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永生的眼睛]3doc - 范文中心

教案[永生的眼睛]3doc

12/04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过程与方法: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初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较多,要深入理解领会内涵较难。很多学生对"永生"的字面意思理解,但内涵的体会须作引导。“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话耐人寻味,学生理解会有点困难,得在反复品读中,读中谈感受,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真正理解体会含义。很少同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启动情智,导入新课

同学们,盲童安静尽管是那么热爱生活,但是她只能用手去触摸春天,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能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能看见翩翩起舞的蝴蝶,那该多好啊!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许许多多像安静同样遭遇的盲人,也能重见天日了。请同学们看两则资料。

幻灯片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

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同学们,我们看到器官移植为盲人带来了福音,甚至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许许多多的人仍生活在黑暗世界,有的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篇和捐赠器官有关的、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18永生的眼睛)去看一看文中的一家人,为了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

二 检查预习,诱发情智

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你们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你们做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

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捐献了眼角膜?谁又准备了捐献眼角膜? 好,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捐赠 盲人 屡屡获奖 遵从 搂抱 热泪盈眶 给予 笼罩 重见天日 不假思索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与世长辞

请同学们个读,再齐读。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回答,师小结:

幻灯片出示:

课文讲述的是琳达一家人为了盲人重见光明,无私捐赠眼角膜的故事。其中母亲、父亲已经捐献了角膜,女儿准备捐献角膜。 (板书:母亲 父亲 女儿)

三 释疑解惑,细读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幻灯片出示)哪些段是写琳达母亲捐献眼角膜的?哪些是写父亲捐献眼角膜的?面对亲人的捐赠,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根据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首先让我们走进琳达母亲捐赠眼角膜的事,请同学们快速、自由的读1-5段,边读边想

1 师导入:当14岁的“我”痛失慈母,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

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出示幻灯片: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琳达同意吗?(极力反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说明什么?(琳达的内心十分悲痛、气愤)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板书:极力反对)

2 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痛使他难以接受器官捐赠。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幻灯片: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这段话有几句?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两层意思:一是父亲认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任何财物都是我们的身外之物,送给别人后,我们还可以买到。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没有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因此,父亲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却愿意死后捐赠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这样做可以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有意义。

师:是啊,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对于人来说,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然而,如果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能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这是第二层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资料。幻灯片出示: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此时此刻,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齐读父亲的话。

3 师导: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对女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亲还有哪些话也带给琳达影响?出示幻灯片: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让学生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想,接受角膜的盲童重见了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花儿和梦中的亲人,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这是因为谁的帮助?盲童快乐吗?他们的家庭也将很快乐,盲童恢复视力后,会更加珍惜生活。那么,作为捐赠者的家庭,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呢?

怀着愉快和骄傲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父亲的话有没有彻底地改变琳达的态度呢?哪句话可以看

出?幻灯片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角膜。

此时琳达的态度不再是反对,而是遵从遗愿。(板书:遵从遗愿)

4 父亲想通过实际行动让琳达接受,事实上,不止是琳达,连十四岁的小温迪都为此而骄傲。那些话可以看出?课文的最后重复出现了一个词语“骄傲”。自由读文中的最后一段话,划出含有骄傲的语句。幻灯片出示: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领悟这两处“骄傲”的含义。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

第一处是温迪为外公和妈妈所作的一切骄傲。

第二处是琳达为女儿温迪的想法而骄傲。

琳达的态度已完全彻底改变了,她为女儿的想法而感到骄傲。(板书:感到骄傲)

师导入:温迪和我当年的年龄一样,都是十四岁。但他们面对亲人捐献眼角膜的态度相同吗?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态度。

出示幻灯片:

琳达: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女儿: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我当年是极力反对捐赠眼角膜,可温迪却自觉地捐献角膜,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啊!是什么原因呢?(父亲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可见父亲无私奉献的爱心,已经在温迪身上生根发芽。

出示幻灯片: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睛角

膜!

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这是爱的传递。)

(板书:无私奉献)

四 拓展延伸,发展情智

导入:是呀,温迪不仅仅是妈妈的骄傲,她也是大家的骄傲。她不仅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课文到此戛然而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原文的结尾,读一读,也许它会震撼你的心灵。

幻灯片出示: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能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身了……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说说自己想对温迪说的话。

小结: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连十四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你认为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爱心,无私奉献的品质。)

五 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出示爱心人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大学生“传递光明,延续生命”公益活动

③小杨帆爱心事件

④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丛飞

⑤戴安娜王妃器官捐献

六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角膜捐赠的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这种爱可以穿越灵魂,跨越国界,让我们共同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永远拥有最美的歌声。(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为他们及天下所有愿意捐赠器官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捐献者的行列中,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光明!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相关内容

  • 永生的眼睛0904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永生的眼睛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 ...
  •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红旗区北街小学业务能力展示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北街小学 毕丽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死后不能全尸而葬,是对父母的大不敬,是为不孝之子.这种观念在外国人心中也很牢固,上 么能把上 ...
  • 第十五章 人狱
    [西之亚斯蓝帝国?雷恩海域] 经过一个夜晚之后,苍茫的海天之间,破晓的霞光渐渐从地平线上翻涌出来,绚烂的霓虹仿佛神女华丽的衣袖,蜿蜒弥漫在大海之上.整个波光粼粼的海面,倒映着破晓时金光泛滥的红,仿佛一整面烧起来的火海. 游动的红光,此刻映照 ...
  • 中国诗歌网 康华平诗七首
    康华平诗七首 作者:康华平 来源: 责编:张 环 日期:10-05-04 23:50:03 点击:1728 康华平诗七首 再牵父母手 我飞越万水千山, 回到父母亲人身边.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 不只感恩更为祈盼. 漂泊多年的我, 再次把父母的 ...
  •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精彩的结束语
    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彩的好课如听一场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一堂课结束时的三言两语--课堂结束语,也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 ...
  • 健康课教案眼睛的自述
    <眼睛的自述>健康课教案 教材理解: 这个主题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读写姿势不正确,在家经常躺着看电视或长时间看电视等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设置的,这节课通过对盲人生活的体验和对周围人的调查,让儿童体验眼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 一年级健康教育
    第一课 干干净净上学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小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每天早晨起床后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方法. ...
  • 师讯网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眼睛
    师讯网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眼睛 活动目标 1.热爱和关心小动物,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和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课本.网络图片或图片(课堂所需的动物眼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 ...
  • 保护眼睛教案
    <保护眼睛>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