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基本需求(一) - 范文中心

人的基本需求(一)

02/07

第二节人的物质需求

一、物质需求的涵义和内容

物质需求是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而对物质内容的欲望和需求。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理需要的物质内容。人作为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排泄出废物,吸收新的养料。一是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等由口而入的营养物质。食品分为充饥食物、美食食物和营养食物。①充饥用的是人的饥饿感的需求,一般不分质量,只要吸食进去没有不舒适的感觉就可以,人在极饿和极渴的时候是不区分充饥食物的质量的,所谓饥不择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温饱需要的食物,基本是以充饥为主,所以,为解决温饱而进行的生产主要追求的是产量,质量列居于次要地位。从整个社会来看,原始社会的生产主要是为充饥而进行的生产。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充饥生产的比例逐渐缩小,到了今天,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充饥生产就不占据生产的主要地位了。②美食食物是为了解决口味需求的。这类食物都需要对原始产品进行一定的加工,如菜肴、糕点、饮料等。美食品既能充饥又能使人得到口感的享受,增强人的快乐感,满足感。③营养食物,是在解决充饥、美食的基础上,按着人的健康的需要合理地配置营养的食物。营养食品需要更深度的加工才能生产出来。二是为健康和治疗疾病所需的物质。如药品,有口服、外敷、注射及理疗等药物和器械。三是空气、阳光等自然物质。包括温度和湿度等。

第二、娱乐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物质。一是娱乐器械等。包括观赏器具,如电视机、摄像机、演出设施、演员等;还有自娱器具,如扑克、麻将等器具。二是文化器具。如书本等学习用具,进行思想理论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如书籍、报刊等;进行科学、考古等需要的各种设备等。三是体育器具。不但大众体育锻炼需要各种器具,现代体育竞赛所需的体育器具更多。娱乐和精神需求所用的物质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器具融娱乐、思想文化和体育锻炼于一身,越来越复杂,数量需求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产业。

第三、行动和生产需要的物质。一是交通工具。自然经济时代牲畜是重要的代步工具,现代生活中的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供人们出行自由任意选择。二是生产工具、生产设备、生产对象、厂房等也属此类。

第四、维护安全需求的物品。一是武器。如原始人使用的弓箭;古代社会的长矛、大刀、战车、铠甲等;当代战争的枪支、大炮、战机、导弹等。二是警察、军队和保安人员等。三是监狱、堡垒、城墙等。

第五、交往所需要的物质。一是交往的对象。如乡亲、同事、同学、朋友、亲属、情人及交易对象,竞争对象等也是物质。二是交往所用的各种物品和手段。

第六、生活用品。如衣服、家具、房屋等。

第七、空间和领地。一是哪项活动所需的物品都需要有一个放置的空间,如居室、厂房、运动场、娱乐厅、道路、农田、猎场等。二是集体、政府、国家等行政领属及其所具有的领域、国土等。三是制度、秩序、法纪所允许的自由空间。这一点虽然属于精神需求的内容,但作为空间和领地,它也属于观念形态的物质需求内容。

二、物质需求的特征

物质需求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物质是维持人生命和生存最基础的东西,因此它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其它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人就是由物质构成的,新陈代谢使人不断排泄废物,吸收新的营养物质,以维持、保证人正常的生理运行,没有物质的补充连人的身体都不能存在。只有有了物质需求,保证了人的生存,其它需求才有载体,才能产生,才能进行。另外,性爱需求、精神需求都是以物质实体为载体的,不满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无法满足。

第二,物质需求总要以某种精神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需要食物时要产生饥饿感,需要娱乐时要产生郁闷感,饥饿、郁闷才使人要得到食物,要娱乐。所以,人的物质需求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的本能和生理的实际需求表现出来和得到满足。它要随着人的精神需求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提高。它与人的精神需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当人的思想观念达到一定程度,受某种思想的制约,人会自觉地限制物质需求,禁欲就是精神限制的结果。比如,人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可能绝食。而新的精神需求又为人对物质需求开辟了新的境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人要娱乐、要看电影、看电视、玩电脑,人就会产生购买电影票、购买电视机和电脑的物质要求。再如,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后,如果催眠师引导他产生热的感觉,这时即使是零下十几度低温,他也会脱掉衣服。可见,实际的需求和人的感觉并不完全一致。精神需求对物质需求具有强烈的制约作用。

第三,物质需求总是先于其它需求而产生,在没有其它需求的时候,人就只有物质需求。婴儿没有其它需求,但是它有物质需求。猿在成为人之前,就必须满足其对食物等的需求。

第四,物质需求并不必然依赖社会关系,层次越低的物质需求,越可以单独进行,只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求才对社会关系有必然的依赖性。

第五,物质需求是靠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来实现的,到目前为止,它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部分。

三、物质需求的历史发展

如果按着传统关于人的观点来说,从猿转化为人,即从人会使用工具那一天开始,人就对物质有了需求,直至人类彻底灭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不科学严密。到底什么时候猿学会了制造工具?绝不能从哪一天、哪一年或哪一万年开始。[KG)]珍妮·古多尔在非洲的大森林考察了十几年黑猩猩,她发现黑猩猩也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比如折下树棒打野兽,修理好一个很好用的草棍从蚂蚁洞中掏蚂蚁吃[ZW(]珍妮·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ZW)]。非洲沙漠兀鹫发现壳较为坚硬的鸟蛋,就叼来一块较大的石头,用其打碎蛋壳,吃里面的东西。更典型的是海狮,它们把一块大石头驼在自己的腹上,两个前肢拿着从海里捞上来的海贝,狠狠地往石头上砸,直至砸破那坚硬的壳,吃里面的肉。可见动物都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所以说,人制造了什么样的工具才算由动物变成了人,这很难说,而且也绝不仅仅是短时间就一下子形成和出现的。

其实,制造和使用工具,只标明智力发展的水平,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说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智力,但智力还不算高,人与动物的区别最根本的地方在于人有很高的智力。智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征途漫长的进化过程,动物的智力一点点提高了,逐渐地发明创造更多更复杂的工具,进行较复杂的劳动。这时,我们才能把类猿人与猿等动物明显地区别开来,这时的类猿人所结成的群居关系才有更为复杂的结构。我们才说这时的人群是社会而不是动物的群居。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应该看到,人的前身类人猿与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不能说类人猿就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不能说类人猿的群居就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认识人的需求必须从类人猿的需求谈起,从人由动物转化来之前谈起。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人的前期即类猿人称为前人,把它们结成的群居关系叫前人社会,这样,前人和前人社会与人和人类社会就不必要有明确的时代界线,我们可以把母系氏族时代以前的人类时期都称为前人时期和前人社会。

在前人阶段,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具有如下的特征:①食物是最主要的物质需求,其次才是娱乐器具和生产工具;②获取食物主要依靠人的单独劳动,尽管那时也有群居的协作,但主要的食物还是独自满足,对集体的依赖性不大。比如,一群人到一个森林里,各自从树上摘取果实自己食用,自己捕猎的小动物自己食用,多余的,获得较大的猎物才共同享用。到了前人阶段后期,较大较多的劳动产品成为公共的,实行平均分配,当然也包括对贡献大的人的奖励,也存在着猎获者首先享用,把剩余的劳动产品作为公有的现象。那时没有十分严密的法律加以监督,个人或几个人获得的劳动产品他们是可能首先享用的。由于那时没有出现家庭,个人积蓄剩余产品除必要的劳动工具和饰物外,其余的则行不通,连储存的地方几乎都没有,所以多余的产品只能献给集体。那时个人不保留剩余产品不是因为人们怎么有觉悟,而是由当时的群居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只能把当时的多余的劳动产品充为公有。③人类所消费的物质产品是十分简单、粗糙的,基本都是自然的、原始的,很少加工,食物至多是用火烧熟,饰物只是进行打磨和简单的整理。④病弱的人处于经常的食不裹腹的境地,常常饿死或病死,人的平均寿命很短。

到了前人社会后期,人类获取需求的方式主要依靠集体的协作,即在社会关系中进行。我们把这种依赖社会关系而进行的需求满足行为叫生产劳动。当然,在共同协作中进行的劳动未必就是公有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就是说,这时人的生存已不能离开社会,象鲁宾逊那样单独一个人孤立地生活已经不可能,至少单个人进行劳动的工具是社会协作的产物,人的生活已不仅仅是物质的需求,精神的满足逐渐增多,有些方面已内化为人的本能。所以,个人单独生存造成的孤独已经难以令人忍受,人必须置身于社会关系之中。所以,人的物质需求的社会性大大增强,人在社会生产中实现需求。

当原始公社出现以后,前人社会已基本结束,人的物质需求靠公社的集体生产来满足,这时实行原始氏族公有制,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不过,由于此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还是很难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主要精力用于追求食物等物质内容。

后来由于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家庭也产生了,物质需求转到了以家庭为主。家庭负责着人的性爱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双重满足任务,也肩负着人的相当程度的满足精神需求的任务。人的家庭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工具,而家庭与家庭之间在土地方面展开了竞争,强者占有了较多的土地,一部分人失去了土地,为了物质需求,不得不到占有土地的家庭中去劳动,这首先要为占有土地的家庭劳动,然后得到他们的赏赐以满足对食物等物质的需求,这时就出现了剥削现象,奴隶社会开始产生了。

在奴隶社会,奴隶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成了和牲畜一样的生产工具,奴隶的劳动成果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奴隶主的需求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满足。奴隶得到的满足仅仅是生存的食物及简单的衣服。这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土制陶器和铜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奴隶受着非人的待遇,奴隶不断逃亡和反抗奴隶主的压迫。铁器出现以后,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了避免奴隶的反抗和奴隶逃亡造成的损失,土地拥有者改变了生产方式,把土地租给没有土地的人,收取地租,没有土地的人租种土地,除了交租之外剩余的部分由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时,封建社会就产生了。

在封建社会,手工业也有了发展,人们的生活除了食物之外,娱乐、交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的辅助物质资料的需求和生产也发展起来,人的物质需求除食物外也扩大到其它方面。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繁荣起来,粮食、蔬菜等食物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人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有了较大的扩充。当蒸汽机带动的纺织机等自然动力出现以后,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的自然经济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到拥有生产资料的工厂主的企业里做工挣取工资,用工资购买自己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工人进行着繁重的劳动,所得工资仅能满足最低的生活需求,工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改变恶劣的生活状况,便不断同资本家进行斗争,造成了生产的破坏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时,资本主义国家便开始改良,法律、制度逐渐地从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幸福和自由的角度出现,工人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工厂主、资本家在法律的约束下发给工人较为合理的工资。再加上整个社会生产发达起来,各种商品特别丰富,社会总体生活水平已相当高,人的精神需求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小,物质消费内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辅助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的获得已相当容易,精神需求成为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时,物质资料的需求主要是精神生活的辅助资料,比如,电脑的硬件、文化娱乐工具等。这时,每一样物质需求内容都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即使是食物也包含着许多精神内容,比如,生日蛋糕、各种美食等,都会有很浓重的文化内涵。人的物质消费同时也附带着文化消费,物质需求只是文化需求的形式和载体。我们把这以后的社会称作后人类社会。可以说,目前后人类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后人类社会人对物质的需求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人主要追求的是精神需求。后面我们将谈到人类社会的三大分期,前人类社会的关系主要以性爱需求为纽带,后人类社会主要以精神需求为纽带。第三节人的性爱需求

一、性爱需求的涵义

性爱需求分为性和爱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统一在一起,性是有爱的性,爱是因性的爱。性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是最低层次生理需求的内容,叫性欲。其实,性首先是一种生理本能。孟子说“食色性也”,就是说“色”是人天然的本性。它是由人的生理本能即内分泌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在《男人》一书中曾写到,“自有生命之时起性生活就一直以种种方式存在”,他用科尔波特的话说,人和“鸟有性爱、蜜蜂有性爱,甚至连受过教育的跳蚤也有性爱”一样。可见,单纯地谈性,就是人的自然本能,和动物一样具有的生理本能。当这种本能反映在人的意识之中后,就是马斯洛所说的性欲。可见,从纯性的角度看人的这方面需求是肤浅的,没有看到人在这方面需求的深刻实质,没有把人在这方面的需求和动物在这方面的需求区别开来,所以把它列为最低层次。其实,人的性是有爱的性、情感的性。人的性是和爱紧密相联系的。爱首先是一种关系。如果从纯自然生理的角度看性的满足,不用异性及第二个人,只要通过性分泌物的排泄也可消减性的欲望,比如,梦遗、手淫。同性恋者在同性之间施泄,释放性的能量,尽管这其中也有情感的因素,但这是病态的表现,是手淫、梦遗现象的变种,人在其中获得的性爱幸福很少,至多是一种快感而已。性只有表现在异性之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因为性在本质上是在两个人的性需求中实现的,雌性的性需求需要在雄性的性需求中得到满足,雄性的性需求需要在雌性的性需求中得到满足。然而,只有这两性间的性的施放和满足,并未完备人的性爱内容。比如,动物也需要在两性关系中实现性需求。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感情的,在施性过程中异性之间要进行感情的沟通,这种感情表现为二人的关系,当两性间认定对方是自己施性的对象时,必然要考虑对方的种种因素及这些因素与自己的关系。比如,对方的性能力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对方喜欢不喜欢在自己身上施性,自己与对方性行为会有什么后果?能不能抵挡住其他人因性对自己的侵害?能不能因为自己从他(她)身上得到性满足而使他(她)对自己产生其它要求?自己对他(她)应该有什么要求?他(她)能够达到这一点吗?(比如:继续性关系要求,物质与精神协作、援助要求)当认定对方可以时才会与其做爱。而这种认定就是一种评价,就是在自己可以与发生性关系诸多人中的一种评价和选择。当一个人这样选择了另一个人时,就会从对方身上得到一种自尊和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如果对方也这样选择了自己,自己也同样从对方身上得到了自尊和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此时,相互就形成一种感情。在两性间这种认识的程度越深,越广泛,相互形成的情感也就越深。而当人觉得自己选择的对方把性(包括爱)给予自己时,对方一定排除外人,那么自己对他(她)就有一个呵护、帮助的责任,这种责任感就是良心。当良心和感情结合起来施与某一性对象时,就是爱。爱把性变成丰富的东西,那种单纯的性交、性施泄虽然是基础,但它已成为一部分。比如:抚摸、拥抱、接吻、嬉戏也成为性的一种表达和满足,以至于爱的语言也成了性的重要施与和满足方式,并进一步上升为相拥相伴,共同生活。这样,由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性需求、性关系要实现为情感和精神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情感,这样以性为基础的情感就是性爱,性爱表现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就是爱情。

二、性爱需求的内容和特点

性爱需求的特点使性爱不同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而,成为人的一个独立的需求。性爱需求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性爱是自身内分泌排泄的需要。性爱需求在生理上不表现为物质的直接吸入,而是排泄,这是性爱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基本区别。人对物质的需求主要是吸入体内,作为营养补充身体,对一些所用物虽然不吸入体内,如工具、房屋、土地等,但也不是人从体内排泄。性需求,当人从体内排泄出性分泌物时,性欲就立即大大消减。而性对象又不象工具、房屋、土地等物质需求的内容一样只是用具而已。性对象不是用具,是和自己同等的需求者,他(她)在满足对方性需求时,自己也得到了性的满足,自己在从她(他)身上得到性满足的同时,也必须去满足她(他)。事实上,只有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爱、去做爱,自己才能充分地享受性爱,才能从性爱中得到崇高的幸福。如果象嫖客或手淫那样只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就象动物一样得不到最大的满足和幸福,就是做爱也达不到最大的快感。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女性不能正确地看待自身的性爱需求,他们认为在爱情和婚姻中,性生活不是自己的需要和满足,不是自己的享受和幸福,而是男人的享受,是自己在给予男人,不是自己也在向男人索取,不是男人对自己的给予,因此,她们在性爱生活中从来都是被动的,即使自己很想做爱,也不主动争取,不表示出来。和丈夫或心爱的人做爱,本来是相互的给予,相互的索取,相互的幸福,她们不这样认为,认为是自己的付出,是男人的所得。这样理解爱情婚姻中的性,事实是把自己当成妓女和遭受强奸一样看待了,这本身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和男人同等的地位看待爱情和婚姻关系。这种思想是长期的传统道德观念造成的。

第二、性爱是表现在两性之间关系中的需求。物质需求只要自身得到所需之物就满足了,无论其他人存在不存在都可以,但性爱却需另一个人的配合与协作。没有另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性爱,而另一个人必须是配合的、协作的,这样才能达到性爱需求的充分满足。强奸绝不可能达到性爱的充分满足。和妻子(丈夫)情人做爱时,如果他不感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做爱的快感,甚至也激不起对方的兴趣。两性之间的关系越亲密,情感越深挚,性爱的满足能力就越强,越会从对方身上得到更大的性爱满足。有人说“家花不如野花香”,这是由于“野花”的新鲜,“野花”的年轻性欲强烈才带来的。“野花”在新鲜、年轻、性欲强烈的基础上,只有也和自己有感情、感情深,性爱的幸福感、做爱的快感才能更强烈。如果“野花”对自己无感情,即使年轻、新鲜、性欲强烈,也不会使人产生更大幸福感。嫖娼的快感只是由于妓女的新鲜、性欲强烈和性技巧高超带来的,其实嫖娼得不到什么幸福感。嫖客只有在做爱那一瞬间忘了道德时才有了快感,之后在道德的压力下,嫖娼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恐惧和自我沦丧的感觉。

第三、性爱是人对情感的需求。性爱绝不仅仅是做爱,如果做了爱就能完全满足性爱需求,那么人也就不会恋爱和结婚了。前面已经谈过,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又由于性爱的满足必须是在两性关系中发生,那么,在两性发生关系过程中就产生了情感问题。由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任意一个异性那里得到性,这样,性争夺也就必然存在,当一方把性给予自己时,自己就会得到自尊和价值实现的满足。这样,人就会对给予自己性的那一方心存感激,同时也会产生保护、帮助对方获得其它满足的责任感,产生我把性和全部的心思、力量给予你的良心感。如果异性两人之间都有这种感情,那就是爱情。爱情给人更充分的性爱满足。这就是说,人对性的追求必然导致对爱情的追求。爱情是性的发展和异化。她提高了性的品位,实现了性的最大化,强化了性的内涵,丰富了性的内容,也使性由纯生理的东西演变为精神的东西,实现为精神的满足。当一个人得到了自己认为是最美好的异性,即使暂时还没有做爱,或者是他(她)知道他们没有条件做爱,但他(她)认为对方真心爱自己,条件具备时很愿意与自己做爱,那他(她)同样感到十分幸福和无限满足,不能做爱虽有遗憾,但是他(她)因获得了真正的情爱而幸福。当然,不基于性的感情不属于性爱需求的范围,而只是亲情、友情等。亲情、友情不可能象爱情那样给人价值感,一个自己认为十分美好的异性爱上了自己,自己就会认为我这个人了不起,就会十分自信。如果一个十分美好的人做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那并不能使自己感到十分了不起,只有感到自己幸运而已。性爱需求实现为情爱的拥有,变为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性爱的异化,也是性爱的提升。

第四、性爱需求的开放性和封闭性。从纯性需求的角度看是开放的,无论与哪个异性,只要实现性分泌物的排泄,得到了性刺激,实现了性快感就行了。所以,对性满足对象要求不具有唯一性,而是多样性的。但是,由于有意识的人能够对性目标形成判断认识,因此,人对目标的性能力及由性而带来的其它收获能够有预测,这样,人对性目标就会有选择,选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方对自己爱的程度,给予自己的爱和性满足的可能性。二是,对方的性能力,性能力和审美需求相结合,就是对方性感和美的程度。没有性能力的人,人是不会选择其为性爱对象的,性能力越强人越愿意选择其为性爱对象。三是,对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自己越缺少什么,越需对方拥有什么。比如,自己经济困难,就更需要对方富有;自己政治地位低下,甚至受到欺压,就越需要对方有权有势;自己越因没文化没思想,精神空虚,就越需要对方有思想文化。当自己生活能力很弱时,就需要生活能力很强的人。生活能力包括社会生活能力和家庭生活能力。四是,环境条件所提供的性满足的可能性。只有具有可能性的,才会将其作为性追求的目标。这四点,也是人求爱的四个标准。当人按照这四个标准做出选择后,性对象范围就很少或唯一的了。特别是第一条标准,往往把爱的目标只确定在一个人的身上。如果选择的那个目标也把选择的目标确定在自己身上,那么相互之间就会产生爱情。尽管有时其中的一方可能会发现更合适的目标,但是由于相互的爱情,也会打消另作选择的想法。当相爱的双方把爱的目标确定下来时,最不愿意的就是对方进行新的选择,这时人的爱就是排他的,而且自己也用理智控制自己或由感情决定不作新的选择。性爱到了这个程度就成了封闭的东西了。所以说,性爱选择的全部标准和情感与理智的作用,使具有开放性的性爱又具有了封闭性。有人说,“男人的天性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盆里的,想着锅里的,见异思迁是人的本性”,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只看到了性爱开放性的一面,没有看到它的封闭性的一面。只有当人在做爱情选择时没有用上述四个标准,或者原选择的目标并不完全符合上述四条标准时才有可能见异思迁。再者,如果选择时虽然完全符合上述四条标准,但是相互之间的感情没有培养起来,而且相互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目前再用四条标准衡量已经不完全符合了,其中的一方又没有强烈的道德意识,才有可能见异思迁。

第五,性爱需求实现了人的繁衍,构成了人口生产。人口生产与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性爱需求的历史作用和发展

性爱需求作为人的三大需求之一,从人产生那天起就存在,在动物未变成人之前性关系就存在,萌芽状态的爱就出现了。爱随着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萌芽和提升。人对性爱需求的追求肩负着繁衍后代的重大任务。人口生产就是由性爱需求决定的生产。

1、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是性关系决定的社会

在前人阶段,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性关系,我们把这一时期叫作性关系阶段。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那时性关系对社会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直到原始氏族公社后期,父系氏族阶段开始,性关系阶段才被经济关系阶段代替。关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划分,只是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了认识并依此来划分了各个人类社会历史阶段,对人类历史的前期——原始社会没作细致的研究,统称为生产力很低的原始社会,对未来的精神关系的阶段也未能详细的研究,只当作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阶段。其实,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性关系阶段,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处于次要阶段。那时,人类的生产能力极低,人的生存主要的不是靠共同的协作生产,而是主要靠单独的摘取果实和捕获小动物为食,这时人的社会关系的纽带主要的是人与人的性关系,其根据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由于食物和居住条件的严重不足,人类社会的繁衍维持主要靠生育,生育能力强的动物和人才能更顽强地延续下来,有些生育能力低的人类种群和氏族都灭亡了。生育在那时成了最神圣的东西。许多考古发现证明,那时人类崇拜生殖器,崇拜女性。中国辽宁建平的牛河粱女神庙,女性的乳房比较突出,遗存至今。蒙古族的图腾——青牛白丫头,是典型的生殖崇拜。特别有意思的是旧石器时代维纳斯小塑像,它们只有明显夸张的乳房、臀部和中裂线,这些小塑像被认为是丰收女神,是赞美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而用于表现男性的作品则是阴茎勃起的男性。现在非洲森林的一些部落,用长达几十公分的细葫芦套在男性的阴茎上,以显男性的力量。在众多的史前考古发现中,最突出的就是生殖崇拜。我们最早的祖先的信仰和祭祠仪式对性崇拜是最普遍的特征。原始文化主要是性文化,事实上都是对性满足和生育的崇拜,性满足和生育在那时是人类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第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主要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一个血缘系统形成一个氏族,长辈、老人做氏族的首领,氏族成员都是一个血亲下的人,整个氏族就是一个大家庭。没有这种血缘关系,就没有这个群体,没有这个氏族。成员间在氏族内部通婚。氏族的强大与否主要看生育儿女的多少,生育能力越强,这个氏族就越大。氏族内部结成的就是姻亲关系,姻亲关系构成层次、等级和地位,按姻亲关系进行交往和生产、生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事实上就是性关系。

第三,原始的分工按性别分工,男的负责打猎,女的负责生育和畜养、采摘,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形成了母系社会,妇女比男子享有更高的地位。性别分工说到底是根源于性。男性和女性的分工与结合,形成了原始社会相当一个时间的社会关系体系。

第四,在前人时期,人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集体生产,人的生存主要依靠个人单独的采集和捕猎,这时,前人仍然是群居的。据考察,包括一些动物在内的群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复杂关系。珍妮·古多尔对黑猩猩十几年的观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意识的前人来说,其群居更不是偶然的,其内部更是有一定的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雏型。但是,构成这种雏型的社会关系的纽带是什么呢?主要的纽带是什么呢?从珍妮·古多尔对黑猩猩的观察可以看出,这种群居的纽带有如下一些方面:一是食物源相同,在猎食中相遇形成了群;二是防卫侵害,同类的鸣叫作为信号以躲避侵害,同群的共同协作驱赶侵略者;三是嬉戏的需要,嬉戏其实是精神的需要;四是性的需要构成群;五是母育子的需要形成动物的家庭群。从这五个纽带看,最重要的具有必然性的是性交的需求和母育子的需求。比如狮、虎等大型野兽,因食物的需要需在自己的领地内驱赶其它同类者。可见,以自取食物为主并不本质地要求形成群,但未成年的狮、虎都与母在同一领地共居。所以说,前人社会的主要纽带是性关系。在黑猩猩群里有着复杂的关系,珍妮·古多尔观察,常在一起的同年公黑猩猩或母黑猩猩“朋友”一般是同母的兄弟姐妹,它们互相帮助,其中一个地位升高,另一个的地位也会跟着升高。母黑猩猩因为性能力强而得到有地位的公黑猩猩的庇护,其地位也较高。黑猩猩的迁移,常因发情母黑猩猩的迁移而迁移。母黑猩猩为了获得公黑猩猩的庇护而追随他们。人类原始的群居,原始的等级,由力量决定的性占有来决定。特别是由于雌性人性需求的经常性(没有固定发情期),这就使雄雌前人之间必须经常保持联系,并以性需求和力量划分等级,形成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决定食物满足的优先权。珍妮·古多尔扔过去的香蕉,首领先食用,然后才是顺次等级的享用。跟发情的雌性交配也是这样。

2、性爱关系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对偶婚出现,后来出现了家庭,性爱需求就主要集中到两个人之间和家庭内部了,构筑整个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再不是性爱了,那时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开始成为主要因素了。但是,从那时起到今天的整个物质关系阶段,性爱关系对整个社会关系仍起着一定作用,以至于使得弗洛伊德等仍认为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还是性爱。当然,弗洛伊德过分地夸大了人的性爱需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他没有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待社会关系的形成和表现方式,只看到了性对人生的作用,就把性夸大为社会关系的本质。那么,物质关系社会阶段性爱关系的作用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家庭主要以性爱关系为基础和纽带,但家庭又是最小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它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构筑整个社会的细胞,性爱关系连结的家庭首先通过作为最小的生产和消费单位而影响整个社会。家庭关系的稳定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如果很多家庭关系不稳定,存在问题,就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比如,夫妻离婚率太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关系。再有子女教育问题,老人赡养问题,都会对整个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这样,在整个社会就存在着家庭婚姻制度问题,家庭婚姻制度是物质关系阶段整个社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在物质关系阶段,仍存在着两性的社会问题。首先是男女分工问题,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男女的体力差别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但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男女的体力差异对分工确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男女心理差异和生存方式的特点的不同,对他们从事的职业必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影响着男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问题,以及从性别角度争取社会地位的问题,这就构成了社会性的两性关系问题。其次,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男女的共同参与必然存在着男女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感情和性爱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活动。比如,封建社会各国的姻亲关系是影响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姻亲也不时地影响着朝政。在民主国家,两个政治人物的性爱关系,也会明显地影响政治。就是在低层次的工作中,男女之间的关系对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卖淫、性开放等广泛的社会性男女关系问题,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社会道德、风俗、法律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第三,人口生产是关系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下一个问题里我们要专门来探讨人口生产问题。

在精神关系阶段,性爱关系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到来,现在我们还无法准确地说明它的作用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但是,它的作用必然存在,因为到了那时仍是人的社会,人的需求仍然存在,性需求不会因精神关系作为构筑整个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而消失。性爱对精神关系阶段社会存在发展的影响至少存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或广泛地走出家庭,所以,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更广泛更深刻。

其二,由于人们主要的从事精神生活,爱情就会成为人们分享的一个更重要的精神内容,爱情问题要比今天复杂、深刻得多。

3,人口生产是三大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之一

人类因人的三个基本需求而形成相应的三大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人口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为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产生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性爱需求要实现为人口的生产。

在前人时代或者说在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人口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的作用。第一,那时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重要的是人口生产关系。那时的社会群体的主要是血亲氏族,血亲氏族是由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那时的同群社会关系的直接产物就是生育后代;那时的群体关系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抚养子女成长。第二,那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多少。一个种群的强大与否直接取决于这个种群生育能力和抚养幼子成长的能力。生育能力强大,种群就庞大,种群延续下去的可能性就大。尽管那时候人们所获取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十分有限的,人口增多必然使资源人均数量减少,但是,由于那时候主要是由采摘和捕猎来获取物质资料,人群总是不断游动,哪里有果实、有猎物就到哪里生存,因此,人的增多并不标志单个人满足需求量的减少,而恰恰由于人群规模大,捕猎能力提高。所以说,哪个种群生育能力强,哪个种群就强大,种群内部的关系就复杂。也恰恰由于种群的庞大,种群内部关系的复杂,人与人的交往交流增加,由此形成的精神文化也就多了起来,从而促进人的智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思想文化的提高与发展。

在物质生产关系为主的社会发展阶段,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①在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占有和分割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成正比例关系,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生育能力愈强,人口越多,社会发展进步就越快,否则就越慢。②虽然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占有和分割已经结束,但是,人均资源大大超过维护人的生存的起码标准时,人口与经济发展应按比例共同生长,但是,这时并不是人越多,人口增长越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快。二者以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共同增长。③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土地已经难于满足人的充分需求的情况下,在一个长时期内平均的角度看,人口基本不增长,而经济、社会却在继续增长前进。如果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而且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如战乱、饥荒等。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的人类社会的第三阶段,人口生产就变成十分科学和理性的事情。性爱需求和人口生产已经有了明确的界线和分工,二者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完全在理性的控制之下,成了人们的自觉行为,性爱成了人的完全幸福的需求,作为副产品的人口生产已经不是累赘,而是完全有计划、有目的的自觉行为,甚至人口生产成为配合人的性爱需求满足行为的一件艺术品,成为人类精神生产的组成部分。


相关内容

  •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年)
    目 录 从需求出发,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 3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 ...
  • 20**年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养老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 ...
  •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指导书
    吉林化工学院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工业工程专业) 教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00801 学生姓名 王滨义 学生学号 08440106 目 录 第1章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
  • 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学习总结
    软件工程方法学学习总结 • 软件工程方法学是研究软件设计方法论及工程开发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模型.方法.过程.工具.理念/原则.文档, 甚至相应的开发语言.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软件工程方法:结构化.面向对象.敏捷方法. ...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 课程编号:XJ0150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总学时数:68学时 总 学 分:4 开课学期:春季或秋季 参考教材:< ...
  • 对市场营销的理解
    1.市场 = 人口 + 购买力 + 购买欲望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它是指买卖双方购买和出售商品,进行交易活动的地点或地区 市场是指为了满足某些特定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群体 市场是对某种商品或劳务具有需求.有支付能力和 ...
  •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 劳动经济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 满足人类需 ...
  • 20XX年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教材电子版
    一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概要地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它解释人们在面临稀缺性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而言,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都是稀缺的,或者说是有限的.所有的经济探究与问题都产生于稀缺性.对企业生 ...
  •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
    制度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一. 填空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 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 为止,最少需要 时间 二.单 ...
  • 建筑策划导论
    哈尔滨商业街休闲空间调研 一.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商业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传递的窗口.商业街在不断的发展中早已一改之前单纯的购物消费的功能,转变成集中购物.休闲.娱乐.居住.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