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六大特点 - 范文中心

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六大特点

01/08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第B05版

专版

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六大特点

秦元东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童年生活在20佳纪70年代、90年代和当前三个时期的浙江省不同地区(浙东、浙西、浙南、浙北、浙中)和生活地类型(内陆山区城市、内陆平原城市、内陆山区农村、内陆平系农村、沿海山区城市、沿海平原城市、沿海山区农村、沿海平原农村)的1212名被试调查收集了2530个有效的儿童民间游戏,并选取舟山市某村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当前三个时期普遍流行的儿童民间游戏和长兴县某村“跳房子”游戏两个个案,通过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提炼出了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六大特点。

分布的地域性与普遍性

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性质、游戏材料制作者、游戏场所、游戏者性别等要素在浙江不同地区和生活地类型表现出差异性,即地域性;同时也具有共性,即普遍性。如调查研究发现,浙江儿童民间游戏表现出城乡差异性与共性并存。(1)城乡差异性:自然材料在农村中所占比例高于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儿童制作所占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农村高于城市,而在当前则农村低于城市;室外所占比例在三个时期均是农村低于城市;特异性性别(指游戏中只允许男孩或女孩中某一特定性别的儿童参与)所占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农村低于城市,而在当前则农村高于城市。(2)城乡共性:就地取材型材料的比例均高于购买型材料的比例;成人制作或购买所占比例稳居首位;室外、特异性性别所占比例均最低。

演变的“V”(或倒“V”)型轨迹

(一)20世纪90年代是转折期

20世纪90年代是浙江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转折期,包括数量与格局的转折。(1)数量转折:调查研究发现,游戏类型的数量、儿童参与程度、就地取材型材料、室内、特异性性别等所占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均处于历史低点;这在“跳房子”游戏的个案研究中也得到证实,20世纪90年代,“跳房子”游戏母题的数量与种类最丰富,当时普遍流行的“跳房子”游戏玩法有三种,而在其他两个时期各只有一种。(2)格局转折:对舟山市某村三个时期普遍流行的儿童民间游戏演变的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是游戏材料、游戏场所及游戏者性别演变的转折期,主要表现为对70年代形成的游戏格局中某些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冲击与调整,以及对当前游戏格局中某些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孕育与萌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转折期。

(二)“V”(或倒“V”)型演变轨迹是主旋律

20世纪90年代的转折性决定了“V”(或倒“V”)型演变轨迹是浙江儿童民间游戏演变形态的主旋律。调查研究发现,就地取材型材料、儿童参与(包括儿童制作、儿童成人共同制作)、室内、特异性性别等所占比例的演变轨迹的基本形态是“V”型,购买型材料、成人制作或购买、室内外均可、非特异性性别等所占比例的演变轨迹的基本形态是倒“V”型。

演变轨迹的城乡差异

调查研究发现,浙江儿童民间游戏在游戏材料性质、游戏材料制作者、游戏场所、游戏者性别等方面的演变轨迹存在质与量方面的城乡差异。(1)质的差异:游戏材料性质、游戏材料制作者两方面的城乡演变轨迹的基本形态不同——自然材料所占比例在城市经历了一种左低右高的非对称的“V”型演变轨迹,而在农村中则经历了一种持续的单边下降的演变轨迹;儿童制作所占比例在城市经历了一种左低右高的非对称的“V”型演变轨迹,而在农村则经历了一种单边下降的非对称的倒“V”型演变轨迹。(2)量的差异:游戏场所和游戏者性别两方面的城乡演变轨迹的基

本形态虽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室外所占比例在城市与农村均经历了左高右低的非对称的倒“v”型演变轨迹,但变化幅度是城市大于农村;特异性性别的比例在城市与农村均经历了“V”型演变轨迹,但在城市表现为先快后慢的左高右低的“V”型演变轨迹,而在农村却表现为前后变化幅度相差不大的近乎对称的“V”型演变轨迹。

演变过程的“去自然化”

个案研究显示,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的演变过程呈现“去自然化”特点:游戏材料总体演变趋势是从就地取材型材料趋向购买型材料,同时游戏场所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室外比例下降与室内比例上升。自然材料、室外游戏场所和购买的玩具、室内游戏场所分别反映了自然取向和人工取向。因此,游戏材料和游戏场所的演变趋势是从自然取向逐渐转变为人工取向,实质即“去自然化”。 游戏者性别特异性趋向弱化

对舟山市某村三个时期普遍流行的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发现,游戏对游戏者性别特异性(即只允许某一特定性别儿童参与)的要求趋向弱化,主要表现为性别界限明确的游戏从20世纪70年代的优势地位(73.7%)演变为当前的弱势地位(21.7%)。许多在20世纪70年代只允许男孩或女孩参与的性别界限明确的游戏,在当前却演变成了男女均可参与的性别界限模糊的游戏。

存在形态的类型性

民间游戏主要以类型的形态存在,“许多相同的民间游戏构成一个民间游戏类型”,“各地流行的民间游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某些游戏异文之间虽然名字各异,细微的玩法也不相同,但基本点却是一样的”。本研究根据“将名称各异、玩法存在细微差别,但基本点相同的游戏归为一类”的标准,最终将调查收集的2530个有效的儿童民间游戏归纳为418个儿童民间游戏类型。


相关内容

  • 民间童谣特点分析--以台州童谣为例
    文学 与艺 术 第二卷 第二期 民 间童 谣特 点 分析 - - 以台州童谣为例 赵 雪莲 ( 台州科技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摘 要] 童谣 就是 一种 由儿 童 自己. 大人或 文人 为 儿 童 所 创 作 的 以儿 童 的理 解 ...
  • 试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试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幼儿园还必须 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以民间游戏作为突破口,把它引 入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了系统的民间游戏教育.通过实践发现,民 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 ...
  • 海量阅读计划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 SHENZHENFUYUANSCHOOL 海 量 阅 读 计 划 深圳市富源学校教科所 2012.10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海量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海无垠心作舟,开卷有益志 ...
  • 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学校体育中
    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学校体育中 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唐丽君(连平县隆街镇中心小学) 摘 要: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当前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当前小学学校体育中已有应用.本文选取了我县12所小学进行调查,结合民间体育活动的概念.特点 ...
  •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音乐教学法.它广泛吸取前人教学实践的精华,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有序性.用首调唱名法.接哦组音乐,手势等手段培养儿童具备可 ...
  •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六册教案
    色彩的魔术师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 ...
  • 20**年小学六年级安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 ...
  • 给小学生推荐的100本好书
    给小学生推荐的100本好书 1-2年级: 1.<成语故事精选>(注音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任溶溶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童话故事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4. ...
  • 最新社区工作者考试题[1]
    1.我国领导人( )前不久应邀出访俄罗斯,并出席历史名城( )建城300周年庆典仪式. 2.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 ...
  • 当前土地利用政策阻碍农村电商发展:对浙江丽水的调研
    上世纪90年代起,以传统工业制造业发展与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支撑,中国进入了高速城市化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绝大部分的农村成为"牺牲品".首先,大量农村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引发了农地的耕种危机以及农房闲置."空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