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docx - 范文中心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docx

12/0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与反思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

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⑴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⑵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⑴课型:教读课

⑵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编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

定的概括能力。在教授时,我指导学生课下预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文意疏通工作。第一课时:课上为了强化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屏幕展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两个成语,让学生讲给大家听。 生:“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生:“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刻苦求学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因此,苦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板书:《送东阳马生序》

二、简介作者(屏幕显示)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老师纠正。)

师:现在分组,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大家围坐交流。(巡回指导)

师:分组发言。

生: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冠:勇冠三军天下第一

言和而色夷谦和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

请:战则请从请让我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俯身倾耳以请请教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生: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生: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生: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今:菜汤

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今:趋势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今: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今:假期

师:同学们找的很好,可见大家预习的很到位,希望今后继续保持。现在,我们再读一遍课文,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齐读

学习小结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重点字词句。

找学生概述课文。

二、研读赏析

师: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生:没有书,只能借、抄。文中的句子: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生: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指导,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文中的句子是: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生:求学中风吹雨打,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多亏受人照顾。

文中句子是:,四肢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生:还有呢。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师:很好。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经常感到资料缺乏,就借阅资料或去好朋友家上网。

生:我是住校的,冬天太冷,学校又不供开水,没有办法洗脚。许多同学就免了这道“工序”,我呢,坚持用凉水,这样既卫生,又锻炼了意志。

生:我课下不会做作业。但又害怕问老师,也羞于问同学。经常悄悄的把同学的本子拿来“参考参考”。(同学们都笑了)

师:你很诚实。不过抄作业可不是好习惯。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抄别人的,就检查不出自己的不足,老师也无法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上课就没有针对性,也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老师希望大家都实事求是,勤学好问,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异口同声)好!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困难老师或同学会帮你解决。你解决困难的好方法或者可以帮其他同学。希望大家踊跃些。

生:我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非常伤心,就不想学了。后来,老师主动找我谈话,告诉我记英语单词不能一两个小时的看,这样学习效率很低。老师给我订了个巴掌大的本子,说:“你每天抄上10~20个英语单词,随身带着,一有空就看看,比如上学的路上、课间、逛街时,时间长了,单词就记住了。”现在我一点也不烦英语,反而更喜欢了。

师:非常好的方法,希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照着做一做,相信大家的英语会好起来的。

生:我的困难是爸爸、妈妈看我总不顺眼,我作什么他们都不放心。上次,我在学校问老师题,回去晚了。爸爸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骂了一顿,害得我哭了一个晚上。以后我很少跟他们说话。遇到不高兴的事,宁愿跟好朋友讲,也不跟他们说。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你的心情老师也理解。这就是我们常提的“代沟”。怎么解决呢?逃避不行。交流才是好办法。找个好时间,坐下来,与父母面对面的说说话,问题就解决了。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做得也很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那种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相信终有一天“铁杵也磨成针”。

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生:想当官。

生:想赚钱。

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生:为了自己的将来。

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实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选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国家倡导我们:你读书吧,读书就可以当大官、赚大钱、你就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

生:不是。

师: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尽力从更深的一层意义去理解。 生: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一个可怜虫,作者努力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 师:很好,意思比刚才要深入一些。请其他同学继续思考。 生:知识就是力量。

生:作者是苦中作乐,我有时也这样。比如:我遇到不会的题,就不吃饭,直到做出来为止,那时,我会乐的一蹦三尺高。

师:你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们学过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

师:(鼓掌)说的很精彩,而且能学为所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作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三、拓展延伸

师: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但是细心的

同学就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在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余则愠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生:还有“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师:同学们找的很正确。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生:我也会像他一样专心学习。

生:我不是。我就很羡慕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小学时,学校组织舞蹈表演,选上了我,妈妈没钱给我买新白球鞋,让我穿的是姐姐的旧的,同学们都怪怪的看着我,哪天,舞也没跳好。

生:我也是。记得上次同学开生日party,我也去了。看着他身边如山的精美礼品,看着他幸福的笑脸,看着那众星捧月的场面,我眼馋极了,那一刻,我好想是他呀。

生:我也去了。因为这个我还好几天多没有理爸妈,谁让他们没本事呢!

生:我妈妈说过: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所以我虽然羡慕他们,但一点也不佩服他们,靠老子风光,无能!我要自己去挣!

生:我姥姥常给我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活法,一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好。

师:大家能开诚布公、实话实说,老师很感动。老师认为,但凡不是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但是,如果我们虚荣心

无限膨胀,就会形成强烈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提倡要有一颗平常心,这就是幸福。所以,“追求幸福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自信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把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像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下来,坚信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在平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周国平)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珍惜自己拥有的,在平凡中寻找幸福。

【教学反思】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


相关内容

  •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师: 班级: 学生: 时间: 课前寄语: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 ...
  • 中考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考点
    考点跟踪 东送阳马序 一.生(025· 四1南充川)读阅乙两段文言甲,完成下文问题. [列甲] 既冠,益加圣慕贤之道.患又无硕名师人与游,尝趋里百,外从乡先达之经 执问.先叩德隆望达,门人弟子填尊室,未尝稍降辞其色余立.侍左,右援质理疑,身 ...
  • "宋濂尝与客饮"[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答题  (12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
  • 6口技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6课 <口 技> 编制人:李世伟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3.13 编号:06 今日名言: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学习目标] ...
  • 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quo ...
  • 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8年级教学反思docx
    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桃花源记>导入反思 语文组 余 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好奇.好胜.需求的心理驱动下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基于这样的理论指导,我就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我就把<桃花源记>的导入设 ...
  • 初高中通假字测试答案
    初高中通假字测试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高兴. 3.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北师大数学[手拉手]教学实录及反思
    北师大版<手拉手>教学反思 很高兴能荣获"教学区中青年教师大练兵"展示课的资格,为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并从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早上参加了本校教研组举行的"参展课"研讨活动. 本节课, ...
  • 阳光教案六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教材简析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