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开采南海石油拉升GDP:石油产值占GDP30% - 范文中心

越南开采南海石油拉升GDP:石油产值占GDP30%

01/11

同多国公司与财团结成“抢油共同体”,令南海争端解决难度大增

南沙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有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南海油气资源尤为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一直到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都是一片平静之海,并且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然而,就在这一报告提出后,南海的平静被打破了。

南海周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近30年时间里,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大量的南海油气资源。而在与中方的较量中,越南竟使来自南海的产值占到了全国GDP的30%,显示出了极为精心的谋略。

抢夺“另一个波斯湾”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整个群岛由200多座岛屿、礁滩等组成。

相关勘测指出,南海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是油气丰富的地区。从长远看,南海深水石油储油潜力比东海、黄海都要大。

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就可达418亿吨,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根据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一贯主张,这一海域的油气资源理应主要由中方拥有。

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资源,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展开抢夺。

菲律宾是在南海动手最早的国家,1946年便盯上南沙群岛;1976年,开始对外进行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招标,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石油公司前来投标。

此外,马来西亚动手早在1966年,当时就和英荷壳牌文莱石油公司合作进行南沙油气资源勘探。截止到21世纪初,马来西亚已在南海(包括争议海域)打出近百口油气田。

而文莱这个东南亚唯一靠石油发家的小国,其对油气资源的开采,也早已深入南海争议海域。

截至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5国联合西方石油公司,已在南海勘探开发近30年之久,形成了相当规模。

一份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报告显示,以上5国已经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

南海抢油占30%GDP

越南早在1973年越南战争还未结束时,也已经开始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但鉴于当时中国正在对越南进行大力援助,与外国公司未能合作成功。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家理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表示,陆地石油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后效益的特点,而海洋石油开采更是如此,“例如在海洋中打造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基本上就是用钢铁在海洋里面堆出来的一个小岛”。

他说,海上石油开发需要巨额经费投入和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越南仅凭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寻求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采,是越南的必然选择。

1986年开始,越南在南沙打出了第一口出油探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近年来,越南还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合同。

专家指出,目前每年我国石油资源被周边国家开采,其中越南居首。据悉,越南去年产油约1750万吨,基本上来自南海,其产值竟占越南全国GDP的30%。以前,稻米是越南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而现在这一位置已经被南海油气开发取代。

背弃“共同开发”共识

1988年,杜文灵接替黎笋担任越共总书记以后,河内领导层制定了一条“北边停战,南边急进”的战略方针,即在北边越、中边界同中国停止冲突,缓和两国关系,在南海趁机急剧占领南海各岛礁。

2008年年底,中越两国完成了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但在南沙和西沙群岛问题上,中越不但没有达成任何划界协议,反而气氛越来越紧张。

越南加剧了对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蚕食鲸吞,所占岛礁几乎覆盖了南沙群岛全境。与此同时,菲律宾也加紧了与中方的争夺,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与东盟各国联合抗衡中国。

面对南海争议区的资源开发,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从前,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成功先例。最早的共同开发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中立区,1922年沙特和科威特两国协议划出一块缓冲区,对该区的资源进行平分。

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不予武力入侵。

越南谋略令中方陷两难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不仅进行了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全球招标,更利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未明确之处,令其招标区很少在自己的控制区,而大多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区域,多次染指中国区域南海油田。

有分析指出,越南的方略大大增加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越南同西方国家各大石油公司以及俄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韩国各大财团结成了经济共同体,形成世界列强同越南在南海采油问题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如果中国同越南爆发军事冲突,列强难免会被牵扯进来。

与此同时,中方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政策,贯彻“以和为贵”的外交方针,这也让越南蚕食鲸吞南沙众多岛礁的行动得以成功。

葛家理也认为,如今南海问题持续升级,越南在与西方公司的合作中,不仅得到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更令他们同时卷入利益纠纷之中,中方要在南海诉诸大动作,所牵扯的利益关系将十分复杂。

新闻链接:

中国在南海一直未采油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家理向《世界新闻报》介绍,南海周边国家每年在南沙开采大量石油,但拥有南海主权的中国在过去50年间却连一桶石油都未开采。

据悉,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深海涉足很少。中石油和中石化虽然在近几年也分别声称将进军海洋石油领域,但目前在南海均无作为。

葛家理介绍,海洋石油勘探需要的技术和装备不仅十分先进,而且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目前,全球深水钻井技术的最大深度已达到3052米,而中国使用本国装备最多可以钻到505米水深;在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技术上,中国目前最深的流花气田使用现有国产装备,只能达到333米的作业水深,而目前国际上开发的最深的油气田已达到2438米。

有分析说,中国想在短时间内从300米的作业水深跨到3000米的水平,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葛家理说,南海的较量说到底还是一个实力较量,“比如我们说的甲烷水合物的开采,这是一种像气泡一样、类似天然气的物质,在海底很冷的条件下形成,对这种物质的开发技术和设备,并不是在海底油田里,而是悬浮在海底,这种勘探开发需要极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没有实力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钻井平台作业水深均较浅,正在研制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总造价近60亿元,平台稳定性和强度按南海地区的恶劣海况设计。

(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全敏)


相关内容

  •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讲义
    ★课 目:国际战略环境 课题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目 的: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况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 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主要精神,增强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积极投身我国国防建设事业. 内 容:一.我国周边安全环 ...
  • 现代军事与局部战争-南海问题看法
    我关于南海问题的归纳及看法 --苗澍 化1108班 201144317 一:南海简介 中国大陆东南方濒临五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其中,前四海区面积即达472.7万平方千米.其中,南海因其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故 ...
  • ==中国未收复的领土==
    中国未收复的领土== 中国未收复的领土 1.钓鱼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 ...
  •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 ...
  • 非洲43个国家矿产资源和矿业简况
    非洲43个国家矿产资源和矿业简况 东非 埃塞俄比亚 在埃塞俄比亚矿业中,金矿业举足轻重,同时埃塞俄比亚还开采锰矿和铂矿. 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矿业活动的外国采矿勘查公司已经从1994年的一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多家.矿业所得税从45%降至35%, ...
  •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报告 一.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和特点 (一)概况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 ...
  • 柬埔寨王国的矿产资源与投资政策
    柬埔寨王国的矿产资源与投资政策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王志刚 埔寨国土面积为181035平方公 里,总人口约1040万人,有20 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占80%,此外 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斯丁 族等少数民族.柬埔寨官方语言有高 棉 ...
  •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牵涉到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收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上显得十分复杂,近些年几乎年年都有新情况,是现代中国加热的话题,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 ...
  • 公务员资料分析题库
    2001-2005年东北地区电子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表 1. 2005年比2003年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高多少?( ) A.32% B. 45% C. 2. 3% D. 4. 1% 2. 哪一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最高? ( ) A. 2001 ...
  •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09(1)班 张勋 09271142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张勋 指导老师:姚红星 调查时间:2011/5/1-2011/5/13 地点:盐城师范学院 正文: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