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 范文中心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2/19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达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选厂所有范围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

3、职责

3.1 安环科负责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系统进行风险及影响的识别与评价,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

3.2选厂要确保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

3.3一般危险源由各班组负责日常监管。对不能消除的危险源,要落实监控责任人,定期检查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危险源得到控制。

3.4 选厂安环科负责组织生产班组对一般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

4、工作程序

4.1要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这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闭环过程。

如图所示

4.2危险源辨识

4.2.1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4.2.1.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4.2.1.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选厂经理、分管安全、生产、机电副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选厂技术骨干。

4.2.1.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4.2.1.4对参加辨识的员工进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方法、流程。并得到其认可承诺。

4.2.1.5资料准备齐全;

4.2.1.6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

4.2.2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4.2.2.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临时抢修等),分析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的表现和影响。同时考虑各种活动中产生的次生风险。

4.2.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和访问者);

4.2.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4.2.2.4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臵及相关方活动的影响。

4.2.2.5危险源的类型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分为四种:(1)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2)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和生物性危险;(3)环境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管理因素,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4.2.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2.3.1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

4.2.3.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

4.2.3.3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

4.2.3.4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4.2.4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4.2.4.1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4.2.4.2危险源一般出现在:起吊作业、高处作业、高压电气、压力容器、油品、危化品贮运、机械操作、物品搬运等。

4.2.4.3当工艺、设备、法规、产品、内部和外部等发生变化时,或作业区域发生变化、临时性工作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和风险策划工作。

4.2.5风险评价

4.2.5.1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如图所示:

图 风险系统管理

4.2.5.2采用LEC值定性评价法,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C),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尽可能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4.2.5.3进行风险评价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正确评估。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的确定: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d.危险等级划分 根据D=LEC计算D值,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稍有危险;如果危险分值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进行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极其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至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4.2.5.4 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的结果。

4.2.5.5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4.2.5.5.1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

4.2.5.5.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4.2.5.5.3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4.2.5.5.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措施的。

4.2.5.6识别并评价下列职业危害及其影响:粉尘、高温与低温、震动与噪声、辐射、毒物、生物危害、照度、其他。

4.2.5.7制定如下风险评价计划:矿石运输和周边环境、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设施、重要场所、职业卫生、自然灾害、危险物料、火灾风险、紧急情况风险评价计划,并配备相应资源。形成重大风险清单和职业危害因素清单。

4.2.5.8定期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工效,可能造成严重风险的危害进行监测。

4.2.5.9安环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危险源地点、性质、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4.2.5.10机动科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存好档案。

4.2.5.11安环科负责每年制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4.2.5.12 安环科负责在演练前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培训。

4.2.5.13 安环科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安环科将演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并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

4.2.6风险控制措施

4.2.6.1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后,即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对策:如图4-4-1风险水平示意图所示。上部是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部是可承受的危险,不必采取措施;中部属于要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安环科要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2.6.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4.2.6.2.1消除风险;

4.2.6.2.2替代风险

4.2.6.2.3工程控制、隔离风险

4.2.6.2.4管理措施;

4.2.6.2.5个体防护;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

4.2.6.3由安环科将风险评价结果形成《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信息表》和《重大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策划表》,并确

保风险控制计划的主要目的围绕于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当员工安全健康与财产保护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健康措施。

4.2.7持续风险评价

4.2.7.1由安环科负责组织进行持续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

4.2.7.2每年1月份对风险进行回顾评审并进行重新评价。

4.2.7.3当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进行评价。

4.2.7.4持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包括如下几种:使用前检查;计划任务观察;设备检查;班前安全检查确认;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修;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班组危险预知活动。

5、支持性文件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相关内容

  •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 1.工作活动分类 编制一份工作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危险源辨识 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在假 ...
  •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 1.基本方法 2.工作安全分析 3.安全检查法 4.预先危险分析 5.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询问.交谈等方法 二.危险源辨识要充分考虑危害事件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 ...
  • 环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 ZHCX--1 1.0目的 识别和评价工程监理活动或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为制定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管理方案采取相适应的控制措施提供 ...
  • 危险源管理办法
    危险源管理办法 一.危险源的辨识 1.事故类别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 ...
  • 危险源告知制度
    细汇报.调查取证材料,必须经调查取证人员确认签字.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后1-3日内向铁运公司安全监察部写出事故报告. 第二十一条 安全监察部接到调查处理报告后,由安全监察部召开事故处理会议,分析原因,判明责任,对事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 ...
  • 20**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消防法律法规.我国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及其他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消防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专业技术,解决建筑防火.消防设施.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消 ...
  •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 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 现场观察 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 ...
  • 汽车加气站(CNG)重大危险源
    汽车加气站(CNG)重大危险源 1. 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V/V),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 ...
  • 关于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关于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为使东银能源所属各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体系建设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各矿能够按照已排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既定工作任务.根据东银实业(集团)有关领导安排,结合东银能源及所属各矿实际,特下发此通知. 一 ...
  •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1.定义: 2.内容: (1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3.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