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文言文 - 范文中心

(苏教版)七上文言文

12/04

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上) 文言文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 ...

(4)遽( )契( )其舟 (5)先自度( )其足 ...

(6)宁信度( ),无自信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

(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 ...

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

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

(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

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

(1)做代词,代物的:

(2)做动词用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狼》

1. 解释加点的字。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

②屠惧,投以( )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

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担...

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

④少时( ),一狼径( )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

( ),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入...

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

毙之。乃( )悟前狼寐,盖( )以( )诱( )敌。 ....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幼时记趣》

1.解释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强( ) ..

(3)又留蚊于素帐中( ) (4)果如鹤唳云端(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土砾( )②怡( )③壑( ) ...④癞蛤蟆(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凹者为壑( ) .

②不觉呀然惊恐( ) ③捉蛤蟆,鞭数十( ) ...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②使与台齐( ) ..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④余年幼,方出神( ) ...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 ..

6.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峡》

一. 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 ....

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 ....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

三、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 .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 ) ..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林寒.涧肃.

3、空谷..传响

五、一词多义

1. 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2.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六、重点词语解释

1. 至于夏水襄.陵( ) 2.或.王命急宣(

3. 则素湍..绿潭( )( ) 4.良.多趣味(

5. 属.引凄异( ) 6.不见曦.月(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 ) )

5、写山高的句子是: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九、开放性试题:1.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八则》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 罔( )殆( ) ....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

2、原文填空:

⑴ ,不亦说乎?

⑵ ,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

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 ) ⑵学而不思则罔( ) ..

⑶思而不学则殆( ) 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⑸学而不厌( )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7)温故而知新( )( )(8)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

(9)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

4、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E. 思而不学则殆。

6.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上) 文言文练习 参考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

1.(1)lǚ(2)suì (3)nìng (4)jù qì(5)duó dù

2.(1)同“座”(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

3.(1)量长短,是动词(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4.(1)这,这儿(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

5.之①:指量好的尺码之②:到……去之③:指剑(1)①③(2)②

6.(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4)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5)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6)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7)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狼》略

《幼时记趣》检测与评价 参考答案

1.(1)比做(2)僵硬 (3)白色的 (4)鸣叫。

2.①砾(lì) ②怡(yí)③壑(hè)④癞(lài )

3.①山谷 ②惊异的样子 ③用鞭子打

4.①在 ②同 ③把 ④正

5.①自己 ②丛草、虫蚁、土砾 ③二虫 ④癞蛤蟆 6.

6.(1)我心里这样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我把这个景象)比做“青云白鹤”的景观。(3)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4)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三峡》

一. 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

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

二、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

三、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

表示另提一事)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五、一词多义

1. 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六、重点词语解释

1. 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

3. 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 良多趣味(良:很) ...

5. 属引凄异(属:连接)6.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

七、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九、开放性试题:1.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相关内容

  • 高一上文言文挖字填空练习(种树+病梅)
    高一上文言文挖字填空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 )瘘,隆然伏行,有类( )橐驼者,故乡人号( )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 )乡曰丰乐乡,在长安 ...
  •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3.19 文言文相当于半门外语,由于时间的差异古人的语言与现在有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字词意义的改变上和句式的改变上. 1.章惇(d ūn )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 ...
  • 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00
    <桃花源记>主旨: 文章描以武陵渔人进出(探访)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 ...
  • 文言文中的"者"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的"者"的用法 一.特殊代词 "者"是文言文比较特殊的代词.这种特殊体现在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须和其他词(词组)构成"者"字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一)者 &qu ...
  •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针对不同文体的答题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 1."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2.尽量用原句, ...
  •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 --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朱文君 评析:陈琴 [教学材料] 白话版<伊索寓言>两则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 ...
  • 观潮说课稿0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说课稿 商城县河凤桥一中语文教师 吴泽磊 <观潮>说课稿 说课人:吴泽磊 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 ...
  • 20**年金山初三一模青玉案
    金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l.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
  • _伤仲永_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7-8 教艺 [教育感言] 杨红梅 广东省深圳市新洲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第三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