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 范文中心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04/05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王展鹏

, 但也有许多

。欧盟当前的制宪进程为我们认识这一理

论提供了初步的经验事实。研究表明, 欧盟制宪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

主政治的特征, 具有促进欧洲认同的潜力。但欧盟宪法进程在法荷公决中遭受的

挫折也表明, 欧洲民众与政治精英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尽管如此, 作者仍认为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应被理解为对欧盟现有政体提供

有益补充的、以价值正义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长期对话与协商过程。在此过程

中, 只有在对欧洲民众的利益诉求给予充分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欧洲多层次、多领

域的有效协商, 建立起整个欧洲范围的公共政治领域, 宪法爱国主义才能成为一

条实现欧洲认同的可行的中间道路。

关键词:欧盟宪法 欧洲认同 宪法爱国主义 哈贝马斯 协商民主

近年来, 欧洲认同日益成为欧盟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认同程度偏低是制约欧洲迈向“日益紧密的联盟”的瓶颈, 而当前的制

①宪进程则是欧洲寻求共同认同的一种尝试。今年五六月间, 在法、荷两国的全

民公决中, 《欧洲联盟宪法条约》相继以高达55%和65%的反对票遭到否决, 随后欧盟首脑会议做出了延长宪法条约批准期限的决定。这不仅意味着欧盟立宪

有关讨论参见:Franz C . M ayer and J. Pal m owski, “Eur opean I dentities and the E U ”, Journal of Co mm on M arket S tudies , 2004, Vol . 42, No . 3, p 1583; Justine Lacr oix, “For a Eur o 2pean Constituti onal Patri otis m ”, Political S tudies , 2002, Vol . 50, pp 1944-945. ①

进程暂时陷于停顿, 也意味着欧盟陷入其创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在欧洲一体化的这一艰难时刻, 本文将通过对欧盟制宪进程中政治精英/民众话语、制度安排、宪法条约文本的分析以及关于法荷等国公决结果的反思, 探讨欧盟宪法与欧洲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 认识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意义和局限。

认同是社会学、政治学、广泛争议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 , 用以区分自我和非我群体的成员。这, 使之区别于其他群体, 并与之相比较而存在。,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个人往往同时从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从而具有多重认同。这些认同既可相互包容又可相互排斥。而集体认同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认同往

①往以话语方式直接表达, 或通过共同的符号、标志、图像等间接表达。

在讨论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欧洲认同时, 人们往往将公民的国家认同, 即长期形成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归属感, 作为参照。毋庸讳言, 对于自《舒曼宣言》至今只有50多年历史的欧盟而言, 民众的认同感与对各自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认同感相比, 情感上的归属要薄弱得多。德洛尔就曾说过:“欧洲民众不会爱上共同市场。”②而欧共体委员会第一任主席哈尔斯坦则说:“欧洲不是一个新的创造, 而是一个重新发现。一千多年来, 统一的欧洲的观念从未在人们的

③脑海中消失。”但客观地讲, 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希望以欧洲的共同历史作为

欧洲认同依据的想法仍有些牵强。欧洲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认同的多种可能

参见M artin M arcussen et al . , “Constructing Eur ope? The Evoluti on of French, B ritish and Ger man Nati on State I dentities ”,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 Special Issue 1999, Vol . 6, No . 4, pp 1615-617; J. T . Checkel, “Social Constructivis m in Gl obal and Eur opean Politics :A Revie w A rticle ”, Revie w of International S tudies , 2004, Vol . 30, pp 1229-244.

②转引自Peter van Ha m, “Eur ope πs Post m odern I dentity:A Critical App raisal ”, Interna 2tional Politics , 2001, Vol . 38, p 1242.

③W alter Hallstein, Europe in the M aking , London:A llen and Un win, 1972, p 115. ①

性。其中既有两希文明以来, 中世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历史, 又有那些并不那么遥远的一体化的设计师们决心使二战悲剧不再重演的关于往昔的共同回忆。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 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欧洲的历史又是民族主义的历史, 这种分裂在二战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欧洲一体化的认同建构过程中, 情感上的爱憎和归属感, 担的契约式义务的作用也不容忽视。J. , , 其成员应“, 上的民众。”①, 欧洲认同表现为

历史、文化、法律、, 我们不妨把欧洲认同视为

, 而历史、文化特征也是, 其社会建构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相比较而言, , 发展较为迅速的是欧洲民众在法律、机构等方面的认同。可见, 欧洲认同是一个复杂、模糊而又难以界定的概念, 而如何塑造这一认同则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将欧盟宪法及其所代表的价值与欧洲认同联系起来, 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

集体认同是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贝马斯看来, 当今世界, 民族国家和超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而塑造集体认同的关键在于政治文化。这里所说的政治文化有别于政治学和社会学中使用的概念, 而是介于政治性认同和文化性认同之间的一个术语。他认为政治认同是某种“获得性的东西”, 而文化认同是一种“授予性的东西”; 现代公民身份建构本质上是“形成争取自由和正义的政治性认同, 而不是一种基于共同的语言、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前政治认同”。但这两种认同在历史和经验上可能会有某种重叠。因而, 哈贝马斯认为, 政治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公共的善为取向的

[美]约瑟夫・威勒:《欧洲宪政》, 程卫东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第348页。

②Franz C . M ayer and J. Pal m owski, “Eur opean I dentities and the E U ”, pp 1573-598. ①

116欧洲研究 2005年第5期 公民不可用法律来强制的动机和意图的和谐背景的支持”, 是一种公民在对政

①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这种政治文化, 实际上就是宪法爱国主义,

可以成为国家和超国家集体认同的基础。

许多学者在讨论宪法爱国主义时, 常常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他们将宪法爱国主义表述为, 在自由民主政体下, 公民首先对宪法的原则和程序, 而不是其文化身份表现出忠诚。例如费里曾说:“在自由民主国家里, 首先应该表现为法律、道德和政治的, 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不难发现, , 修正将。

。长期, 在二战后面临着如何从其灾难性的历史中发展出真正民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文化的现实问题。在哈贝马斯看来, 体现了理性的自由民主的政治文化精神的德国基本法应成为德国公民对自己国家认同的基

③础。但是, 这一理论并非要割裂人民与其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联系, 而是为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实现价值正义和社会公正的目标, 主张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以宪法为工具, 实现公民对普世价值的认同与政治共同体的认同的统一。这在哈贝马斯后期的学术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与保守派的论战中, 哈贝马斯指出宪法爱国主义并非要否定德意志共和国的“特定历史遗产, 而是要以批判性的态度对待其认同形成的传统”, 这就需要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有勇气直面

④自己不光彩的历史遗产, 扬弃那些与普世价值相违背的文化传统。从其文化

童世骏:《政治文化和集体认同》, htt p://media. szu . edu . cn /article,2004年12月20日。②转引自C écile Laborde, “Fr om Constituti onal t o Civic Patri otis m ”, B ritish Journal of Po 2litical Science , 2002, Vol . 32, Part 4, p 1593; 原文见Jean 2M arc Ferry, 《Une “phil os ophie ”de la communaut é》, in J. M. Ferry and Paul Thibaud, D iscussion sur l πEurope , Paris:Cal m ann 2L évy, 1992, p 1174.

③参见徐贲:“理性、伦理和公民政治: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 《世纪中国》, htt p://www . cc . org . cn /old/pingtai/010425300/0104253022. ht m , 2004年12月9日。另参见J. Lac 2r oix, “For a Eur opean Constituti onal Patri otis m ”, p 1950.

④J ürgen Haber mas, The N e w Conservatis m :Cultural C riticis m and the H istorians ’D ebate , Bost on:M I T, 1989, p 1236, 262. ①

批评立场出发, 他认为国家/超国家共同体的政治文化不应被这一社会主导群体的文化所左右, 但是他也承认“对一个国家宪法原则的解释不可能脱离其民族

①的历史经验, 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因而, 宪法爱国主义者必须表现出对共同

政治文化、而非抽象的普世原则的忠诚。而这种共同的政治文化应该是在特定民族历史和传统的范围内, 以对普遍认同的宪法原则的解释为基础。也就是说,

②爱国家与爱正义、真理并不是相互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极目标并非抛开各国人民现有的历史、谓自由民主的模式任意创建新的国家。治文化实现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批判性地审查自己的利益。

、瑞士联邦宪法在公民集体认同。但是这些国家历史、, 普遍适用于那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民族国家。而欧盟这一超国家共同体随着一体化的深入迫切需要形成其认同的共同基础。如同战后的联邦德国一样, 欧洲同样存在欧洲分裂、民族主义、特别是两次大战的灾难所造成的痛苦回忆, 同样存在如何批判性地对待自己历史遗产的问题。长期以来, 特别是马约之后, 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日益成为哈贝马斯关注的焦点。他以极大的热情努力在其关于规范价值的思考和历史与经验现实之间建立起联系。早在欧洲关于马约的辩论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 哈贝马斯就写下了《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一文, 特别讨论了超民族国家层面上的集体认同问题。他认为, 从瑞士和美国这样的多民族、多文化社会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未来欧洲的宪法原则及其生根于其上的政治文化不必“依靠所有公民都共有的种族上、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共同来源。一种

③自由的政治文化所培育的只是一种宪法爱国主义的公分母。”从而明确提出了

这种政治文化成为欧洲认同基础的可能性。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 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东扩, 欧盟迫切需要一部宪法J ürgen Haber mas, “Struggle for Recogniti on in the De mocratic Constituti onal State ”, in Amy Gut m ann, ed . , M ulticulturalis m , Princet on: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1134.

②C écile Laborde, “Fr om Constituti onal t o Civic Patri otis m ”, pp 1594-595.

③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制国的商谈理论》, 童世骏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第664页。①

来应对其在身份认同、民主合法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欧洲宪法开始从学术界的讨论进入政治议程和公共话语。2000年5月费舍尔在洪堡大学的演讲触发了关于欧洲宪法的大辩论; 2001年《莱肯宣言》使欧盟制宪进入了正式操作阶

(1997) 和《后民族的格段。在这一时期哈贝马斯相继出版了《对他人的包容》

(1998) 等著作, 探讨如何理解现代社会, 特别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集体认局》

同问题。面对欧洲怀疑派“的意志, 就无须制定出什么欧洲宪法”的责难①需要一部宪法》为题在《新左派评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素, :福利国家、社会公段。・泰罗等人的论述:“欧盟应被视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

②的背景下, 欧洲人民努力实践其社会公正和团结的价值观的实验室。”应该说

作为未来欧盟宪法基础的欧洲社会模式并不是哲学家抛开欧洲的政治社会现实设计的一个的乌托邦, 而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紧密相连。近年来在全欧范围内爆发的反对奥地利自由党参加政府、法国极右政党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和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大规模示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价值认同的现实和潜力。

在欧洲认同是否应成为欧洲宪法的先决条件这个近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 哈贝马斯明确提出欧洲宪法对欧洲认同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 因为制宪进程将会促成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大辩论, 创造跨国沟通的契机, 进而产生公共政治领域, 形成欧洲的政治文化, 尽管这将是一个痛苦的

③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哈贝马斯设计的这一政治蓝图中从未提出欧盟认同将会成为国家认同的复制品, 而是一个与国家认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但同时在道德上又超越于传统国家认同之上的过程。他指出宪法爱国主义“只有当它们置身于由公民构成的民族的历史的情境之中, 从而与公民的动机和意图建

转引自曹卫东:“后民族民主与欧洲的未来”, 《读书》2002年第5期, 第75页。原文见D ieter Gri m m, “B raught Eur opa eine Verfassung? ”, European L aw Journal , 1995, vol . 1.

②Haber mas, “W hy Eur ope Needs a Constituti on ”, N e w L eft Revie w , Sep 2Oct 2001, Vol . 11, p 112.

③I bid . , pp 15-25. ①

立起联系, 才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形式, 并成为动态地理解的建立自由的人与平等①的人的联合体这个方案的推动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 协商对欧洲认同的形成尤为重要。费拉乔利提出:“政治制度团结和凝聚力的惟一民主基础在于其宪法及其宪法自身所能产生的忠诚, 即

②所谓‘宪法爱国主义’。”因而, 他认为欧洲政体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序。,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成员的偏好, , , 批判

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 如何使共同体成员在规范价值和, 接受他人的合理理由, 实现在此问题上, 哈贝马斯寄希望于通过跨国交流, 借助话语传播, 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形成整个欧洲范围的公共政治领域, 进而形成政治文化。然而, 在这样的政治公共空间尚未形成, 甚至欧洲尚未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泛欧政党的前提下, 这样的政治文化能否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还是由欧盟机构或政治精英承担这一责任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 宪法爱国主义在欧洲认同问题上面临的另一个批评是欧洲尚不

④具备一部可以借助其实现欧洲认同的“宪法”。以一部哲学家想象中的宪法来

讨论欧洲一体化这一真实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进程则显得缺乏说服力。当前的欧洲制宪进程为我们认识哈贝马斯关于欧洲认同的思考提供了机会。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制国的商谈理论》, 第664页。②L. Ferraj oli, “Beyond Sovereignty and Citizenshi p:a Gl obal Constituti onalis m ”, in R. Bella my ed . , Constitutionalis m , D e m ocracy and Sovereignty:Am erican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 A ldershot :Avebury , 1996, p 1157.

③陈家刚(选编) :《协商民主》, 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第1-13页。

④学术界普遍认为欧盟条约事实上已具备了宪法的许多特征。但它在与民众的联系和动员民众参与宪法进程方面与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中的“宪法”还存在明显距离。有关讨论参见, J. H. H. W eiler, “A Constituti on for Eur ope? Some Hard Choices ”, Journal of Co m 2m on M arket S tudies , 2002, Vol . 40, No . 4, pp 1566-567. ①

欧盟制宪进程的启示

(一) 制宪会议

回顾欧洲一体化的历史, 讨价还价的过程, 主要通过政府间会议完成, ①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式在条约改革中越来越力不从心, , 会议的间隔却越来越短, 《尼斯条约》是一个失

②败。经过, 各国领导。

。首先, 代表的广泛性和民主合法性得到加强。会议代表主要由欧盟各国政府和议会代表、欧盟机构代表组成。其中选民直接选举的各国议员和欧洲议会议员约占代表总数的70%。此外, 参加会议的还有代表不同地区、阶层的观察员以及列席会议的民间团体的代表。

其次, 会议在程序上也体现了传统制宪的协商特征。会议强调代表首先代表独立的个人, 即便来自各国政府的代表也是如此。会议成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 而不一定接受政府或其所服务机构的指令。德斯坦在会议开幕演讲中希望会议成员“在开始自己的工作时, 不要带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 而是不断地倾听自己的同事、……出席会议的各组织成员和市民社会代表的意见, 以便形成自

③己关于新欧洲的观念。”此外, 会议在组织、程序上也有较大的自主性。

第三, 会议采取的协商一致、透明和公开原则有助于增强公众参与。在表决方式上, 未使用使分歧表面化的直接表决, 而是通过协商, 在大多数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文件并写明了主要不同意见。而市民社会的代表、民间团体只

Franz C . M ayer and J. Pal m owski , “Eur opean I dentities and the E U ”, pp 1583-584. ②Des mond D inan, “Governance and I nstituti ons :The Conventi on and the I GC ”, Journal of Co mm on M arket S tudies , 2004, Vol . 42, Annual Revie w, p 127.

③Giscard πs intr oduct ory s peech, htt p://european -conventi on . eu . int/docs/s peeches/1. pdf, p 18. ①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121需提交一份书面申请即可列席会议。与政府间会议的闭门秘密谈判不同, 制宪会议期间, 除主席团和工作组的内部讨论外, 全体会议一般公开进行, 并在欧盟官方网站公布会议文件和讨论内容。同时设立论坛, 邀请各界人士参加讨论。会议文件还及时译成各成员国的文字, 以便公众迅速了解会议内容, 参与讨论。

从总体上看, 制宪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众参与。但是, 斯所说的欧洲公共政治领域还有很大距离:自上而下的政治安排。会议成员, , (英国前驻布鲁塞尔代表) , , 《》赋予会议较大的自主权, 。, 并未带来革, 制宪会议在宪法草案上也做了妥协, 如增加明确的成, 在序言和总纲中取消了“日益紧密的联盟”等说法来安抚

①欧洲怀疑派。会议期间, 在各工作组中, 关于欧洲社会政策的工作组是最早就

工作组最终报告达成共识的一个。他们基本照搬了《尼斯条约》关于社会政策的安排, 但是从法荷等国的公决来看, 这远非一个公众已达成广泛共识的领域。

其次, 普通民众对会议还缺乏了解。2002年3月和2003年6月欧洲晴雨表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8%和48%的民众了解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此外, 德斯坦领导的会议主席团在确定日程、处理不同意见和起草最终文件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会议的讨论, 部分不同意见在最终文本中未能得到充分反映。会议存在意见分歧, 向欧盟理事会提出延长会期未果的情况下, 仓促地通过了提交政府间会议的最终文件。

(二) 欧盟宪法条约文本

欧盟制宪开始后, 有关宪法与条约的语义之争、名实之辩就从未停息。制宪会议开幕时, 德斯坦就指出为了避免因语义而引起的争议, “让我们将它(欧洲

②未来的宪法) 称为‘欧洲宪法条约’”。随后的政府间会议几经周折最终采纳

了这一称谓。显然, 这是一个矛盾的说法, 是国家认同和欧洲认同之间紧张状态

Des mond D inan, op. cit . , pp 127-42.

②德斯坦的演讲见htt p:/European -conventi on . eu . int/docs/01565EN. pdf, 2002年3月22日。①

122欧洲研究 2005年第5期 的体现, 也是两者调和的产物。虽然早在德法等国对《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的官方解释中就曾将其称为“宪法性质的实体”, 但1960年代之后, 成员国政府和欧盟机构一直在欧共体/欧盟的正式文件中有意避免使用造成此类联想的

①“宪法”一词。

值得注意的是, 宪法条约②。文字开篇。, 因为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 征。, 而代之以直接列举各成员国政府的名称; ) 将从欧洲的文化、宗教、人文。这似乎表明, 在欧盟各成员国看来, 欧洲并, 欧洲一体化的主旋。此外, 宪法条约还通

(序言第2段) 和庆祝5月9日欧洲过“经过痛苦经历后重新团结起来的欧洲”

日的条款等暗示, 使人们联想到欧洲一体化的起源, 特别是欧洲分裂造成的历史灾难和人民实现欧洲统一的决心。

与对欧洲共同历史文化传统叙述的简明扼要、高度抽象相比, 宪法条约对欧盟共同目标、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宣示则是浓墨重彩。这些内容不仅包含在序言和总纲(第一部分) 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第二部分) 中, 也贯穿于三四部分关于欧盟政策和职能的规定中。它们事实上构成了欧洲身份特征的核心内容, 也是欧洲认同的基础。宪法条约向欧洲民众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 欧盟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法律共同体, 而且是欧洲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条约多处提到

(common destiny ) 一词:如““共同命运”欧洲人民决心超越过去的分裂, 更加紧

(序言第3段) 。这一将欧盟各国人民的命运密地团结起来, 塑造共同的命运”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措辞, 表达了他们共同应对未来挑战的意愿, 较之欧盟条约中“日益紧密的联盟”的提法更具体, 更富有动员民众、增强欧洲归属感的效果。

宪法条约在序言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提出欧盟在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业已形

Franz C . M ayer and J. Pal m owski , “Eur opean I dentities and the E U ”, p 1583.

②宪法条约草案文本参见htt p://european -conventi on . eu . int/docs/Treaty/cv00850. en03. pdf; 宪法条约正式文本见htt p://www. fco . gov . uk /Files/kfile/CM6429_Treaty. pdf . ①

成了包括“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在内的普世价值”。并在第I -2条中明确定义了欧盟价值:除上述价值外, 欧盟的价值观还包括“多元文化、反对歧视、宽容、公正、团结、男女平等”等内容。权利法案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纳入宪法条约结束了欧盟条约中没有权利法案的历史, 是欧洲宪政的重要发展。与美国宪法仅由短短10条修正案构成的权利法案相比, 50多种自由和权利, 覆盖了作为欧盟公民的政治、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长期以来, 社会公平和团结而自豪, “欧盟将保护包括。”同时, 将社会的持续发展、(第I -3条) 。尽管欧盟各国在社会, 但是各国普遍实行的全民公费医疗、免费教育、弱势群体特别是失业者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废除死刑等内容都构成了欧洲人自豪感、凝聚力乃至集体认同的来源。

宪法条约还明确了欧盟的国际法律人格, 并反复强调欧洲是“肩负人类希

(序言第4段和第I -3条) 。考虑到当前在跨大西洋关系中望所在的特殊地区”

欧美双方在伊拉克战争、联合国作用、国际刑事法院、京都议定书、废除死刑等问题上的分歧, 在国际社会中明确欧洲价值观和文化特征、塑造欧洲的外部身份显得尤其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与美国追求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不同, 欧盟更希望借助国际法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解决国际争端, 应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问题。宪法条约关于欧盟外部目标的第I -3条第4款规定, 欧盟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将“坚持和促进其价值观和利益”, 并特别强调欧盟将致力于严格遵守和发展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此外, 条约第三部分还就欧盟的外部行为特别是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做了规定。

宪法条约在欧盟机构职能及其决策程序上的一些改革简化了欧盟条约, 增加了透明度, 扩大了民众的参与。欧洲议会在立法、财政、预算等方面的共同决策权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加强。选举产生全职欧盟总统和设立欧盟外长职务也将起到增强欧洲认同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宪法条约规定, 来自一定数目成员国的一百万以上公民可以联名要求欧盟委员会提出有关法律议案(第I -47条第4款) , 并且特别(制宪/修宪) 会议将成为欧盟未来条约改革的法定程序

的组成部分(第V I -443条) 。在欧盟外长理事会等机构中也专门设立了负责与公众协商的部门。

应该说, 欧盟宪法条约在许多方面具备了动员公众参与、增强欧洲认同的潜力, 而且在欧盟机构间的权力划分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等方面具备了现代宪政的形式上的特征。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宪法条约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并未取得重要进展。宪法条约重申了辅助性原则; 未能得到明确划分; 欧盟在税收、部分地保留了一致同意原则, 国层面。这与哈贝马斯设计的“”和“(欧洲) 政治”的宪法蓝图存在距离, ①。欧盟基本权利宪, 但因一些成员国反对进一步扩大欧盟权力而只对欧盟机, 各国和欧洲法院在审理有关个人的案件时仍将主要援引《欧洲基本权利与自由公约》。宪法条约在整体上更侧重原则的宣示, 提供的公民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直接援引的救济措施十分有限。

(三) 宪法条约的批准进程

尽管欧盟宪法条约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宪法, 而且批评者也认为其与《尼斯条约》相比在实质问题上并无多少新意, 但条约前的“宪法”这一修饰语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欧洲公民归属感的强烈暗示, 产生动员欧洲民众参与这一

②进程的力量。尽管这些讨论目前主要在成员国层面进行, 而且法荷公决的结

果也给欧洲认同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是它也促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关于欧洲未来的讨论中, 为政治精英、民众对欧洲立宪乃至整个欧盟未来的走向进行反思提供了契机。其对欧洲认同的长期影响还取决于这一讨论和反思的结果。

迄今为止, 在欧盟各国中以议会方式批准宪法条约的国家, 批准进程往往比较顺利, 而以公决方式批准的国家, 除最初进行的西班牙外, 无论是已进行的法、荷、卢等国, 还是已推迟的英、丹等国都受到了严重挑战。这固然与各成员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程度上的差异有关,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政治精英

J. Haber mas, “W hy Eur ope Needs a Constituti on ”, p 117.

②在英法荷等国, 宪法条约在公众中引发了激烈辩论, 法国公决的投票率高达69. 3%, 荷兰也达62. 8%, 远高于近年欧洲议会选举, 也高于一些关于国内政策公决的投票率。①

与普通民众关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方向认知上的差异。如果宪法条约在法国国民议会而不是由全体法国选民表决, 则很难想象会以55%的反对票遭到否决。这一进程还向我们揭示,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巨大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正如威勒所说:“欧盟仍旧是一个不同民族、不同政治认同、不同政治共同体构成的联盟……, , 个人

①与社会都需要经历一个以高度包容为特征的内化过程。”度不高的英、法、荷等国, 民、就业等经济利益的考量外, 。

、加贝尔等学者提出, :(1) 民众; ) 他们关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3) 对政府及其

②(4。可以说, 法荷公民否决宪法条约是这些

。在法国关于欧盟宪法的辩论中, 社会欧洲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随着辩论的深入, 社会党的分裂和中下层民众对欧洲和法国社会政策的不满导致了宪法条约支持率急剧下降。欧洲晴雨表在公决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③法国民众对宪法条约投否决票的理由大多与经济、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有关。排在前五位的理由分别是:对就业的负面影响(31%) ; 法国经济形势不佳(26%) ; 宪法文本在经济方面过于自由化(19%) ; 反对共和国总统、政府和某些政党的政策(18%) ; 社会欧洲的建设不够充分(16%) 。而选择主权问题(5%) 、宪法草案内容走得过远(3%) 、反对欧盟扩大(3%) 、反对欧洲政治联盟或欧洲合众国(2%) 的则少得多。而荷兰的情况表明, 除经济利益的考虑外, 民众对政府在欧盟政策上长期缺乏与民众的沟通表示强烈不满, 同时也对一体化过程中

J. H. H. W eiler, “Federalis m without Constituti onalis m:Eur ope πs Sonder weg ”, in R. Howse and K . N icola dis eds . , The Federal V ision:L egiti m acy and L evels of Governance in the US and the EU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168.

②Claes H. de V reese, “W hy Eur opean Citizens will Reject the E U Constituti on ”, Center for Europeans S tudiesW orking Paper , No . 116, pp 12-7, htt p://www. peop le . fas . harvard . edu /~ces/publications/deV reese . pdf .

③有关法国公决的民意调查的数据参见Eur obar ometer, The European Constitution:Post 2referendum Survey in France , June 2005. ①

126欧洲研究 2005年第5期 

①可能出现的民族特性的丧失表示担忧。即便如此, 这些民意调查也显示, 在否

决宪法条约后, 法荷两国仍分别有88%和82%的民众支持其欧盟成员国地位; 法国甚至有75%的民众认为欧盟宪法是欧洲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62%的民众认为应该对宪法条约文本重新进行谈判, 以增强其应对欧洲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部分民众并不反对欧洲一体化, 程, 而是对宪法条约的内容表示了不满。

发人深思的是, 在法国公决前夕, , ②遭到法国左派的激烈批评。事实上月期后, 。他们在批准马约和2002。正如Shar pener 网站的一篇评论所说:“、环境、性别平等方面, 欧盟政策的内容并无改善。

③, 并无实现进一步政治目标的手段和义务。”在他们

看来, 哈贝马斯在促成欧洲范围的政治协商的问题上仍然过分寄希望于欧洲的政治精英和正式制度, 对动员民众参与这一进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结 语

虽然从广义上说, 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后民族的民主观存在超越现实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弊端, 但作为一种中观理论, 其有关欧洲认同的规范性描述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 为我们认识欧洲宪法与欧洲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 欧盟已成为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不可有关荷兰公决的民意调查的数据参见Eur obar ometer, The European Constitution:Post 2referendum Survey in N etherlands , June 2005; 该报告显示, 投否决票的选民有31%是因为对宪法条约缺乏了解, 19%出于对国家主权的担忧, 排在否决理由的前两位。此外, 近80%的民众认为展开这一宪法辩论很有必要, 其中67%认为这一辩论来得过迟。

②参见J. Haber mas, “The Illusi onary Leftish No ”, htt p://print . signandsight . com /fea2tures/163. ht m l 。另参见哈贝马斯等11位德国知识分子对法国人民发表的公开信“Eur ope De mands Courage ”, L e M onde , M ay 2, 2005.

③“Another Eur ope is possible:Jurgen Haber mas and the E U constituti on ”, htt p://www. theshar pener . net . ①

分割的组成部分, 即便在欧洲制宪进程遭受重大挫折的今天, 欧洲一体化对许多欧洲人而言仍不可逆转。这是欧盟制宪、扩大认同的现实基础, 也为宪法爱国主义思考欧洲认同问题提供了条件。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欧洲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还比较薄弱,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欧洲认同的发展水平很难支持一个等同于现有国家模式的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理想理论的标准时曾提出, 正确的理论必须根据“①最佳方案”调整自己的安排。标准。但是, 洲社会模式的终结。“, 义蔓延的担忧, 。可以说宪法爱国主义与政府间主义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应该承认欧洲一体化现实的制约作用问题, 而是以发展、动态的, 还是静止、停滞的眼光看待这一现实的问题。

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努力在后现代的世界国家和民族主义传统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它提出其终极目标并非建立一个欧洲国家, 也非彻底取代欧盟现有的治理方式, 而是在欧盟内部形成一种可以成为欧洲现有政体的有益补充的政治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 不同文化的平等公民以“相互认可、同意和文化

②延续性为原则的协商机制达成协议”。这种协商的意义不是否定不同文化的

差异, 而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妥协。这样, 欧洲认同与成员国的国家认同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 甚至可以在协商过程中得到相互加强。

但是, 问题在于在当前欧洲现实下, 如何使哈贝马斯的哲学方案成为一条较为可行的中间道路。许多学者注意到无论战后联邦德国还是建国之初的美国宪法原则与国家认同的融合都得益于行政机构实施的宪法教育和借助公共权力实

A. Moravicsik, “Is there a ‘De mocratic Deficit ’in World Politcs? A Fra me work for A 2nalysis ”, Governm ent and O pposition , 2004, Volu me 39, Issue 2, p 1337.

②J. Tully, S trange M ulticulturalis m , 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130. ①

①践宪法原则的努力。欧盟在社会政策、税收等领域的有限职权无疑制约着其

促进欧洲认同的能力。宪法爱国主义这一哲学方案虽然提出了借助以追求价值正义和分配正义为目标的欧洲宪法实现欧洲认同的方向, 但是其通过协商形成欧洲公共政治领域的途径还存在简单化倾向。在当前政治公共领域还主要存在于民族国家层面的情况下, 如何使公众参与这一欧洲层次的讨论, 将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不能将欧盟宪法的作用神秘化, 决一体化过程的欧洲认同问题。、成员国及欧洲民众之间的一个受政治、经济。在欧盟现有的多层次治理结构中, 机, , 通过市民社会、成员国、欧盟等不同层次、不。同时, 欧盟, 在社会政策、公民欧洲建设等民众关注的领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保障民众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 民众关于其利益的认知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辩论和沟通会促成其对规范的认同, 而欧盟和成员国政府在保障民众利益方面的行动也有助于塑造民众对自身利益的新的认知。从这种意义上说, 罗伯特・舒曼所说的“欧洲不会在一夜之间, 也不会按照单一的方案建成, 它将通过首先建立事实上的团结的具体成就来实

②现”的欧共体方法在欧盟制宪的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作者简介:王展鹏,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彭姝祎) Rainer Baub ck, “Three Concep ti ons of a Eur opean Political I dentity ”, htt p://www. jean monnet p r ogra m . org/papers/97/97-04-4. ht m l .

②Robert Schu man, “Declarati on of 9M ay 1950”, in Pascal Fontaine, A N e w Idea for Eu 2rope , Eur opean Communities, 2000, p 136. ①

71 Co n s titu ti o n C ris is in the EU and Eu r op ean I n teg ra ti o n

WU Yi kang  Q I U Yuanlun  DA IB i ng ran  LUO Ho ngbo  SON G Xinning The European integrati on p r ocess has come t o a crisis when France and Netherlands voted against the “EU Constituti on Treaty ”in the May and June this year . To un 2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EU Constituti on Treaty ”and its i mpact European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p r oblem s that the revealed, University hosted an i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to the . ideas of the discussi on are encl osed in the paper, in discussi on . 94 The Fu tu re En la t o r Ha ra ld N 1Eur opean Union has gr o wn by 10new me mber states . By the the ne w me mbers have co mmitted the mselves t o intr oduce the Eu 2r o as s oon as the criteria for j oining monetary union are fulfilled . The p resent paper addresses the consequences for monetary policy that result fr om the increasing het 2er ogeneity in macroeconom ic fundamentals, 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enlarge 2ment .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pp lied is the Tayl or rule . The emp 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a possible inflationary p ressure on the new member states, which is bal 2anced by a contracti onary effect on the old member states .

113 Co n s titu ti o na l P a tri o tism and Eu r op ean I den tity:The Le s so n s o f the Eu 2

r op e an Co n s titu ti o n

W AN G Zhanp e ng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 m is one of theoretical nor m s of understanding Eur opean identity . Nevertheless, it has been criticized as an utop ian app roach of phil os o 2pher . However, the current constituti on 2making p r ocess in Europe p r ovides us s ome tentative emp irical fact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 t . Studies show that, moderate characteristics of deliberative politics can be found in the constituti on 2making p rocess, and it has certain potentials t o p r omote European identifications . I n the meanti m e, the vet oes in French and Netherlands referenda als o reveal the wide gap bet ween Eur opean public and political elit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g oals of European integrati on . Desp ite the recent setbacks in the constituti on 2making p roces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Haber mas πtheory could be interp reted as a desira 2ble app r oach to comp lement t o the existing EU polity, i . e . a l ong deliberative dia 2

l ogue among European peop le in their pursuits of values and social justice .

129 The R e l a ti o n s be t w ee n S ta te a nd So c i e ty i n F ra nce

LUO Sup i ng  CHEN Le i

Co mpared with the incep tion of the Fifth Republic, today πs state 2s ociety relati ons in France have changed dra matically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s p resent sit 2uations of state 2s ociety relations in France in the pers pective of s ociety influ 2ences the state . Generally s peaking, there t wo organizing the mselves to ex p ress their wills, and which coexist in the future, by institutional ass 2making or affect policy i m p le mentati on, and 2ment, such as strikes, de mon 2strati ons and v oice the mselves . And during the p r ocess, the i mportant . Besides, Eur opean integration is als o the transfor mati on of the relations .

REV I E W S

140 The I m p li ca ti o n s o f the “C i viliza ti o n and B a rba rian s ”D isco u rse o n

Co n tem po ra ry I n te rna ti o na l R e l a ti o n s

X U Lo ngd i

The discourse on “civilizati on and barbarians ”dates back to ancient ti m es in his 2tory, and it reemerged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 onal politics since the 1990s and had a reflecti on in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 Bush adm inistrati on s oon after the

9. 11attacks in 2001. I n fact, it i m poses a post 2col onialist worldview on the post 2Cold W ar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constitutes a part of the i mperialist discourse, which indicates the reemergence of it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The discourse inserts influences 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 ons as well as on the for m ing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

Academ i c Acti v iti es

151 The Future of S i no 2EU Re l a ti o ns:Speech by P re si dent of the Eur opean

Comm is s i o n M r . B a rr o so

SUN Yanho ng

155 Ed it o r πs No te


相关内容

  •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一.课程标准: 5.15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欧盟的诞生和成长 课堂探究: 1999年1月1日,欧盟15国中,除英国.丹麦.瑞典.希腊外,11个成员国决定统一欧洲货 ...
  •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 ...
  • 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与现实启示
    作者: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 2014年07期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14)02-0001-08 2013年11月乌克兰一些民众在基辅游行示威,抗议亚努科维奇未按原许诺同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 ...
  • 英国脱欧_原因_影响及走向_金玲
    改变了内部的力量平衡,将对一体化的方向和路径产生深远影响,欧盟将被迫进行方向性选择和改革.与此同时,英国作为欧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大国,脱欧还将对大西洋关系和欧俄关系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国际格局. [关 键 词]英国.脱欧. ...
  • 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各国经济失衡,国际投机炒作也加速了危机的爆发.此次事件使国际金融市场.欧元地位.欧元区稳定和 ...
  • 必修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 ...
  • 论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
    论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原因 --从法国恐怖袭击事件看恐怖主义 摘要:2015年11月13日,法国遭遇了二战以后最血腥的一次恐怖袭击,其范围之大.程度之深令人震惊和惋惜.而恐怖主义又是新世纪最具争议的话题,所以选取这次法国恐怖袭击事件为话题, ...
  • 国际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启示
    国际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启示(上) 2010-12-16 内容提要: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系统阐述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体系架构,分析当前国际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交易品种.价格因素等,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 ...
  • 20**年历史指导丛书答案
    2010年<淄博市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历史> 参考答案 注:此为征求意见稿.答案有出入的地方,可能是编辑临时调整选项顺序,或者替换了部分题目.我手头目前没有学业考试丛书历史分册的现书,应许多老师的要求,先放上答案,大家对照一下 ...