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山雨]教学反思

04/11

《山雨》课后反思 翔宇小学 向翠华

《山雨》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也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赵丽宏寄情于景,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般的梦境,看似一场普通的山雨在作者笔下却变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山雨是那么的美,宛如一缕缕轻丝,又像一支支婉转优美的乐曲,在山中回荡,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本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因此,我认为重点应放在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上,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以读代讲,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一、读入声音

本课的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山林中雨来时──雨中──雨后的声音变化,我在读上大做文章,让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风声”、“雨声”、“鸟叫声”以和“雨滴落在小水洼里的声音”等等,然后再把这种感受带入文本,让学生生情并茂地朗读。

二、读入文本

本文对山雨的色彩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因此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的清新感觉,比任何语言都更有感染力。难怪在这段的朗读中,我班的李铃育同学说:“这清新的绿色仿佛真的流进了我的眼睛,流进了我的心胸,真美呀!”

三、读出个性

在本课中,我没有大段的分析、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主练读,读中自悟。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有感情的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局部读?为什么这么读?这样进行平等、轻松的阅读感受交流,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展示机会,使学生能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赏析,这对学生是很有益的。

总之,这篇课文不只作者写得美,学生读得更美。

2013年9月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研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我说教材的流程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教材解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 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
  • [在烈日和暴雨下]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内容. 2.体会烈日之烈. 3.初步体会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体会准确生动.精确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烈日之烈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 ...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高年级阶段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 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 ...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倾吐心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作倾吐心声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倾吐心声 节选自于 陈仲晓老师的<写作方法讲解> 第一单元 倾吐心声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 ...
  • 六上语文一单元预习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前预习单 课题:1. 山中访友 班级: 姓名: 1. 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2. 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里把拼音标注在生字上,并组一个词在旁边. 3. 找出文中生字生词用"﹋﹋"标出, ...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复习资料 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方法. 2<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 3.<詹天佑>一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 ...
  • 关于"教学反思"的再反思
    [关键词] 教学反思:再反思:落脚 点:系统化:实践性:发展 性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48-01 教学反思不是课堂内容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升华.叶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