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平衡 - 范文中心

物体的平衡

06/10

共点力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 平衡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的条件:合外力为零,同时满足X轴的合力为零,Y轴的合力为零。

3. 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互为二力平衡)。

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 合成法: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往往合成任意两个力,其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后运用三角函数关系求解未知力,或者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

2. 正交分解法:其程序是: A:选取研究的对象 B: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C:建立直角坐标系 D:根据Fx=0和Fy=0列出解答式 E:对解答式进行求解,必要时进行讨论。

3. 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分析系统内各个物体(或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使用。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质点一定没有加速度

C.质点一定没有速度

D.质点一定保持静止

2.一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面4组组合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F1=7N、F2=8N、F3=9N

B.F1=8N、F2=2N、F3=11N

C.F1=7N、F2=1N、F3=5N

D.F1=10N、F2=10N、F3=1N

3.如图1所示,吊车m和磅秤N共重500N,物体G=300N,当装置处于平衡时,磅秤的示数是[ ]

A.500NB.400NC.300ND.100N

4.如图2所示,测力计、绳子和滑轮的质量都不计,摩擦不计。物体A重40N,物体B重1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0N

B.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测力计示数20 N

D.测力计示数30 N

5.如图3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θ,置于水平地面上,当质量为m的小木块沿斜面体的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斜面体仍静止不动。则[ ]

A.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g

B.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M)g

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mgcosθ

二、填空题

6.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个物体一定保持______.

7.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______,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

8.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叠放在水平桌面丙上(图4),用力F拉乙,使物体甲和乙一起匀速运动,此时,设甲与乙之间的摩擦力为f1,乙与丙之间的摩擦力f2,则f1= ___,f2= ___.

9.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重球用长度等于r的绳子挂在竖直的光滑墙壁A处(图

5),则绳子的拉力T____,墙壁的弹力N=____.

10.物体置于粗糙的斜面上,受到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F的作用,当F=100N且沿斜面向上或F=20N且沿斜面向下时,物体都能在斜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不受力F作用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

11.放在斜面上的一个物体,当斜面倾角为θ时,它能沿斜面匀速下滑,那么,物体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12.如图6,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拉物体A时,AB都未动,则AB之间摩擦力f1=______;B与地面之间摩擦力f2=______.

13.如图7,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小球放在倾角α=30°的斜面上,当测力计的读数为8N时,斜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N.(取g=10m/s2)

14.用一个跟水平面成θ角的恒力F推动质量为m的木箱向右匀速滑行如图8,则木箱受到摩擦力为______.

三、计算题

15.如图9一根细绳跨过轻而无摩擦的滑轮,在绳的两端悬挂两个重为10N的物体,滑轮系在由天花板垂下的链子OA上.试求:(1)细绳的拉力,(2)链子OA的拉力.

16.如图10,质量为m的物体C放在水平木板AB上,当以

现将木板一端抬高,当AB与水

平成45°时,求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二、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

B.是物体转动的原因

C.是物体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杆状物体的平衡只能是在力矩作用下的力矩平衡

2.如图1所示,ON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自由转动,若在N端分别沿图示方向施力F1、F2、F3,杆均能静止在图示位置上.则三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F3>F2

3.一段粗细不均匀的木棍如图2所示,支在某点恰好平衡,若在该处将木棍截成两段,则所分成两段的重量必定是[ ]

A.相等

B.细段轻、粗段重

C.细段重,粗段轻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4.如图3,把物体A放在水平板OB的正中央,用一不变的力F将板的B端匀速地慢慢抬高(O端不动),设A相对平板静止,则A对板的压力将______,A与B之间的摩擦力将______,F对O点的力矩将______.

5.一根均匀的木棒长1m,在棒的左端挂一个质量为6kg的物体,然后在距棒左端0.2m处将棒支起,棒恰平衡,则棒的质量是______.

6.如图4,均匀杆OA质量为m,O端用铰链悬起,A端放在木板B上,杆与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向右作匀速运动,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则杆对木板的压力N=______.

三、计算题

7.如图5一个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楔状斜面体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沿斜面下滑时,A保持静止不动,求地面对A的摩擦力多大?


相关内容

  • 二力平衡的教案
    课题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 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 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 教材学情 的关系以及 ...
  • 惯性与平衡力练习
    惯性与平衡力练习 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关于惯性,下面 ...
  • 初二9单元集体集体备课
    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南湖二中 赵宇 课标要求: 1.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提炼: 考点1.识别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考 ...
  • 同学们骑自行车上学
    八年级物理复习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 ,重力的施力物是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重量是490N,这个同学的质量是_____ ...
  • 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六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的过程: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
  • 物理经典实验整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用公式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
  •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实验)
    实验: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实验 一.教学目标 了解天平的主要结构,初步学会调节天平. 正确使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学会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二.教学重点 正 ...
  •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 过程与方法 4.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
  •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其应用 提要:建立摩擦角的概念,知道用摩擦角解平衡问题的思路,会用摩擦角解 题 关键词:全反力:摩擦角:最大静摩擦角:临界平衡 一.摩擦角的概念①全反力: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与摩 擦力的合力,图1中的F 就是全反力,N为物体所受 的正压 ...
  • 初中物理趣味题 及解答
    12.在乘坐公交车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图甲 所示的情景.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也经常从不同角度对此类事情进行过报道 (图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持 乘客的安全,现在公交车上的语音提示系统 会自动提醒大家:"上车的乘客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