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 范文中心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0/29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雾的形成:白天气温高,空气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雾。特别是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至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清晨的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山谷比山顶水汽更易凝结形成雾)

在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日较差大)在中小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小(例如泰山日较差一年四季总地域附近平原上的济南:见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册第50页“表2.4”(见下表)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山顶与大陆接触的面积小)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现将气温日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二、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实例:

1、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但年较差小,因此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形容高原气候特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2、西北地区:地处中纬,深居内陆,气温较同纬地区偏高(光照长,云量稀少,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的很少.)气温日、年较差均大.形成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同一纬度带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而形成了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气候(海洋上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大陆夏热冬寒,年较差大,海洋上云量一般比陆地大,且风速大于陆地上,这也能减小海上气温日、年较差。


相关内容

  • ☆地理位置分析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 ...
  • 高二地理太阳辐射与光照,气温与热量
    <太阳辐射.光照.气温.热量>专题复习 一. 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的能量 2----------纬度 昼长------------------纬度 -----天气.海拔.尘埃 3.空间分布:一般随纬度增 ...
  • 高中地理地形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 地势起伏状况 3. (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 (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 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 ...
  •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一.分布类问题 1.点状地理事物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 ...
  •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资料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 ...
  • 等温线弯曲的规律和判读
    等温线弯曲的规律和判读 内乡高中 吴海娜 [学习目标]理解等温线的弯曲规律,能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影响因素 [重.难点]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和判读 [认知] 影响气候(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 ...
  • 浙江省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⑪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 ...
  • 初一地理复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 ...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
  • 初一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①船远去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再消失:船开来时是桅杆先出现,船身再出现.②月食时地球的轮廓在月球表面上看起来是圆弧形的.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直观拍摄到的地球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