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目录.知识点 (冀教版) - 范文中心

初中数学目录.知识点 (冀教版)

08/27

第一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1.1 几何图形

1.2 图形中的点、线、面 1.3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1.5 用平面截几何体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 2.2 数轴 2.3 绝对值

2.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5 有理数的加法 2.6 有理数的减法

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8 有理数的乘法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 估算与近似数 3.1 估算 3.2 近似数 3.3 科学记数法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3.5 感受大数

第四章 线段 角 4.1 点和线

4.2 线段长短的比较 4.3 角和角的度量 4.4 角的比较

4.5 角的运算

第五章 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5.1用字母表示数 5.2代数式 5.3数量的表示 5.4代数式的值

5.5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第六章 整式的加减 6.1 整式

6.2 合并同类项 6.3 去括号 6.4 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一元一次方程 7.1 一元一次方程 7.2 解一元一次方程

7.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8.1 相交线

8.2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8.3 平行线的特征

第九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9.1 二元一次方程组

9.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9.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十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10.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0.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0.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0.4 整式的乘法 10.5 乘法公式 10.6 因式分解 10.7 提公因式法 10.8 公式法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三角形的再认识 11.2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1.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11.4全等图形

11.5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 11.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1.7 用尺规作在三角形

第十二章 统计的初步认识 12.1 数据的收集 12.2 数据的整理 12.3 统计图形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3.1 不等式

1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3.3 一元一次不等式 1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四章 分式 14.1 分式

14.2 分式的乘除

14.3 分式的加减 第十五章 轴对称 15.1生活中的对称轴 15.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5.3 轴对称的性质

15.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15.5 等腰三角形

第十六章 勾股定理 16.1 勾股定理

16.2 由边的数量关系识别直角三角形 16.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十七章 实数 17.1 平方根 17.2 立方根 17.3 实数

17.4 用计算器开平(立)方 17.5 实数的运算

第十八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8.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18.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8.3 图形与坐标

18.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

第十九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9.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9.2 可能性大小

19.3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共2页 第1页)

第二十章 平移与旋转 20.1 平移 20.2 旋转

20.3 中心对称与中收对称图形 20.4 图案的设计与欣赏

第二十一章 函数 21.1 变量与函数

21.2 函数关系的表示法 21.3 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2.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22.3 三角形的中位线 22.4 矩形 22.5 菱形 22.6 正方形 22.7 梯形

22.8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2.9 平面图形的镶嵌

第二十三章 分式方程 23.1 分式方程

23.2 分式方程的应用

第二十四章 命题与证明(一)24.1 命题

24.2 命题的证明

24.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4.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4.6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4.7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7.8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第二十五章 一次函数 25.1 一次函数

25.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5.3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 25.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5.5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数据的代表值与离散程度

26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26.2 中位数和众数 26.3 方差和标准差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七章 圆(一) 27.1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7.2 圆心角和圆周角 27.3 过三点的圆 27.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八章 一元二次方程 28.1 一元二次方程 28.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8.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8.4 方程的近似解

29.1 形状相同的图形 29.2 比例线段 29.3 相似三角形

29.4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9.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9.6 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 29.7 位似图形

29.8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三十章 反比例函数 30.1 反比例函数

30.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0.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三十一章 锐角三角函数 31.1 锐角三角函数

31.2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31.3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三十二章 命题与证明(二) 3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32.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32.3 矩形、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32.4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第三十三章 概率的计算和估计 33.1 用列举法求概率

33.2 概率树形图 33.3 概率的估计 33.4 几何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十四章 二次函数 34.1 认识二次函数

34.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34.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4.4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三十五章 圆(二) 35.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5.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5.3 探索切线的性质 35.4 切线的判定

35.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十六章 抽样调查与估计 36.1 抽样调查

36.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36.3 由样本推断总体

第三十七章 投影与视图 37.1 平行投影 37.2 中心投影

37.3 视点、视线、盲区 37.4 三视图

37.5 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共2页 第2页)

有理数知识归纳

1、数轴“三要素”是,之间是 关系

2、实数a 的相反数可表示为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 3、实数a (a ≠0)的倒数可表示为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

4、∣a ∣=⎧⎪⎨(a ≥0)⎪ ⎩(a 0)∣a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 的点到 的距离,∣a ∣是一类重要的非负数,即不论a 为何实数,总有∣a ∣ 0 5、实数a (a ≥0)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a 是一类常见的非负数,即

(a ) 2

= , a 2=a =⎧⎪⎨(a ≥0)⎪⎩(a 0) 6、把一个实数记为a ³10n

的形式,其中a 的范围是 这样的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7、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边第一个 数字起,到精确的这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数轴、比较大小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3、比较实数a 与b 的大小,可以做差比较: (1)若a-b >0则 (2)若a-b=0则 (3)若a-b <0则4、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属于二级运算, 属于三级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先 在 最后 5、若a ≠0,则a 0

6、若a ≠0则a -n ;a -n

与a n 互为 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 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 运算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1)提公因式法:ma+mb+mc= (2)运用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a 2

-b 2

②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2

a 2

-2ab+b2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先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有没有 ,有公因式时先

(2)多项式没有公因式时,看能不能用 来分解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 整式及运算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单项式中数字因数是单项式

的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它们的 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 3、+(a+b-c) ,-(a-b+c); , 4、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 5、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²a n (m 、n 均为整数) (2)幂的乘方:(am ) n (m 、n 为整数) (3)积的乘方:(ab )n n 为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 (m 、n 为整数) 6、(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一起作为 积的一个因式; (2)m (a+b+c)=

(3)(a+b)(m+n)=

7、(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所得的结果作为

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然后再把所得的商

8、(1)平方差公式:(a+b)(a-b ) (2)完全平方公式:(a+b)2

(a-b )2 分式及运算 1、(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4)分式值为正的条件: (5)分式值为负的条件: 2、整式和分式统称

3、分式的基本性质:b

a

4、最简分式是指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除1外没有

5、(1)分式的乘法:

b a ⨯d

c (2)分式的除法:b a ÷d

c

(3)分式的加减法:b a ±c

a =

b a ±d

c =

(4)分式的乘方:(b

a

)n

6、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为 二次根式及运算 1、(1)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 有意义的条件是

(3)a (a ≥0)是一个 数 (4)(a )2 (5)a 2

2、(1)ab = (a ≥0,b ≥0)

(2)

a

b

= (a ≥0,b >0) 3、(1)a ⋅b =a ≥0,b ≥0) (2)

a b

= (a ≥0,b >0)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中不含 (2)被开方数中不含

5、二次根式相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6、二次根式的结果必须化成 不等式

1、用“>”“<”“≥”“≤”或“≠”等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

3、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不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方程及等式的性质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2、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4、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 ±c= 5、等式性质2:如果a=b,那么ac= 。

a

c

= (c ≠0)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 后移到 叫做移项

7、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 8、(1)a+(b+c)= (2)a+(b-c )= (3)a+(-b+c)= (4)a+(-b-c )= (5)a-(b+c)= (6)a-(b-c )= (7)a-(-b+c)= (8)a-(-b-c )=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2、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 。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 组解 3、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方法叫做 6、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 法,简称

7、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 法,简称 一元二次方程

1、含有_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叫做二次项,___________叫做二次项系数;___________叫做一次项,___________叫做一次项系数;___________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___________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的根的情况: (1)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2)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3)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4)当△

5如果方程ax 2

+bx +c =0(a ≠0) 的两根是x 1、x 2,那么

x 1+x 2=_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_

平面直角坐标系

1、两条具有公共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互相的数轴构成的图形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水平的数轴为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为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两数轴

的交点为___________ 2、填表;

3、点P(x,y)关于x 轴、y 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点P(x,y)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___

4、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_____。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___________量,y 是x 的___________

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函数的代数式___________,并且应符合___________

6、当自变量去某一数值时所对应的值,叫做这个函数当自变量取该值的___________值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1、一般地,函数y= ___________ (其中k 、b 为常数,k ) 叫做一次函数;当___________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2、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它的图象是经过(0,____)和(1,_____ )的一条直线。当k>0时,图象分布在______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_____ ;当k

___________。

3、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它的图象是经过点(0,____)和(____,0 )的一条直线。当k>0时, y 随x 的增大而____,直线从左到右____;若直线y=kx+b经过二、三、四象限,那么k____0,b____0。 4、如果y =

k

x

(或y =kx -1)(k ____0),那么y 叫做x 的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__________,其图象与x 轴、y 轴__________交点,这两条曲线关于__________对称 6、对于反比例函数y =

k

x

,当k>0时,图象分布在__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_。 7、若反比例函数y =

k

x

,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图象位于__________象限,此时k__________0。 二次函数

1、形如y =ax 2

+bx +c (a 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它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其中a 决定抛物线的__________ ,c 决定图象与__________轴的交点__________的__________坐标,a 、b 共同决定对称轴。当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的__________侧;当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的__________侧;当b=0时,对称轴为__________

2、二数y =ax 2

+bx +c (a ≠0) 根的判别式△=b 2

-4ac

(1)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__________个交点,这个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ax 2

+bx +c =0根;

(2)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__________个交点,这时方程

ax 2

+bx +c =0有____根;

(3)当△

+bx +c =0的根的情况是____;

3、抛物线的平移,实质是顶点的平移,故先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

y =a (x -b ) 2

+k ,然后据平移规则进行平移,横坐标平移的规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 填表: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为__________;(2)顶点式为__________,其中顶点是(h,k ), 对称轴是__________;(3)交点式为

__________。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根据不同条件,使用恰当的解析式,能使问题变得简便。 6、若ax 2

+bx +c =0(a ≠0) 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则二次函数

y =ax 2+bx +c (a ≠0)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统计

1、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和__________统计图

2、某一组数据x 1, x 2, x 3, x n ,则=__________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常用的三个公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组数据x 1, x 2, x 3, x n ,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一组数据x 1, x 2, x 3, x n ,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数

4、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__________,其中的每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___,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__________,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

5、为了一定的目的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进行考察叫__________

6、在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在数组中出现的次数叫做该数的__________

7、频数与容量的比值叫做__________,要得到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3)决定组数(4)列评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8、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分别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_,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_特征,它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___________ 概率

⎧__________1、生活中的事件⎪⎨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该率为:

_⎩不可能事件该率为:

____________ ⎪

⎩不确定事件:__________

___〈概率〈___________2、必然事件:事先可以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3、不可能事件:事先可以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5、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只涉及一步试验__________

___事件⎧⎪理论计算⎪⎨⎪发生的概率

⎨涉及两步或两步

⎪⎩实验估算⎪⎪

试验的随机事件⎪⎪⎧列表法⎪发生的概率⎩

⎨⎩树状图6、事件E 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

P (E )=

0≤P ≤1)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总数

7、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接近于___________ 8、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_ 9、频率=___________ ⑵如图, ,由OC 平分∠AOB ,P M ⊥OA ,PN ⊥OB, 可得

10.两直线相交, 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

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两个角的和为90°,称这两个角 ;两个角的和为180°,称这两个角 。 11.点到直线的距离:

几何图形

1、基本几何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44、主视图是指___________;左视图是指___________;俯视图是指___________;

2、点动成____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___46、直线公理是指___________

3、在田径比赛中,裁判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___________测量铅球成绩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等角的___________角相等,等角的___________角相等

5、直线是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射线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线段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

6、两点之间____________最短,_________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线段的中点:由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

8.角:9.角平分线及性质:⑴如图, ,OC 平分∠AOB 可推出 。

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

若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称作三角形的外心,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作内心;外心到三角形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内心到三角形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 1、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多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角形的分类:

⎧⎧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按角分: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2) 按边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只用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勾股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称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 轴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① 轴对称是针对________个图形而言,轴对称图形是针对

___________个图形而言; ②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就成为一个轴对称图

形。 ③ 都具有的特征:对应线段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_。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1) 中心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例。 (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于联系:

①中心对称图形是针对__________个图形而言,而中心对称是针对_________个图形而言;

②把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就成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4)①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_______________并且被___________平分。

②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___________,并且都被该点平分,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3、中心对称是关于某点对称,而轴对称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

①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注意:点

到点的距离) ②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注意:点到

直线的距离) 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____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应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应点所连的线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或在一条

直线上)。

4、简单平移作图的步骤:

(1) 找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运用全等和尺规作图的知识,把每条线段在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移动,实现整个图形的平移。

旋转

1、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

旋转_______________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3、旋转的特征:

(1) 图形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 _____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______相等;

(3)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同样大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旋转对称图形识别:观察图形是否存在一点,围绕这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否与原图形 。 5、简单的旋转作图步骤:

(1)确定旋转角的 和 ; (2)确定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构成的 ; (3)确定旋转图形的其他 ;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对应点,得到 . 平行四边形

1. 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 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对边__________且_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对角__________,邻角_________

⎪⎩

对角线3.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一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组对边⎫两组对边分别⎪⎪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对角线互相

⎪⎭

4. 过平行四边形等的两部分.

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矩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其对称中心是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矩形的对角线 . (3)识别方法:

①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 且 的四边形是矩形. 2. 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菱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有 条对称轴,菱形的四条边都 ,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都 . (3)识别方法:

①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 的四边形是菱形; ④对角线互相 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 (1)特征:

①正方形具有 和 的一切特性;

②正方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有 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 ④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⑤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 且 (2)识别方法:

A '

①有一个角是 的菱形是正方形

B '

C '

②一组邻边 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 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 角线 的矩形是正方形 梯形

1、梯形的概念:

(1)梯形:只有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 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 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特征和识别: (1)特征:

①等腰梯形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2)识别:

①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 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的中位线 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2)梯形的中位线 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 4、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

在解决与梯形有关的问题时,常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特殊四边形和 的问题来解决;常见的辅助线有:作高、平移一腰、平

移 、延长 交于一点、过腰中点作另一腰的 等。 三角形全等

1、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2)寻找证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①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

②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

③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

④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时,优先考虑选定 ,不行时再考虑其他方法。

(3)在选定用ASA 或SAS 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夹角或夹边;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其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中点、中线、角平分线、高(垂线),特殊四边形等图形中的相等关系或相等量。

2、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依据,全等的图形经过 、 、 等运动后能够完全重合。

3、 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

为 ,错误的命题称为 。

4、在几何中,限定用 和 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新课标要求掌握四种基本作图(画线段、画角、画角平分线、画垂直平分线)。

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线段

1、在a 、b 、c 、d 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定义法: 的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 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在∆ABC 和∆A 'B 'C ',

若 ,则 ∆ABC ∽∆A 'B 'C '(简称“AA ”定理) (4)在∆ABC 和∆A 'B 'C ',

若 ,则 ∆ABC ∽∆A 'B 'C '(简称“SAS ”定理)

(5)在∆ABC 和∆A 'B 'C ',若 ,则

∆ABC ∽∆A 'B 'C '(简称“SSS ”定理) 3、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1)相似三角形的 。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

半径、内接圆半径)的比等于 。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 4、相似图形(位似)的画法:

(1)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

线 ,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这一点叫做 。位

似变换是相似变换的特例,位似形一定是相似形,但相似形不一定是位似形。位似中心可以在两个图形的两侧,或两个图形分居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位

似中心在两个图形的内部;或在边上;还可以是顶点。

(2)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先确定位似中心和每个顶点之间的直线,在直

线的另一侧取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 ,连结各点,即

得到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图形(注意“放大”与“放大到“的区别) 5、图形的评移、旋转、对称、放大或缩小等变化,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1)平移:水平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纵坐标 ,横坐标左 右

竖直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横坐标 ,纵坐标上 下

(2)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 确定。 (3)对称: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 ;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 ;关于原点对称的

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 。

(4)位似变换:将已知图形 ,应用网格法求点的变化坐标,或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求变化后的图形坐标。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在Rt ∆ABC 中,sin A = ,

a cos A =,tan A =, 2、填表:

3、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 -α) = ,cos(90 -α) = ,tan(90 -α) = ,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 ;

②倒数关系: 1tan α=

或tan α∙cot α= , ③商的关系:sin αcos α= ,cos αsin α= , 4、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

(1)当α为锐角时,各三角函数值均为正数,且0〈sin α〈1,0〈cos α〈1,当0 〈≤α≤45 时,sin α、 tan α随角度的增大而,cos α、cot α随角度的增大而 .

(2)当00

当450,=) 直角三角形

1、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 、b 、c 分别是∆ABC 中,

∠A 、∠B 、∠C 的对边。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 ;

(3)边角关系:sin α= ;cos α= ;tan α= ;cot α。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5)在直角三角形中,30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2、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

3、坡度:坡面的 的比叫坡度(也叫坡比), 坡度越大, 坡面越陡; 坡角:坡面与 的夹角, 用a 表示, tan α=i =

h l

. 4、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 ;视线在水平线下方

的角叫 。

5、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 的角

叫方向角,常用“北偏东(西)。。。度”或“南偏东(西)。。。。度”来描述。 圆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其中 叫圆心, 叫半径。

2、设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在圆内⇔ ;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

3、圆既是 图形,又是 图形;圆心是 ;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 。

4、垂径定理:垂直与弦的直径 ,并且 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 的直径垂直与弦,并且平分 。

5、如图:①AB 过圆心; ②AB ⊥CD ; ③CE=DE; ④AC

=

AD

④ BC =BD

其中,任意满足两个结论,均可推出其余三个结论成立。在同圆或等圆

中,如果两个圆心角、 、 (或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6、圆周角及定理:顶点在 ,角的两边都与 相交的角

叫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

的 ;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 相等; 所对的圆周角

是直角;

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7、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

法叫做 ;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那么:

(1)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 ,公共

点叫做 ,此时d r 。

(2)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 ,公共

点叫做 ,此时d r 。

(3)直线和圆有 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这时直线叫

做圆的 ,公共

点叫做 ,此时d r 。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圆半径分别为R 和r (R ﹥r ),圆心距为d , 那么:

(1)两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 ,这时我们称两圆 ,d R +r

(2)两圆有 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 ,这时我们称两圆 ,d R +r

(3)两圆有两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个圆 ,此时 ,

(4)两圆有 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 ,这时我们称两圆 ,d R -r

(5)两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 ,这时我们称两圆 ,d R -r

说明:两圆 和 统称为两

圆 ,唯一的公共点称为 ;两个圆心是两圆 的特例。 10、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与圆只有 个公共点的直线就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到圆心的距离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判定定理:过半径 且与这条半径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 切线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圆的切线 于经过切点的 。

推论1:经过 且垂直于 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 且垂直于 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 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 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 条切线,它们的 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 。

13.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 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三条 。

14. 正多边形的定义: 相等、 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5. 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把圆分成n(n≥3) 等份, (1)依次连接各 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 ;

(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 。 16.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 (或 )的圆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 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也是正多边形 的半径;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 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17. 圆周长公式:C= 或C= ,其中r 为圆半径,d 为圆直径。

18. 弧长公式:n o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其中r 为半径。 19. 扇形面积公式:

(1)n 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 扇= ;

o

(2)弧长为l 的扇形面积是S 扇= 。

20. 圆锥是由一个 和一个 围成的,我们把连结圆锥 和 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21. 圆锥的基本特征:

(1)圆锥的轴通过底面的 ,并且 于 底面;

(2)圆锥的 相等;

(3)经过圆锥的轴的平面被圆锥截得的图形是 ; (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其半径等于 , 弧长等于 。 22. 圆锥的有关计算公式:

(1) 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它的侧面积

S 侧= ,全面积S 全= ;

(2)圆锥的体积V= 。

2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其长是 , 宽是 。 24.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S 侧= ,

S 全= , V= 。


相关内容

  •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详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 ...
  • 震撼_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震撼,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早上醒得早,随手翻看了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写的哲学小册子<思维方式>(商务印书馆,刘放桐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且引起了我的震撼.觉得这本书读得为什么这么迟.书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了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论述充 ...
  •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陕师大生科0902:李光裕,曹翠妮,陈金杰,陈梦,程婷,靳雪英,张培恋,马君瑞,马银峰,冉婷婷,田沛鑫,王莹,刘钰琨)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各功能室建设要求标准
    加强功能室建设 做好迎省督导工作 (一)各类专用教室的数量标准 一.初中(12室): 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理.化.生各1).准备室(各1).仪器室(各1).计算机教室.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多媒体教室.卫生室. 二.小学 ...
  •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 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 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qu ...
  • 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作者:孙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1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初中数学教学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使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 ...
  • 学困生转化--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 读<高纬度教育教学卷九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 >有感 乐山市中区关庙中学 雷万建 我认真拜读了由张红梅.刘亚 主编的<高纬度教育教学卷九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这本书,它主要 ...
  • 初中数学课堂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数学课堂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作者:万春生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3期 [摘 要]当今社会,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成为了家长以及老师的当头问题.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