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内的怪异的量子物理效应 (三) - 范文中心

生物体内的怪异的量子物理效应 (三)

03/13

量子效应是大自然的基本工具之一,它确保生命体能够更好地运作,也让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运作更为流畅的系统。

我们嗅觉背后的量子效应

还有一个领域很有可能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揭开量子生物学的奥秘,那就是气味的科学。

我们的鼻子是如何能够区分不同气味的?传统的嗅觉理论难以解释我们的鼻子如何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气味大分子——当一些气味分子进入我们的鼻腔,现在科学界仍然不清楚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不知怎的,这些分子与我们鼻腔内部的一些气味感受器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让我们能够识别这些气味。

一位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能够分辨数千种不同的气味。但气味分子是如何表达不同气味的,这一点目前仍然不太清楚。有很多分子在外观上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周围多了一个或两个原子,结果它们却能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气味。香草素闻起来有香草的味道,但与之结构非常相似的丁香油酚闻上去却是一股丁香的味道。有些分子的结构相互之间互为镜像,就像你的左右手那样,同样表现出不同的气味。但同样的,有些结构非常不同的分子闻上去的气味却几乎完全一样。

卢卡·图灵(Luca Turin)是希腊BSRC亚历山大·弗莱明研究院的一名化学家,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分子的何种性质决定其所表现出的气味的相关课题。他说:“在嗅觉科学深处有某些非常非常特别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知怎的能够分析不同分子和原子的能力,与我们自认为知晓的分子识别模式不相符合。”他认为,光凭分子结构这一点还无法确定其表现出来的气味,与此相反,他认为可能是分子内部的一些化学键的性质能够提供有关其气味类型的关键信息。

根据图灵关于气味和嗅觉的量子理论,当一个气味分子进入人的鼻腔并与一个气味接收器相结合,在接收器内部就会发生一种所谓的“量子隧穿效应”。

在量子隧穿效应中,一个电子可以穿过材料,从A点抵达B点,在此过程中它似乎能够绕开中间的材料而不受阻挡。和鸟类的的量子导航器相似,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共振现象。图灵认为,在气味分子中的某个特定化学键能够在特定能量作用下发生共振,从而帮助在接收器分子一侧的电子迅速移动到另一侧。只有当气味分子中的化学键在合适的能级状态下发生共振现象时,这样的隧穿效应才能发生。

当接收器内部电子迁移发生时,将会同时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此过程中将产生一个信号,告诉大脑鼻腔内的气味接收器接触到了某种特定种类的气味分子。图灵认为,这一过程对于我们的嗅觉至关重要,而这一过程从本质上来讲是基于量子效应的。他说:“嗅觉的发生需要牵扯到气味分子的化学组成。而嗅觉过程的解释能够在量子隧穿效应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关于图灵的这一理论,迄今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一项发现,即有两种在结构上极为不同的分子,只要它们拥有相似能级性质的化学键,那么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味道就会非常相近。

图灵预测,一种名为“硼烷”的较为罕见的化学物质,其气味应该会和硫磺相似,或者说闻起来应该会有某种类似臭鸡蛋的味道。图灵此前还从未接触过这种物质,因此这种预言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赌博。

但他的预测是正确的。图灵说,这对他而言就像一根链条,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他说:“硼烷的化学结构与硫磺完全不同,它们两者之间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拥有相近的共振频率。实际上,它们也是自然界中目前已知唯一两种闻上去是硫磺味道的化学物质。”

尽管对于该理论而言,这项预测本身是巨大的成功,但还不能算是最终的证明。在理想情况下,图灵希望能够完全理解鼻腔内接收器如何通过量子效应辨别不同气味分子的具体机制。他表示,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非常接近于开展相关实验了。他说:“我并不想说丧气话,但我们的确正在开展相关工作。我想我们会有办法做下去的,或许我们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就会取得进展。”

但不管大自然是否真的会借助量子效应帮助生命体从阳光中汲取能量,分辨南北方向,或是区分不同的味道,原子世界的奇异特性仍将告诉我们许多有关细胞内部精妙结构的信息。(结束)


相关内容

  •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魅力科学论文 题 目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姓 名 崔旭旭 专 业 交通运输 学 号 201334013 指导教师 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运动规 ...
  • 高中物理目录与考点分布(沪科版)
    高中物理教科书目录与考点分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本套教材咸阳市大部分学校使用,与人教版内容基本相同,知识的安排顺序有部分区别.本目录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其中必修1与必修2高一学习,选修3- ...
  • 公元1920-公元1929年
    公元1920年 [天文学] 发现轨道似于土星的小行星海达尔戈(Hidelgo),这是目前知道的最远的小行星(美籍德国人 巴德). 首次用干涉仪直接测量恒星的直径(美国 迈克耳逊.比斯). 提出新的月球运动理论,编成精确的月离表(英国 厄·布 ...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年物理诺贝尔奖介绍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物理诺贝尔奖介绍 精选 欧阳峰的博客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教育情况: Cornell University,其它,博士 研究领域: 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号理论与信号 ...
  • [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题为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五章波和粒子第一节,高三理科班课程,学时一课时. ·学习光电效应现象及其解释理论--光电效应方程. ·本课教材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方面,本课作为后 ...
  • 计算机发展趋势论文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 [摘要] 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和纳米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并带动光互联网 ...
  • 第十一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 42 次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2 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量子物理基础 §11.1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假设 二.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 三.德布罗意假设的意义 四.电子显微镜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 ...
  • 纳米材料的发现发展
    泰 山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所 在 学 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_ 专 业 名 称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______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理 学 __ 年 级 二〇〇八级 __ 学生姓名.学号 小小 200808 ...
  •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简介: 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A.Einstein)提出光量子假说,发表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电效应理论,10年后被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学家密里根(Robert Millikan)用光辉的实验证实了.两位物理大师 ...
  • 热力学统计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概 念 部 分 汇 总 复 习 热力学部分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 其中所要研究的系统可分为三类 孤立系: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闭系:与外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