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制度的理性思考 - 范文中心

关于死刑制度的理性思考

05/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死刑制度的理性思考

作者:谭思佳

来源:《大观》2014年第10期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刑法》条文中有许多罪名都冠有判处死刑的“帽子”。死刑对公共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死刑的废除是一个时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也不是是否的问题。

关键词:死刑;存废;公共政策;死刑政策

死刑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从最开始的奴隶社会的祭祀神灵到罗马时期的火刑、石刑、撕裂,再从封建社会的活煮、轮转、绞刑到封建社会的国王被推上了断头台的历史过程中死刑的种类五花八门、玲琅满目,在血肉模糊的环境中迎来了民主、平等、自由、博爱、人权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迎来了思想家、法学家对死刑的考量,使促使刑罚制度逐渐走向轻刑化与文明化。从意大利的思想家贝卡利亚提出了废除死刑的主张,死刑的存废就成为法学界争论不休的话。贝卡利亚认为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杀死自己的同类呢?

这当然不是造就君权和法律的那种权利。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与别人操纵呢?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个人对自己的自然权利的转让,生命是个人不可转让的权利,因此国家无权剥夺个人的生命。这就是绝对的生命不可转让理论,其奠基在生命的自然属性之上。

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不可否认我国关于死刑适用法律规定确实比较粗疏只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有中国独创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至于何谓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总则和分则再无半句解释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统一死刑适用的难度。 法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死刑也有着不断演化的历史。我们不应将死刑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抽象出来,而应将其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考察其存在的原因和价值。法律意义上的死刑与国家的建立密不可分。首先,不是国家规定的谋杀均是非法的谋杀,即死刑的执行者必须代表国家。其次,国家有权决定什么人该杀,什么人不该杀,不论是公罪还是私罪,国家都有做出死刑判决的权力。第三,死刑是国家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干预。死刑的本质所在,即死刑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和象征。死刑必须由国家权力所控制,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严格执行死刑制度。

刑法条文中规定死刑的法条处处可见,无论是财产性犯罪还是人身权利义务性犯罪中均有死刑的规定。当一个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时,国家有权规定死刑,即对施害人剥夺其生命,提


相关内容

  • 论死刑之利弊
    论死刑之利弊 目 录 一.引言„„„„„„„„„„„„„„„„„„„„„„„„1 二.死刑的概念及其发展„„„„„„„„„„„„„„„„„„1 三.死刑的目的及其思考„„„„„„„„„„„„„„„„„„2 四.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及评价„ ...
  • 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作者:孙奎 时间:2010-08-09   关键词: 死刑/刑事和解/恢复性正义 孙奎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全面,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法庭上冷静沉着,能言善辩,谈判中亲切.灵活,具有十分丰富的司法实 ...
  • 20**年法院十大经典案例
    201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来源: 张维林†的日志 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201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今天推出.这十大案件均为本报2012年所报道的社会关注度高.案情疑难复杂或审判结果有重大突破.借鉴作用的典型案件. 这十大案件 ...
  • 关于让座,为何不让家属会见死刑犯?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 严俊杰,微信号:lawjack001 记忆中,"让座"这个词似乎只安置在公交车上,我不曾想,有一天,它竟能伴随着一场庭审,以一个深沉的姿态展现在我眼前- 四月的某天早晨,协助师父做完庭审前的最后准备, ...
  • 我国刑法时效制度的设置与完善
    我国刑法时效制度的设置与完善 一.追诉时效期限制度 (一)设置时效期限 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嫌疑人刑罚请求权的有效期间.我国刑法规定了四个档次:二十年.十五年.十年.五年.各国在追诉时效期限标准设置上有三种方式:其一是以刑期为根据.其二 ...
  • 曾成杰:国进民退祭坛上的羔羊
    湘西州吉首市房产开发商曾成杰,7月12日被最高法院核准,长沙中级法院押赴刑场执行了死刑.在浙江吴英案经过全国经济界法律界广泛讨论,法院在全国舆论呼吁下刀下留人改判死缓后,以集资诈骗罪核准死刑的,这还是第一例. 此举迅速引起了全国广泛的讨论. ...
  • 浅谈提高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效力的思考
    浅谈提高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效力的思考 落实和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法律监督职能的全面展开.从长远来看,检察长列席审 ...
  • 对"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理解
    对"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理解 这 一项是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以排除合理怀疑.这项规定是采纳了"两个证据规定"里面的内容做出的,是从西方证明标准里借鉴过来的.实践中来判 ...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2007年) (一)法理.宪法 1.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论违宪审查制度 3.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4.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6.三权分立学说述评 7.宪 ...
  •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 作者:廖勇 吴卫军 来源:<北方法学>2013年第05期 [作者简介]廖勇,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卫军,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