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爹娘]清明节,谈谈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 - 范文中心

[天下爹娘]清明节,谈谈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

08/22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是说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柳绿桃红,一改冬季那种寒冷枯黄之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

是节气,也是节日

这里所说的“清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节气;二是节日。

作为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风至”,正值阳春三月,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作为节日,清明节在演变中,与寒食节合并,吸收了寒食节的节日内容。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由于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就与清明合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故又称“冷节”、“禁烟节”。又因为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转眼又是清明,一年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清明原本只是一种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雨水丰沛,宜耕种,宜踏青。

它演变成与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传说中,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流亡在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无力再站起,饥肠辘辘,四周荒无人烟,找不到食物。

为了救主,随臣介子推走到静僻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成肉汤,让公子重耳饮下。

十九年后,重耳成为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年陪伴追随他流亡的所有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臣子为介子推打抱不平,但是介子推并不愿意争功讨赏,收拾行李,去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羞愧不已,追悔莫及,差人去请介子推回来。但是绵绵树林,葱葱草木,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于是有人献计,从三个方向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不见介子推出来。等到大火熄灭,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树洞里留有一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这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柳树死而复生,便赐老柳树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自此以后,清明节逐渐演变为祭祖与扫墓的节日。

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代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从战国时期,祭祀之风就逐渐浓厚起来,到秦汉时期更盛,即使离家千里,也要定期还乡。

诗人们的作品,往往是清明寒食并提,民间也是清明寒食并举。相沿成习之后,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规定,清明与寒食一起放假。此规定距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年。

宋元时期,清明已取代寒食,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习俗也归清明节所有。

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俗。在山东,吃鸡蛋和冷饽饽,在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饭,传说不这样的话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苦生菜,据说吃了会双眼明亮。部分地区过清明时会吃“青团”,将雀麦草汁和糯米和在一起,包上豆沙和枣泥,以芦叶垫底,蒸制而成。

墓祭的本义,是“保本追远”,以借助祭扫之礼寄托子孙孝道之情。所以,祭扫风俗,是老百姓根据中国墓祭传统习俗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的产物,是民间生活历史的一种沉淀,也是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的呼唤。

中国古代风俗之扫墓

清明寄托哀思与缅怀,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论语》古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想起来一方面当然高兴,如果高堂犹在,正在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当然高兴,可是另外一种心情,是一则以惧,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自古以来,在草野民间,上演了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怆故事,成为千古遗恨。尽孝要趁早,生死无常,要尽量避免后悔莫及的境地。

孝道的另一个内涵是推恩及人。在与人相处中,应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尊及他人的父母长辈,“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将“亲情之小孝”转变为“社会之大孝”,这才是一种大孝,是中国孝道的最高境界,也是清明节慈孝文化回归的大主题。

回归当代社会,家庭小了,故乡远了,父母成了子女思乡梦里的一道风景。面对社会转型,时空转换,在清明节这个蕴含浓浓亲情味道的节日里,我们感恩生命,感恩岁月,感念先辈,追思孝道。当下最该树立的孝敬之道是:对长辈应该做到三养: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但让父辈们衣食无忧,而且要顺应父母的心,给父母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

(源自证道商学院)


相关内容

  • 女四书之[女论语]
    何谓<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 ...
  •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 作者: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华]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 ...
  • 问世间孝为何物
    第二节 问世间"孝"为何物? --谈孔子的孝道 同学们,2005年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是我校高三194班李军同学写的,题目是<奶奶坟上的哭丧棒没有发芽>.文章讲述了一个儿女们不孝顺母亲的故事.我给大家读一读这 ...
  • 高调理事低调做人_低姿态行事不等于做低级人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涓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世间万事万物皆起之于低,成之于低,低是高的发端与缘起,高是低的嬗变与演绎.低调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哲学.谙通此一哲学的人方为大智之人.方成大价之身. 做个不争者 中国的大智者 ...
  • 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主观题(文化生活)
    (北京2013)41.(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 ...
  • 培养感恩之情弘扬孝道美德
    -------探寻思品课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探寻思品课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根,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源,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多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Llt32100 贵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12分) 根据材料,完成24-26题.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 ...
  • 论中国古代的孝道与刑法
    □ 王 琳 () 摘 要 "孝道""孝道"立法的,但是相关的法律规范究竟是在怎样的程度上 ?.不孝罪及其他与孝道有关罪名的规定.相,以期对在现代社会孝道能否涉罪的问题有所借鉴.关键词 不孝罪 司法原则 ...
  • 热点八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热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时政热点 一.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一)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 ...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