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 范文中心

生命在于运动

02/08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不是梦

——阿尔本格勒中心学校 巴根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老年人来说,如何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老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不得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人人都渴望健康,人人都渴望长寿。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到老年,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研究专家提出“健康70、80、90,百岁不是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老有所养、健康长寿;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为,服务社会这一总目的,现就有关加强老年人体育科学研究,发展老年体育产业,提高老年人健身质量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而且主要是针对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而言的。恩格斯说:“生命的存在首先在于运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书上就记载了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好处。汉代名医华陀依照虎、鹿、猿、熊、鸟等动物的活动姿态,编制了一套“五禽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强调“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运动可以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摆脱孤独,调剂情绪,振奋精神。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的作用。

开展体育活动就是实现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它除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外,通过传授竞技规则,能教导人们遵章守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增加安定团结的因素,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节约国家医疗费用的开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什么是健康?人们常说,“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体魄健全就是健康”,“红光满面,长得结实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般认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参照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关于老年人健康的标准是:无病痛症状和不适;经现代医学检查各器官功能在正常范围,无疾病;无影响生理功能的明显畸形:体重在正常范围;矫正视力可看书报,5米以内可听正常讲话(声音);能从事室内外轻体力劳动;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绪乐观,无自怨、孤独、抑郁和忧虑感;家庭和睦;遵守社会公德,保持一定社交等。什么是幸福?平常说快乐是幸福;“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当然是幸福。但如何才能快乐,关键是健康。要健康必须科学养老,养老的前提在运动。健康享受每一天,健康使个人幸福、

家庭幸福和社会幸福。

如何才能做到健康与运动,实现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呢?借鉴一些老同志的实践经验,我想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生活要规律化

“生命由天赋,健康靠人为”。要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在饮食方面,做到合理膳食很重要。“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多吃鱼,少吃肉”,这都是很好的民间谚语。还有很多“长寿食疗歌”,诸如:“盐醋防毒能消炎,葱姜辣汤治感冒;胡椒驱寒又除湿,韭菜补肾暖膝腰;花生能降胆固醇,芹菜能降血压高;大蒜抑制肠炎发,绿豆解暑最为妙”等等,这些都很有韵味,值得熟记,有益健康。这里特别强调多吃鱼的问题,很多老年人介绍这是长寿的一条重要经验。因为鱼肉所含脂肪是不饱和脂肪,有益于心脑血管保健,也有益于增智。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结果,2000年日本男女寿命均列世界第一,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4.6岁,男性为77.72岁。据认为,日本人长寿的原因除了卫生保健设施普及外,主要还是同饮食结构合理,尤其是吃鱼多有关。其次在睡眠方面要有规律。睡眠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生理学家认为,在一般健康状况下,50—70岁的人每天应睡眠9-10小时,70—80岁的人每

天应睡眠11-12小时。这些时间可分别安排在晚间和中午进行。至于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中午休息多长时间,都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对睡眠的生理需要,从而延年益寿。其三,要有适当的娱乐欣赏活动,比如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等。 二,锻炼要经常化

“生命在于运动”,这已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我们的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忠告。只有经常坚持锻炼,才能舒通身体的筋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器官机能,使生命之树常青。经常锻炼,还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延缓衰老进程。

在锻炼经常化的问题上,重要的是要坚持科学锻炼。第一,要因人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强求一致。第二,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三,要抵制封建迷信和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当前要特别重视与邪教组织的斗争,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心态要平衡化

人的心理状态平衡很重要。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适应、不习惯,常常表现为思想消极情绪低落,容易激动。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尊敬和同志们的关心,同时又感到在位与不在位不一样,因而为自己权力的失

落感到悲观和惋惜:一方面希望能度过愉快的晚年,往往又“有福不享”,为别人为社会为家庭琐事操劳,常为一件小事、一句不中听的话而耿耿于怀,显得“小气”和固执。这些不良心态肯定会影响老年人健康,加快衰老过程,不利于健康老龄化。

我认为心态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保持心态的基本平衡,关键是四句话:要忘得了过去,要看得惯现在,要展望着明天,要把握好自己。

1、要忘得了过去。步入老年,人们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其中必然经过风风雨雨,有喜悦也有欢乐,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绩也有遗憾„„。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留恋不堪回首的往事,可能导致心理失衡。只有以博大精心的胸怀面对现实,不能为仕途坎坷,官小职微而自卑、自责,也不能因辛劳一生没有豪宅而觉得吃亏。忘得了过去,就是从头开始,视老年阶段为生活的新起点,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老有所为。

2、要看得惯现在。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利益在调整,不平衡的事很多,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比比皆是。有的老同志面对眼前社会中的种种状况,总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感到不顺心,影响着心理平衡。须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对此要想得开,要承认我们都已退休的现实,要以积极的休息为主的心态,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

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要看得惯,关键是彻底放下架子,与普通老百姓、普通群众靠近,多听听他们的呼声,努力寻找心理上的缓冲带。如运用“时间拖延法”来淡化刺激强度;运用“回避法”来摆胁心理的直接损害;以设想的“精神胜利法”去寻找欢乐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来达到心态的基本平衡。

3、要展望着明天。乐观的积极的看世界,世界真奇妙,世界确实美好。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代,国家一天天强大,人民生活一天天幸福,国际地位一天天提高。祖国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州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展望明天,心情更加舒畅,进而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

4、要把握好自己。要寻找好新的定位,恰当地评价自己。过去在位时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不一定很完善、很好,肯定还有很多遗憾和不足;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那是领导重视关心和同志们支持配合的结果。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社会。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老同志趁身体尚好,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发挥余热的问题。能够发挥余热,也要量力而行,一切服从于身心健康和社会需要。

四、思想要年轻化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人老是自然规律,但是只要有正确思想指导,只要把握住老有所为的良机,就可以唤回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思想永远年轻化。

1、要加强学习。老年人历尽沧桑,时不我待,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老有所为,与时俱进,必须要老有所学,这是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所有老年人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了解新情况的需要。社会发展没有止境,人的学习也应没有止境。因此,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精神食粮不能少,精神支柱不能溃,同样要做到加强学习,思想常新,精神不老,政治上永远年轻。

老年人应该学什么?一是上老年大学继续深造,学点政治、学点经济、学点科技知识,还有练字、绘画、唱戏以及写作等。二是定期组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和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了解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三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看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周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们应以此自勉,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享永年。特别是人到老年,邀游于读书和知识的海洋之中,会感到其乐无穷,不知老之将至。

2、要乐观向上。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是老年人长寿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常言道:“笑一笑,十年

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一生活哲理,对老年人十分重要。保持乐观,也可以说保持青春活力。一要知足常乐,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条件,与参加工作时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应该说知足了。退下来后,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就行了;不羡慕别人,更不嫉妒别人,做到廉洁自律,严格要求,为民以德,不该得的不得,不该想的不想,不该要的不要,永远记住知足常乐的古训。二要助人为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谁也离不开谁,彼此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助人的过程,可以净化灵魂,升化人格,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是怡享天伦之乐。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劳累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回到了家庭的小天地,赏心于夫妻之情、父母之情、母女之情、手足之情中,一家和睦相处,怡享天伦之乐,有益健康长寿。

3、要重归群体。每个人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机关,都经历了从普通老百姓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干部与工人)的过程,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得到升迁,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现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返回社会,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实际也是一个重归群体的问题。这就要懂得“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的道理。重归群体,本来就是从群众中来,现在仍回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重归群体,就是要永远植根于群众之中,要密切与群众联系。重归群体,就是和人民群众永远在一起,积极参与群体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群体活动,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同时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从中获得新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自在,活得潇洒、顺心,成为一个永远不老的快乐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通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达到全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并积极乐观地发挥好自己的余热。愿所有老同志以“路远不须悉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与时俱进,余热生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2015年4月28日


相关内容

  • 养生保健短信息
    经典养生保健短信汇总 起得早,睡得早: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早晨一碗粥,晚饭莫吃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切勿多色欲.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家里乐逍遥. 男女要想身体 ...
  • 中医学的革命建立在自然科学的革命之上
    已有 77 次阅读 2013-11-24 10: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张建湘 统一的物质在宇宙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可观察的有序状态,一种是不可观察的无序状态,西方科学的所有成就几乎都建立在精密仪器对可观察的有序状态的归纳与总结之上 ...
  • 关于体育的名人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
    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俾华考范文网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 ...
  • 论北村透谷浪漫主义文学观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接受
    摘要:日本浪漫主义是在明治维新的基础上 ,伴随着产业革命完成 ,近代市民社会体制确立 ,基督教借助欧化风潮大量渗入 ,以及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获得成功而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 ,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在文学上的折射.明治 30年代 ,日本文学跌宕起 ...
  • 吃杂食 勤用脑 多锻炼
    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中外科学家的共同认知.人如果没有自觉的运动,而是安于休息,那么他的生命周期就会缩短.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天坚持慢跑3-5公里.人体最完美的运动应当是跑步,在跑步中,两腿不断轮换地刺激左右大脑半球,极易锻炼脑组织及其 ...
  • 运动营养与健康养生论文选修
    惠州学院的选修大学养生的同学不要抄这 篇,我已经抄了! 运动营养与健康养生 关键词:养生之道.养生之术.食养.养神.运动养生.保健食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
  • 追逐运动的脚步,放飞生命的理想"
    追逐运动的脚步,放飞生命的理想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逐运动的脚步,放飞生命的理想".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 ...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 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 ...
  • 巴金的名言
    巴金的名言 1.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镜子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2.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 ...
  • 康德美学思想的现代化意义
    一.关于康德思想 我们认为康德美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并不想用当下时尚的(审美)现代性观念去圈定康氏的美学,将它作现代性的某种类型的化约,从而得出康氏美学如何现代性.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其深远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在美学史上,康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