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和北方 - 范文中心

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和北方

10/20

中国地理分区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制作人:王丹 审核人:李成斌

学习目标: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并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推知人文地理特征。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两个区域如何进一步发展 考点一北方地区 一、位置及范围:(查地图)

1、位置:、。 2、范围:黑、吉、辽、内蒙古东部、京、津、冀、晋、鲁、豫、苏(北)、皖(北)、陕、宁、陇南。

(面积:20%;人口:40%) 二、自然地理特征:(查地图) 1、地形:

(1)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2)高原:黄土高原

(3)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太行山、六盘山、秦岭(北坡) (4)丘陵:辽东丘陵、辽西丘陵、山东丘陵 2、气候——以气候为主

(1)热量带:暖温带-(长城)-中温带-(兴安岭以北)-寒温带

(2)干湿区:年降水量:400mm~800mm,多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注:长白山区为湿润区) (3)气候特征: 3、河流:(1)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2)松花江、嫩江、辽河

(3)黄河(汾河、渭河)、海河、淮河 (4)京杭大运河

三大地形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差异

(1)煤、铁、石油蕴藏丰富(查地图)

煤:黑龙江— ;辽宁— ;河北— ;

山西— ;陕西— ;内蒙古—准格尔;

江苏—。

油田:黑龙江— ;辽宁— ;山东— ;河南— ;河北— 。 铁矿:辽宁— ;河北— 。

(2)天然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二、人文地理特征:

1、民族: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 2、生活习惯:

(1)饮食方面:以面食为主 (2)民居特征:(与南方比较)强调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墙体严实厚重;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房屋进深和高度小;南北楼距小。

3、城市:

(北方地区著名古都有: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1)首都:北京(116ºE ,40ºN )

①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②城市化:空间发展由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卫星城;

修建环路和放射路的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

③北京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

在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大基础建设力度,规划建设(CBD 、国际传媒大道等)重点功能区;

修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限制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2)西安:古名长安,在唐代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位于。

(3)郑州:近现代郑州的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 。 立体交通枢纽——铁路: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和京珠高速在此十字交叉; 新郑国际机场。 4、交通:

(1)稠密的铁路网:(查地图) 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 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京包线、陇海线、大秦线、 (2)便利的海运:(查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黄骅港、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 (3)发达的公路运输

案例一:建设中的曹妃甸工业区

①建设背景(或问“首钢迁往曹妃甸的原因?”) 自然原因:北京水资源紧张,用地紧张等。

社会经济原因:迎接2008奥运会,减少北京环境污染;缓解交通压力;政府政策的影响等。 ②有利的发展条件:

● 资源和能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海盐、铁矿等);

● 京津唐工业基地(腹地)在产业、技术和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优势,工业基础好; ● 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 ● 市场广阔;

● 国家政策的支持。

③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目的: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废弃物的重复利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主导产业——“大港口、大钢铁(核心)、大化工、大电能” ⑤建设曹妃甸港口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水域、陆域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工业区/腹地)

(1)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请参阅本学案P1—表格内容) (2)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强烈建议结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复习) 案例一: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

复习提纲:地理条件分析(自然+社会经济) ①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保护

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区) 区位条件: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作物分布)、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存在问题及原因:

● 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 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 黑土退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问题的治理措施: 。 沼泽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注意:参阅必修3)

● 东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 平原,该平原是由 、 、 冲积而成。 ● 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 ● 沼泽作为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

。 ● 黑龙江农垦局决定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而是集中力量抢救和保护好三江平原的原因是什么?采

取什么措施加以保护的?

。 ②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位: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全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 主要分布区: 。

(林地类型: )

问题:超采严重,采育失调,采伐方式(皆伐)不合理,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今后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 。实行 并重方针,既充分发挥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以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

保护措施: 案例二: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 河流的堆积作用对该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组成部分:(西高-----地势低平,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多洼地-------东低)

山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

①生态问题及成因

问题(农业发展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成因分析:

● 自然因素: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多风沙;地下水位

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水盐向地表积聚(积盐),形成盐碱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变率大,洼地积水成涝。) ●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易导致地下水位上

升,盐碱地面积扩大;干旱、半干旱区不合理的开垦土地,导致土地荒漠化,风沙频发。) ②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

中低产田的分布: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

(属于涝洼盐碱地,但是分布集中、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低湿地治理与开发 ● 因洼制宜:“鱼塘—台田”模式 ● 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生态农业) 盐碱地治理与开发

● 旱涝——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 整治措施: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的

水盐运动。

● 案例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地理背景:

● 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业区向牧区; ●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 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人口增长快、数量多,人地矛盾尖锐。

②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地貌特征 ●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抗水蚀能力弱;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力强;千沟万壑 多自然灾害(滑坡、塌陷、泥石流)支离破碎

● 人为原因(主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开矿。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治理重点: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主的生产体系。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具体措施

●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 农业技术措施

考点二南方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以南, 2.在35°N 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台粤桂滇),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 E- °E 之间(注意100°E 、110°E 、120°E 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3.位于 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主要的地理单元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和云贵高原。

政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4.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55%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台湾岛、海南岛等; (2)地形特征: ①东部 、 面积广大

A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广布。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均为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B 、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丘陵、 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②西部以 、 为主

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 盆地”和“ 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③山地:横断山脉、南岭山脉、雪峰山脉、武夷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外,大巴山、大别山、巫山等,多红壤和黄壤(具有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粘重,宜植树,尤适植茶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 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 ”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 2.水文: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 (1)主要河流: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2)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

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滇池等。 (3)水文特征:

①水量 ,汛期 ,水位季节变化 (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 ②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水能 ; ③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 ; ④河流含沙量 ; 结冰期。 3.气候: (1)气候类型:

①以 、 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一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800mm 。雨热同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②年降水大于 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③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准静止锋以东 ,以西 。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间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

⑤冬季 和沿海地区夏秋季 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受寒潮影响较小。7-9月份活动频繁的台风虽然会合东南沿海带来风灾和水灾,但因这段时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常形成伏旱,台风带来降水可以起到缓旱情作用)。 4.生物(植被):

地带性植被为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季雨林,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5.土壤: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

地带性土壤为亚热带为红壤或黄壤,热带为砖红壤性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低产土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改造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和加入泥沙。改造后的水稻土为高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次生),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发育而成,富含磷、钾,较为肥沃) 6.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江西钨矿、铜矿;湖南铅锌矿、锑矿;广西铝矿;贵州汞矿;云南锡矿。 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水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干支流。

三、人文特征

1.鱼米之乡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一年 熟至 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2.水运发达

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7万千米;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 京杭运河货运量居第 位。 3.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的工业 全国最大城市—— 4.农业

(1)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以水田为主,___ 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 ②经济作物:有 、 、桑蚕等。 、 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

③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__ ___、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2)西南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滇南谷地): ①四川盆地农业的发展条件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有利条件

(1)气候:冬暖夏热,雨热同期。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难以进入。 (2)土壤:紫色土土壤肥沃。 (3)地形:位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 (4)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既防洪又灌溉。 2.不利条件

(1)多阴雨,光照较少,不利于喜光作物的生长。 (2)水土流失,植被遭破坏。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发展条件。

②云贵高原特色农业:“ ”农业。

③滇南谷地(西双版纳):属 气候,冬季不受 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探究】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5.工业

中国工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问题:1) 规模小 2)自主品牌少 3)科技水平低 4)缺乏市场营销策略 对策:1) 扩大生产规模 2)营造自主品牌 3)加大科技投入 4)搞好市场营销 【探究】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案例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环境问题

南方低山丘陵区,包括闽浙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低山丘陵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问题分析如下: 1.水土流失严重

(1)成因: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②地形崎岖。 ③能源短缺,滥垦滥伐,植被稀疏。 (2)治理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封山育林。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小水电、沼气。 2.低产红壤

(1)成因:①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②降水多,营养物质流失多。

(2)治理措施:①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 ②增施沙子,降低黏度。③种植茶树、杉木、马尾松等,防止土壤流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导致经济损失更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案例二、海南岛的开发

【自主学习】

(1)从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等方面认识海南岛开发的地理优势。

(2)掌握海南岛的开发知识。(注意海南岛的特色经济)

【延伸】海南岛的环带开发布局

【探究】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分析,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有何差异?

(2)全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读图分析盐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4)描述海南岛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案例三、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自主学习】

(1)掌握三峡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

(2)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主要功能有:

(3)掌握三峡移民的安置条件及安置方案。

【探究】分析三峡工程修建后的生态效应


相关内容

  • 中国地理区域导学案
    吾山中学"小班化"一案三助 导学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设计人:张月秀 上课时间:_________ 课时_________ 序号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基本概况 2.认识我国四大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 ...
  •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第69卷第12期2014年1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ol.69,No.12December,2014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李亚婷1,2,潘少奇2,苗长 ...
  •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交通因素.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正确 ...
  • 建筑气候分区调研报告(20**年版)
    <建筑物理(上)>课程 调研报告(一) 调研对象: 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 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 XXX班 姓 名:XXXXXX 学 号:XXXXXXXXXXXXXXXXX 摘要 通过对 ...
  •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饮食的差异 ,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 ...
  • 地理结业复习提纲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从达尔富尔危机透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冲突
    ・热点透视・ 从达尔富尔危机 透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冲突水 李岩王礼茂 内容提要达尔富尔危机始于2003年2月.这场冲突的矛盾根源是达尔富尔的环境难 以承载本地居民与外来生态移民的共同需求,由此引发双方对生存资源的争夺.气候变化是达尔富尔危机 ...
  • 高一地理电子教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基础 ...
  • 小论南北方文化差异
    小论南北方文化差异 一零汉一 01号 陈晨 说起南方,自然而然便想起江南的湖光山色,莺歌燕舞.典型的南派风光.江浙自古繁华,这里的人们轻吟着吴侬软语,江上的明月映照了千年时光. 江南的柔,是灞桥的柳,随风袅袅,是雨前的茶,余香不绝.是画舫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