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那尔苏贝勒与慈禧太后的故事-康平县人民政府 - 范文中心

民间故事-----那尔苏贝勒与慈禧太后的故事-康平县人民政府

04/21

那尔苏贝勒是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是伯彦纳谟诂的长子。按照清朝规定满蒙王公子弟十岁前都送到北京读书,十岁后学习武艺。那尔苏是有名望的僧王后代,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朝廷的乾清门侍卫。僧格林沁率领清军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打仗时被捻军打死,其子伯彦纳谟诂承袭了亲王爵位,朝廷把伯彦纳谟诂的贝勒衔赐予那尔苏。那尔苏从小聪明伶俐,光绪皇上很赏识。由普通侍卫提升为皇宫中的一等侍卫,即执豹尾枪的侍卫,他们的差事是在保卫光绪皇帝的同时保卫慈禧太后。

在紫禁城内外,在科尔沁地方传闻有关那尔苏贝勒与慈禧太后发生暧昧关系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自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朝廷规定,慈禧太后出门的排场更甚于皇帝出门的排场。当她定时出来之前,先由奏事官传旨,虽不是御前大臣扶持上轿,但必须有旁边跪请慈禧太后上轿的。在有典礼时,还有十几名前引大臣为前导。太后出太和门外,扈从人等各自上马,前引大臣在轿前分两行五对为前趋。御前大臣则从由满蒙王公充当,人员无定数。骑马随在轿后,在这个后边有举大纛,归大纛大臣率领。其后方近侍卫即一等侍卫十名拿豹尾枪人员,满语称为“阿呼鲁”。领豹尾枪侍卫的为领侍卫内大臣,在清朝武官中最高级者,正一品,位在总督之上。执豹尾枪人在马鞍子右前方装有铁圈置枪其上便于保执,执豹尾枪侍卫后头为二、三等侍卫和各王府的保卫。这些列队最前方有专人报二里。当时呼作“报二里”,就是说皇帝或慈禧太后(也叫老佛爷)距此有二里。其后为“传筹”兵分五等,头一、二、三为大筹(即大声喊)、四、五为小筹(即用小声报),传筹的后方为“打吃”,即在前面喝道使人肃静回避,口中发出“吓”音,皇帝老佛爷在宫中行动时亦经常如此。照例由“敬事房”太监担任。这种列队为“模音”,即皇帝一行的队列之意,那尔苏贝勒就是执豹尾枪的近侍卫之一。

慈禧太后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每年过生日,过元宵节看花灯都得到颐和园排云殿摆酒、设宴、赏戏热闹一番。

一八八八年正月十三日先由敬事房奏事官传旨,老佛爷这天去颐和园过万寿吉日,又过元宵节看花灯,御前大臣和满蒙各王公都忙着做准备。乾清门侍卫们更加紧张地整理器械、衣冠准备出发护卫太后,那尔苏贝勒从故乡科尔沁左翼后旗选来的高头大马,喂得膘肥体壮,提前把马的鬃尾修齐,把马身洗刷干净,在马的脑门和尾上系上红绿黄各色彩一样整装待发。到正月十四,早饭早吃,领侍卫内大臣集合侍卫队准时到太和门前专等慈禧太后出宫。

正当卯时,“老佛爷”的銮驾出来了,这些御前大臣、满蒙王公跪倒在地。齐声叫“老佛爷玉体安康!”“老佛爷万寿无疆!”慈禧在轿内说声“平身”、“起驾”。模音就行动了,浩浩荡荡奔向颐和园。列队正要出北京城西直门的时候,忽然路旁想起了鞭炮声,离銮驾很近的一等侍卫那尔苏贝勒的马突然惊跳,腾空后又猛跑,那尔苏贝勒的骑术是很高超的。但驾驭起来的这匹烈马顿时不听驾驭了,前后直冲,那尔苏控制不住坐骑,就把前边的慈禧老佛爷銮驾给撞了,太后的轿子停了下来。那尔苏闯下了天大的祸,可把他吓坏了。顿时魂不附体,不知所措。这时他的耳朵里只听道:“大胆无理的奴才。还不赶快下马请罪,待等何时!”这是跟随太后的老太监李连英的声音。那尔苏拼命地控制住烈马。跳下来跪在太后轿前象鸡叨米似的叩头,口称“奴才罪该万死。”慈禧太后让太监把轿帘打开怒气冲冲地问道:“哪一个大胆的奴才撞了我的轿?”这时。太监回答说:“科尔沁那尔苏贝勒!”慈禧又问:“那尔苏在哪里?”太监答:“在轿前请罪。”慈禧向下一看,虽然没有看到脸面,但从外表看这个人身体魁伟,整装干净。慈禧心想看看脸面模样:“把头抬起来。”那尔苏只得扬起脸来。这一扬脸不要紧。可把“老佛爷”看动了心。她目不转眼地看了半个时辰不眨眼,不说话。旁边的大臣和太监们可急坏了。他们以为老佛爷一定会严厉处置那尔苏呢。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慈禧太后想的另一种情景呢?慈禧看那尔苏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园、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真是一表人才,美男子。何况那尔苏闯祸后,急得脸红一阵白一阵。此时更显得可爱可亲了。慈禧太后心想。我有很多男“奴才”(实为情夫)。论丰姿哪一个能比上呢,若把他弄到手,那就心满意足了。太后心里是这样想着,可是表面上装着怒气冲冲的样子。发问道:“你是不是有意撞驾?”那尔苏回答道:“老佛爷饶恕奴才,这个马是刚从故乡选送来的,还没调教好,街上传出鞭炮声就惊起,奴才没有控制住就撞驾了。”慈禧正好有了发旨的台阶了,就说:“不是故意的就免你死罪,以后要好好训练,今天就走在轿前吧,省的马惊了再撞我的轿子。”慈禧的意思是那尔苏在轿前走,他好从后面瞧。这样在路上不知偷看了多少次,太后感到怎么看也看不够似的,尤其那尔苏年方三十正当年,正是好时候。慈禧太后拿定主意,一定要把那尔苏拿到自己手上,她到了颐和园排云殿。尽情地玩乐,尽情地吃喝。大臣和太监们以为老佛爷晚间吃喝完了后,不知观赏什么戏曲,但是出乎意料,太后并没有发旨,而是早早准备要睡觉,使人们感到意外。

那尔苏回到侍卫住处以后,正为今天护卫中惹恼了最大的当权者慈禧太后,闯了大祸犯愁呢。险些获杀头之罪,幸亏老佛爷“天恩”免于一死,又后怕又侥幸。长长吁了一口气。正当那尔苏在侍卫室默默地庆幸今天闯祸被免罪的情景时,后宫太监来传旨:“老佛爷有旨,宣那尔苏进宫。”那尔苏跪着听旨。听的魂不附体,惊呆不已。心想这回可完了,白天老佛爷没杀成。是因为大庭广众之下,她得了宽宏大量的好名声。现在夜深人静了,传我到宫里,一定是凶多吉少,不是问罪斩首,就是投入大牢。当那尔苏胡想乱想的时候,太监却和颜悦色地说:“你快准备进宫吧。老佛爷正等着你呢。”这样太监在前,那尔苏在后,来到太后住的排云殿门口,太监示意让那尔苏自己进去,那尔苏哪敢擅进,就跪在门外禀报:“奴才那尔苏听从太后发落。”殿内传出来“快进来”的声音,一个宫女把那尔苏领到太后殿内,那尔苏跪倒叩头,慈禧说:“平身,”那尔苏也不敢抬头,又不敢站起来,并说奴才不敢。慈禧说:“你要随我就免你死罪。”那尔苏说:“老佛爷饶命。只要老佛爷有旨,奴才不敢不遵从。”这样慈禧下令太监推出,“老佛爷”亲自动手把那尔苏拉上床来,两人尽情寻欢,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太后这个生日过的别有风趣,慈禧特别高兴,满蒙王公大臣也为“老佛爷”高兴而高兴。从此,慈禧太后一有机会就叫那尔苏进宫,为了使那尔苏进宫方便,光绪十五年即一八八九年正月二十一日丁卯,慈禧发出懿旨任“科尔沁贝勒为内大臣。”但带进后宫仍是费不少周折的,主要是怕露出马脚名声不好,因为朝廷规定,除了太监和宫女以外,什么人也不许随便进后宫的,慈禧太后刚刚得到手的那尔苏也不能随便进宫来,她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食欲减少,晚上失眠不能入睡,老太监李连英看出这个心理,故意问道:“老佛爷是否请御医诊治。”慈禧说她没有病不知道怎的吃饭喝水都不香了,老太监又说是否天气炎热的关系呢。慈禧无奈对心腹太监李连英说:“我心里事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很喜欢那尔苏这孩子,你如果想出一个妙法把那尔苏经常带到我这里来侍奉我,陪着我,使我高兴,将来我不会亏待你的。”太监领命道:“奴才一定照办。”他们主仆两个人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想出一个较稳妥的办法来。

早在乾隆皇帝时就规定下来,皇帝的饮水,每天必须从西效玉泉山运来“玉泉水”,运的方法是由御膳房的太监带着侍卫,赶着一辆毛驴车上插着一面黄旗,午前出去,午后拉回。怕晃混了,在道上慢慢地走进神武门的。老太监李连英说:“现在老佛爷就吃喝这水,这回我们自己运水,就能使人不知不觉的把那尔苏带进来。”慈禧说:“那不同样让别人看见吗?宫廷侍卫照样禁止。”老太监李连英说:“我们打一个双格大水箱,一边装水,一边装那尔苏,早晨出去时把那尔苏放出去,晚间运水回来时把那尔苏装进来,车上也插上小旗,什么人敢问!”慈禧当即笑称好办法。可是慈禧又说:“怎么无故不从卸膳房用水,自己另运水来,别人不怀疑吗?”老太监说:“太后要成佛,借口御膳房用毛驴车拉水不吉利,这样我们就有话说了。”第二天慈禧装出病来,光绪皇帝和各王公大臣们都去问吉问安。慈禧说:“你们不要担心,我的病不重,我在过去曾向神灵许愿,死后要成佛,不饮用不干不净的水,不食不干不净的食,我听说御膳房运来的水是用毛驴车拉来的,不吉利又不干净。”王公大臣们说可以立即改变,太后说:不用了,我派自己的太监去推水来,我就没有疑心了。”从此慈禧太后的太监们每天推车运水,车上照样插上一面小黄旗,大写老佛爷用水吃水。行人谁也不敢靠近水车,推车运水,早上出来把那尔苏放出来,晚上回来再把那尔苏装进来,慈禧就与那尔苏在一起寻欢作乐,好不快活。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天长日久紫禁城内特别是乾清门侍卫内有议论但谁也不敢公开议论,怕传出去担不起风险,对那尔苏的父亲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纳谟诂更是避着。可是伯王府内发现那尔苏经常不在家住宿,起初以为值班或有事,后来时间长了,伯王的福晋一天向伯王说起那尔苏经常不在家住,那尔苏的几个妻室(当时那尔苏有三个老婆)也说过这个情况,伯王怀疑那尔苏年轻,是否在北京城里背着他吃喝嫖赌,搞不正当事情。一天,伯王把那尔苏叫到身前,追问经常不在家住宿的原因。那尔苏不敢说真情,既怕老佛爷翻脸不认人,怪罪下来招致杀头之罪,又怕父亲责怪,只得敷衍说:“为了防贼乾清门侍卫不敢离开岗位。”伯王是领侍卫内大臣,是知道内情的,他说:“侍卫们不是轮班吗?”那尔苏说:“我是贝勒衔侍卫比别的侍卫责任更重,并且你的儿子多付点责任不好吗!”伯王认为孩子想的周到,就了事了。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内外舆论就大了,这时慈禧太后白天也不让那尔苏回府,一些和伯王有交情的王公反映给伯王,和伯王有私仇抱有成见的王公们也打算乘机搞垮伯王。因当时伯王担任北京城的九门提督,又是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等数十个职务,权高位极,北京流传“伯半朝”的称呼,当时外藩、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王、贝勒、贝子、公、台吉,扎萨克与朝廷办事,都通过伯王,所以向伯王送贿赂有日进斗金的说法。伯王知道自己儿子那尔苏与慈禧太后有关系的消息后,就像晴天霹雳怕的不得了,因为考虑这个事情一旦泄漏,慈禧为了面子就要灭九族,我们祖祖辈辈忠实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毁于一旦,但为了弄清真伪,伯王以查皇宫内防卫为名到各殿走一走,趁此机会要求见慈禧太后。宫内太监向慈禧太后报说:“伯王在外侯旨求见。”这时慈禧正在与那尔苏对坐饮茶之际,慈禧问太监:“伯王干什么到这里来了?”太监说:“查皇宫防贼到此。”慈禧大怒说:“大胆的奴才伯彦纳谟诂,竟敢查到我的殿里来了。”太监赶忙起奏说:“老佛爷息怒。伯王已查完皇宫,给老佛爷请安后就回去。”慈禧无奈。让伯王进宫请安,但那尔苏坐不住了要躲避,太后下令不准动看伯王怎么得了。伯王到了宫门外,跪着进去叩了几个响头,慈禧下令出去。伯王又跪着爬回来,他在从宫内往外爬时,从腋下稍一偷看,见其儿子那尔苏与慈禧对坐饮茶。伯王回来后,更是寝食不安,福晋和几个侧室也跟着伯王犯愁,但都不敢动嘴劝他。到了一八九○年正月十五,慈禧太后过完生日和元宵节,有一天那尔苏回到王府来,伯王就责怪儿子不说实话,这种事一旦暴露就全完了,讲起“伴君如伴虎”历史典故。尤其慈禧这个人阴险毒辣,一旦翻脸不仅要杀死你,还要灭门九族,历史上唐朝对薛家铁丘坟,宋朝的胡家肉丘坟事件将要重演。这时那尔苏才对他的父亲如实将经过全部讲出来,并说身不由己,而是被逼的。说着跪着向父亲请罪,伯王也知道这个事情不能光怨那尔苏,就让孩子起来研究对策。但当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得让那尔苏回乾清门供职,并嘱咐丝毫不能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不久,伯王与知心的王公商量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来,这个办法就是借清明节扫墓回故乡处置那尔苏。这样,一天早朝,伯王向光绪皇帝奏请说:“前几年朝廷事多,臣未回故乡扫父亲僧王墓,现在快到清明节了,请求领几个儿子回乡扫墓祭祖,请皇上恩准两个月假。”当时光绪皇帝沉默了很长时间,等帘后的老佛爷说什么,结果慈禧没发话,光绪认为老佛爷同意了,就准假了。当时北京到东北的科尔沁全是旱路,伯王坐四轮带篷马车,三个儿子(四儿敖力雅苏年幼未来)骑马,通过喜峰口回到了科尔沁左翼后旗,在博王府,伯王还讲起了这个事情的利害关系。最后与两个孩子商定,采取措施致死那尔苏,保全家族,那尔苏也同意。表示听从父王的发落,但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我儿子阿穆尔灵圭年幼要好好扶养他成人;二是死后能否埋在祖坟内;三是死前娱乐一番,在祖籍科尔沁草原上与全旗台壮打三次大围。伯王当时就答应了三条要求,那尔苏的两个弟弟温都苏、博迪苏也在场。伯王说:“你的儿子阿穆尔灵圭,我死后承袭我的王位,不传给你的三个弟弟。”谈到死尸埋入王爷陵内的问题时,温都苏提出非正常死亡之人,埋入老陵恐怕对后代不吉利,是否另找一处风景好的地方建陵,但伯王说:“咱们祖先就有先例,岱王陵园内就放有咱们祖宗王爷骑马拖死的坟,我儿那尔苏遵父命之死的人。放老陵有什么关系呢?”这时那尔苏号啕大哭。伯王继续说:“我死后也埋在你坟不远的地方莲花岗,相距十二里,咱们爷俩永远在一起。”伯王叫协里台吉乌力吉、管旗章京富乐晖部署建孝节陵的事宜(地址在康平县西四十多华里处老岱王陵一个山岗上,现在柳树屯乡添寿庄村)这些问题商定完了之后,就通知各地台壮打三次大圈围。

到了清明节前三天,伯王率领三个儿子,由协里台吉乌力吉、管旗章京富乐晖等王府官吏跟随,用大马车拉着牛羊祭品,首先到公主陵、僧王陵(现在法库县王陵山)扫墓祭祖,然后到岱王陵祭祀之后,伯王亲自折断手带的金镏子交那尔苏吞下去(因为伯王原来就考虑用别的毒药或其他手段致死那尔苏,怕慈禧太后派人察看就会发现,那样事情就闹大了。)那尔苏死后,伯王立即派人上报朝廷,慈禧太后听到那尔苏的死讯,犹如晴天霹雳,回到内宫后连哭带嚎的大骂伯王,说非报仇不可。这时老太监李连英劝说:“老佛爷息怒,我有一个两全齐美的计策。”慈禧忙问“是什么计策,快说出来让我听听。”李连英说:“因为那尔苏是朝廷命官内大臣,他死了朝廷一定派人去吊唁,咱们不如趁这个机会派心腹太监随同去。一则凭吊死去的那尔苏,尽君臣之义收买蒙古王公,二则通过祭祀察看那尔苏真死了,还是伯彦纳谟诂稿阴谋,如若我们一旦发现伯王毒死那尔苏的痕迹,好加倍处置他。”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个计策,派一名心腹太监随同朝廷派的人来到科尔沁岱王陵吊唁那尔苏。光绪十六年,即一八九○年朝廷命:贝勒带骑领侍卫十员,往奠故科尔沁贝勒那尔苏茶酒,赏恤如例,子阿穆尔灵圭袭爵。寻予谥曰‘诚慎’。伯王为了让朝廷派来之大臣解除怀疑。让他们验看了那尔苏的尸体,没有发现刀伤,也没有毒死的痕迹,只得入棺埋葬了。朝廷命官和伯王先后回京去了。旗王府按照伯王的吩咐,协里台吉、管旗章京出面建立了孝节陵,意思是遵照父亲旨意去死的儿子,符合“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这就是孝节陵的由来,当地群众叫孝家陵,也叫孝子陵。

朝廷命官回到北京奏报不久,伯王也回到京城向光绪皇帝销假的同时,又详细奏报那尔苏得急病未来的及治疗致死的情况,阴险毒辣的慈禧太后虽然没有说啥,但知道这事是伯王搞的,从此对伯王忌恨起来,总想找机会报复一下伯王。当时慈禧太后装出对蒙古王公关怀的样子,实际是对情夫的感戴。通过光绪皇帝发旨,光绪十八年,即一八九二年,已巳又谕:“已故贝勒那尔苏系僧格林沁之孙,追念伊祖前劳,加恩准如阿穆尔灵圭所请追亲王,用视优异嗣后不得援以为例。”象那尔苏这样生前没执过政的人,死了之后被追封为亲王爵位的事,在清朝开国以来的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一天慈禧太后秘旨叫来心腹大臣荣禄商量致死伯王的计策,荣禄说:“伯王是朝廷的命臣,并且是僧王的儿子,怎么无缘无故地加罪杀害他呢?”慈禧说:“正因为这样才叫你来商量嘛。”荣禄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不敢违抗慈禧意旨,只得帮助出谋划策,最后商定出两个办法:一是收买亡命之徒刺伯王;二是借例行宴会下毒药致死。慈禧说:“例行宴会要到腊月或正月才搞。时间太拖后了。”荣禄说就派刺客吧。慈禧说:“你有那样的人吗?”荣禄摇头说:“我跟前没有那样合适的人,怕暴露出去败坏名声。”慈禧说:“那派谁呢?”荣禄想了半天说:“最好在皇族亲王中找一个手下人刺杀,准能成功。”荣禄接着说:“一是皇族亲王中有些人忌恨伯王权力大,搞掉伯王内心同意。并且有人干;二是皇族亲王中派人人员接近伯王,因为伯王武艺高强,并有军权,接近他不容易的。”这样慈禧指使荣禄找对伯王有成见的皇族亲王派人干这个事,最后找了一个有武艺的皇带子干这个事。一天早朝散后,伯王回府休息,突然有一个素不相识的皇带子要求见伯王,口说有要事相商。当时伯王府大门的岗哨搜查了这个人,什么也没有发现,就放进去了。到了二门岗哨搜查也没发现武器,也放进去了。到了伯王寝室刚要进门时,伯王的随身四个护卫一看这个人贼眉鼠眼,鬼头鬼脑。但身上什么也没有,只是长辫发直,一个侍卫上前抓住这个皇带子的长辫。发现里面有匕首,这四个侍卫就准备把刺客打死,这时伯王从室内走出来叫侍卫们住手。亲自审问才知底细,他是来杀伯王的。伯王把刺客的口供画押,记下来后想用剑刺死,怕朝廷责怪,不杀吧后患不能除,只好和侍卫呢说“踢!”就这样刺客被踢死了。

第二天早朝上,伯王把口供画押及凶器向皇上奏报,光绪皇帝没有说什么,慈禧太后忙着在帘后收起刺客的口供,发旨责怪不经朝廷随便杀人。伯王进一步向前跪倒奏报说:“奴才不是随便杀死罪犯,在一怒之下侍卫踢一脚,罪犯死了。”慈禧让人查看尸体没有刀伤,只是失脚踢死了,也没有办法加罪。到了一八九一年正月十二元令节。通过王公例行宴会,慈禧太后等人拿出谋害伯王的第二个办法。叫自己的心腹给伯王敬酒,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药。伯王死前发觉中毒这个事是慈禧太后指使人干的,在北京不知反诬加什么罪名,甚至遭到分尸,连累家族后代,不如回到旗里死为好,这样决定后,就想出一个办法向朝廷请假,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得说得病很长时间了,吃了不少中药不见效,回故乡求蒙医治疗看看,光绪皇帝准奏。伯王回到本旗公主陵(老王陵也在那里)不久就死了。当时旗扎萨克向朝廷奏报伯王之死,但慈禧太后不相信真死,怕伯王谋反又以朝廷派人吊唁名义到科尔沁左翼后旗验尸才放了心。伯王突然死在公主陵,因为旗扎萨克事先没有准备。临时借陵丁老白家的棺材装殓伯王尸体,由六十四人的抬杠到旗王府所在地吉尔嘎朗街停灵三年。当莲花岗的陵园建好后,才把伯王下葬到陵寝的。

慈禧太后毒死了伯王,除了心头之恨。但表面上装出特别关系的样子掉了几滴泪,指使光绪皇帝拨银两把伯王丧事办好,并加封“慎亲王”了事。

旗扎萨克按照原来的嘱咐,在伯王死后向朝廷奏请,准旨让那尔苏六岁儿子阿穆尔灵圭承袭了王位,命乌力吉印务协理兼任为护理协理,署理旗务。

①贝勒:蒙王旗中仅次于郡王的爵位。

②亲王: 蒙王旗中最高爵位。

③清朝规定一年有二次例行宴会,一次是正月十二元令节筳宴蒙古王公喇嘛;第二次是腊月二十三日也是筳宴蒙古王公喇嘛。

(本文摘自康平县政协文史资料)


相关内容

  • 泰姬陵导游词
    泰姬陵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去参观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是不 是很兴奋!在我们到达泰姬陵之前,首先让我给大家来讲讲有关泰姬陵的历史故事!让大家 对泰姬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泰姬陵已然成为了印度的象征,关于它的凄美传说 ...
  • 十三康讲述冬虫夏草的历史故事
    十三康讲述冬虫夏草的历史故事 冬虫夏草,因1300多年前,大唐文成公主(公元641年)进藏,带进了<医学大全>,后出版了藏文的<月王药诊>和<藏本草>而记载.冬虫夏草因文成公主进藏而传出青藏高原,来到中原 ...
  • 清宫疑案正解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免责声明 本书应授权方要求仅用于市场宣传,禁止第三方转载.支持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 明亡清兴六十年(... 本书从崇祯帝继位讲起,以顺治迁都北京结束,最后总结了明... [阅读全文] 明亡 ...
  • 中华历史的三大未解之谜!都是真实存在的
    中华历史的三大未解之谜!都是真实存在的 [第1谜]东太后慈安死因之谜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 ...
  •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王光军 王祥瑞 王照(1859-1933),字黎青,号小航,又号水东.宁河县芦台镇人.曾祖王锡朋. 王照是我国著名语音学家,汉字改革的先驱者,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他创造的"官话字母",开注音符号之先河, ...
  • 百日维新练习题
    9.2 百日维新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C.废八股 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 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
  • 加强品牌建设: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出路
    解决中国化妆品品牌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强品牌建设,进行产品和品牌创新,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当品牌足够强大之时,即使"嫁入豪门"也不怕被雪藏和忽视. 两面针近日曝出经营危机,但这不是个案:大宝.中华牙膏等曾经风光无 ...
  • 年会小品剧本创意节目策划;后宫选妃
    年会小品剧本:后宫选妃 --更多年会策划请百度欧凯传媒 参演人员:现代三句半3.慈禧 太监 皇上 美人1.2(反串)3(反串).4.5(反串) 旁白 三句半 敲锣打鼓迎年会,大家一起闹连欢,我们献上小节目--乐翻天 今年叉车销量好,多亏有咱 ...
  • 依法行政能力--法制教育党课讲稿(43页)
    依法行政能力 (党课讲稿)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来讨论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是我国依法行政建设过程中和我国法制政府.法制国家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政府法制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今天这个讲座里面, ...
  • 13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