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 范文中心

备课时要关注的细节

02/24

备课时要关注哪些细节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许多教师备课,喜欢以宏观的视角指向课堂教学,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整体性设计上。例如,教学一篇课文,备课时只考虑提出一两个整体性问题或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结果,一些教师走进课堂之后,把课上得磕磕碰碰,即使是一些重点环节、关键内容也只能做到让学生“感知”,“知其然”,而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进行“感悟”,“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做到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更精确,更富有智慧,并努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在教学时就应从微观的视角关注教学中的细节。不过,许多教师更多地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而不是在课前就对细节进行关注和预设,结果在教学中对细节的处理就显得仓促和粗糙。事实上,关注细节必须从备课时就付诸行动。

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认为,备课时关注细节,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课文内容中的细节

备课中,文本解读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细节,并厘清这些细节在课文以及教学中的作用。

文本中的细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文学作品即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它对刻画人物形象、丰富场景画面、突出文章主题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肯定不容忽视;一是课堂教学意义上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两个词语,抓住了它,就能使课堂教学找准切入点,充满智慧和个性。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否则就难以使阅读活动深入下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整体印象和表面感知上,谈不上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谈不上体验、感悟和内化。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一部分时,教师就切不可忽视了文中对“我”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细节描写,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深入体会“我”的复杂心理,从而感悟到:一句“精彩极了”给“我”带来的巨大满足和无比自信以及对进一步得到赏识的满心期待,

一句“糟糕透了”给“我”带来的失望、委屈„„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理解,认为学生通过自读知道了“我”在得到母亲评价后的满心自豪和得到父亲评价后的满怀委屈就算“功德圆满”,那样的语文课堂就谈不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了。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其中有的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容易把握;还有的是通过标点符号表现出来的,教师要用心捕捉。例如,《揠苗助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一天,两天,三天”一般中间使用句号,而这里使用了逗号,这是突出人物心理的一个细节。《囚歌》中“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这是一个反问句,用的却是感叹号,为的是表达强烈的不屈和尊严感。

课堂教学意义上的细节,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就像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样,一词之妙,鲜活全诗。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绿”。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读悟“救助车夫”的部分时,为了使学生深入感悟鲁迅先生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抓住了“半跪着”这个细节,还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黄昏”“天黑了”这两个时间“细节”和“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这个场景“细节”更加具体地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怀。另一位教师教学《科里亚的木匣》,在读悟“找木匣”的环节时,抓住“仍然”“果然”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体会找木匣的曲折过程和科里亚的善于思考。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师抓住的词句并非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细节描写,而教师捕捉到了这些“细节”,便使课堂对话有了切入点,也有了广度和深度,阅读活动就被不知不觉地引向了深入,往往使学生有豁然之悟。

二、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

对于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通常允许备课时撰写“简案”,教学设计只需呈现出框架性结构、粗线条的环节设计。但是,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每一节课的备课都不可“简”,不可“粗”,要做到考虑周详,精心预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可以不必都诉诸文字,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也就是在备课时就要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预设。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一部分的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当“我”把自己的第一首诗呈现在爸爸妈妈面前时,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生读书思考,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母亲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

生:母亲认为精彩极了。

师:“我”是怎样的表现?

生:“我”十分高兴。

生:“我”得意洋洋。

师:那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

生:父亲认为糟糕透了。

师:“我”的表现呢?

生:失声痛哭。

师:一开始就失声痛哭吗?

生:先是眼睛湿润了。

师:课文中哪儿写了母亲看了“我”的诗后的表现?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读)

师: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生:(沉默)

师:因为母亲是就这件事来评价的,父亲是就这首诗来评价的。

(师生都沉默了一会儿。)

师:母亲评价后,“我”有什么想法?

„„

从这一实录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宏观设计是值得肯定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着“当‘我’把自己的第一首诗呈现在爸爸妈妈面前时,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进行自读思考,再组织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中引

导展开对话,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可为什么汇报交流中教师始终不能把学生循序渐进地带进具体的语言文字中,通过潜心会文,借助于想象、联想等活动与文本展开有层次的深入对话呢?用这位老师自己的话说,课前他没有细想怎样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合理的评价性语言去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具体的语言文字读书感悟,以为只要有了“大问题”的设计,“大环节”的预设,课堂就在把握之中了。至于怎样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把学生从表面的认知带入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深层次感悟,是些细节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调控。结果,就导致了课堂实际上的无序状态。这个案例表明,在课堂上,如何把学生从表面的认知带入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深层次理解感悟,真正达到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内化和吸收,这些教学“细节”是必须在备课时就要关注并进行精心预设的。王崧舟老师教学《万里长城》,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代劳动人民修建万里长城的段落时,则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体会。先提问建筑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让学生体会出建造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的不容易,然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两个“多少”和“一个个困难”。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血汗和生命”,情感上再进一层,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正是因为教师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备课时预设好了这样的一个个细节,课堂教学才预约了如此的精彩。

对课堂教学活动细节的关注,除了对重点内容教学的细致预设,还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关注与文本价值取向不一致的课堂生成。一般而言,文本都有一定的相对明确的价值取向,对文本的理解和尊重首先是对其价值取向的认可。而由于学习主体──学生的认知、思维、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差异的实际存在,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与文本价值取向不同的声音。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到这些细节,并预设好巧妙处理和引导的方案。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的课堂上,就遭遇了这样的声音:皮埃尔虽然救了很多人,但他连自己妻子的生命都不顾,算不上真英雄。面对这种有悖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这位教师会心地一笑,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发现皮埃尔对妻子的一份真爱、一片真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触摸英雄伟大的灵魂,学生眼中的皮埃尔不仅不再被质疑,而且形象更加高大,更加让学生敬畏。为什么教师能会心地一笑,举重若轻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触摸呢?因为教师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据此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挖掘、敲打、再敲打,如何应对,已了然于胸。

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细节。基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预想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会有怎样的表现状态,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关注,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为了创设情境或突破学习难点,在课堂使用教学课件时会不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学习时,是不是会有学生游离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之外;情感的渲染会不会因情损文,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顾情感宣泄却忘了文本的存在;会不会有学生因为片面地热心于课堂实践活动而不肯细心揣摩语言文字„„教师备课时关注了这些并预设好避免或应对的办法,就不至于需要在课堂上临阵磨枪,仓促应付,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和高效就有了保障。

三、关注学生发展中的细节

对于具体的课堂而言,学生在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备课时,教师只有切实理解了学情,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细节,才能做出准确的目标定位、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环节设计,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许多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曾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法宝”,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再对这些感兴趣了,无动于衷甚至眼里有了一丝不屑。其实,这“无动于衷”或“不屑”可能并不是从你发现的这一刻才有的。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悄然的、细微的,教师如果不进行细心捕捉,并在备课时关注这些细微的发展和变化,就很难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更谈不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备课时关注学生发展中的细节,首先要做到全面细致地了解学情,然后将每一个目标的定位、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个活动的安排、每一种教法和学法的选择都与学情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在走进课堂之前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例如,我在进行《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的备课时,考虑到班上部分男生平时因为被家长宠爱而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情感粗糙,他们虽然能理解课文内容,能从文字中认识到小姑娘的懂事,却很难细心体会到“长大”的内涵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在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小姑娘长大的每一个“脚印”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和情感。先是讨论“长大”和“长高”是不是一回事,接着让学生再读文思考,小姑娘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在长大的过程中,她都有过怎样的感觉,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课堂上,在这两个问题之前,一些男生的学习果然只能停留在懂了课文内容的层面上,而不像一些女生一样表现出会心与共鸣。而在完成这两个学习活动后,男生们脸上露出了难为情后的想往,小姑娘的长大终于触动了他们的心弦。

学生发展中的细节有很多都是教师可以捕捉到的。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倾向上的细微差异,在各方面能力上表现出来的不同(有的能说,有的会读,

有的善于迁移联想,有的善于分析判断„„),在发展层次上细小的差别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做到一一关注,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其实,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它“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科学教育出版社。)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细节的打磨。


相关内容

  •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课堂细节的反思 楼主发表于:2012-10-25 13:01来源于:"国培计划(2012)"--甘肃省中小学学科远程培训 事情要从一节普通的地理课说起.本学期初,我在上七年级地理 ...
  • 在听课中成长
    在"听课"中成长 --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 ...
  •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反思
    反思一: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反思 这是自己第一次讲这样的课,当看到那么多的老师坐在后面时,说实话,我的头脑中轰的一声,然后就是空白.十分感谢王校长.李主任和刘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包容. 这节课备了有一段时间,李主任亲自帮我一点点解析文本,理清思路 ...
  • 珍珠鸟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意识是目前渐渐流行起来的一个名词.所谓语文意识,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这种意识,教师和学生 ...
  • 20**年酒店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飞鹿旗舰店2016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舞台,在即将来临的2016年,我店将紧紧围绕利润这一核心目标,从菜式出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销创新等方面着力打造"情满飞鹿,舒适家园"这一品牌战略,开展工作,以顾 ...
  •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打造整体高效课堂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打造整体高效课堂 侯川中学 刘宝玉 [内容提要]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敏锐的发现.捕捉和 ...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中学:王欣平 一.背景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 ...
  • [理想中的校园]新课标教案设计
    <理想中的校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健康成长的地方,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教育学生既要热爱现在的学校,更要对他未来的新面貌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教材首先从观察身边的校园环境入手,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以熟悉的 ...
  • 于细微处见精彩
    一.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作家李准曾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巴尔扎克也曾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 ...
  • [9.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语言都出自<战国策>.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但在第一课时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