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男爵(节选)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树上的男爵(节选)阅读答案

04/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树上的男爵(节选)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

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 隆多男爵,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垂至耳际的假长发,这像他的许多东西一样已经过时了。在我和我的兄弟中间坐着福施拉弗勒尔神父,我们家的食客和我们这些孩子的家庭教师。在我们对面坐着我们的母亲,女修道会会长科拉迪娜·迪·隆多,和我们的姐姐巴蒂斯塔,住家的修女。在桌子的另一头,与我们的父亲面对面坐着的是土耳其式着装的律师埃内阿·西尔维奥·卡雷加骑士,我们家庄园的总管和水利工程师,而且他作为父亲的非婚生兄弟,是我们的亲叔叔。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也就是说,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我说沾光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勤尔神父。……我们在神父陪伴下的饭餐在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始,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一声不响地进行,如果谁从盘子上拾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莱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家庭里的积怨显形了,这是童年中不幸的篇章。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不停地对我们唠叨,要用刀叉吃鸡啦,身体要坐直啦,胳臂肘不要靠在桌子上啦,简直没完没了!还有我们那位讨厌的姐姐巴蒂斯塔,一系列的叫嚷、气恼、处罚、踹腿、踢脚就开始了,直至柯希莫拒绝吃蜗牛并决定把他的命运同我们断开的那天为止。

……

后来,第一次重新同家人共餐时,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似的。大家准时到来,这就是那个6月15日的中午。我们的姐姐、膳食的总管,预备了什么东西呀?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柯希莫连蜗牛壳也不愿碰。“要么你们吃下去、要么马上把你们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我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

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当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①)

“怎么样?”我们的父亲问柯希莫。

“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并推开盘子。

“从饭桌上滚开!”

而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大家,正要走出餐室。

“你去哪儿?”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里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我们的父亲的要求弄妥贴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护套只包半截,这是唯一的让步措施,使得穿着方式更符合我们的乡间生活。②(而我,由于只有8岁,免除了在头发上扑粉,如果不是在盛大宴会之时。也免挂佩剑,虽然我喜欢佩戴也不行。)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在长期一起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

我已经说过我们在树上度过许多时光,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他们爬上去只是为了找果子或掏鸟窝,而我们是为了越过树干上险恶的蜂巢和树叉,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的世界,对着从树下走过的人们呼喊或捉弄他们。因此我认为柯希莫面对那种不公正的强逼,首先想到的是爬上我们熟悉的那棵圣栎树是很自然的。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之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我们的母亲焦急地喊道,倘若她看见我们在炮火之中冲锋一定满心欢喜,可是,她却为我们的每一种游戏而忧惧交加。

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他在那里可以呆得舒适一些。他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

我们的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呆腻了就会改主意的!”

“我决不会改变想法。”我的哥哥在树冠上说。

“只要你下来,我就叫你好看!”

“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

本文着意勾勒了柯希莫的形象,请从两方面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

⑴□□□□        ⑵□□□□

分别指出划线部分①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请用一句话概括柯希莫这个形象的内涵。(不超过10个字)

□□□□□□□□□□□

贯穿本文的矛盾线索是什么?

“叙述腔调”往往流露出叙述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请分析《树上的男爵》的叙述腔调及其作用。

阅读答案:

【小题】 ⑴倔强执着(或:顽强执拗)   ⑵自由率性(或:活泼调皮)

【小题】①运用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表现“我”对哥哥行为的同情与理解,并自愧不如。

②运用对服饰细节的描写(或外貌描写),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反衬出柯希莫叛逆的性格。

【小题】不愿被束缚的天性(或:渴望自由的灵魂)

【小题】 以父母为代表的专制、礼教与柯希莫兄弟渴望自由的天性不愿受到束缚的矛盾。

【小题】《树上的男爵》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作家模仿一个8岁男孩的语气,来叙述12岁哥哥的故事。

作用: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给人身历其境之感;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③通过“我”的胆怯来突出哥哥倔强执着的性格。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相关内容

  • 屋檐(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屋檐(节选) ①就建筑本身而言,屋檐是被利用的产物,从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建筑材料发达了,摩天大厦主体很少有在天顶盖凸出于边沿的屋檐.俗话说,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代建筑已经让这俗话成为化石. ②现代建筑物是矿 ...
  • 郑玄传(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郑 玄 传(节选) 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g ...
  • 江南的冬景(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江南的冬景(节选)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 ...
  •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阅读答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 ...
  • [别滁][[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传]综合阅读及答案
    (一)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二)< ...
  • 送别(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别(节选)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 ...
  • 管仲论(节选)阅读答案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
  •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阅读答案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 ...
  • 徐霞客[游恒山记](节选)阅读训练二则附答案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时日色澄 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 ...
  • 1.医古文考试大纲
    医古文考试大纲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一. 目的: 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