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亲王的梦想 - 范文中心

阿尔伯特亲王的梦想

03/29

  1      21世纪对中国意义非凡。2008北京奥运已经翻过完美的一页,2010上海世博正悄然走来。可以预言,这届被定义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将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而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引领全球城市朝着和谐、自然、生态的方向向前发展。   要论历史,世博比奥运更悠远。首届伦敦世博早于首届雅典奥运将近半个世纪。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诞生于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   对英国人来说,维多利亚时代是他们永远引以为傲的年代。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王”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间(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这段时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达到了空前强盛,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等都被冠以“维多利亚”之名。工业、科学、文学、艺术也都达到世界级标准。狄更斯、萨克雷和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巨匠先后出现在这个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后,英国逐渐走向衰落。   维多利亚时代产生了许多“世界第一”。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就是于1851年举办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也就是第一届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的最初方案缘于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伟大设想,而女王与亲王的宫廷爱情传奇和英国的鼎盛也是萌发这一设想的渊源之一。此乃英国版的“家和万事兴”。   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坐着金光闪闪的皇家马车,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登基。   1839年,俄国皇太子、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来到伦敦庆祝维多利亚20岁生日。21岁的皇太子一身戎装,英气勃勃、风流倜傥,对女王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英国女王与俄国王储之间产生了亲密关系。但这段情缘引起英国政界的不安。墨尔本首相劝说女王要与俄国皇太子保持距离,维多利亚听从了首相的建议。1840年1月,维多利亚宣布,她未来的丈夫是与她相差三个月的至亲表弟阿尔伯特・萨克森・哥达亲王。阿尔伯特是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小儿子。这桩婚事可谓父母之命,起初维多利亚想由自己作主终身大事,但最终还是以女王之尊延续了王室的传统。   他们相遇时都是17岁,那时的维多利亚公主被母亲管束甚严。她很有主见,却没受过像样的教育。阿尔伯特却是美德、才学与自律的楷模,并在语言、文化、哲学、音乐方面颇多学识。他也十分自负,他清楚自己从小就与维多利亚订了娃娃亲,但对她漠不关心甚至瞧不起。而在维多利亚心里,阿尔伯特给她留下了善良可爱、聪明英俊的阳光形象。3年后两人再次见面,维公主已变身大英帝国女王,阿亲王只是德国公爵王子。地位之悬殊不容置疑。但他们于1840年2月10日终成眷属。在温莎城堡度过了短短两个星期的蜜月后,女王发现,在丈夫的学识和智慧面前,她简直失去与他对话的勇气。阿尔伯特兴趣广泛,酷爱艺术、绘画、建筑,精通古典音乐,而维多利亚对音乐的欣赏只停留在轻歌剧,但这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夫妇关系。   起初,阿尔伯特并未因婚姻感受太多的幸福,虽然贵为执政女王丈夫,但女王陛下的臣民尤其是高层社会常常嘲笑他是个性格古怪、惹人厌烦的书呆子。在他们眼里,他是一个德国人,一个窃取了女王的外来者。而他生性腼腆,又务求完美,他初来乍到英国,感觉水土不服,不仅埋怨这里的天气,还说王室成员缺乏教养,除了打猎或做礼拜根本不知世事,总之他与他们格格不入。但女王紧紧跟着他,整天喊着“亲爱的阿尔伯特”,却也不与他共商国事。   阿尔伯特毕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要努力对英国和他的女王妻子施加影响,尽管微不足道。当维多利亚因为政事烦恼时,阿尔伯特就适时贡献自己的见解。他像女王的私人秘书和秘密顾问一样的尽责。维多利亚对他的才智赞赏不已,也越来越依赖他。   阿尔伯特最终对英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一手策划了王室的外交和国内事务,并改革国家对科学、艺术与工业活动的管理方式,王室形象大大改观。女王的职责逐渐被她的夫婿,一个外国人、一个无冕之王行使着。正是亲王对科学技术的热衷改变了女王对各种新事物的偏见。当时英国北部铺设了火车轨道,但女王害怕坐火车,是亲王的鼓励使她认识到铁路运输无可限量的前途,也使女王成为在国内推行工业化的坚定倡导者。   1851年,正是由于阿尔伯特的智慧和提议,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向公众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奇迹,使鼎盛时期的英国全球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2      阿尔伯特亲王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具有足够的理由。19世纪40年代,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渐入佳境,工业革命使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无可匹敌,英国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诞生了。工厂日夜开工,车船奔忙,远洋舰队把大量原料从世界各地运往英国,又把无数工业产品带到世界各地。工业生产能力比全世界的总和还大。英国拥有世界20%的贸易总量和40%的工业品贸易量,成为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强盛和富裕超出人们想象,许多原本为贵族独享的奢侈品因为批量生产和成本降低而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英国全球商业霸权地位无人可敌,自此英国进入全新的“维多利亚时代”。   如此独占鳌头必会产生相应的诉求。诉求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让地球人都知道大英帝国的超级强盛,是全球主角;二是为日益增多的国内工业产品寻找出路。从这一点也可以说,世博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英国在与法国在欧洲和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中胜出后,同时发展国内机械和工业产品制造,于1754年成立了“艺术、工艺和商业促进发展协会”,鼓励各种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技术发明。1761年,该协会首次为微型风车、脱粒机、手纺机和苹果榨汁机等先进农具和器械颁奖,此举开了博览会之先河。1847年该协会更名为“皇家艺术协会”,阿尔伯特担任主席。亲王开明不羁,常有奇思涌现。1847和1848年,他成功组织举办了两届国内工业博览会。1849年6月30日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日子,阿尔伯特亲王在伦敦白金汉宫召集了一次历史性会议,参加者有皇家艺术协会成员、全国博览会组委会成员、建筑公司成员等。这次会议的主旨是筹划把博览会做大做强。这充分显示了亲王的魄力。另有一个原因更证实了阿尔伯特非凡的洞见力和争先意识。   法国虽然在殖民帝国的竞争中屈居次席,但与英国在工艺和科学方面的博弈从未停止过。1798年,法国紧随英国举办了第一次国内博览会,就是想通过博览会确定它的欧洲中心地位。法国政府发布的文告毫不掩饰:“国中新奇之物有胜于英国者,受上赏。”内务大臣更把博览会看成是“对英工艺之第一战争,于英国工艺之最大打击”。法国自此至1849年接连举办了11次国内博览会,由政府主导,并形成了制度。同时也成了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仿效的对象。而开博览会先河的英国似乎淡忘了自己创造的经验。一位参观了法国博览会的英国记者报道说,“这可以说是法国的胜利。博览会确是一个奇妙的想法。英国人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难以对付的对手,法国正在取代我们在商业上的地位。”但阿尔伯特亲王很清醒,他认为,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决不放弃这个竞争舞台,绝不允许“墙内开花墙外香”,英国必须重新占据博览会的制高点。

  后来的事实正如阿尔伯特所料。法国博览会虽已形成制度,但始终在本国打转,而英国以一个岛国民族的独特思维,捷足先登,抢先占位,一举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中心。这是法国和所有欧洲人始料未及的,同样是世博始料未及的。也许只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夫妇深谙个中奥义。   1849年,亲王派出皇家艺术协会会员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亨利・科尔前往巴黎观摩法国五年一次的国家博览会。亨利带给亲王的情报是,法国曾考虑过邀请其他国家参展,但终因害怕出现竞争而放弃。阿尔伯特豁然顿悟:机会正在向英国招手,英国不怕竞争,因为它具备足够的实力。英国要邀请世界各国来参展,由此一举扭转游离于欧洲大陆博览会的被动局面。所以他提出“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但他同时说,竞争决不是参展的目的。他当时对举办世博会的一段说明堪称经典: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在于充满变化。近代的发明缩小了各国各地域间的距离,被称为“文明的原动力”的分工这一伟大的原理也进入到了科学、产业、技艺等领域中。1851年的博览会是人类伟大事业所取得的成果的生动展示,并提供了真正的试金石,更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的新出发点。他要求在伦敦海德公园中找到最好的场地,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他认为:艺术和工业创作并非是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利,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这个理念把博览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会议同时决定世博会展品分为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四个大类。将成立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来主办,财政集资则由艺术协会负责。   阿尔伯特很务实,组委会立即起草并向政府提交关于成立世博会皇家委员会的申请。组委会成员拜访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65个城镇,试探了解国内著名的制造商们对世博会参展的想法,还派员到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游说,动员参展。   1850年1月3日,世博会皇家委员会成立。随后,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向有关国家发出世博会参展邀请。   世博计划得到了女王的首肯。我们应该对这对君王夫妇充满敬意。一个半世纪前,由于一个亲王的英明倡导和一个君王的伟大决定,使人类至今并将继续享受历届世博带来的巨变和飞跃。而追溯至更早的十七世纪中下叶,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权利法案》奠定了英伦三岛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样板。两个世纪之后,不列颠民族再次创设了一项展示并创造物质文明的世界性盛举――世博会。而这正来自于自信和创新的理念。   由于最高层的重视,首届世博筹备工作开局顺利,但困难接踵而至。距计划中的开幕时间仅一年半,但一切尚未启动,资金缺口很大。还有反对办世博的势力,著名传媒《泰晤士报》也加盟抗议团体。最大的阻力还属反对使用海德公园,理由很堂皇――生态和环保,该问题至今仍属热议。反对者坚持说,建造展馆将会破坏树林和环境。   1849年底成立的世博会建筑委员会立即向各国发出展馆设计的邀请。尽管方案征集仅有三个星期,但委员会仍收到245个方案,其中38个来自国外。委员会评选出68个荣誉奖,但却没有一个中标人。因为所有方案都是古典、永久性的建筑形式。委员会将各方案中的亮点综合成一份官方设计方案,不料更引发了众人的批评。这个被嘘为“可怕的杂种”是个由砖石为材料,顶上带有金属圆顶的传统展馆大厦,它只能意味着在漂亮的海德公园内将产生一幢永久建筑。其实不管谁都知道即便采纳这个方案,也根本没有时间能完成这样一幢庞大的建筑。就连建筑所需的1500万块砖石也是无法赶制。强烈的反对意见不仅使阿尔伯特陷入困境,甚至有导致世博会流产的危险。阿尔伯特亲王几乎陷入困境,但是以女王名义发出的邀请都已到了别国政府手中,难道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的首届世博就因为这个倒霉的展馆建筑食言吗?      3      世博会项目融资历经曲折终有进展,两个有远见的投机商人以换取预付款5%的利息加上利润为条件,提供启动资金。议会两院也以多数票同意在海德公园内举行世界博览会。但最令阿尔伯特揪心的是,展馆方案仍是空中楼阁。   汉语曰“天无绝人之路”,西方人通常叫做“上帝的眷顾”。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注定要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永恒的足迹。   几个月很快过去,正在皇家委员会一筹莫展之时,一个不经意的方案不仅成功挽救了世博会,更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作品本身也成了第一届世博会最成功的展品。这便是帕克斯顿创作的世博展馆“水晶宫”。   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帕克斯顿尝试种植一位英国探险家带自南美圭亚那的植物王莲。他把王莲的种子放在室内一个盛满温水的浴缸里,设计了一个运动转轮使水循环流动以模仿原始生态环境。王莲发芽三个月后,长出11片巨大的叶子并开出美丽的花朵。园艺师紧跟时尚,以维多利亚命名王莲,并作为礼物献于女王。这也使他与阿尔伯特亲王相识并成为挚友。   王莲日长夜大。某日,帕先生突发奇想,把7岁女儿放在其中一片叶子上观赏花朵,绿叶依然如故不摇不晃。帕先生察看叶子背面,粗壮的茎脉呈环形交错,足堪承重。这个发现使他灵感顿现,他在为王莲建造温室时,用铁栏和木制拱胁为结构,以玻璃作墙面,一个新颖的温室就此诞生。   帕克斯顿听说了在海德公园建造展览场馆之事,毛遂自荐。他请求皇家艺术协会给他论证设计方案的机会,艺术协会的条件是:建筑结构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并可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展品。建筑本身是临时建筑,博览会结束后必须拆除。两星期内完成方案,并带有详细说明。帕克斯顿接受了这个颇为苛刻的条件。   也怪不得组委会苛刻,时间不等人呢。   帕克斯顿通宵达旦地设计。6月20日,他带着图纸前往伦敦。6月22日,《伦敦新闻画报》再次刊登官方设计方案细节时,建筑委员会也把帕克斯顿的方案推荐给组委会,同时征求民众的意见。公众舆论一时聚焦在这个新颖别致、优雅美观又是临时性的建筑设计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帕克斯顿设计方案最终敲定,英国记者道格拉斯・杰罗尔德在报道中将这个建筑雏形称之为“水晶宫”,由此声名大震,流传至今。   世博会举行几年之后,人们在国际展览局巴黎总部的会客室里看到一饰雕塑,雕塑主体是帕克斯顿和他的女儿。女儿站在一株亭亭如盖的王莲上,老帕正在一旁揣摩。当我们今天津津乐道这个话题时,已经没有必要去验证这个创意的诞生是否真实,也无须更多溢美,因为在当时,这既是创新也是冒险,甚至是赌博。   后人更应关注的是这个设计方案的实施。显见的问题是,帕克斯顿是园艺师,不是建筑师,也就是说,大胆的帕先生对于建筑是门外汉,撑死也就是发烧友级别。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压力,更准确地说是阿尔伯特亲王的压力。如果没有亲王的拍板,他一个园艺师就是胆子撑破天也没有“班门弄斧”的机会。亲王看好这个设计方案,虽然它并非来自专家。因为,这样的建筑结构从未在建筑史上出现过。亲王已无路可退,他能做的就是孤注一掷。当然这除了勇气,还需底气,更需创新意识。还好底气充足。对英国发达的工业体系而言,84000平方米的玻璃已不在话下,伯明翰制造出来后迅速运到伦敦,随后将钢铁、玻璃和木头通过先进的工业组装,一幢宏伟的预制构体建筑仅用时6个月就奇迹般问世了。这座总造价8万英镑,由4500吨钢材,30万块玻璃覆盖下的超大房子美轮美奂,辉煌眩目,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晶宫”,也完全是亲王想要的结果。世博会结束后,帕克斯顿因此受封为骑士。

  后世建筑学家言之凿凿,说水晶宫的创意在于近代“功能主义”建筑的诞生,建筑结构取决于功用是现代建筑理念的内核。此乃马后炮式的总结。当时可没专家敢如此断言。因此,我们更应为这样的创意欢呼。原本为展品提供展示的场馆,一不留神成了首届世博会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一时间,水晶宫几乎成了世博会的同义语,为办博而专修展示场馆自伦敦世博会后也成为惯例。虽然时隔久远,但历届世博会各国展馆设计仍未脱离当年帕克斯顿的创意之魂和求新意蕴。两年之后的纽约世博会几乎是水晶宫的复制版。水晶宫也一直刺激着法国人的神经,他们一直对伦敦世博耿耿于怀,把“创作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 为己任,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超越水晶宫。终于,在18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诞生了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凭心而论,这件璀璨的杰作足以让法国人扬眉吐气,它的风头完全盖过了水晶宫。此乃后话。   1851年5月1日,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正式揭幕。11时30分,9驾皇家马车列队从白金汉宫出发前往海德公园参加世博会开幕大典。12时,在“哈利路亚”的乐曲声中,维多利亚夫妇和英国王室成员进入博览会展馆水晶宫。   水晶宫接纳了来自25个国家和15个英国殖民地的14000个参观者。值得一提的是,一艘当时正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国轮船“耆英号”上的中国广东人希生幸运地被邀作为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雕塑琳琅满目。人们更赞美这座通体透明,庞大雄伟的建筑。英国向世界炫耀它的文明与财富,展馆大厅入口处耸立着一块重达24吨的特大号煤块,人们瞬间与英国现代工业零距离接触,想躲都没法躲。展馆内英国产品占据一半,而且全是工业品,大到蒸汽机、纺织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水压机、起重机、压力机、隧道、桥梁、轮船、机床模型,小到银质餐具、火柴、钢笔、信封和世界首枚邮票。在我们今天的叙述中如此历数这些展品并不会有多少惊讶,但当时几乎每一件都属“世界第一”,足以令人瞠目。参观者谁都没见过这些长相奇异大小不等的“金属家伙”,人类无法想象自己的手中竟然会产生这么多奇形怪状的新玩意儿,而这将给人类带来更便捷更快乐的生活。人们真切地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其他参展国提供的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不相形见拙也难。英国制造趾高气扬,他国制造灰头土脸。英国人很成功很绅士地“秀”了自己一把。虽然同在欧洲,但这个长期处于“文明世界”边缘又与大陆隔离的莞尔岛国,却通过世博打造了自己“世界中心和现代文明中心”的形象,不仅欧洲大陆,全世界都为之侧目。难怪普鲁士国王羡慕地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   当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5月1日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日子。是有史以来最美丽、最庄严、最激动人的景观,是我心爱的阿尔伯特的成功,是我一生中最自豪最幸福的一天……这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多么荣耀,多么让人感动。我亲爱的丈夫,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女王如此,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几乎是眼含热泪欣喜若狂度过了这一天。英国文化界更是高度认可。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等先后几次参观博览会,勃朗特还写下观感: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汇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只有用魔法才能让世界各地的货物全集中在这里。工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   同年10月14日,首届伦敦世博会圆满闭幕。1854年6月10日,水晶宫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成为伦敦的城市地标。   首届世博会使伦敦从一个岛国城市跃居为世界舞台的中心。效应之强大令人震撼。从此,“办博”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1861年,堪称“世博第一人”的阿尔伯特亲王42岁因伤寒英年早逝,但他创造的世博理念将会一直引领和影响世界……   发稿编辑/姬鸿霞


相关内容

  • 电视剧甄嬛传
    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后宫·甄嬛传>,讲述了清雍正年间,甄嬛的大起大落充满传奇性的人生.这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更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剧中"甄嬛"凝结了 ...
  • 揭秘以朝内81号为首的京城四大"鬼宅"灵异事件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凶宅""鬼宅"的出现,之所以被称为凶宅,大多因为有"不干净的东西"出没.从古至今,像这样的宅院海内海外都有.近期,随着<京城81号>的热 ...
  • 朝鲜王朝王室后裔拥立她登基为帝,复辟朝鲜王朝,韩国人支持吗?
    20世纪初,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半岛也不例外,在公元191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宣布吞并朝鲜半岛,享国519年的朝鲜王朝灭亡,日本把朝鲜纯宗李坧的称号从"皇帝"降为"李王"(在此之前朝鲜高宗李熙 ...
  • (原创)清朝十二王:礼亲王 代善3
    三,夺权争储动地来,惊醒皇权太子梦 (一)争储的失败 代善一生经历了两次皇权的交接,他都气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是父亲努尔哈赤在征讨宁远城不克的情况下,回转盛京途中死在了盛京(沈阳)市郊的瑷鸡堡(沈阳市于洪区).临死前没有交代继承人的问 ...
  • 贝多芬的故事[1]
    贝多芬搬家 阅读答案 1792年,22岁的贝多芬第二次从故乡德国的波恩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选择了一家房屋陈旧的寄宿店住下.他刚把行李和租的一架钢琴搬进来,就开始练习弹琴. 天黑了,寄宿店的女主人怒气冲冲地推开他的房门,大声嚷道:" ...
  • 辛丑条约的内容
    條約内容簡述 第一款,中国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向德皇就德国大使被杀一事道歉.德国大使遇害处建碑纪念.(这是八国联军入侵的直接原因.) 第二款,鼓勵義和團的大臣遭受惩罚(如两位亲王原判斩,後改为流放新疆.其他许多大臣被革职):反战大臣.反对利用 ...
  • 充满传奇 乾隆皇帝七十六次游香山
    2011年12月10日 08:25:00 来源: 北京晚报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香山是一个美丽而充满传奇的地方,乾隆皇帝十分喜爱香山.据史料记载:乾隆一生中来香山游览驻跸共计76次约220余天.另外,乾隆皇帝在驻跸香山静 ...
  • 中美友好交往的第一人--蒲安臣
    张永东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的最老的文明古国,而美国的历史从建立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二百来多年.一千年前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和富裕国家的标志,一千前后美国又成了世界文明和富有的标志.一千年前的世界还没有发现美洲大陆,二 ...
  • 世界名人面相分析
    多丽丝·莱辛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对外宣称称获奖是场灾难,自获奖后她的生活被媒体采访拍照所充斥,使她无法安静下来写作. 多丽丝·莱辛是"女生男相"这样的面相主事业运强,在某一领域必有所成,但情爱路崎岖,孤寡信息较重 ...
  •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