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中国成功让美国告别世界霸主地位 - 范文中心

"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中国成功让美国告别世界霸主地位

11/30

祖国的兴起,让我们成了新的挑战者。2012年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就是美国成功打压挑战者的最新尝试。这两个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事件,虽没能造成资本从中国大量外流,但却起码部分达到了美国人的目标,直接导致两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初,中日韩关于东北亚自贸区的谈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货币互换和中日之间互相持有对方国债也初步达成协议。

但此时,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相继出现,一下子把东北亚自贸区谈判,中日货币互换一风吹了。几年后的现在,我们才勉强完成了中韩两国的双边自贸区的谈判,这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它和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的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韩、港、澳、台的整个东北亚自贸区。东北亚自贸区一经形成就意味着世界规模大约20多万亿美元的第三大经济体出现!

但是,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出现就不会止步,它会迅速南下与东南亚自贸区整合,形成东亚自贸区,东亚自贸区的产生意味着30多万亿美元规模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出现,将超越欧盟和北美。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继续推想,东亚自贸区出现,依然不会止步,它会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亚,然后向北整合中亚五国,再然后继续向西,整合中东部分的西亚。这样整个亚洲自贸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比欧盟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这么庞大的一个自贸区出现,难道她会愿意用欧元或美元结算他们内部的贸易吗?当然不会。这就意味着亚元可能诞生。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亚洲自贸区,我们只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导货币,就像美元先成为北美的硬流通货币,再成为全世界的硬流通货一样。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远远不止我们所说的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等等,它将与美元、欧元一起三分天下。

中国人能看到这一点,美国人就看不到这一点吗?

当美国人宣布战略重心东移,推动日本在钓鱼岛跟中国扯皮、推动菲律宾在黄岩岛跟中国对峙的时候,如果我们还目光短浅地以为,钓鱼岛争端是日本右翼鼓动“购岛”后与中国的冲突,黄岩岛争端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昏了头找中国的麻烦。而看不出这是美国人的阴谋,是美国人在阻止人民币成为美元的有一个挑战者,而美国人则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 因为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意味着世界货币三分天下成为现实!

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货币霸权的美元,还叫货币霸权吗?而今天一个产业空心化的美国,假如再没有了货币霸权,美国还能算世界霸主吗?

想明白这点,就知道为什么今天中国遇到的所有麻烦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是因为美国比我们想得远,看得深,才为了防中国之“患”于未然,处处给我们制造麻烦。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实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么?它真的要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菲律宾,中国与其他有争端的国家之间,实现一种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吗?当然不是,它的目标就是一个,平衡掉中国今天大国崛起的势头。

美国真的是喜欢战争吗?他们是为美元而战!

人们都说,美国这个国家的强大,是由于有三大支柱——货币、科技、军事。实际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支撑美国的是货币和军事,而支撑货币的则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全世界所有国家军队的打仗都是烧钱,但美军打仗虽然也烧钱。但却能一边烧钱,一边为美国挣钱,这一点,其他国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国,可以通过打仗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美国也有失手的时候。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为了什么?当然,石油作为现在重要的资源,美国肯定是想获取的,但是美国真正意义上其实是为了美元。美国在发动这些战争之后,没有说去拉石油,但是,油价却从战前的38美元一桶,一下子飙到了战后的149元一桶。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非常简单。由于为了控制世界,美国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为了让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国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让美元与石油挂钩,通过胁迫欧佩克的主导国家沙特阿拉伯,实现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你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要在产油国打仗。

在产油国打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油价飙升,油价一飙升就意味着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

比如说战争之前,你手里有38美元,理论上讲,你就可以从油商手里买走一桶石油。现在这场战争把油价打高了4倍多,达到149美元,你手里的38美元就只够买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着你还差100多美元。怎么办?你只能去找美国人,拿出自己的产品和资源去换美国人手中的美元。而这时美国政府就可以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印美元。这就是通过战争,通过在产油国打仗打高油价,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国人在伊拉克打仗,还不止是这一个目标。它同时也是在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当年小布什为什么一定要打伊拉克?现在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萨达姆没有支持恐怖主义,没有支持基地组织,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为什么萨达姆却最终走上了绞刑架?因为萨达姆自以为聪明,想在在大国之间玩火。因为那时候好多国家包括萨达姆宣布自己国家的石油出口结算用欧元,这下美国当然要着急了。

美国人打下伊拉克之后干了些什么?还没等抓住萨达姆,美国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发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从欧元结算改回用美元结算。这就是为什么说美国人是在为美元作战。

而现在的美国自从08年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发展缓慢,而中国的崛起,在经济方面发展一直平稳发展。美国去年与菲律宾他们搞了个南海仲裁案,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而美国没想到的是,中国直接派去了两大舰队前往南海,两军对峙,一触即发,最后,美国怂了,将航母撤走了,美国就是想扰乱中国的发展。

仲裁案完了,这不,今年又开始在朝鲜半岛开始捣乱了。但是呢,美国一系列针对中国的阴谋都被中国无情的打击掉了。

现在,中国搞的一带一路,让世界中心重新回归到中国这将是一个民族史上伟大复兴的一刻。

之前,美国表示不参加,韩国由于没有正式的总统,没有被中国邀请。

而今天,媒体报道称:美国在昨天已经表示将派代表团来参加中国的一带一路,怕错过这个良好的机会,并且,美国媒体还表示,如果特朗普加入一带一路后,将会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韩国新总统上任,中国也发出了邀请,并也将参加。

美国都要来参加了,证明了中国的决策是有前途的,证明美国对中国的压制政策已经失败了。

“一带一路”:中国的太极!

让我们看看在美国受人追捧的运动,第一是篮球、第二是拳击。拳击这项运动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国人崇尚实力的风格,直来直去,重拳出击,最好KO(击倒获胜)对手,一切都很明确;而中国人则相反,喜欢模糊,以柔克刚,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动作都化解掉。

中国人喜欢打太极,而太极确实是一门比拳击更高的艺术。

“一带一路”就反映了这种思路。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这意味着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历史到今天一以贯之的过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

罗马帝国有罗马帝国的全球化,大秦帝国有大秦帝国的全球化。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个崛起的帝国推动的;每一个帝国都有与它相关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达到一个巅峰。而这个全球化同时会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达的最远点,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终点。

所以,无论是古罗马全球化,还是大秦帝国的全球化,今天看来,都只能算是一种帝国扩张的区域化过程。

真正的近现代史上的全球化,是从大英国帝国开始的,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美国秉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延续了一段贸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这也是我们今天正经历的全球化。

但我不同意说中国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那等于说是要继续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轨,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也就中国的全球化。作为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必须推进环绕你展开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应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国战略。因为它是跟美国战略东移的一次对冲。有些人会对此提出疑问,对冲应该是相向而行,你还能有背向而行的对冲吗?对了,“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美国东移战略的一次背向对冲,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压过来了吗?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让你,也不是畏惧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东向我压来的这种压力。

“一带一路”并非两线并行战略,而应有主次之分。鉴于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国的短板,“一带一路”首先应该选择从陆上完成,也就是说“一路”应该是辅攻方向,而“一带”应该成为主攻方向。“一带”成为主攻方向,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陆军的作用。有人说中国陆军天下无敌,这话放在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说,没错,中国陆军所向无敌,谁也别想再踏上中国的领土来打大规模的仗。

美国人选中国作对手,打压中国,是选错了对手、选错了方向。

对手竟然是自己

因为未来真正对美国构成挑战的根本不是中国,是美国自己,美国将自己埋葬自己。因为它没有意识到,一个大时代正在到来,这个时代将会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推到最高阶段之际,让美国从巅峰跌落。

一方面,美国通过虚拟经济,已经把资本主义的红利吃尽了。

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它引以为傲的领先全球的科技创新、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到了极致,而这些工具最终将成为埋葬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的推手。

由于生产方式在改变,交易方式在改变,世界就必然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历史证明,真正能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者的致变,而不是其他因素。

中国从秦末秦二世时期,开始有人造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历史上有发生过多少次起义、造反、战争、革命?解决问题吗?不解决问题,一直是改朝换代,一直是低水平循环。

因为这些来复式运动改变不了农耕社会的本质,既没有改变生产方式又没有改变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换代。西方也是如此,拿破仑携法国大革命的雄风,带领一支崭新的被大革命洗礼过的军队横扫欧洲,把一顶顶王冠扫落在地,但等到滑铁卢一仗失败,拿破仑下台,欧洲的帝王们一个个复辟,立刻重回封建社会。直到英国的蒸汽机来了,工业革命来了,使人类的产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余产品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才会有剩余价值,然后才会有资本,然后才会有资本家,然后资本主义社会就到来了。

那么今天当资本有可能随着货币的消失而消失,当生产的方式也将随着3D打印机的出现而改变时,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社会门槛,这时的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站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起跑线上。

那么这时我们要比的就是谁先迈入这个时代,而不是谁把谁打压下去。而美国人恰恰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惊人的迟钝。因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而从未想过与别的国家分享权力,共同迈过新社会时代那道今天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和不确定性的门槛。

我们应该非常欣喜的看到,在世界前五的经济体中,各国都在以本国产业为根基,逐渐逃离美国的货币霸权,中国的互联网+、日本的机器人计划,德国的工业4.0,此谓太极乾卦中的群龙无首,吉。

反对霸权,和而不同,是中国对这个世界的设计和追求。而且多元化、协作化才是世界大势所趋,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现在,中国和美国是被这个时代推到了擂台上,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真正的对手,都是他自己!

中国要开创历史,创造未来,中国,加油!

延伸阅读:

“一带一路”是中国重构全球化的战略尝试

来源:孙锡良微信公众号

“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重构全球化的战略尝试

一带一路,由一种设想上升到一种战略,这既是国家需要,也是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是中国对新经济发展形势的一种体温式应变,更标志着中国主动改变世界秩序的信心与决心。如果策略得当,这一战略将能实实在在地重构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构想的民间思考

2009年,我在《热战时代》一书中首次提到两个战略设想,一是亚欧高铁互联互通设想,包括从中国沿中亚、西亚再到欧洲的陆路互联互通,再扩展至全球高铁互联(312页至319页),二是对应于传统丝绸之路的“新丝绸之路”设想,主要着眼于欠发达区域的相互协作,或者说新时代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325页到332页)。

2012年,本人通过邮寄方式将这本书寄往北京,另委托某单位将这本书转交北京某部门。当然,两种方式最后有没有成功将书送到我想送到的地方,我是不知情的,因为,两个途径都没有得到回复。不过,“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当年的设想有不谋而合的相似感。

“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化运作

十八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对全球化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还存在部分畏惧的情绪,后来慢慢趋向适应性推进,再后来主动成为“逆全球化潮流”的最大反对者,这与中国近些年来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是密切相关的,要突破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主动作为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带一路”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成形的概念和战略,是国家领导人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和不同特殊需要在不同情况下阐述国家战略的一个综合总结,它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在新时期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一种总体构想。如此多国家能够正面回应和诚恳合作,说明这一战略构想具有相当广阔的实施前景。

据公开信息称,中国准备把中东欧作为一个新的突破口,特别是要把波兰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合作伙伴。波兰,在欧洲属人口较多的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扫除部分信仰障碍的情况下展开全方位经济合作,必将能为中国在中东欧开拓更大的话语空间。我在《热战时代》一书的309页到312页也专门论述了开拓中波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中国能很好地把欧洲国家进行分类分块打交道,就能在不影响其它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过去,“一带一路”可能还只限于局部经济的交流合作,比如说高铁、电力和石油等领域。后来,国家把这个战略上升到包括文化、教育、外交、商贸等全方位、全领域。未来,不排除扩展到反恐及防作合作的可能性。

“一带一种”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还不是世界版的全球化战略,甚至还不能算是区域性的共识战略,中国召开“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会议是将“中国战略”上升为“区域战略”和“世界战略”的重要一步,既是向世界宣传这一战略的内涵,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推动这一战略的共赢设想,不管实际成果如何,它终究是让整个世界了解了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用传统观点看,在当今世界,任何国际性的构想,一定离不开欧美,因为国际规则几乎无一例外地掌握在欧美手上,如果不能得到欧美的支持,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成功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不过,就我个人看法,中国暂时应该淡看美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影响,应该更看重欧洲的态度。在战略实施的初期,对这两个在全球有影响的经济体实行“一冷一热”的态度将更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要什么问题都把美国强拉到一起,一旦强拉到一起,美国不但不起正能量作用,它可能成为中国战略的破坏者。

在宏观上坚定“一带一路”战略的大方向后,微观上实施战略就变得更为重要。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尽管中方反复强调“非独角戏”的立场,但是,沿线国家的付出仍然不尽如人意,中国还是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感,单向投入的力度过大,长此以来,会让国家经济和参与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就不符合中国提出这一战略的初衷。

如何更好的地推进这一战略?

我在《热战时代》一书中有部分微观的政策设想,本文不再赘述。下面,我想就“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家决策者们提几个意向性的民间思考:

其一、如何实现将“一带一路”由“中国战略”转换为“世界战略”?投资合作只能达到一部分目标,组织多边峰会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目标。如果真要做大,做成国际性多边框架体,还要有特别完整周密的组织性设计。将“一带一路”提升为国际战略的设想,很多人都会想到,但好的方案设计,未必人人都心中有数。

其二、如何实现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不愿意掏钱转变为主动掏钱?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也在想,可沿线国家掏钱的热情仍然不高,一家独大的投钱很难长期坚持。让人掏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很多情况下,也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掏钱,是为了想赚钱,这不错,但大家要注意,还有很多情况未必完全是这样。

其三、如何实现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国家实体”转化为“公司实体”?这种转化是“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为“世界战略”的核心之核心,这一点解决不好,“一带一路”将演变为一个短暂命运的旧概念新提,不会产生历史性影响,因为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与古近代经济有质的区别,本就很信息化的时代不可能将一个不产生质变的新概念定位为历史性成功。国家实体是基石,公司实体是依靠,将国家实体的部分功能有效转换成公司实体,需要有很强的战略构建能力。

其四、如何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相互消耗的局面?目前,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主要还是靠央企,一些民企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还是传统合作的继续,并不因提出“一带一路”而发生了质变。央企近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也背负了不少压力,处理不好的话,央企的整体财务困境会加剧,反过来又会影响其参与战略的能力及信心,“一带一路”是着眼于服务国内,而不是消耗国内。如果过快过多地消耗内部经济,战略成果会大打折扣。

暂不知道顶层设计团队是如何设计“一带一路”的政策细节,也不知道他们打算出台多少可持续的内部政策配套,未来几天可能会有更清晰的方略面世。我个人非常坚定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也非常迫切地期待与这一战略相契合的具体政策早日面世。

大家注意!

美国推动全球化具有强权性和自私性,中国推动全球化则具有平等性和共赢性。

祝愿“一带一路北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

作者:孙锡良,写于2017年5月10日星期三


相关内容

  • 关于中国国家外交大战略的思考
    关于中国国家外交大战略的思考 上战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然而国际竞争并未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激烈与残酷.当战争不再是国际竞争的常用手段,经济,外交,文化所有的领域都成了战场. 二战后美国提出并实施"欧 ...
  • "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
    导 读 本文原载于2017年第5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半月刊,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一带一路"的空间战略研究.为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半月刊的"会员专区"开放给所有会员单位,多方位宣传优秀会员 ...
  • "一带一路"的机遇与风险
    "一带一路"的机遇与风险 1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终点是: A. 深圳--鹿特丹 B. 连云港--鹿特丹 C.海参巍--鹿特丹 D. 大连--鹿特丹 2 郑和下西洋时,长时间的海上航行,他们补充维生素的来源是: A ...
  •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发展的大棋局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发展的大棋局 陈玉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 ...
  • 形势与政策20**年-20**年(2)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2015-2016第二学期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0302110001 (2)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3)学分/学时:2学分/8学时 (4)适 ...
  •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中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沿线国家不断掀起合作热潮.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
  • 纠正对"一带一路"的错误理解
    "一带一路"既不是升级版的"中国威胁",也不是新版的"中国雷锋". 从2013年9月开始,我深入研究与调研"一带一路",并主持了中央党校"一带一路与边 ...
  • 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治国理政评述 <人民日报>( 2017年01月03日 01 版)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67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勉励全体中央委员会成员-- &qu ...
  • WTO已死,一带一路将主导世界
    一.一路一带是全球化系统WTO的颠覆性升级版本 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未来将何去何从?在这一历史关口的重大问题上,中国药方,中国方案,中国模式,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这是一带一路用四年时间就受到世界瞩目,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本次 ...
  • 20**年大陆桥运输指标与中欧班列相关数据分析及20XX年中欧.中亚班列发展预测
    2016年世界黑天鹅事件不断,世界地缘政治日趋复杂.2016年连续出现英国脱欧事件.德法非洲难民.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韩国总统亲信干政和美国总统大选政治分裂等问题,加之乌克兰局势动荡.ISIS恐怖活动.韩国部署萨德.局部冲突不断升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