他在教诲弟子、规劝国君时,总能注重言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人而发,说实实在在的话,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如有一次他和学生走在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岸边,他即景生情,针对有的学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他说:要好好珍惜青春年华,光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停流逝呀!”这些切实而生动的话语,至今还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反对说假话、空话,反对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不良世风,有着实际的知道意义。

本文摘自《演讲与口才》知识大全集---第三节


相关内容

  • 鲍鹏山之百家讲坛
    鲍鹏山之百家讲坛 鲍鹏山(10 张) 洋洋万千言的<水浒传>虽然没有<红楼梦>的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在<水浒>梁山水泊一贯的豪气冲天.气贯长虹的背后,却有着众多英雄人生际遇 ...
  • 汉语修辞学答案
    13春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 1 1.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 2 分 2. 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原稿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春像洗了一个澡,他的眼睛发光了,脸上有了活跃的神气,腰 ...
  •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用在职场,有什么意义?
    <增广贤文>有云:"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古话说了好多年,被传承下来,说实话,我以前并不全部认同,认为做人就应该磊落光明,襟怀坦荡,而不能圆滑世故,不能失去本心,否则如此行事,岂不是阴险狡诈之 ...
  • 熟知礼仪塑造精彩人生--浅谈中学生礼仪规范(1)
    ჇࣅᅃዐၯԨঞ֌ຄኪ૝ᅏ໒ሰ৛֒ටิ Ԩ֩ዷՊā้ၭનāࢦ૵ሆ ࢋԛට௷؜Ӳม 序 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阐明历史课程改革 的基本理念在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 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 ...
  •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提纲(1)
    1.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教学的涵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2.3.我国学校课程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孔子首创私人办学,开设了"礼. ...
  • [转载]什么是五伦.十义. 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2014-02-16 18:47:54|  分类: 人生修养 礼 |举报 |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净觉<什么是五伦.十义. 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什么是五伦.十义. 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五伦 五伦,即古人所谓 ...
  • 面对现代诗歌教学,我们该怎样做
    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积淀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那么,在诗歌教学中要怎样做呢?总体来说,离不开诵读.品味.感受情感.但如何在教学中 ...
  • ★国学经典:论语(三)_实用资料
    相关阅读:国学经典:论语(第一至第五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第六至第十篇译文)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 ...
  • 孔子马逸阅读答案
    孔子马逸 孔子行道而息①,马逸②,食人之稼,野人③取其马.子贡④请往说之,毕辞⑤,野人不听.有鄙人⑥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 ...
  • 谈交友之道
    从古代友道观谈交友之道 在清华大学期间,有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北京大学的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写的<后知后觉>,任彦申在序言中写到: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 以前有一本杂志叫<八小时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