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试题 - 范文中心

岩石圈试题

10/06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反馈训练

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据此回答1~3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 .莫霍界面 B .上下地幔之间 C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 .内外核之间

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

A .下地幔 B .内核 C .外核 D .软流层

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 .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 .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 .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

A .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 .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 .岩石圈中部

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6.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 等名贵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装潢。据此回答7~8题。

7.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 属于(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岩 D .变质岩

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下图表示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9~10题。

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 )

A .火成岩1为喷出岩 B .火成岩2为喷出岩

C .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D .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1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

地表形态

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 .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12.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

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A .天然气、水、石油 B .水、石油 、天然气

C .石油、天然气、水 D .天然气 、石油 、水

1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

A .石灰岩、玄武岩 B .页岩、石灰岩 C .板岩、大理岩 D .花岗岩、页岩

14.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 .花岗石、页岩 B .石灰岩、板岩 C .砂岩、页岩 D .片麻岩、石灰岩

15. 下列岩石属沉积岩是( )

A. 玄武岩 B. 砂岩、页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知识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6. 形成巨大褶皱山脉的地质作用是( )

A .岩浆活动 B .地壳垂直运动 C .地壳水平运动 D .沉积作用

17.下列有关地壳物质循环运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力作用在运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 从“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上看,各类岩石不能都直接形成新的岩浆

C. 地壳隆起处的岩石都是岩浆岩

D.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也就是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过程

18.“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

A .地质作用 B .内力作用 C .地壳运动 D .地质构造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在a 、b 、c 、d 四区域中,最有可能成为储油气构造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C 处形成的地形区有( )

A .华山 B .庐山 C .汾渭谷地 D .泰山

观察下面的“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图中⑤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 )

A .褶皱运动之前 B .断层运动之后

C .断层运动之前 D .比图中⑧处岩层形成时代早

23.上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

造相类似的是( )

A .华山 B .喜马拉雅山

C .阿尔卑斯山脉 D .安第斯山脉

24.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④处不相同的是

( )

A .渭河平原 B .汾河谷地 C .东非大裂谷 D .长江三峡

25.图中⑥处的山地成因为( )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褶皱隆起成山 D .断层上升成山

26.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运动的部位是( )

A .② B .⑤ C .⑥ D .⑦

27.造成⑦处易成谷的原因是( )

A .岩石破碎 B .挤压力大 C .张力影响 D .侵蚀作用

28.读下面“地貌示意图”,其中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侵蚀作用 B .搬运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沉积作用

29、关于地质作用的正确说法:

A 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B 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

C 一般都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 D 对地表形态具有破坏作用

30、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②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③岩浆岩、变质岩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④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成岩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 .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32、关于地壳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壳先有水平运动,后有升降运动 B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实是相伴发生的

C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D .喜马拉雅山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33、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大西洋板块

34、下列概念中属地质构造的有

①火山和地震 ②沙丘和断层 ③摺皱和断层 ④背斜和向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5、喜马拉雅山脉是

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两个大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③一个大陆板块和一个大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产生的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

A ④和⑤ B ①和⑥ C ①和④ D ③和⑥

37、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⑤和⑥ D ①和⑤

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38~39题。

3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39、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40.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处为____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____,能起到记录__________的作用。

(2)B处为________岩,它是由__________活动经过______形成的。

此类岩石常见有两种类型,其中C 处为________岩,D 处为

________岩。

(3)E处可能会形成______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______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

41.读右面的“断层剖面图”,回答:

(1)图中A 、B 、C 、D 四外地质构造的名

称分别是:

,D , (2)A 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 ,原因是

4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

(2)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①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和海沟的成因是:

②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是:

③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

④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⑤冰岛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是:

43、(2011·威海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

因。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1图中板块a 是_______板块和材料2图中_______(A或B) 处的板块一致。(4分)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岩石) 。(2分)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1分)( )

A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1分)( )

A .板块碰撞

C .流水作用 B .冰川作用 D .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6分)

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

A .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 .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 .岩石圈中部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 .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 .岩石圈的主要成分由表及里,铁镁成分增多

C .岩石圈的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甚至缺失

D .全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

6.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石

C .各类岩石都成形成变质岩

A .花岗石、页岩

C .砂岩、页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B .石灰岩、板岩 D .片麻岩、石灰岩 7.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表示地震波,其中A 表示________波,B 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 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 代表_____,该面以下E 代表______。

(3)图中F 处,地震波A 完全________,地震波B 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 面以上的E 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 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 面是______界面。

(4)C 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G 层叫_______,H 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 ,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 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 面为古登堡界面。F 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 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 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说明F 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 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 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

2.C 3.B 4.A 5、C

6、A 7、C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参考答案

1—5 CCDCB 6—10 DDADB 11—15 ADCCB 16—20 CDAAD 21—25 CBADB 26—30 ADBAA 31—35 CBBBD 36—39 DABA

40、(1)沉积 具层理构造 化石 地球历史 (2)岩浆 岩浆 冷凝 花岗 玄武 (3)变质 高温、高压 形成岩浆岩。

41、(1)背斜 向斜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

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3)B 、DB 为向斜,下面可能埋藏有地下水;D 为断层,

修隧道应避开断层

43、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3)沉积岩 (4)A (5)B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相关内容

  • 岩浆岩试题
    判断题 1.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 2.岩石是固态物质的集合体.( ) 3.常见造岩矿物按其成因和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 ) 4.岩石就是结晶质矿物的结合体.( ) 5.按岩石的 ...
  •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ld"行星大小约为地 ...
  • 20**年二建[公路工程]精选模拟试题[4]
    2015二建<公路工程>精选模拟试题[4] 1.下列哪些属于路基干湿划分的类型( ABE) A.干燥 B.潮湿 C.透水 D.淤泥 E.过湿 2.对于原地基处理,下面哪些说法正确(AB) A.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 ...
  • 中国水资源条件与特点考试试题
    | | 一. 中国水资源条件与特点考试试题 客观题 参考答案 客观题得分: 总得分:76 分 主观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 平原区是我国的主要产水区:[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2. 深层承压 ...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A)类
    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3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请在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1.题目应 ...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你会选吗(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壤 B .空气 C .温 ...
  • 20**年上半年江西省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2016年上半年江西省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对于原状土取土器,下列()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的活塞是固定在薄壁筒内,不能在筒内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 ...
  • "泰山,鸿毛"阅读试题及答案
    泰山,鸿毛陈 霁 ①我一下车就看见了那些龙柱.十二根.排列在大道两边,有皇家气派.泰山就在龙柱的前方.山上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树,袒露着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②从这里到山顶,十来公里的路程,司马迁.李白.杜甫之类名人的脚印,早已密密地 ...
  • 神东煤炭公司公开招聘采煤机司机理论试题2 (2)
    __________:号考 __________:场考 __________:名姓神东煤炭公司公开招聘采煤机司机理论考试试题 1. 填空题 (共25空,每空0.5分 共25分) 1) 润滑材料的作用是(减轻机械设备磨损, 延长其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