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方案 - 范文中心

常山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方案

10/07

九景衢铁路浙江段站前工程JQZJZQ-2标段

常山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发放编号: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批 准:

有效状态: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九景衢铁路浙江段工程指挥部

二0一六年二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1.3 适用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 1

2.1 水文地质状况................................................................................................. 1

2.2 站台结构形式................................................................................................. 2

2.3 站台墙设置形式............................................................................................. 2

2.4 主要工程数量表............................................................................................. 4

三、工期安排 ............................................................................................................... 4

四、资源配置 ............................................................................................................... 4

4.1 施工人员配置................................................................................................. 4

4.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5

4.3 检测仪器配置................................................................................................. 5

五、施工工艺 ............................................................................................................... 6

5.1 施工流程综述................................................................................................. 6

5.2 施工准备......................................................................................................... 7

5.2.1 技术准备.............................................................................................. 7

5.2.2 场地准备.............................................................................................. 7

5.2.3 材料准备.............................................................................................. 7

5.2.4 机械设备准备...................................................................................... 7

5.2.5 测量、检测仪器.................................................................................. 7

5.3 测量放样......................................................................................................... 8

5.4 基坑开挖......................................................................................................... 8

5.5 垫层施工......................................................................................................... 8

5.6 站台墙施工..................................................................................................... 8

5.7 墙趾施工......................................................................................................... 9

5.7.1 钢筋施工.............................................................................................. 9

5.7.2 模板安装............................................................................................ 10

5.7.3 混凝土浇注........................................................................................ 10

5.7.4 模板拆除............................................................................................ 10

5.7.5 伸缩缝设置........................................................................................ 11

5.8 墙身施工....................................................................................................... 11

5.8.1 钢筋安装............................................................................................ 11

5.8.2 模板安装............................................................................................ 12

5.8.3 混凝土浇注........................................................................................ 12

5.8.4 模板拆除............................................................................................ 13

5.8.5 伸缩缝设置........................................................................................ 13

5.9 站台墙内填土............................................................................................... 13

5.10 站台端墙施工............................................................................................. 14

5.11 站台墙综合接地考虑 . ................................................................................ 14

六、质量保证措施 ..................................................................................................... 15

6.1 组织措施....................................................................................................... 15

6.2 管理措施....................................................................................................... 15

6.2.1 “三阶段”控制质量........................................................................ 15

6.2.3 实行“三检制”................................................................................ 16

6.3 技术措施....................................................................................................... 16

6.3.1 物资采购控制.................................................................................... 16

6.3.2 测量、试验设备配备保障措施........................................................ 17

6.3.3 支架、模板质量控制........................................................................ 17

6.3.4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7

6.3.5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8

七、安全保证措施 ..................................................................................................... 18

7.1 安全管理制度............................................................................................... 18

7.1.1 安全责任制度.................................................................................... 18

7.1.2 教育、学习制度................................................................................ 19

7.1.3 施工人员、安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9

7.1.4 安全检查制度.................................................................................... 19

7.1.5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9

7.2 安全保证措施............................................................................................... 19

7.2.1 高空作业............................................................................................ 19

7.2.2 安全用电............................................................................................ 20

7.2.3 支架、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20

八、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 21

8.1 管理目标....................................................................................................... 21

8.2 环保措施....................................................................................................... 21

8.2.1 环境保证措施.................................................................................... 21

8.2.2 水土保证措施.................................................................................... 22

8.2.3 文明保证措施.................................................................................... 22

常山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新建九景衢铁路施工图:《九景衢施图(站)-17-2:常山站路基横断面图》、《肆房(06)8002:1250mm 高旅客站台墙》、《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九景衢施(站)-17-4:常山站综合管线布置图》、《九景衢施(站)参-02:站场路基工程设计大样图》;

(2)现行相关规范法规:《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3)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4)我单位关于旅客站台墙施工的相关经验。

1.2 编制原则

1)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经济合理、环保节约。

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4)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5)保持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

6)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7)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8)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1.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新建九景衢铁路浙江段常山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 水文地质状况

常山车站地处丘陵与丘间谷地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低丘:(1)表层为Q4dl+el粉质黏土夹碎石,褐黄色、褐红色~灰色,硬塑,厚1~2m。丘间谷地:表层为Q4al+pl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色,软~硬塑,厚

2.5~3.0m。下部为粗角砾土:灰褐色,密实,饱和,粒径60~200mm约占65%,粒径20~60mm约占15%,个别大于200mm ,余为中粗砂及粘性土,砾石成分为石英砂岩或灰岩,磨圆度较差,呈棱角状,钻进速度缓慢,钻具振动剧烈,厚0~4.0m。

(2)下伏奥陶系(O2)灰岩,灰色,强风化岩层呈碎块状,厚度0~3m,其下为弱风化。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低丘地下水不发育,仅有少量基岩裂隙水,丘间谷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地下水发育,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2.2 站台结构形式

车站站台设置形式为两台夹四线。站台宽度为8m 、10.5m ,每条长度为550m 。于站台中间向两侧各设0.01的排水坡度。

2.3 站台墙设置形式

站台墙采用就地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选用C25,钢筋选用HRB400和HPB300。墙身总高2.3m ,墙厚20cm ,上部宽度50cm ,下部宽度1.35m ,内墙、外墙侧均设有倒角,倒角具体尺寸详见图2-1。站台墙整体标高由同里程最近一条轨道轨面高程控制,站台墙每隔20m 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 ,缝内填塞聚乙烯泡沫塑料,外封密封膏。站台墙跨地道处在地道两侧设伸缩缝。

图2-1 1250mm高旅客站台墙布置大样图

图2-2 旅客站台墙钢筋布置图

图2-3 直墙段站台墙效果图

2.4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2-1 每延米直墙技术经济指标

三、工期安排

站台墙计划于2016年2月26日开工,2016年4月25日完成混凝土浇筑,2016年4月30日完成墙背土填筑,工期65天。

四、资源配置

4.1 施工人员配置

具体人员配置如下:

表4-1 施工人员表

4.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按照站台墙施工所需机械,资源准备如下:

表4-2 施工机械表

4.3 检测仪器配置

表4-3 主要检测仪器资源表

五、施工工艺

5.1 施工流程综述

图5-1 站台墙施工工艺流程

5.2 施工准备

5.2.1 技术准备

(1)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梳理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学习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标准。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报批。

(2)计算坐标、高程等数据并实施现场测量放样。

(3)熟悉钢筋制作安装规范要求,计算钢筋数量,并提报材料计划,绘制钢筋加工安装大样图。

(4)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验算模板受力。 (5)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培训讲解。 5.2.2 场地准备 (1)施工便道

常山站处已按规定设置有车辆通行平交道口,完全可以满足施工中模板、钢筋运输,混凝土运输车通行。

(2)临时用电

本工程临时用电主要是钢筋加工用电、小型机具及照明用电,利用沿线大临供电。

(3)临时施工给排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在拌和站处专门获取。

基坑开挖后,及时回填,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5.2.3 材料准备

(1)消耗材料:根据设计和有关施工要求选定该站台墙施工所需混凝土、钢筋、回填土等材料,并按设计和有关规范取样进行原材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由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分期送往施工现场。

(2)周转材料: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合理选用模板、钢管、方木等材料。 5.2.4 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表4-2准备好站台墙所需的机械设备。 5.2.5 测量、检测仪器

按表4-3准备好站台墙所需的测量、检测仪器。

5.3 测量放样

严格按照测量程序组织测量员和配套的仪器进行测量放样及复核,在换填前后均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控制。测量放样控制垫层位置及高程。测量放样控制站台墙趾板位置及高程。测量放样控制墙身位置及高程。测量放样资料及时签字归档。

5.4 基坑开挖

测量放样后用白灰撒出开挖范围,采用挖掘机直接挖装进自卸车,不得将挖土在大面堆放,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存放。为了防止开挖过长下雨浸泡现有填筑路基,站台墙开挖采用分段开挖施工以20m 为标准,统一按照开挖一段,施工一段的原则实施。

5.5 垫层施工

开挖成型后对基坑平面尺寸、位置、高程、基底承载力等指标经自检及监理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基础下部垫层的施工,垫层厚度为100mm 、设计为C15的素混凝土。

5.6 站台墙施工

站台墙施工采用如下图所示步骤分步进行:

图5-2 站台墙浇注顺序

5.7 墙趾施工

5.7.1 钢筋施工 (1)钢筋加工

站台墙采用HRB400钢筋,钢筋进场时,按批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 为一批,不足60t 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的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经试验检测合格后严格按照图纸加工,不论是钢筋原材,还是加工成型的成品都必须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铁锈清除干净,按照不同的钢筋编号进行分类存放,并对现场所有存放钢筋进行下垫上盖。钢筋加工配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量。接头采用搭接焊接,焊缝长度和质量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表5-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钢筋安装

半成品钢筋检验合格后,由钢筋加工场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先安装墙趾板钢筋,预埋墙身钢筋,待墙趾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剩余墙身钢筋安装。

测量放线确定墙趾板细部尺寸后进行钢筋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每单元段的墙趾板钢筋一次性绑扎、安装成型。钢筋实行梅花点绑扎,数量、间距等要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骨架底部及侧面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垫块强度不低于实体混凝土强度,数量不少于4个/m2。安装墙身及倒角钢筋。

表5-2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办法

5.7.2 模板安装

根据测量站放样定出的站台墙墙趾板的细部尺寸,安装模板。墙趾板采用木模。墙身采用钢模和木模组合模板。模板安装前,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打磨、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溶性脱模剂。墙趾板模板采用方木和斜撑加固。模板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将墙身倒角往下方50cm 及倒角模板全部支设完毕,与墙趾板一同浇筑。

5.7.3 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浇筑前,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塑料薄膜覆盖后加盖棉芯篷布养护。

5.7.4 模板拆除

当墙趾板砼强度达到2.5MPa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20℃时,即可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应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模板、支架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严禁抛掷、撞击、脚踩等损坏模板的行为。

5.7.5 伸缩缝设置

站台墙要求每隔20m 设一道伸缩缝。墙趾板施工时,沉降缝位置设置2cm 厚泡沫板,等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沉降缝填塞前先将缝泡沫板清除干净,缝内填塞聚乙烯泡沫塑料密封膏嵌缝,塞入墙内深度≮200mm ,填塞时要做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无空洞,外表光洁。站台墙跨地道两侧设伸缩缝。

表5-3 伸缩缝质量控制及检验

5.8 墙身施工

5.8.1 钢筋安装

对墙身第一次浇筑的接茬处进行凿毛,新老接茬混凝土面积不少于75%。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绘制墙身钢筋大样图,并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沿墙身3m 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加强筋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按照4个/㎡布设。

图5-3 站台墙泄水孔位置布置图

5.8.2 模板安装

搭设支架和斜撑,支设墙身模板。伸缩缝处设置2cm 厚的泡沫板,悬挑结构采用支架和木方支设。墙身采用木模板。模板安装前,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打磨、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溶性脱模剂。模板外侧竖楞采用φ48×3.5mm 双肢钢管,间距不大于60cm ,同时采用M14对拉拉杆加固, 拉杆间距为60cm 。竖楞后设置方木或钢管斜撑。模板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预埋塑料管预留泄水孔。

5.8.3 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浇注前,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墙身混凝土汽车泵或吊车吊斗入模的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入模高差不大于2m ,高于2m 时应采用导管等措施,第二次浇筑的高度为1.92m 。混凝土浇筑前,试验员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墙身分层布料,每层厚度40cm 。混凝土入模时下料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漏振。插入式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 ,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 ,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 的距离。浇筑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施工时,多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待墙身砼强度大于设计强度75%之后方可进行台背回填。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塑料薄膜覆盖后加盖棉芯篷布保温养护。棉芯篷布挂在支架上,支架内按照5m 的间距布设电暖器进行加温保温养护。

5.8.4 模板拆除

当墙趾板砼强度达到2.5MPa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20℃时,即可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应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悬臂结构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模板、支架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严禁抛掷、撞击、脚踩等损坏模板的行为。

5.8.5 伸缩缝设置 伸缩缝设置如前。

5.9 站台墙内填土

采用非冻胀性的砂土分层回填,顶部30-50cm 厚采用粘性土回填,分层压实厚度在20-30cm ,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每层均应检测压实度压实系数不小于0.94。伸缩缝处墙背填以碎石。

5.10 站台端墙施工

站台端墙施工步骤及方法与站台墙相同。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待墙身砼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75%之后方可进行墙背回填。

5.11 站台墙综合接地考虑

本段站台墙考虑不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贯通地线自站台墙一端纵向贯通整个站台区,并与站台区外的贯通地线平顺连接。站台墙的台面上层靠线路侧60cm 范围内的所有纵向结构钢筋均须接地。具体接地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5-4 与贯通地线连接点站台墙综合接地图

图5-5 与环形地网连接点站台墙综合接地图

图5-6 无接地端子处站台墙综合接地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 组织措施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到本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部、架子队、作业队伍、工班、作业人员五级质量自检流程。

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实行项目部、施工架子队及作业队伍三级技术质量管理机制。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落实责任制、质量负责制,完善施工自检、配合监理检查、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

6.2 管理措施

6.2.1 “三阶段”控制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阶段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图6-1 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系统

6.2.3 实行“三检制”

配专职质检工程师,在各作业队伍设专职质检员,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职能。

6.3 技术措施

6.3.1 物资采购控制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技术规范及业主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1)除甲供、甲控材料外,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在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有保证持续供货能力的分承包方处采购。

(2)做好材料进货的检验和标识工作。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试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3)原材料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负责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认真做好交接记录。

(4)原材料进厂(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厂(场)。

(5)原材料进厂(场)后, 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 内容包括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检验结果以及进货日期等。“原材料管理台账”应填写正确、真实、齐全。

6.3.2 测量、试验设备配备保障措施

(1)配备足够数量及种类的材料检测试验设备、测量及工程结构检测等仪器,确保能够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2)定期到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测量试验设备进行校验和标定,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满足工程需要。

6.3.3 支架、模板质量控制

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和光洁度并要装拆方便。模板接缝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工艺, 确保接缝满足外观质量要求和混凝土耐久性需要。

加强模板的维修与保养,拆摸后及时清理、整修、涂刷脱模剂。

6.3.4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采购: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没有出厂质量保证书的钢筋不采购,对使用的钢筋严格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并以此作为加强对焊接作业质量的监督考核。

(3)钢筋配料卡必须经过技术主管审核后,才准下料,下料成型的钢筋,按图纸编号顺序挂牌,堆放整齐,钢筋的堆放场地要采取防锈措施。

(4)钢筋绑扎完毕,要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钢筋及预埋件移位等问题。

6.3.5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入模前,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尽可能安排在傍晚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气温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进行养护。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设备。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

混凝土振捣按事先规定的工艺和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漏振。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后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混凝土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拆模后,迅速采用塑料布或土工布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

七、安全保证措施

7.1 安全管理制度

7.1.1 安全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工班长、操作工人及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部配专职安检工程师,架子队设专职安检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安全生产网络,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7.1.2 教育、学习制度

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加本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铁道部有关桥涵施工安全规则、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坚持班前安全讲话。

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由主管工程师或安检工程针对施工项目,结合有关现行的规范、规则上安全技术课。

7.1.3 施工人员、安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对特殊工种,如起重工、电焊工、机动车司机、电工等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各级安检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处罚果断。全体参战人员经过学习、培训后,需进行安全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持证上岗。

7.1.4 安全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

7.1.5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施工单位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后,单位负责人用快速方法(包括电话、电传等方法)立即向建设单位及本单位上级有关部门逐级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7.2 安全保证措施

7.2.1 高空作业

(1)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首先体检。严禁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痢病等患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从事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面上的材料应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传递物要安全可靠,严禁抛掷。

(3)在高度为2米及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牢固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平底鞋,严禁穿硬底、带钉和易滑的鞋。

(4)气候恶劣(六级及其以上强风、大雨、雷电、大雪、浓雾等)及夜间无足够照明时,严禁进行高处和起重作业。

(5)高处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在上下两层中间设密铺棚板或其他隔离设施。

7.2.2 安全用电

(1)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

(2)配电箱、开关箱使用BD 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 和220V 两种电压等级。

(3)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

(4)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 ²,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 ,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5)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6)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7)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

7.2.3 支架、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1)模板安装应在牢固的脚手架上进行,如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架空搁置,以防掉下伤人。

(2)支模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未置定前,严禁利用拉杆上下人,不准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3)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抬好安全带。

(4)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

(5)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6)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避免整体塌落;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作业。拆模以后,在堆放前拔掉朝天铁钉,以策安全。为避免破伤风,工人或管理人员在踏着铁钉后,及时打破伤风针。

(7)模板的拆除时,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8)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在身上,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9)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作业。有雨、雪、露时应先清扫施工现场,待地面稍干不滑时再工作。

八、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8.1 管理目标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施工污水排放、有毒烟尘浓度、控制施工噪声、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100%;施工临时占地恢复植被率100%。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业主有关文明施工要求组织施工,达到工地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

8.2 环保措施

8.2.1 环境保证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建筑法》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

(2)施工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洪水淹没、毁坏农田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及早建立完善,防止涵、沟水直接排放农田。

(3)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掩埋覆盖,严禁四处乱扔;生活圬水处理设化粪池,不直接排放,避免污染水源。

(4)施工期间做好既有道路养护工作,不得随意占用道路施工、堆放物料、搭设临时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废水、泥浆不得流出场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8.2.2 水土保证措施

(1)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驻地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和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条例。严格按设计施工,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严禁随意取土、弃碴以及对非施工用地范围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

(2)水土保持工作由安全质量部负责,建立健全环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制定各种施工措施。减少施工中的噪声和振动,不扰民。对现场的便道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

(4)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废料,按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协议,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对周边进行防护处理,完工后交予当地政府部门接管。

(5)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最后排至当地的排碱沟中。

8.2.3 文明保证措施

(1)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建文明工地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区及主要施工工点悬挂、张贴相关的宣传标语。

(2)尽量减少现场施工粉尘、噪声及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工程对所有划定的搅拌站及生活区场地进行围挡。

(3)合理地布置建筑拉圾、材料、设备的堆放场地,定点堆放标识,施工场地及驻地须及时清扫整理。


相关内容

  • 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则
    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提高铁路旅客运输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做到安全.准确.迅速.优质地运送旅客及行李包裹(以下简称行包),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本规则是明确铁路旅客运输内部管理的规定,不作为旅客及托运人与铁路间划分权利. ...
  • 京沪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2012年之前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
  •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一.实训目的 ................................................................................. - 2 - 二.实训单位的相关情况.......... ...
  • 马尔科夫链模型在铁路春运客流预测中的应用
    <安全>2010年第12期 安全科学技术 马尔科夫链模型在铁路春运客流预测中的应用 刘晓琴 姚晓晖 庞 雷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摘要] 预测春运客流量是铁路部分的一项重要工作.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春运期间一天中的客流量进 ...
  • 最新修改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铁路旅客运输的正常秩序,保护铁路旅客运输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旅客和行李. ...
  • [法律法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阅读全文]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39号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3年8月17日 铁路 ...
  • 交通运输概论简答题
    交通运输概论复习题 1.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概念. 线路中心线:是指距外轨二分之一轨距的铅垂线AB 与路肩水平线CD 的交点O 的纵向连线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纵断面 :线路中心线纵向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 ...
  •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 1001 姓 名: XXXXXX 学 号: 201009028 指导教师: XXXX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 12日 1 设计原始 ...
  • 成为高铁乘务员你必须要学会的
    成为高铁乘务员你必须要学会的 --来看看怎样处理高铁运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你准备好了吗?如果你见过高铁乘务员,就会发现,他们都具有非常标准的职业风范,从一个微笑,到一步行走,从站起到蹲下,从文明用语到服务手势,都有一套既定的标准.因此,高铁 ...
  •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 2.轨道爬行最严重的地段在建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 3.控制机车车辆停车位置,保证邻线行车安全的标志为. 4.机务段一般设在或所在地和 5.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主要包括和. 6.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